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卷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0717367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卷(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声现象 单元测试卷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36分)1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B C DA敲击鼓面,看到鼓面上的泡沫颗粒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音量减弱,说明空气能够传声C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拨动时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说明响度由频率决定D发声的扬声器外,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2如图为木制玩具青蛙刮鼓,用木棒在青蛙背上摩擦,就会发出类似青蛙的叫声,有时还能引起周围青蛙的附和共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是由木棒振动产生的B模拟青蛙的叫声

2、是指音色相近C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一定是噪声D能引起周围青蛙的附和共鸣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3如图所示,小秦改变了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尺子,尺子振动的A.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 B.音色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C.响度跟人与声源的距离无关 D.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4如图所示,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做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竹管中,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上下推拉活塞,并用相同的力吹管的上端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哨音是由管内空气振动产生的B哨音是通过空气传到别人耳朵的C向上推活塞时,吹出的哨音响度会变大D向下拉活塞时,吹出的哨音音调会变低5如图所示,在A、B、C

3、、D,4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则A敲打D瓶发出的声音传播得最快B用嘴依次吹瓶口,A的音调最高C用筷子依次敲打瓶口,B的音调最高D瓶周围有没有空气瓶发出的声音都能直接传入人耳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C“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72018年随州地区的第一场雪来得特別大,大地披上了银装,孩子们在雪地上打雪仗,好不热闹(如图所示),同时明显感觉到欢笑声比平时要小,下面关于雪地里的声现象说法中正确的是A雪地里孩子们的欢笑声主要是由鞋的振动产生的B我们能区分不同孩子

4、的声音,主要是他们音色不同C松散雪地增强了声波的反射D根据雪地的声音现象,剧院的四壁应做得光滑8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B“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C北京天坛的圜丘,加快了声音的传播速度,从而使人听到的声音更加洪亮D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9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期间全国上下要燃放大量鞭炮,气氛甚是热烈!据报道由此引发的大大小小火灾甚多,造成损失很大,国家提倡要改良。今年小军同学放假回家,先到网上下载了别人录制好的鞭炮声mp3到U盘,到时插到身边听音乐用的随身听上播放,呵呵!这电子鞭炮声效果妙极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保证了声音音

5、色的逼真 B可随意调节声音响度到最合适C轻松避免了火灾,不留垃圾,更加环保 D使声能转化成电能10下列声现象中能说明声音传递能量的是A烛焰晃动B钢尺振动C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D倒车雷达11针对下列四幅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甲 乙 丙 丁A甲图中,通过变化弦上按压位置来改变发声的响度B乙图中,敲锣时用力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C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手机铃声越来越大D丁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透明板墙的主要用途是美化环境12下列选项对图中情景描述正确的是甲:用手拨动尺子 乙:两列声波的波形 丙:摩托车的消声器 丁:海豚表演A在甲图中通过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B乙图中的

6、两列声波的音色不同C丙图是采取阻断噪声传播途径来控制噪声D丁图中的海豚只能接收到超声波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13相传“舜作箫,其形参差”。说明那时的箫是由许多长短不同的竹管排成,如图所示。演奏时,美妙的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竹管参差不齐,目的是为了吹出不同的声音。 14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会看到如图甲所示的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如图乙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小,由此推理可以得出:不能传声。甲 乙接抽气机15图甲展示的曾候乙编钟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青铜编钟依大小次序编组悬挂,形成一定的音阶。演奏者按音谱敲打,可以演奏出

7、美妙的乐曲。编钟越大,音调就越 (填“高”或“低”)。形如杏仁状柱体,扁如“盒瓦”的编钟,其截面如图乙所示,分别敲击钟的A、B、C三个部位,则编钟可发出_个固有频率的音调。甲 乙16如图所示,是同学们在玩游戏,蒙住双眼的小王能辨别周围同学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人声音的不同,同时,还可以根据声音的来大致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均选填“响度”“音色”“音调”)17考场内翻阅试卷的声音是由纸张的产生的。倒车雷达利用(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探测障碍物,帮助司机倒车。18同学们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有下面两种看法,请根据你的知识,对每种看法作出评论(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运动产生的”,评论:。(2)

8、“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评论:。19如图所示,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扬声器的前方,当扬声器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随着音乐的节奏晃动扬声器的纸盆由于振动发出声音,声音通过传到烛焰处,烛焰的晃动说明声音具有20端午节期间,郑能随父母到山区爬山,他向着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约1.6s听到回声,他们距山崖大约m,声速按340m/s计算。声音在空气中以的形式传播。21夏天的傍晚,一些中老年人喜欢跳广场舞,优美的舞曲是由于扬声器的纸盆发出的,声音是通过传入人耳的,为了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和休息,有人建议跳舞时将音箱的音量调小,这是在处减弱噪声的.22接听电话时,很容易分辨出熟人的声音,这主要

9、是根据声音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来判断的;如图甲、乙所示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是噪声的波形,图是乐音的波形。甲 乙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2分)23如图,将正在发声的小电铃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密闭玻璃罩内,则:(1)在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的过程中,所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2)此实验现象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24回顾实验和探究(请将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1)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过程把钢尺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声音并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再做几次实验。方法几次实验中,使钢尺振动的相同,这里运用了法。25微风吹过,金属管

10、风铃发出悦耳的声音。小明想探究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他选取了材料与管壁厚度都相同、长度和直径都不同的三根直管,将它们用细线悬挂,敲击后,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数据如下表:编号长度/cm直径/cm频率/Hz11.502131231.002.001284348.502.50656(1)用刻度尺测量1号管长度如图所示,读数是cm。012192021cm18(2)三根管中音调最低的是号。(3)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随长度、直径的增大都会减小”的结论?请说明你的理由。答:(能/不能);理由:。(4)小明发现悬挂的金属管发出声音时在做有规律的摆动,认为金属管发出的声音

11、是由于摆动所产生的。请设计一简单的实验来检验小明的想法,简要写出实验方案和判断方法实验方案:;判断方法:。四、综合应用题。(10+10分=20分)26小明同学在今年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50m跑项目中,取得7s的成绩求:(1)小明的平均速度(2)如果终点计时员听到发令枪声才计时,则小明的成绩比他的实际成绩快多少秒?(已知声速为340m/s,结果保留两位小数)27小贺和同学周末结伴去姑婆山游玩。来到大草坪中央,他们对着前方680m 的仙姑瀑布兴奋地大声喊:“我爱你 贺州!”(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1)请计算出他们的声音从发出到反射回来的时间是多少s(2)他们是否能听到自己的回声?参考答案1

12、.C2. B3. A 4. C5.B6. A7. B8. A9. D10.A11.B 12.B13.空气柱 音调14.振动 真空15.低 216.音色 响度17.振动 超声波18.(1)错误 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运动的物体不一定在振动(2)错误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19.空气 能量20.272 波21振动 空气 声源22.音色 乙 甲23.减弱 介质24.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 振幅/幅度 控制变量法25.(1)20.49 (2)3 (3)不能 研究一个变量的影响时没有保持另一个变量不变(或“研究长度(直径)的影响时没有保持直径(长度)不变,研究直径(长度)的影响时没有保持长度(直径)不变”、“实验时没有控制变量”) (4)方法一:用秒表(手表等)测量金属管摆动的频率(周期) 将测出的频率(周期)与发出声音频率(周期)比较,看是否相等(方法二:用手推动悬挂的管子使其摆动 听是否发出声音)26.(1) v=7.14m/s(2)由v= 得t声=0.15s27.(1)由公式得从发声传到瀑布的时间为t1,则 声音从发出到反射回来的时间为t,则t=2t1=4s (2)能听到回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