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教案北师大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0435293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教案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教案北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教案北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教案北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教案北师大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教案北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教案北师大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4课 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1.了解王羲之书法、顾恺之绘画的成就和艺术特点2.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的代表作【自主学习】请同学们逐目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生活时期:东晋。艺术特点:他的字写的端秀清新、绚丽华贵,有“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美称。代表作品:行书代表作是兰亭序。1.“书圣”王羲之2顾恺之和绘画生活时期:东晋。特点:主张画人物要“以形写神”,所以特别注重点睛传神和表现人物特征。代表作: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兰亭位于绍兴市西南十四公里处的兰渚山下。史载,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等名士42人聚会于此。传说当时王羲之是乘着

2、酒兴方酣之际书兰亭序,通篇324字,有复重者,皆变化不一,精美绝伦,被后世称为“天下第一行书”。三国两晋南发展原因:是随着佛教的传播发展起来的。代表:有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 、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等。3.石窟艺术【共同探究】(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1.上一节课同学们学习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这一节课又学习了这一时期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我们知道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分裂时期,军阀割据,战乱不断,为什么还会取得这些成就呢?请参考前面的【单元分析】部分。(1)这个时候的分裂不是国家分裂,而是民族政权并立,有些民族政权建立后为了巩固统治,扩大势力,是采取措施发展经

3、济文化的;(2)南方的相对稳定,也都有利于科技文化的发展;与一些科学家、艺术家等的个人努力也是分不开的;(3)民族之间的汇聚与融合,中外之间的交流也有利于科技文化的发展。(如齐民要术与民族融合有极大关系;石窟艺术与佛教传播密不可分)。2.学习小组疑点、难点:【归纳总结】项目人物生活朝代代表作品书法王羲之东晋兰亭序绘画顾恺之东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雕塑云冈、龙门石窟【拓展练习】(拾级而上,顺达成功的顶峰!)1.(2010江苏南京)有一书法作品,全篇324字,凡重复的字,写法各不相同,笔法之玄妙,似有神助,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该作品是( )A兰亭序B九成宫碑 C颜氏家庙碑 D玄秘塔碑2(201

4、0江苏连云港)右图书法作品有“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美称。这一作品的首书者是( )A王羲之 B顾恺之 C李白 D苏轼 3.体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高艺术成就的是( )A.书法 B.绘画 C.雕塑 D.石窟艺术4.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开凿于( )A.西汉时期 B.东汉时期 C.三国时期 D.南北朝时期5.下列名画中,是东晋画家顾恺之作品的是( )步辇图清明上河图女史箴图洛神赋图A. B. C. D.6.看到成语“画龙点睛”,你最有可能联想起“以形写神”的著名画家:A王羲之 B祖冲之 C顾恺之 D贾思勰7.下列属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成就的是( ) 编钟 “画圣”王羲之 顾恺之的“女史箴图” 兵马

5、俑 石窟艺术A B. C. D. 8.某电视剧摄制组布置一个三国初期时曹植的书房场景,其道具有四样,根据你所学过的历史知识判断其中搞错的是( )书桌上有毛笔、纸张 书桌上有一叠印制的书籍 墙上挂有临摹的洛神赋图书桌上放有一盘葡萄A. B. C. D.9.议一议,王羲之为什么能称为“书圣”?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他每天练完字,都要到门前的池塘里清洗毛笔、砚台。据说,久而久之,池水都变成黑色了。王羲之自幼好书法,经常一边思考,一边在自己的身上一笔一划地画着,日子久了,甚至连衣服都划破了。提示:学生只要能从王羲之的刻苦、努力、出神入化的书法成就去回答就行了。以下仅供老师参考。王羲之书法影响了一代又一

6、代的书苑。王羲之书圣地位的确立,有其演变过程。南朝宋泰始年间的书家虞和在论书表中说:“洎乎汉、魏,钟(繇)、张(芝)擅美,晋末二王称英。”右军书名盖世于当时,而宋齐之间书学地位最高者则推王献之。献之从父学书,天资极高,敏于革新,转师张芝,而创上下相连的草书,媚妍甚至超过其父,穷微入圣,与其父同称“二王”。南朝梁陶弘景与梁武帝论书启云:“比世皆尚子敬书”,“海内非惟不复知有元常,于逸少亦然”。改变这种状况的是由于梁武帝萧衍推崇王羲之。他把当时的书学位次由“王献之王羲之钟繇”转变为“钟繇王羲之王献之”,在观钟繇书法十二意中,萧衍云:“子敬之不迨逸少,犹逸少之不迨元常。”“不迨”,或作“不逮”,不及

7、之意。萧衍的地位使他的品评有特殊的感召力,因而舆论遂定。 历史上第一次学王羲之高潮在南朝梁,第二次则在唐。唐太宗极度推尊王羲之,不仅广为收罗王书,且亲自为晋书王羲之传撰赞辞,评钟繇则“论其尽善,或有所疑”,论献之则贬其“翰墨之病”,论其他书家如子云、王蒙、徐偃辈皆谓“誉过其实”。通过比较,唐太宗认为右军“尽善尽美”,“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从此王羲之在书学史上至高无上的地位被确立并巩固下来。宋、元、明、清诸朝学书人,无不尊晋宗“二王”。唐代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和颜真卿、柳公权,五代杨凝式,宋代苏轼、黄庭坚、米帝、蔡襄,元代赵孟頫,明代董其昌,历代书学名家无不皈依

