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工试验讲座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0502301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工试验讲座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土工试验讲座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土工试验讲座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土工试验讲座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土工试验讲座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工试验讲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工试验讲座(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土工试验我们普通建筑都是修筑在地球上的,地表陆地上覆盖有几米到几公里的土层,所以绝大多数的建筑物都是修筑于地表土层上,特别是公路。 土做为应用量最大的路基填筑材料被广泛应用, 所以土的材料性能试验一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试验,如国家和各行业都有相应的国标和行业试验方法,比如国标GB50123,水利 SL237,公路 JTG E40,铁路 TB10102。感谢监理检测网提供这个机会,我在此与各位同仁就最常见的土工试验项目进行分享。在路基施工设计、技术规范中, 对路基施工填料的性能要求有几个,路基施工技术规范里给了要求,液塑限不大于50,塑性指数不大于26, CBR,以及压实度要求,相应的试验有液塑限

2、、击实度、CBR、含水率等。在土使用前,我们应对土进行命名。在土工试验规程里面,主要以(土的颗粒组成、塑性指标、土中有机质存在情况)进行分类。本分类将土分为4 类(巨粒组 60mm、粗粒组600.075mm、细粒组 0.075mm、特殊土),大类下又分 6 个小类( 200mm漂石、 20060mm 卵石、 602mm砾、 20.075mm砂、 0.0750.002mm 粉粒、 0.002mm黏粒),所以必须进行土的颗粒分析。土的颗粒分析方法有筛分法(适用于粗料组600.075mm)、密度计法、移液管法(适用于细粒组0.075mm),这个比较简单,就不讲了。1. 液塑限试验, 又称界限含水率试

3、验, 液塑限主要用于划分土类, 计算天然稠度和塑性指数,供公路工程设计和施工使用。一般国内的常用的试验方法为液限和塑限联合测定法 (因为这个试验方法可以同时测出土的液限和塑限) ,其它如液限碟式仪法(仅测液限) 、塑限滚搓法(仅测塑限) 、缩限试验(缩限)仅能测一种指标,不如联合测定法方便。T0118-2007 液塑限试验(锥质量为100g 或者 76g),设备比较简单, 有液塑限仪(用来测锥入深度)、盛土杯(盛放土样) 、天平( 0.01g ,用于测含水率) 、其它辅助设备(筛、调土刀、调土皿、称量盒、研钵、干燥器、吸管、凡士林等)。一般我们采用的是光电式或数字式液塑限仪,其构造图如下。 最

4、上面 1 是显示屏, 下面2是电磁铁,3是带标尽的圆锥,4是试样杯,5是控制开关,6 是升降座。它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 在圆锥的顶部, 有铁质的圆头, 当电源开启时,锥尖与试样杯中的试样没有接触前, 2 电磁铁通电,把圆锥吸起,圆锥上部有标尺,标尺的数字显示在显示屏 1 上,可以对它进行调零操作等;试验时把盛有土样的试样杯放置在升降座6 上面,旋动升降座的螺旋,升降座和土样一同上升,即圆锥不动,试样动。当试样与圆锥顶端接触时因为金属材料可以导电,346 部分形成电流回路,电磁铁2 断电,圆锥落下,5 秒后控制开关部分的指示灯亮,读取显示屏显示的锥入深度h。1.1 液塑限联合测定法试验应按下列步

5、骤进行:取有代表性的天然含水率或风干土样进行试验。如土中含大于0.5mm的土粒或杂物时,应将风干试样用带橡皮头的研杵研碎或用木棒在橡皮板上压碎,过0.5mm的筛。取 0.5mm 筛下代表性土样 200g,分开放入三个盛样皿中,加不同数量的蒸馏水,土样的含水率分别控制在液限 A 点、略大于塑限 C点和二者的中间状态 B 点。用调土刀调匀, 盖上湿布,放置 18h以上。测定 A 点的锥入深度,对于 100g锥应为 20 0.2mm,对于 76g 锥应为 17mm。测定 C 点的锥入深度,对于100g 锥应控制在5mm以下,对于 76g 锥应控制在2mm以下。 对于砂类土, 用 100g 锥测定 C

6、 点锥入深度可大于5mm,用 76g 锥测定 C 点的锥入深度可大于 2mm。1.1.2将制备的土样充分搅拌均匀,分层装入试样杯中,用力压密,使空气逸出。对于较干的土样,应充分搓揉,用调土刀反复压实。试杯装满后,刮成与杯边齐平。1.1.3接通电源,调平机身,提上锥杆,调整读数为零,锥头上涂少许凡士林。1.1.4将装好土样的试杯放在联合测定仪的升降座上,转动升降旋钮,试杯上升,待锥尖与土样表面刚好接触时停止升降,指示灯亮,锥体立刻自行下沉,5s 时,自动停止下沉,读数窗上或数码管上显示锥入深度h1。1.1.5改变锥尖与土接触位置(锥尖两次锥入位置距离不小于1cm),重复本试验 3、 4步骤,得锥

