浅议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10755265 上传时间:2022-09-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议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议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议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议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议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议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议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议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健康观念日趋完善,三维健康观的概念也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个体身体的、精神的和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20世纪9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又将健康解释为“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良好和道德等四个方面都健全,才算是完全健康的人。”由此可见,作为增进健康的重要手段和主要途径的学校体育,其地位、作用更加突出。过去那种重身体、轻心理的教学观念是不全面的。各类研究和调查数据表明,现阶段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峻。其中以人际关系敏感、行为异常、心理承受障碍等表现较常见,有的还有抑郁、焦虑、厌学、自杀等

2、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学生健康成长的负面影响不言而喻,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目前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成为导致素质教育不能很好落实的瓶颈。对这一问题讨论的焦点是如何通过学校教育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那么,如何通过体育教学改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呢?通过体育教学实践总结认为体育教师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改革传统体育教学观念,充分发挥体育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传统的体育教学只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表演,教师也习惯于发号施令,力图将全体学生都统一到自己设定的范围中去,其结果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消失殆尽,心理健康教育也就无从谈起。体育教学多在户

3、外进行,相对其它学科环境宽广,特点是以学生的身体练习为主,既有师生互动,又有生生互动;既有统一的班级活动,又有分散的小组活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有着频繁的接触和交往。要改善以往的不良师生关系,首先应确立师生人格上平等,实现师生之间的正常交往。其次,师生的情感、思想、意志和各项行为应该得到同样的尊重。再次,教师应该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能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改善师生关系后,师生交流多了,情绪情感相互感染,造成了心理上的共振,情感上的共鸣,心理上的互动,课堂上气氛活跃,教育气氛高涨,学生在积极的状态下,学练效果会更佳,促进学生积极进取,自由创造,使学生能创造性地应对环境的变化,增强心理

4、素质。二、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确定教育目标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生心理状况不同于其他特征,不经过细心观察、深入探究是很难了解的,更不必说进行针对性教育了。调查发现,在体育教学中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不良因素主要有:害怕心理;逆反心理;依赖心理;焦虑心理;孤独心理;自责心理;过敏心理;冲动心理;反感心理;异性心理。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有生理和心理、体质和学习成绩以及不良个性心理等方面的缺陷。例如,有的学生身材矮小、肥胖、体弱或有某些方面的残疾等,他们在练习中因怕做不好动作被别的同学讥笑而产生对运动的恐惧感,导致心理失衡,或怨天尤人,或自暴自弃,从而造成较重的心理负担。又如,在考核或成绩评

5、定时,总觉得教师给别的同学的分数与评价比自己的高,怀疑教师不公正、有偏向;在进行集体项目的比赛时,总认为自己的技术水平对取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以突出自己、表现自己为中心,这样做又往往得不到教师的肯定。而对这些内心无法平衡,又难以从正常途径宣泄,从而造成在学习时心理极不稳定。有些学生由于身体素质基础差,或者学习动作时接受、掌握动作的能力差,跟不上正常的教学进度。在平常学习时,与那些身体素质好、成绩好的学生比较时,总觉得自己即使再努力也技不如人,无法赶上其他同学,从而在练习时放不下思想包袱,显得胆小、怯懦、缩手缩脚,结果导致学习成绩越来越差,从而产生自卑心理。有些学生虚荣心强,爱出风头,喜欢在课堂

6、上引起教师和其他同学的注意,爱表现自己,遇到一些力不从心的动作时,知道自己完不成,但为了“面子”便撑着去做,结果失败,久而久之,这种挫折失败的阴影会使其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以后,即使对自己能做的练习,也不敢表现自己,怕万一失败而被其他同学讥笑,被人看不起等。通过广泛、细致、深入的心理调查,参照学生生理健康的实际,可以有效地确定具体教育目标:如发展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健康的学习心理;发展稳定的情绪,提高情绪自控力等。有了目标,就能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法,并在课堂教学中加以落实三、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采用合适的方式,积极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因素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必须以正常的

