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清时创新人才培养演讲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10469735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6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朱清时创新人才培养演讲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朱清时创新人才培养演讲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朱清时创新人才培养演讲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朱清时创新人才培养演讲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朱清时创新人才培养演讲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朱清时创新人才培养演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朱清时创新人才培养演讲(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朱清时校长岭南大讲坛文化论坛演讲实录:如何培养创新人才2012-8-22 19:28:0820XX8月18日,朱清时校长应邀做客岭南大讲坛文化论坛,为到场的800名市民奉献了一场精彩的演讲如何培养创新人才?朱清时校长围绕南科大探索在我国的国情下如何培养创新人才的历史使命,详细阐述创新人才必须具备的四项重要素质想象力、好奇心、洞察力和注意力,通过一个个生动、经典的科学故事,告诉大家,创新的核心和灵魂并非知识与技能,而是新思想。而要培养出具有新思想的创新人才,就要从一开始鼓励学生的批判精神,要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保持对所学知识的好奇心。岭南大讲坛文化论坛由中共省委宣传部、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是

2、一个面向大众、服务社会,以弘扬人文精神,传播先进文化,普及社科知识,提升社会理性为宗旨的文化传播与交流的平台。主持人:各位尊敬的来宾,各位尊敬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感大家百忙之中抽空前来第一百三十六期岭南大讲坛文化论坛,将为大家开讲如何培养创新人才。今天的主讲嘉宾是南方科技大学创校校长、中国科学院的院士朱清时教授。从这么热烈而绵长的掌声里,我能听出来大家对朱校长的认可,在中国的教育界有一个著名的问题,就是说为什么我们现在的大学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呢?这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回顾一下,当我们逐渐住不起房子的时候,我们会对房地商有所埋怨;当社会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就去质疑政府;当我们

3、看不起病的时候我们就抱怨医院,诸如此类,目不暇给。然而用时光倒流的角度一看,不论是公务员、商人、老师或者医生在最初的时候,他们都只是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他们也是在接受教育,完成学业之后,才走上了各自的社会工作岗位。由此可见,我们培养了怎么样的下一代,跟一定程度上我们的未来又会生活在什么样的大环境之下有非常大的联系。当社会的发展与人才的输送不匹配的时候,我们这个社会就会在不同层次出现失衡。在这个大背景之下,20XX国家出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改革规划十年的纲要。在这份纲要里在31、32条里明确提出,第一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其次是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这是一个时代对教育、对人才提出的诉求,而纲要的本

4、身对这份诉求一个探索式的汇映。当然仅仅坐而论道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起而行之,因为道成于行。我们今天的主讲嘉宾朱清时校长在2009的年教师节这一天正式接过了南科大的聘书,在他接过聘书之后,就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自主招生、去官本位化、去行政化的办学理念,尤其是南科大45名大学生联名发表了公开信拒绝高考这一事件,更是将南科大一度地推到了风头浪尖之上。而朱清时校长本人一连串的光环接踵而来。比如说,中国最具魅力的校长,中国最牛的大学校长,中国近现代教育改革第一人等等的头衔。如果大家稍微关注朱老师和南科大的进展就不难发现,从20XX至今朱清时校长和南科大这三年来所走的每一步是多么的艰难。虽然我非常想知无不言

5、,言无不尽地告诉大家这一份历程,但这一切对朱老师来说还是一句老话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到底有多难,我为大家描述一个场景,大家肯定深有感悟。在朱校长的办公室他定了一个小小的角落作为休息室,既然是小小的角落却挂着一个大大的忍字。在这个背后我想用心的朋友都能体会出,这还不仅仅是我们经常能够提到忍耐这个意思。对于朱清时校长,对于这个时代,它更多是一份使命,是一种鼓励和一种力量。朱清时校长作为教育界的前辈,在今天如何培养创新人才,对于这一个话题,我们就一起听听这位老校长几十年的探讨和总结。朋友们,请用热烈的掌声欢迎朱清时校长。掌声朱清时:刚才主持人的精采开场白,我首先感岭南大讲坛文化论坛邀请我做一次演讲。