7、入深度h2。h1、h2 允许平等误差为 0.5mm,否则,应重做。取 h1、h2 平均值作为该点的锥入深度h。1.1.6去掉锥尖入土处的凡士林, 取 10g 以上土样两个, 分别装入称量盒内, 称质量(准确至 0.01g,测定含水率 w1、w2(计算到0.1%)。计算含水率平均值。1.1.7重复本试验 2-6 步骤,对其它两个含水率土样进行试验,测其锥入深度和含水率。1.1.8结果整理1.1.8.1在双对数坐标上,以含水率w 为横坐标,锥入深度h 为纵坐标,点绘 A、 B、 C三点含水率的h-w 图。连此三点, 应呈一条直线。 如三点不在同一直线上,要通过 A 点与 B、C 两点连成两条直线,

8、根据液限(A 点含水率)在 hp-wl图上查得 hp,以此 hp 再在 h-w 的AB及 AC两直线上求出相应的两个含水率。当两个含水率的差值小于2%时,以该两点含水率的平均值与 A 点连成一直线。当两个含水率的差值不小于2%时,应重做试验。1.1.8.2 液限的确定方法:采用76g 锥做液限试验,则在 h-w 图上,查得纵坐标入土深度 h=17mm所对应的横坐标的含水率w,即为该土样的液限wl ;若采用 100g 锥做液限试验,则在 h-w 图上,查得纵坐标入土深度h=20mm所对应的横坐标的含水率w,即为该土样的液限 wl 。1.1.8.3 塑限的确定方法:使用76g 锥求出的液限,通过

9、76g 锥入土深度 h 与含水率 w的关系曲线,查得,锥入土深度2mm所对应的含水率即为该土样的塑限wp;使用 100g 锥求出的液限, 通过液限 wl 与塑限时入土深度hp 的关系曲线查得 h,再由 h-w 图求出深度为 hp时所对应的含水率,即为该土样的塑限wp。查 hp-wl 关系图时, 须先通过简易鉴别法及筛分法把细粒土与是砂类土区别开来。再按这 两 种 土 分 别 采 用 相 应 的hP-wL 关 系 曲 线 ; 对 于 细 粒 土 , 用 双 曲 线 确 定hp=wL /(0.524w L-7.606) ;对于砂类土,使用多项式来确定(hP=29.6-1.22 wL2+0.017

10、w L3-0.0000744 w L )。要点: 1.2.1 土样浸润时间要足够长,一般细粒土一夜(约10h) 即可,不一定要达到18h,因为如果经验不足,当时感觉还可以,但浸润了18h 后,土吸水比较多,含水率不是达到液限,测得的锥入深度不是20 0.2mm,有时只有 17 左右,这样又要重新加水浸润,浪费挺多时间了,影响工作效率。如果是重黏土,可能是要18h。对于一般的砂粒土,因为它孔隙比较大,七八个小时就可以了。所以这个土的浸润(调水量),要多做多试才行,接近液限时, 调土搅拌的阻力给人的感觉基本偏差不大。最好先加液限那个土样的水A点,记下它所需要的加水量,第二个是C 点,尽量干些, 但

11、也不能太干, 保证水能在一定时间内扩散均匀, 第三个才调 B 点,基本比 C 点加水量稍多一些就可以了,一般小于 A 点和 C 点的平均值,这样我们结果连出来的线比较靠下,塑限含水率不易超差。1.2.2 土浸润时可以把第一个A 调到稍大于 20mm的锥入深度,这样边出来的线夹角会尽量小,两根线延到塑限时两个含水率会更不易超过2,可以提高试验成功率。因为这个A点的锥入深度不是 20 0.2mm,所以液限也用锥入深度与含水率h-w 关系线计算得来。计算方法很简单,因为这个图是双对数坐标(就是说横坐标、纵坐标都是对数关系),所以三个点的锥入深度与含水率都是不成线性关系,没法计算。可以把锥入深度与含水

12、率都取对数(不管底数,不为 1 都成),然后就可以按下线方程进行处理。相应的把液限(20)和塑限( hp)取对数后,就可以求出相应的液限状态的含水率和塑限状态的含水率。如果这样算出来的AC和 AB 塑限差值没有超过 2,就取其平均值。如果超过,就须重新试验。第一次锥入h1深度h2()h 平均盒号盒质量( g)含水率盒 +湿样质量( g)测定盒 +干样质量( g)含水率单值( % )含水率( % )第二次锥入h1深度h2()h 平均盒号盒质量( g)含水率盒 +湿样质量( g)测定盒 +干样质量( g)含水率单值( % )含水率( % )第一次试验液限第一次试验塑限塑性指数IP备注1235.411.620.0hp35.211.819.9#5.311.720.025493249414912345601111116.9316.2717.1316.4016.4816.3812222238.4244.5340.3445.2341.2345.21221133.2137.7633.5736.9033.0435.754949262532.031.541.240.649.548.83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