7、身体发展为物质基础,体育课教师可以通过直观教学的方式,使学生认识到体育活动对身心健康的积极促进作用。讨论法可以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理性的分析。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讨论身心之间的关系,通过自己的分析得出结论,会让他们对问题的印象更深刻,对问题的见解更到位。游戏法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运用的方法,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在一定的游戏性质的活动内容和形式中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到坚持参加体育锻炼不仅可以促进身体发展,而且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提高学习效率。体育教学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如田径教学是各项体育活动的基础,可以

8、促进学生的新陈代谢,提高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培养学生的勇敢、坚毅、果断、吃苦耐劳、开拓竞争的良好的心理素质;球类教学中,提倡集体主义精神,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学会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的心理素质;体育理论教学中,根据教材根据实际事例,启迪学生热爱祖国,树立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四、课堂教法灵活,突出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教学中,可通过目标设置法、创设情境法、价值追求法等,开发学习动力系统,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锻炼的动机;通过成功教学法、愉快教学法、教学“引趣”法等,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从而改变或改善学生的体育态度,养成体育习惯,产生良性心理定势。在课的准备部分,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多采用音乐、舞蹈、游戏、

9、多媒体视听等多种方法导入,而不是通常四列横队听教师宣布本课内容。如一节篮球教学课,可改变教师先讲解示范、再组织学生练习的老方法,先安排观看NBA比赛的精彩片断,引导他们以这些精彩动作为榜样,努力学好篮球技术,学生的求知欲望将大大增强。在纵叉和横叉教学中,有些男生柔韧性差,教师可针对他们意志力强、速度快的优点,讲解柔韧性与跑步步幅的关系,指出柔韧性好了,步幅会增大,将大大提高跑速,引导其坚持不懈练习劈叉,能看到每一次细微的进步,并最终获得成功。五、 在体育课中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品质1学生自尊、自信的培养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做到给学生一个机会,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长,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

10、力、创造力。这样学生就会看到自己的长处,喜欢自己,才有信心让同伴接纳自己,让同学在体育运动中相互悦纳、认同和鼓励。其次,教师要给学生一个希望,使学生相信“我能行”。在课堂上教师多使用些对学生带有期望性的言语,如“你可以”、“胜利一定会属于你”等。再次,教师要给学生一个台阶,使学生登上成功的舞台。教室可通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手段,给学生提供获取成功的台阶,让他们通过一步步的成功,逐步登上成功的舞台。2引导学生逐步正确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任何学习活动的成功,均是在不断修正自身不足的过程中实现的。自我批评、自我评价是个人前进的一大动力,为此,应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具有乐于接受

11、他人批评和建议的心理倾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经常分析和检查自己,了解自己的缺点,从而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要求。3通过教学使学生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助人为乐的思想、团结合作的精神,都是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应从一些点滴的小事锻炼学生,用榜样激励学生,用他们的行动证实自己,来提高学生自我的品质。六、课后延伸,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要利用体育课外活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学校的课外活动有着趣味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学生容易接受,愿意积极参与。同时它不受课堂教学中时间、空间、形式上的限制,更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深刻,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为此,应使

12、教学活动由课内向课外自然延伸,由硬性统一课业向自主选择课业转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实际能力,选择活动内容和形式,甚至在玩的过程中完成某种“练习”,使大量无效流逝的间隙时间变得充实有意义,使玩所涉及的人、物、事变成促进自我素质提高和能力发展的活教材,使身心健康成长在课外活动时间。比如,让那些个子较矮和体胖的学生或体育素质较差的学生先练习下节课所要上的内容,给他们提供练习的器械和场地,在课中就让这些学生出来做示范。如在沙包掷远教学中,让臂力强的大胖子来示范;在技巧课练习中,让那些个子较小但技术动作掌握得好的学生做,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综上所述,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心理处在动态之中,体育教学的特点决定了体育教学对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起着特殊的作用,师生心理是复杂的、多变的,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应明察秋毫,审时度势,利用教学艺术,因人因材施教,满足学生的生理心理需求,促进他们运动能力的提高,调节他们的情绪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磨练他们的意志,培养他们的合作、竞争的精神,完善他们的个性,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