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不可以已”——对首次团体辅导的反思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10660041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不可以已”——对首次团体辅导的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学不可以已”——对首次团体辅导的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学不可以已”——对首次团体辅导的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学不可以已”——对首次团体辅导的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学不可以已”——对首次团体辅导的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不可以已”——对首次团体辅导的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不可以已”——对首次团体辅导的反思(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东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案例评选“学不可以已”对首次团体辅导的反思一、案例描述:去年下半年我校发生一起“外来人员翻墙进入校园行窃”的事件,致使高一至高三三个年级多名学生丢失钱财、手机等贵重物品,价值近两万元。随后新入学的高一年级出现新生请假高峰情况,请假学生表示不愿在学校住宿,其中以女生居多。针对这一情况,学校心理咨询室决定在高一年级进行一次心理团体辅导新生适应性团体辅导。于是本人在高一年级对参加人员进行了筛选,选定的8位学生都不同程度的表现出对学业、生活、交友方方面面的不适应:有之前成绩很好,进入高中后却光环不再,成绩下降迅速甚至跌入班级或年级倒数的;有初中时走读,过于自我中心,进入高中

2、后众多同学共住一室,面对室友各种兴趣爱好、作息时间、家庭情况无所适从的;有离家太远,吃不惯学校伙食、和同学交往不顺利的等等,迷茫、困惑、苦闷的情绪伴随着这些同学经过五次辅导,这8位同学的情况都有大幅变化,负性情绪得到缓解,请假次数降低,能做到没有必要事不请假;能接纳同寝室的同学的不同观念和习惯,做到相处融洽;自身学习情况有一定改善。授课:XXX附团体辅导方案:单元单元目标 活动流程及内容一1、小组成员相互认识并初步了解2、组员对小组的基本情况更明确3、建立团体规范,签订团体协约4、初步形成温暖信任气氛1、热身活动:我想有个家2、相识活动:滚雪球(人际互动)二1、 促进团队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2、 体会团队支持对个人的意义和重要性3、 建立人际信任气氛1、 解开千千结2、 突破重围三1、 使成员产生安全感,愿意进一步交流2、 使成员从真诚的袒露中加深自我认识3、 达到互相理解,提高人际关系的适应能力1、走出圈外2、信任之旅四1、 发现自己在人际关系上的优缺点2、 了解并认识自我1、优点轰炸2、善解人意授课:XXX3、 促进小组交流,增强自信3、欣赏与赞美五 1、 了解自己在团体中的人际关系情况2、 促进接纳与肯定,并且体验彼此的肯定与支持3、 处理好离别,并且送祝福给他人,在欢乐和谐的气氛中结束团体1、真情告白2、相逢是首歌二、案例分析: 我们知道,心理咨询和辅导有两大类,一类是障

4、碍性心理咨询,另一类是发展性心理咨询。前者把对象当做“病人”,咨询就是治疗,矫正障碍是一个具体目标。后者是针对健康人的需要,主要目标是帮助和促进其健康成长。现实生活中有心理障碍的人毕竟是少数,更多地表现为发展性问题。诸如学习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恋爱问题等导致的身心不适,这些发展性问题除了采用个别咨询方式外,还经常采用团体咨询辅导的方式。团体心理训练主要是为提高人的“心力”而设计的,采用团体辅导或者集体训练的方式。(一)、以“人际相互作用理论”为依据,各环节合理搭配、循序渐进美国精神分析家伯恩1959年以精神分析原理为基础创立的一种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方法人际相互作用理论,亦称为交流分析。相互作用分

5、析治疗的目地是协助人们了解他们与别人互助的本质,教育当事人改变生活态度,对人际交往获得深刻的领悟力,建立授课:XXX“我好你也好”的人际关系。这种方法着眼于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沟通的研究,非常适用于团体心理咨询。在团体中,成员可以观察到他人的变化和示范,逐渐了解自己的人格结构,并学会如何与他人沟通。 有了该理论的支持,此次团体心理辅导选取的破冰、团队合作、人际交往技巧、自信提升、真情告白五个环节衔接自然,为组员营造一个真诚、尊重和温暖的小组气氛,引导他们回顾过去的经历,思考自己的性格、价值观、优缺点、人生目标等一系列和人际有关系的内容,希望组员在团体中培养一份归属感和被接纳的感觉,在体验与他人亲

6、密交流,彼此信任的同时,学会关心、倾听和体察他人,提高自己与人交往的能力及从容面对环境变化的能力。(二)、根据需要理论选择人际交往能力训练和自信提升训练是必须的。1.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人有五个层次的需要,分别是: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爱和归属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首先,生理需要的满足离不开人们的联系和交往。其次,安全需要的满足离不开人们的联系和交往。授课:XXX再次,爱和归属需要的满足离不开人们的联系和交往,爱和归属的需求,既是交往的结果,又是进一步交往的推动力。又次,尊重需要的满足,离不开人们的联系和交往。 最后,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也离不开人们