6、我到已经三年了,就是为了筹建南方科大,这三年之中南方科大在风风雨雨中间,大家已经从报纸上知道了不少的东西。但是我注意到大家还很少关注到南方科大最深层次的东西。南方科大最深层次的东西就是努力想通过实践来回答钱学森的问题,并为此做出贡献。钱学森之问被争论了很长时间,但是大家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停留于一个口头上的争论之中,真正的回答应该是有人走出一步,让实践来回答,这胜过许许多多的言论。20XX我在中科大校长退休以后,其实当时实在不想重新做校长了,但在这种背景下,最后还是到南方科大做创校校长,就是为实现我们这几代大学管理者的共同梦想,把我们认为真正应该进行的改革做出来,看看做出来之后,怎么发展,怎么

7、演化,这会给我们国家今后的改革提供很好的参考。当然我们希望南方科大能够如愿,真正办成一所在亚洲地区一流的研究型的大学。我们这几代的高教工作者都有这个愿望。因为大家有很多看法,但是谁都无能为力。所以,教学发展到现在就是这个样子,新中国成立到现在60多年了,从改革开放到现在也已30多年,现在每年都有几百万上千万的大学生毕业,这些人数比民国时期要多上百倍。但是,我们国家最高科技奖每年颁奖一次,大家看看获奖的人还是那些80、90岁的老一辈的学者。这实际上是一个非常清晰的信号,告诉我们这几十年我们的教学出了什么问题,教育规模很大,教育轰轰烈烈,但是就是没有拔尖的创新人才出来,国家最高科技奖就是全国最权威

8、的评审,就是选出最拔尖的科技创新人才。但是我们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看出来最近几十年培养出来的人才,50年代上大学的人已经70、80多岁了,像我是60年代的,现在已经66岁了,我还是我们同班同学中最年轻的。问题出现在什么地方,当然有机制上的问题,体制上的问题,也有教育体制本身的问题。我们今天着重讲教育体制和教育思想本身的问题。这些问题大家还议论不多,不是像我因为在教育界这么多年,感受这么深刻。所以,我力求把它描述的清楚一点,就是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包括中等教育、小学教育之,在过去几十年之间发展尽管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也存在着很重要的根本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的话,中国的教育还是没有希望的。这个问题就

9、是我们现在的教育培养不出了创新人才。一、什么是创新人才我先给大家描述一下什么是创新人才,国际科技界对高度创新人才都有一些定义,如果我用语言来描述大家很枯燥,所以我讲几个故事。先讲一个近代的故事,这是20世纪50年代的事情,当时物理学已经知道所有物质都由原子、分子构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中子这些基本的粒子组成,基本粒子是我们物质世界的基础,但是所有基本粒子都是从推论中间发现的。所以物理学界50年代面临一个大的问题,就是我们有没有办法直接观测到基本粒子和它的运动,这个问题是50年代最重大的科技问题了。当时的科学家们想尽办法但还是一筹莫展,因为基本粒子太小了,我们的观测工具不

10、管怎么样,都相对基本粒子都大,哪怕我们用单个光子去观测,光子和基本粒子差不多大,但一发生碰撞,基本粒子就不知道跑到哪去了。所以,你要观测到基本粒子运动轨迹,是相当难的事情。当时物理界最拔尖的人物也都在想这个问题,那个时候美国物理协会每年开一次年会,这个年会我在美国工作时候也参加,会议地点一般在纽约。美国物理学会的年会是很大的,有几千人参加,形式是大家报名发言,被选上的就列入年会目录,会场的节目表有厚厚的一大本。会议主办方是不接待来宾的,参会者都自己订旅馆住,吃住行都是自己解决。按照会场的节目表,你自己选你要听的报告,到时候到那个地方听就是了。这个年会是美国科技界的传统,也是世界上科技文化比较发

11、达地区的传统。大家都很重视这种会,顶尖的学者都会来,很多研究生也会参加,他们参加当然是想听到新思想,就是交换情况。而在西方人的文化背景下,参与年会的代表们每个人都尽量找陌生的代表一起吃饭,它和中国的文化完全相反,我们中国都是找自己熟悉的人去吃饭。因为亲朋好友我们有的是时间交流,现在开这个年会这么珍贵的机会,这么多人才来了,大家都想去跟陌生人谈话。老年的教授都希望跟年轻的学生谈话,因为年轻的学生没有思维定式,他有很多思想会给这些年纪大的人启发。在年会最后一天的午饭的时候,当时美国最著名的物理学家阿尔弗雷茨,这个人都已经有50、60岁了,专门搞实验物理学的,如何观测基本粒子就是他力求解决的问题。他