8、王羲之。清代虽以碑学打破帖学的范围,但王羲之的书圣地位仍未动摇。“书圣”、“墨皇”虽有“圣化”之嫌,但世代名家、巨子,通过比较、揣摩,无不心悦诚服,推崇备至。 中国书史上虽推崇王羲之为“书圣”,但并不把他看作一尊凝固的圣像,而只是看作中华文化中书艺创造的“尽善尽美”的象征。事物永远是发展的、前进的,王羲之在他那一时代到达“尽善尽美”的顶峰,这一“圣像”必将召唤后来者在各自的时代去登攀新的书艺顶峰。【教学案例】第24课 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课程标准列举古代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方面的主要成就。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成就和艺术特点并列举其代表作;了解东晋时期著名

9、画家顾恺之的艺术成就和特点并列举其代表作;列举魏晋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的代表作。过程与方法根据内容特点,本课应采用综合课型。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在短时间内展示大量信息,为学生形象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创造条件;采用历史情境复现法,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历史的亲切感,其中角色扮演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创造性;收集有关王羲之、顾恺之刻苦学书作画的故事,并能绘声绘色地讲述。改变教学空间组织形式,将班级分成八个小组。通过分组学习,使小组成员关系密切化,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合作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魏晋南北朝时期,艺术成果丰硕,在我国艺术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一时期的书

10、法、绘画、雕塑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有着无穷的艺术魅力,能够激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通过学习王羲之苦练书法、终有所成的事迹,培养刻苦勤奋、不懈追求的意志品质。石窟艺术充分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聪明才智,通过学习激发民族自豪感。同时,提高学生对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教学重点通过学习,感受古代艺术的辉煌成就,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学准备教师活动. 学情分析。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对本课相关内容的掌握情况、具备的能力以及对古代艺术的兴趣。在此基础上,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的方式方法等。初一学生对于古代的艺术缺乏足够的兴趣,这是因为缺乏艺术鉴赏方面的知识。因此,本课通

11、过多媒体展现大量的形象、直观的图片,采用灵活的组织形式,创设多种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古代艺术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产生浓厚兴趣。. 查阅相关书籍、报刊、网站,收集与这一时期有关的资料。. 制作多媒体课件。课件由知识要点和教学过程涉及到的相关图片、影像组成。相关图片:汉字的演变及字体、王羲之画像、兰亭今景、兰亭序神龙摹本、兰亭序虞世南摹本、另一行书代表作丧乱帖、草书代表作十七帖、小楷代表作黄庭经、顾恺之的代表作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局部)、人形陶罐、秦始皇兵马俑、云冈石窟与龙门石窟的区位图、云冈石窟的第二十窟大佛及第五窟大佛、龙门石窟的宾阳洞之礼佛图,奉先寺“庐舍那”佛。相关影像:洛神

12、赋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录像剪辑。另外,为使画面富于动感,贴近学生,还运用了许多图片。详细内容见课件及课件说明。学生活动由课代表组织,划分小组,选出裁判。课前根据教师的布置,各个小组有针对性地搜集和整理资料,并选择适合本小组的表现方式。教学方法讲述、情境复现、竞赛、观察、讨论等。板书设计第24课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成就书法艺术 王羲之(书圣):兰亭序绘画艺术 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石窟艺术 云冈石窟(大同)龙门石窟(洛阳)(副板书)期刊:书法(上海书画出版社)美术之友丛书:中国的书法中国的绘画中国的石刻与石窟(商务印书馆)教学过程本课要求说明本课要求,确定小组的序号,说明评比项目包括:小组发言一次

13、分;资料准备充分,处理得当分;最后的竞赛题,每题分,每组一题。鼓励大家踊跃发言,为组争分。复习并导入新课教师:上节课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技术,通过学习我们发现,在这个时期我国在许多科学领域都处于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涌现出了很多科学家。同学们,谁来给大家说说你最敬佩这一时期的哪位科学家。学生活动:思考、回答问题,并说出敬佩的理由。教师:魏晋南北朝时期不仅科学技术领先世界,取得了辉煌成就,此时的艺术也闪耀着耀眼的光芒,呈现出异彩纷呈的繁荣局面(多媒体展示课题)。那么,为什么此时的艺术会大放光彩呢?请同学们注意,这一时期的朝代更替频繁的特点。学生活动:结合前几课所学内容思考问题,教师可以给予适当提示。教师小结:魏晋南北朝时期朝代更替频繁,战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人民为躲避战乱,流离失所,迁往异乡,各个地区人们的交流变得频繁,各个民族逐渐走向融合,这样,客观上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人们的思想进一步解放,每一位有才华的人此时都在用自己的所长描绘着那个时代,那个时代也孕育出了一大批艺术家。因此,魏晋南北朝的艺术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书法、绘画、石窟。进入新知识教师:同学们,你们日常生活中一定看到过很多书法作品。谁来为我们大家描述一下你所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