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X射线衍射测定陶瓷晶格的点阵常数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10573078 上传时间:2023-08-1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X射线衍射测定陶瓷晶格的点阵常数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X射线衍射测定陶瓷晶格的点阵常数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X射线衍射测定陶瓷晶格的点阵常数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X射线衍射测定陶瓷晶格的点阵常数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X射线衍射测定陶瓷晶格的点阵常数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X射线衍射测定陶瓷晶格的点阵常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X射线衍射测定陶瓷晶格的点阵常数(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验二由*射线衍射谱计算陶瓷材料的晶格常数1895年,德国医生兼教授伦琴R. W. C. Roentgen发现*射线*-rays。1901年,伦琴因*射线的发现获得了第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1912年德国物理学家劳厄M.von Laue提出一个重要的科学预见:晶体可以作为*射线的空间衍射光栅,即当一束 *射线通过晶体时将发生衍射,衍射波叠加的结果使射线的强度在*些方向上加强,在其他方向上减弱。分析在照相底片上得到的衍射把戏,便可确定晶体构造。这一预见随即为实验所验证。1913年英国物理学家布拉格父子W.H.Bragg and W.L.Bragg在劳厄发现的根底上,不仅成功地测定了NaCl、KC

2、l等的晶体构造,并提出了作为晶体衍射根底的著名公式布拉格定律。1913年后,*射线衍射现象在晶体学领域得到迅速开展。它很快被应用于研究金属、合金和无机化合物的晶体构造,出现了许多具有重大意义的结果。被广泛地应用于物相分析、构造分析、精细测定点阵参数、单晶和多晶的取向分析、晶粒大小和微观应力的测定、宏观应力的测定、以及对晶体构造的不完整性分析等。一、实验目的 1了解单晶和多晶粉末的*射线衍射技术的原理和方法。 2学会用Materials Studio软件处理粉末*射线衍射谱,并计算钙钛矿型陶瓷材料的晶格点阵常数、晶面所对应的Miller指数、及晶面间距。对构造进展鉴定。二、实验原理1单晶体的*射

3、线衍射*RD和布拉格公式1*射线衍射德国物理学家劳厄首先提出,晶体通过它的三维点阵构造可以使*射线产生衍射。晶体由原子组成,当*射线射入晶体时,由于*射线是电磁波,在晶体中产生周期性变化的电磁波,迫使原子中的电子和原子核随其周期性振动。一般原子核的核质比要比电子小的多,在讨论这种振动时,可将原子核的振动略去。振动着的电子就成了一个发射新的电磁波的波源,以球面波的方式往四面八方散发出频率一样的电磁波,入射*射线虽按一定的方向射入晶体,但和晶体中的电子发生作用后,就由电子向各个方向发射射线,因此*射线进入晶体后的一局部改变了方向,往四面八方散发,这种现象叫散射。在原子系统中,所有电子的散射波都可以

4、近似看成由原子中心发出,所以原子是散射波的中心。原子散射*射线的能力和原子中所含电子数目成正比,电子越多,散射能力越强。由于晶体中原子排列的周期性,周期排列使散射波中心发出的相干散射波将互相干预、互相叠加,因而在*一方向得到加强的现象称为衍射。而最大程度加强的方向称为衍射方向。*射线照到晶体上产生的衍射把戏除与*射线有关外,主要是受晶体构造的影响,晶体构造与衍射把戏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通过衍射把戏的分析就能测定晶体构造、并研究与构造相关的一系列问题,衍射线束的方向由晶胞的形状、大小决定,衍射线束的强度由晶胞中原子的位置和种类决定。衍射线束的方向可以用布拉格定律来描述。在引入倒易点阵后,还能用

5、衍射矢量方程来进展描述。2布拉格公式1912年英国物理学家布拉格父子从*射线被原子反射的观点出发,提出了非常重要和实用的布拉格定律。首先考虑一层原子面上散射*射线的干预。如图1.1a所示,当*射线以角入射到原子面并以角散射时,相距为a的两原子散射*射线的光程差为1.1根据光的干预原理,当光程差等于波长的整数倍n时,在角散射方向干预加强。假定原子面上所有原子的散射线同相位,即光程差=0,从式1.1可得=。也就是说,当入射角与散射角相等时,一层原子面上所有的散射波干预将会加强。与可见光的反射定律相似,*射线从一层原子面呈镜面反射的方向,就是散射线干预加强的方向。因此,常将这种散射称为晶面反射。入射

6、线反射线a(a)入射线反射线aDACBd(b)图1.1 布拉格定律的推证。 a一个原子的反射;2多层原子面的反射。*射线有强的穿透能力,在*射线的作用下晶体的散射线来自假设干层原子面,除同一层原子面的散射线相互干预外,各原子面的散射线之间还要相互干预。假定原子面之间的间距为d,现用图1.1b讨论原子面间散射波的干预加强条件。这里需要讨论两相邻原子面的散射波的干预即可。过D点分别向入射线和反射线作垂线,则AD之前和CD之后两束射线的光程一样,它们的光程差为 = AB + BC = 2dsin。当光程差等于波长的整数倍时,相邻原子面散射波加强,既干预加强条件为 (1.2)上式称为布拉格定律或布拉格

7、方程。式中d为晶面间距;为入射线、反射线与反射晶面之间的交角,称掠射角或布拉格角,而2为入射线与反射线之间的夹角,称衍射角;n为整数,称反射级数;为入射线波长。这个公式把衍射方向、平面点阵族的间距d和*射线的波长联系起来了。当波长一定时,对指定的*一族平面点阵hkl来说,n数值不同,衍射的方向也不同,n = 1,2,3,相应的衍射角为1,2,3,而n = 1,2,3等衍射分别为一级、二级、三级衍射。为了区分不同的衍射方向,可将式1.2改写为 (1.3)由于带有公因子n的平面指标nh nk nl是一组和hkl平行的平面,相邻的两个平面的间距dnh nk nl和相邻两个晶面的间距dhkl的关系为