7、的联系和交往。 2.人际交往需求理论:心理学家威廉姆斯库兹提出,人有三个方面的需求爱、归属和控制,这些需求推动人们去进行交往。这一理论称为人际需求理论。爱的需求反映的是一个有表达和接受爱、友谊的愿望,这种愿望促使他要与他人建立一定的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归属的需求反映的是希望自己存在于群体之中,与他人在一起的愿望。控制的需求反映的是人希望拥有一定的权利,对他人发生影响的愿望。上述三种需求反映出人际交往是人的心理的需要,但对其具体的行为表现应有恰当的认识、适度的爱、归属和控制需要会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而过分的亲密、交往和控制与过分的冷漠、孤独和无视秩序都会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8、在上述两种理论的指导下,选择人际交往能力训练和自信提升训练是必要的的也是必须的,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三、 指导建议: 古语说“温故而知新”,对每一个案例认真地反思都会得到很多经验和教训,可以促使教师更为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授课:XXX。总结成功之处,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达到光辉顶点;发现不足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在今后心理工作中能少走弯路,提升心理辅导工作的专业化水平。(一) 总结成功之处:1. 团体辅导以活动为本,强调主观体验 团体辅导以活动为本,强调主观体验,形式新颖,学生喜闻乐见,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新鲜感

9、,拓展了学生对心理辅导的认知宽度,甚至纠正的学生过去对心理辅导的不良认识。在欢乐的气氛中,轻松地纠正学生自身不足之处,因为在团体中降低了个案辅导中学生窘迫、不自在的感觉,对学生来说心理负担小,效果显著。本次团体辅导的对象是适应不良的学生,他们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家庭给与的关注过多,这些同学较一般同学更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对外界的环境变化缺乏感受力,只关注自己的看法,排斥他人的观点。而团体辅导中,这种自我中心的视角会受到对质,同龄组员还是需要他人的回应的,但他们长期以来又不会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当某个组员在表达自恋心态时,其他组员的回应方式可能就是不关注,甚至是蔑视。这种态度对自恋的组员来将有

10、可能会帮助他们改变自己的行为。即使做不到这一点,其他组员的态度也为治疗师对质自恋心态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从而可以以更有力且温和的方式来对治自恋的组员。而这在个案辅导中是看不到的。授课:XXX2. 辅导后效果凸显了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中的作用因为开展团体活动,使得这些学生改变自己行为后回到所在年级最大限度的起到对其他学生的良性影响高一年级中因群体效应而请假的人数骤减,客观的降低了学生对请假的需求,对高一年级的管理产生了良性的效果,也在高一年级中起到了宣传心理健康教育很有效果的作用。(二)需改进之处:1. 效果评估 本次团体辅导参照改变心力团体心理训炼与潜能激发(白羽著),活动第一次要用到SCL-90

11、量表测评参与学生的心理状况,但因该量表适合于16岁以上的个人,并且是自评量表,涉及到的题目有90题,参与辅导的学生中有一半未满16岁,且因为辅导的时间相对较短,没有充足的填写量表的时间,只能依据青少年小组游戏治疗师手册(苏珊卡罗尔著)进行辅导学生满意度和情绪调查,单凭学生的情绪指数与满意度指数(分别赋总分,例如10分为满分,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进行填写所得),致使结果不严谨,不具科学性、客观性。2. 主持人、助手和观察员众角色于一身且初次担纲,压力很大因为在本校中仅有一位心理教师,在此次团体辅导中心理教师要承担主持人的角色又要兼顾助手和观察员的任务,再加之第一次操作,各环节衔接处略显生涩,现场发

12、现个别学生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授课:XXX根据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们通常是通过对他人的行为进行观察和模仿来学习和形成一种新的行为方式,尤其是对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各类行为进行观察学习。攻击行为如此,适应行为也如此。如果为那些心理适应不良的成员提供多个可模仿的榜样,将有助于他改变不适应行为。在团体辅导中,作为成人的主持人、助手和观察员的一言一行都会被未成年人的学生关注、学习和模仿,所以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3. 应加大对学生感受的分享更多地让学生动脑思考,效果更好。 虽然每个辅导单元后都有分享环节,但因时间紧张,并没有采用轮流分享的方式,致使被未选中的做分享总结的同学欢心雀跃,而带来的直接

13、后果是没有认真地动脑思考,学会总结得失,即未被选作分享的同学错失了成长的机会。 四、资源拓展: 适应是指个体能够根据环境的要求改变自己的行为,与社会环境之间形成一种和谐的关系。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根据社会、家庭和学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问题,产生多种情绪上的干扰,妨碍其从事有效的学习和探索,他就出现了适应不良。适应不良的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环境、生活及自己身心的健康发展,从而造成学授课:XXX习、生活和人际关系上的困难,如不及时的辅导与教育,很可能发展成严重的心理疾病。适应不良的具体表现是:自我中心、与他人协调能力差、耐挫力差、考试焦虑、自卑感、神经质以及学习问题。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学生中适应不良问题是普遍存在的。对于形成适应不良行为的原因,天津教科院孟四清研究员分析,这与家庭、学校和社会密切相关。相当一部分父母对孩子教育无方,生活上过度溺爱,在学习上又要求过严,造成孩子一方面依赖性强,过于自我,缺乏责任心,另一方面出现焦虑、抑郁;学校则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授课:XXX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