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挖掘课本中的写作资源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10715290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挖掘课本中的写作资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如何挖掘课本中的写作资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如何挖掘课本中的写作资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如何挖掘课本中的写作资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如何挖掘课本中的写作资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挖掘课本中的写作资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挖掘课本中的写作资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阅读教学与作文指导齐步走关键词:阅读教学 作文指导 写作素材 写作技巧 写作思维 语言运用 双轮驱动 毕业至今,默默耕耘于中学语文三尺讲台已十几载。每一轮的中考语文复习确实让一部分的教师伤透了脑筋。特别是占据语文半壁江山的作文板块让同级同科的老师左右为难。复习指导不知从何做起?又不知从何入手?复习指导又费时费力但收效甚微。作文教学贵在平时并非一朝一夕所完成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科书式实现新课标的重要凭借之一,是众多专家学者心血的结晶,是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能结构而精心设计的。它能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语文层次,是通向语文

2、美好境界的一条“有序可循”的“轨道”。因此,立足课本,用好课本,是新课改中每个老师首先要做好的。下面本人就阅读教学与作文指导的一些做法跟大家一起分享。一 从课本中寻求写作素材 目前,很大一部分学生由于素材的匮乏,写出的文章空洞,肤浅。其实,课本就是一个资源丰富的材料库。 它是教师“教”的例子,学生“学”的范本。现行语文教材中编选了古今中外大量优秀的作品,是经过多方斟酌,多次审定而成的,内容涵盖广,思想层次高,理应成为我们中学生写作最直接的素材来源。如名人名言:“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等。名人事迹:“热爱生命,热爱人生”的美国女作家海伦凯乐,有

3、远大抱负又有勇有谋的农民起义英雄陈胜,提倡敬业与乐业的梁启超等等。这些人物的事例都是极好的写作材料,而许多学生却以为课本就是课本,空守宝山而不懂挖掘,这实在是一种巨大的资源浪费。 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美文,名篇,佳作时,可以要求学生摘录优美词语,修辞,语段,指导学生进行材料分类,如刻画人物形象的,叙述事件的,描景状物的,发表议论的,抒发情感的,不一而足。这些材料的积累,对学生写作的好处不言而喻。只要俯身关注课本,从课本中搜集和吸取作文的养料,并有意识的加以运用,我们绝不会有心枯笔涩的感伤。法国著名学者茱莉亚克里斯特娃曾提出“互文性”概念,她认为任何文本都不能脱离其他文本而存在,每个文本的意义都产

4、生于它跟其他文本的相互作用之中。从这个角度说,所谓创造,实际上是对其他文本即所掌握素材的有意或无意的改造。二 在教学中掌握写作技巧语文教材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其开发和利用的重点是研究和处理教材,在阅读教学中挖掘文本资源。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对教材二次开发创造性的使用教程,做到读写结合,学练结合。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掌握写作技巧。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练成阅读和作文的写作技巧”。对于阅读教学中出现的经典语句,精彩的语段,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反复的咀嚼外还要巧妙地这一语言学习的练习点进行练习。这样模仿的目的非常明确,就

5、是要求学生在丰富的语感积淀下,依样画葫芦操练语言,运用技巧。在教朱自清的春时引导学生文中比喻拟人排比修辞方法的使用来写自然现象。并谈一谈对描写对象的情感。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教材因素,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指导学生练笔。当然,除了句式的模仿外还可以进行段落仿写。如结合胡适的我的母亲可以写教子有方的片段。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对整篇文章进行欣赏和模仿。如学习鲁迅的故乡,我们懂得了对比手法在文中所起的作用;读最后一课我的叔叔于勒我们知道可以通过外貌,语言,神态,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读口技我们知道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读紫藤萝瀑布我们知道首尾呼应的作用。读阿长与山海经我们明白欲扬先抑的好

6、处。.每一篇文章都给我们以启发,指导,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模仿。人类众多的发明和创造有许多就是建立在前人和自然界的模仿改造的基础上。所以,对于阅读教学的解读不能流于形式要切实有效的让学生从中掌握写作技巧。运用到写作中从此提高写作水平。三 在情节空白处训练写作思维有些课文常常刻意留下空白让读者揣摩,或因表达的需要,省略了一些内容,留下空白。在教学教师应该用好这些空白,巧妙的激发学生发挥想象,用创造的才智去填补这些空白。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教材,挖掘课文言而未尽之处,依托课文找准训练点从而创设情景。如此让学生植根于课文想象于书外进行课堂练笔,既能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解决学生练

7、笔时“无米之炊”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如在讲授我的叔叔于勒时,我设计了四种可能来训练学生的想象思维,A:想象一下,假设破了产又重新穷困潦倒的于勒找到菲利普夫妇家门将是一种怎样的情景?B:当在船上发现于勒后女婿知道了这一事实,会有怎样的情况发生呢?C:假如在船上菲利普夫妇发现了一位百万富翁的于勒,他们会怎样呢?D:当他们刚登上哲尔赛岛时,听到有人在喊菲利普,此时他们会有怎样的反应?学生兴趣浓厚,积极参与,不仅活跃了气氛增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扩展。同样在教学花木兰中将花木兰回家时的几句诗句扩写出具体的情节,场面,人物细节和心理活动等。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训练

8、思维的形式。因此,我们合理利用课本中的阅读教学材料使文本成为训练学生思维的最好的写作资源,一料多用,常用常新,多多益善!四 在活动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的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现在很多中学的语文活动极少,其实这样对学生的思维带来了许多不利的影响。我认为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应该把自己的教学及早从应试型行教育转向能力型教育。应“授之于渔而不应授之于鱼。做到既教书又育人,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得到能力的提高。这样既可开拓学生的视野又能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编写

9、课本剧并演出应是一个很好的途径。我曾经做过这样的尝试,活动中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为一个细节的处理都挣得面红耳赤。我欣喜地看到学生在运用语言方面的成绩。他们在选材中几乎涉猎了初中教材中所有的小说,有的还将散文进行了改编,而且他们能够大胆创新,剧本中的语言生动形象,能够用人物对话刻画人物形象。演出时,学生沉浸剧本创设的氛围中,他们时而拍掌大笑,时而热泪盈眶,时而低头不语。演出的同学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这个剧本同学们对叶尔德林加大了刻画的笔墨,当奥楚蔑洛夫斥责群众时,他也不时地加几句附和的几句词,这样不仅突出聊奥楚蔑洛夫的善变的性格而且更加突出了奥楚蔑洛夫的猖狂,起到了衬托主要任务

10、的作用。核舟记中为了学生加深对课文的了解,学生模仿不同的人物形象并配有符合人物的个性语言。在活动中就会思考如何才能准确的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怎样才能使自己的语言深刻而又有见地。所有这些揣摩;推敲;咀嚼的过程都是学生语言组织,运用,表达的过程。学生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语言使用能力。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语文教材对于中学作文指导是极具价值的高贵资源。如果我们的语文老师都能长久的合理地开发它,利用它将能够更好地指导我们的作文教学。叶圣陶曾经说过:现在教学生可不是让他们去应付考试,咱们是要他们掌握生活和工作的必要本领。基于这一点阅读教学就应该与学生的学习生活贴近。要让学生的阅读与写作齐步走。阅读与写作双轮驱动才能让语文教学走的更平稳,更长久。阅读与写作齐步走才能奏出语文教学美妙的和音!中 学 语 文参 评 论 文 让阅读教学与作文指导齐步走 颍州区九龙中心校 李 斌 2015年3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