12、吃饭的时候遇到了一个芝加哥大学的年轻的博士后叫格拉塞,他才27岁。两个人地位悬殊很大,身份很悬殊,但是两个人一起吃饭,格拉塞就和阿尔弗雷茨抱怨说,会议是最后一天了,我很担心我的报告没有人听,因为我的报告是排在今天下午的最后一个报告。格拉塞是一个很年轻的人,资历不行,所以会上做发言的时候把他列上很不错了。阿尔弗雷茨也说,是的,我也不会等到最后一个报告了。这些人都是大忙人,听完最后一个报告就要多住一夜,所以最后报告都不会听。阿尔弗雷茨说你想讲什么呢?格拉塞就告诉他,说我想到一个办法,可以探测基本粒子。阿尔弗雷茨有兴趣了,那你想用什么办法呢?格拉塞说,你看我每次喝啤酒的时候,拿着啤酒瓶一摇啤酒瓶就冒

13、气泡了。为什么啤酒瓶会冒气泡呢?因为啤酒瓶里面在高压下溶解了很多气体。这些气体在不动的时候,它不会从液体中间跑出来变成气泡。但一摇,热力学的条件变了,平衡打破了。这个时候气体就会跑出来变成气泡。他说如果运用这个原理,在一个高压下造一个含有可高度挥发液体的观测室,你让基本粒子进入这个气泡室的时候,基本粒子尽管小,但是它会使液体经过的地方被电离或者被扰动,这就局部地破坏了基本粒子所在地方的热力学的平衡,基本粒子所在的地方就会形成气泡。格拉塞讲了5分钟,阿尔弗雷茨听了觉得很有意思,回去之后,他就马上把他的实验室几十个人召集起来讨论,觉得这个想法可行。他们花了整整三年的时间实施这个实验,终于成功。但是

14、等到最后实验成功的时候,已经跟格拉塞当初的想法不完全符合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呀,因为格拉塞毕竟是一个年轻人,知识还不丰富,他想到是把乙醚变成高压,乙醚是高度挥发的东西,那么基本粒子通过这些变成气泡。乙醚在大规模的状态下变成高压在实验上有很多的困难,阿尔弗雷茨正好是搞这些的专家,他知道用液氢最好,现在火箭发动机都是用液氢的。格拉塞想是做成一个仪器,一个很小的箱子,阿尔弗雷茨他就用实验室,把一个真正的房间密封了,装液氢,并称之为气泡室。终于在1960年他做成了,而且观测到了基本粒子。这时候全世界物理学家轰动了,这是50、60年代最重大的问题,而且对人类的对科学的发展也有重大的贡献。1960年诺

15、贝尔物理家理所当然授给气泡室的发明人,但是出乎阿尔弗雷茨的意料,诺贝尔奖颁给了格拉塞。为什么呢?因为诺贝尔奖有科学的一种传统的价值观,就是科学发展最重要的不是经验和你的知识有多少,而是你有没有新思想,奖励的都是新思想的发明者。阿尔弗雷茨后来写了一本自传,说这是他一生中间最纠结的日子。阿尔弗雷茨这个人的品德很好,尽管他只听了格拉塞说几分钟,他做成的时候,他引用的第一个文章就是格拉塞的报告,其实那个报告他也没去听,他就是有高尚的学术道德,他承认这个思想是格拉塞告诉他的。他承认了这一点就让他诺贝尔奖丢了,如果他不承认,光5分钟的话,而且回去以后可以编个故事说,我也喝啤酒,我也看到气泡,我也想到这个主

16、意,谁也没法证明这是谁想的。阿尔弗雷茨的品格很好,学术道德高,这个是科学发展中间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如果没有他这种道德的话,那年轻人谁都不敢去和老权威讲自己的思想了。现在我们国就是这种做法,因为老权威一旦做出来不承认他听过你的话,或者说他自己早就有这种想法,那你就有口难辩。后来阿尔弗雷茨用气泡室又发现了另外的基本粒子,他也获得了诺贝尔奖,但是晚了8年。这个故事对我这一代科学工作者影响很深,因为我79年到美国,80年代初在美国,80年代中在欧洲工作,在很多大学工作过。那个时候科学界都讲这个故事,大家都很崇尚这种价值观。这种价值观的背后是什么呢?就是国际科学界认为创新能力最重要的因素不是知识的多少,不是经验的多少,当然知识多,经验多是好的,是有助于创新的,创新的核心最重要的是新思想,是一个人善不善于产生新思想。二、创新人才的几个素质产生新思想的人,他的素质和知识多的人的素质并不完全一样,而且有的时候相反,容易产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