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0656270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校本课程规划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学校本课程规划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学校本课程规划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学校本课程规划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学校本课程规划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校本课程规划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校本课程规划方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校本课程规划方案为了进一步深化我校课程改革,构建具有鲜明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有效课程选择,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特制定北辰中学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一、总体指导思想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 2010-2020)的精神,结合学校课程规划整体方案,从我校办学特色和育人目标出发,本着有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依靠本校二、校本课程的开发(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1、提高课程适应性,促进学生个性成长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让自己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所以,我校校本课程开发要实现学生个性化健康发展的目标是: 具备新的课

2、程观;学会选择;具备自主、合作、探究精神。能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基础上,接受老师的选科指导, 自行设计促进自己个性特长得到最佳发展的选课学习计划。2、提升教师课程意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力量, 其专业成长无论对学生、 对学校、对课程开发本身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所以,我校校本课程开发要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是:教师在进行必修课教学的同时, 根据自己的个性和专长承担 1-2 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使自身的专业意识、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得到提升。3、实现学校课程创新,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学校的地理位置、文化氛围、心理环境、物理设施等都会给师生带来这样或那样的影响, 它们在

3、某种程度上制约着师生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另一方面,学生的成长、教师的发展也就是学校的发展,学校特色的形成就是校本课程开发的自然追求, 学校特色是学生和教师发展的自然结果。(二)开发校本课程的策略1、统一共识明确职责全体教师必须加强学习,更新教育观、课程观、教学观、师生观。明确学校教育共同体(包括校领导、教师、学生及其家长、社会各届同仁等)就是学校课程建设的决策共同体。深刻认识校本课程的性质、特点、功能、作用,熟悉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与策略,确立自身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的地位、作用,提高学校整体课程建设能力。2、有的放矢逐步规范校本课程开发必须有的放矢。“的”就是学生的兴趣、 个性发展的需

4、求、家长的期望、 社会和社区对人才的要求以及学校在此基础上制订的学校课程发展规划。因此,学校将进一步采取措施摸清家底,加大力度弄清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条件与局限: 例如学校教师的知识、经验与能力、教辅人员的特点状况;学生的知识水平,各种课程材料和设备及其相应资金的实际状况;课程计划的弹性空间、社区潜在资源、学校特色以及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及社区人士的认识水平和可能反应等。3、注重实效,多元开发校本课程开发就是要调整课程的内容, 使各种有价值的知识都进入课程,落实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校本课程比例。打破学科本位课程结构,加强人文课程、综合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崭新的教学方式,拓展视野,多元化开发校本

5、课程。(三)开发校本课程应遵循的原则1、课程目标整体性原则校本课程,作为一个整体,都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素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为目标。课程设置要注重课程目标整体性原则。各类型、各科目课程在各素质的教育中, 虽有侧重不同、 层次不同,但都具有渗透性、综合性;不可能把某一类型、某一科目课程的教育,归划在某一单一素质的教育内。 如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方面,探究型课程起着事实上的前沿阵地的作用,但基础型、拓展型课程也同样起着重要作用,占课程总课时量相当大部分的基础型课程,理应是素质教育核心教育的主阵地。因此,从课程目标来说,各类型、各科目课程,在统一目标下,在不同层次要求、侧重上功能互补递进、合力形

6、成一个整体;从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素质与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来说,基础型、拓展型、探究型课程作为课程来说, 都是 21世纪学生自身发展必不可缺少的必修课程,它们在课程体系中,有机地组成整体。因此在课程设置中,要从学生全面素质培养的整体性原则考虑,针对学校学生特点, 构建课程体系与配置课程科目。2、课程结构多元性原则学生素质教育的多元性, 决定课程结构的多元性。 课程设置要注重课程结构多元性原则。围绕着素质教育目标, 为学生基础学力奠基的基础型、侧重于提高学生某些方面素质与更好地发展个性特长的拓展型、探究型课程,有的单科性质的;有的综合文科、综合理科性质的;有的是大综合科性质的; 各类科目的设置呈现多元

7、性。 围绕着素质教育目标,课程教育类型也呈多元性,课程设置中,有的科目指定为学生必学、有的科目组合在各个课程模块中,形成各个领域、各个模块,领域内的科目,学生必须学, 但学什么,学生可自主选择; 有的科目规定学生必学,但在一定时段内,什么时间学,学生可自主选择;有的课程可完全由学生自主选择学或不学。环绕着素质教育目标,课程模式也呈多元性,有的科目注重全体学生共同教学要求的基础学力;有的科目注重知识能力的拓展,为兴趣、个性特长的发展奠定基础;有的科目注重于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研究,培养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为学生个性特长发展提供展现的舞台。有的科目教学以课堂教学型为主;有的科目是课内外、校内外相结

8、合,注重学生体验、考察、实施开放型教学为主;有的以学生自学、讨论为主;有的是非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要求、内容、方式、地点、对象、成果形式都由学生自主选择。环绕素质教育目标课程教育周期也呈多元性;有长周期覆盖整个中学阶段的,有短周期以一学年、一学期为周期的,有不满一学期的微型课程,有专题讲座型、不定期型(研究型课程)等。因此在课程设置时,要从课程结构多元性的原则考虑,充分发挥各种类型、模式、周期的课程不同的功能,合理构建课程体系与配置课程科目。3、课程教学差异性原则素质教育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 , 从学生发展出发 . 为学生在中学阶段的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 创造相对宽松而有效益的发展条件。课程设置要