8、1.4将此式代入上式,得 1.5这样由hkl晶面的n级反射,可以看成由面间距为dhkl/n的nh nk nl晶面的1级反射,hkl与nh nk nl面互相平行。面间距为dnh nk nl的晶面不一定是晶体中的原子面,而是为了简化布拉格公式而引入的反射面,常将它称为干预面。为了简化起见,我们将平面族指标nh nk nl改用衍射指标hkl,衍射指标hkl不加括号,晶面指标hkl带有括号;衍射指标不要求互质,可以有公因子,晶面指标要互质,不可以有公因子;在数值上衍射指标为晶面指标的n倍。例如晶面110由于它和入射*射线的取向不同,可以产生衍射指标为110,220,330,等衍射。在*射线晶体学中,现

9、在通用的布拉格定律的表达式为 1.6式中:hkl为衍射指标。*射线在晶体中的衍射,实质上是晶体中各原子相干散射波之间相互干预的结果。但因衍射线的方向恰好相当于原子面对入射线的反射,故可用布拉格定律代表反射规律来描述衍射线束的方向。在许多有关*射线衍射的讨论中,常用“反射这个术语来描述衍射问题,或者将“反射和“衍射作为同义词混合使用但应强调指出,*射线从原子面的反射和可见光的镜面反射不同,前者是选择的反射,其选择条件为布拉格定律;而一束可见光以任意角度投射到镜面上时都可以产生反射,反射不受条件限制。因此,将*射线的晶面反射称为选择反射,反射之所以有选择性,是晶体内假设干原子面反射线干预的结果。布

10、拉格定律是*射线在晶体中产生衍射所必须满足的根本条件,它反映了衍射方向与晶体构造的关系。该定律巧妙的将便于测量的宏观量与微观量d,联系起来。通过的测定,在的情况下可以得到d,反之亦然。因此,布拉格定律是*射线衍射分析中非常重要的定律。由布拉格定律2dsin = n可知,sin = n/2d,因sin 1,故 (n) / 2d 1。为使物理意义更清楚,先考虑n = 1即1级反射的情况,此时/2 d,这就是能产生衍射的限制条件。它说明用波长为的*射线照射晶体时,晶体中只有面间距d /2的晶体才能产生衍射。从布拉格定律2dsin = n可以看出,波长选定后,衍射线束的方向是晶面间距d的函数。如将立方

11、、正方、斜方晶系的面间距公式代入布拉格公式,并进展平方后得到立方系 1.7正方系 1.8斜方晶 1.9由此可以看出,波长选定后,不同晶系或同一晶系但晶胞大小不同的晶体,其衍射线束的方向不同。因此研究衍射线束的方向,可以确定晶胞的形状大小。从上述三式还能看出,衍射线束的方向与原子在晶胞中的位置和种类有关,也就是说,仅测定射线束的方向是无法确定原子种类和在晶胞中的位置的,只有通过衍射线束强度的研究,才能解决问题。3衍射线强度由晶体中各个晶面所产生的衍射强度常有很大的差异。各条衍射线的强度不仅确定晶体中原子排列所必须的依据,而且在*射线物相分析时也是不可缺少的数据。衍射线的强度可以由其绝对值或相对值

12、来表示。衍射线的绝对强度即是它的能量,但测量绝对值不仅困难,而且通常没有必要。相对衍射强度通常系指同一衍射图样中各衍射线强度之比。由于入射的*射线不是严格平行的光束,而是有一定发散度的光束;晶体也非严整的格子,而常是由不严整的平行的镶嵌晶块构成的。因此,*一组晶面“反射*射线不是沿严格角方向,而是在与角相接近的一个小的角度范围内。衍射线的强度分布如图1.2所示,“反射的总能量即积分强度,与曲线下的面积成比例。21B222强 度图1.2 衍射线强度的分布曲线。前已指出,晶胞的大小和形状,决定晶体的衍射方向;而原子在晶胞中的位置,则决定衍射线的强度,为了求一个晶体的衍射强度,必须求属于这个晶体的所

13、有电子相干散射波的组合。一个晶体可以看成假设干个晶胞周期排列而成,而一个晶胞又由一些原子组成,原子则由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因此,可以从一个电子、一个原子和一个晶胞的散射强度入手,然后将所有晶胞的散射波合成起来,就能求出一个具体的衍射强度。可以证明,在衍射hkl中,通过晶胞原点的衍射波与通过第j个原子的衍射波的周相差为 。 假设晶胞中有n个原子,每一个原子散射波的振幅分别为f1,f2,fi,fn,各原子的散射波与入射波的相位差分别为1,2,,i, ,n.这n个原子的散射波相互叠加形成复合波,假设用指数形式可得: 1.10即 1.11Fhkl称为衍射hkl的构造因子,其模量Fhkl称为构造振幅。Fhkl数值的物理意义可用下式表达:Fhkl=一个晶胞内全部原子散射波的振幅一个电子散射波的振幅构造因子包含两方面数据:构造振幅Fhkl和相角hkl,其关系为 1.12构造因子的这一关系在复数平面上的表示如图1.3a所示。由晶胞中各个原子散射波叠加成构造因子的图示如图1.3b所示。图1.3 构造因子在复数平面上的表示法。a构造因子的复数表示;2晶胞中各原子散射波的叠加。实轴O(a)hklFsin虚轴FcosFhklFhklhklF4iB4F3iB3F2iB2f2A2f1A1f4A4f3A31=0234(b)由于,因此 1.13 1.14 1.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