9、注重课程教学差异性原则, 要承认并允许学生在中学阶段学习基础与能力、潜质发展的差异性。 在基础型课程中, 也应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同一科目课程有不同层次教学内容与要求;在拓展型、探究型或研究型课程中,更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设置不同层次的课程科目,或在同一领域、模块课程科目中, 有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与要求。 要培养、引导学生学会对学习的自主选择,尊重学生对自己所需要学习的课程、学习课程的进程与要求的选择权利。因此在课程设置时,要从课程教学差异性原则考虑, 认真落实为学生的选择学习创设良好的条件。合理构建课程体系与配置课程科目。(四)校本课程的开发途径学校在保证课程的基础性和统一性的前提下,

10、 通过如下三种途经开发校本课程:一是课程改造。 课程改造是指针对与原有课程准备对象不同的群体进行的修改, 或者根据对课程内容、结构安排等的不同理解而进行的调整。一是对原来开设的活动课和选修课进行整理和改造,淘汰已过时的课程,保留并完善具有生命力的课程; 二是对国外引进课程的本土化改造,如剑桥英语等。进行课程改造需要充分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大致可以归纳为五大类,即目的、内容选择、内容组织、学习经验和学习资料。教师应该对上述五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通过增加、删减和改变顺序与重点等方式对指令性课程、引进课程等加以修改, 从而更好地适应学校和班级的具体情况,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二是课程选择即

11、“拿来”。 就是把在社会上极具市场吸引力、 深受学生和家长喜爱的校外课程有所选择的“拿来”,为我所用。如新概念英语、游戏编程、古文诵读等等。当然,这种“拿来”必须是教师在实践中精心组织、分步实施的理性决策。三是自主研发。即把当地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校本课程资源优势,以我为主,研发新的校本课程。如突出学校特点的“特色课程”、地方性专题课程临城名人故事 、临城风景名胜、临城地质、临城物种等等。三、校本课程体系框架2003年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 实验 ) 出台,为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我校将要研发的校本课程归纳为五个大的系列:一是学科知识拓展系列:如对联赏析、新闻写作与欣赏、生活中的化学等;二是

12、学科知识深化系列:生物、数学、化学、物理、信息技术奥赛辅导课、创新大赛辅导课等;三是综合实践活动系列:如社会调查与研究、数学问题研究、物理问题研究、化学问题研究、远足、访问、参观考察、军事训练与国防教育、夏令营等。四是德育系列: 如国旗下讲话、 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 团课、党课、理想教育、传统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等;五是音体美武术等特色教育系列:如练声课、钢琴课、篮球课、排球课、素描课、工艺课等。学校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开发校本课程, 使校本课程达到 100-120 门,建成学校校本课程超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程选择。四、校本课程的课程类型我们将“三板块”课程(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整合为基

13、础性课程和校本课程两类课程。基础性课程即国家课程计划规定的学科课程, 强调促进学生基本素质的形成和发展, 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最基本要求, 是全体学生必修的课程。校本课程是学校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发展学生的兴趣特长,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根据现有的条件和资源、 学生现状以及学生、学校、社会未来发展的要求所开发的各种课程。我校校本课程将以深化拓展型课程、实践探究型课程、学生个性化课程为体系构建。1、深化拓展型课程在基础型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知识上的扩展和潜在能力的发展, 着重培养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基础的发展性学力,兼顾学生例行性学力培养

14、。学生可以分领域限定选学的课程,内容与要求有弹性、可变动,不重知识量,而重独立的自学能力和学习习惯与方法的培养。 其发展的领域有相同性,而层次与内容可有相对的差异性,对个性特长的培养具有从启发到初步发展的功能。2、实践探究型课程着重培养学生在实践和研究基础上创造性学力,包括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个性特长等,要求重视对学生合作学习、综合运用、选择组合等能力的培养。课程的领域可不同,层次也可不同,符合不同学段学生和学生群体内差异性的学习心理,是学生可以分类分层自主选学的课程。探究型课程内容,一般有相对明确的结论,重在研究过程。本类课程包括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社区服务、案例调查、专题讨论、课题研究等

15、项目。3、学生个性化课程学生个性化课程, 即以学生个体为本位的课程, 是指依据学生个体知识水平,兴趣爱好、心理特点和发展倾向,由学生在教师参与下为自己设计的课程。个体课程表现为个人学习计划、自我发展设计等有关自我学习目标达成、自我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计划、安排系统与活动过程。学生各有其不同的发展取向和成长路径, 他应该拥有自己的不同于“他者”的课程学习者自己的课程。 个体课程侧重于关注学习个体的学习需要与发展特质, 推动学生构建自己的学习方式,寻求适合于自己发展的途径。五、校本课程教材的编写1、编写模式“在编写中学会编写”, 采用“动态的开发模式”。 也就是说,“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相互多次循环,不断修正,直到满意为止。具体操作上,可以先确定目标,再编写内容、制定方法和评价,也可以从内容到目标、方法和评价。整个过程要考虑到“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内容, 甚至要考虑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