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情绪处理18种方法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0432842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情绪处理18种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儿童情绪处理18种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儿童情绪处理18种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儿童情绪处理18种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儿童情绪处理18种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儿童情绪处理18种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情绪处理18种方法(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儿童18种情况的处理方法!超实用!(林文采博士)为方便观看,我把这18情况先列了个目录,大家可以针对性地寻找了。一、大脾气二、爱打人三、好胜心强四、不收拾玩具五、说不知轻重的“狠话六、顽皮淘气七、执拗八、占有欲强九、说谎十、喜欢咬人十一、不守规如此十二、喜欢重复十三、多动十四、粘人十五、故意惹大人生气叛逆十六、“人来疯十七、胆小十八、不爱“打招呼一、脾气大典型表现:稍微不顺心就大哭大闹、大吵大叫,甚至摔东西、撒泼打滚,而且很难平息,有时候还会持续很长时间,很难劝阻。成因:如果可以排除先天神经类型的原因,孩子的大脾气往往是伴随着自我意识开展而来的。对于那些语言能力还比拟局限的孩子来说,脾气一

2、般起因于有了需求主却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当养护者无法与时满足这种需要甚至无视这种需要时,小脾气便被引爆了;对于那些已经有一定语言表达能力的孩子来说,脾气如此可能起因于惊恐、孤独或不被赞赏的负面情绪。对策:1、父母首先要意识到发脾气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比拟常见的心理现象,千万不要把孩子容易发脾气视为家庭教育的失败,而且根据美国亲子沟通专家帕蒂的提法,发脾气其实是孩子的心理康复机制之一,借助这个过程,孩子将发泄掉许多不良情绪,比如沮丧和无助感。所以不要轻易用强制的方法终止这一过程。2、没有无缘无故的脾气,当孩子发脾气时,家长还应学会查找脾气背后的原因,比如,是否忽略了孩子的某项需求?是否自己处理冲突的方

3、式让孩子产生了不公平感?孩子是否遇到了什么学习障碍?如此等等,这类追问更容易帮自己对症下药,而孩子也将从父母善解人意的处理方式中学会设身处地,得到成长。3、学会接纳孩子的脾气固然重要,但如果还没有足够的耐心处理孩子的脾气,就不要硬撑着,可以让其他家人帮着留心脾气风暴中的孩子的安全,自己到另一个房间冷静一下,离开之前可以跟孩子解释一下,比如“妈妈感到自己的脑袋都快爆炸了,看来妈妈需要冷静一下之类的,但千万不要说些“再哭就不喜欢你了、“哭够了再来找我之类的话,我们可以让孩子看到自己耐性的极限,但不能否认孩子的情绪,给孩子的痛苦雪上加霜。二、爱打人典型表现:与他人交往过程中,动辄喜欢用“暴力解决问题

4、,甚至在不明原因的情况下上去就打人。成因:孩子出现打人行为,原因多种多样,但主要有如下几种:1交往技能不开展,遇到问题时不懂得艺术地解决问题,便简单地采取了打人的策略。特别是在屡次动手打人都能达到预期效果后,就更容易认为“打人是他左右这个世界的有力武器,自然就会频繁借助它的威力了。2安全感不巩固,遇到非常态的环境,就容易紧,进而通过打人来先发制人、自我保护。3教养方式不当。如果养护者在教育过程经常采取暴力方式,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消极影响,一来孩子可能会习得这种处理问题的方式,二来受到责打的孩子可能把不良情绪发泄在其他人身上。对策:1、适时进展交往技能的教育,引导他通过非暴力的方式达到自己的目的

5、,并与时鼓励孩子的正确行为。2、培养孩子的安全感,鉴于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需要专门撰文论述,不拟在这里展开。3、利用孩子善于模仿的心理特点,给他讲一些正面的故事,为他树立一个榜样原型供他模仿。同时停止打骂的教育方式,对宝宝的交往圈子最好有个控制,少让他和一些爱动手的孩子来往。4、对于已经具有一定语言能力的的孩子,可以诱导他说出打人的原因,对症下药,与时处理,逐个“击灭。三、好胜心强典型表现: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凡事都要争第一,达不到目的就灰心丧气甚至耍小性子。成因:孩子在自我意识开展到一定水平之后,会逐渐喜欢在有意无意的横向比拟中确认自己的本事和价值,这就是竞争意识的来源。所以,“好胜心对于这

6、个时期的孩子来说,应该说是一种本能,未必具有道德层面的意义。当然,孩子喜欢争强好胜,还可能是因为家长不经意间给了他们这样的暗示,即孩子表现好了就高兴,表现不好了就不高兴,以成败论犒赏,久而久之,就让孩子形成了一定错觉:爸爸妈妈只喜欢强胜的我,如果输给了别人,他们就可能不喜欢我了。于是便出现了为了讨爸爸妈妈欢心而好胜的行为。对策:1、认识到好胜行为在某个年龄阶段的合理性,在坦然承受的同时对孩子进展适当的引导,让孩子的好胜心向着健康的方向开展。2、日常生活中跟孩子互动时,时刻检点自己的行为反响,不要过分在意他们的输赢,否如此就可能“逼出一个好胜的孩子。3、如果孩子已经出现了过分好胜的习惯,正确的做

7、法并不是禁止孩子竞争,而是让孩子明白失败了并不是一无是处,比如,孩子和别人玩“扳手劲失败了,您可以这样安慰他,“虽然你的手劲不如XX大,但跳的比他高啊!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不可能事事都比别人做得好,只要自己努力了,不论成败,自己都是父母最爱的那个小孩。4、日常生活中,父母还可以有意创造一些教育契机,比如,在跟孩子比赛时故意输掉,然后学着孩子的样子生气地罢工并说些“输了,不玩了,真没劲的话,如果孩子反过来恳求继续玩,如此在继续玩的时候赢她,观察她输了之后的反响,如果她输了就像平时一样不开心甚至罢工,就引导孩子反思刚刚自己输了罢工时她作为赢家的所思所想,并借机给她讲

8、胜败乃兵家常事的道理。如果孩子输了能够做到继续努力,就借机表扬她“输得气的勇气,然后,家长在接下来的游戏中故意让她赢,进一步引导她体验“输了并不可怕,只要不放弃努力,就可能成功的道理。孩子在同伴交往或阅读绘本、观看碟片的过程中也可以随机渗入相应的教育。久而久之,孩子就渐渐明白了最重要的游戏或交往本身的快乐,而非谁强谁弱这个结果。5、必要时,家长甚至可以淡化对孩子成功成绩的反响,强化对其“输得起之行为的肯定,当然,这要把握一个度,不要矫枉过正,否如此,孩子果真一点竞争意识都没有了,也未必是件好事。四、不收拾玩具归位意识较差典型表现:玩具玩完后满地狼藉也不管,或者就地一扔就干别的事情去了。成因:孩

9、子不爱收拾玩具与归位意识开展不力有关,再深层次的原因,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秩序感。对策:归位习惯的背后是良好的秩序感,但对于3岁之前的孩子来说,秩序感的开展还不会很充分,所以家有这个年龄宝宝的家长不要期望值过高,3岁之后的孩子,随着秩序敏感的加强,就有可能以归位为乐了。但孩子不会天然开展出归位意识,需要父母做如下方面的引导:1、注意言传身教,养成用过的东西与时归位的习惯,并与时通过语言强化这样做的道理,一来这样可以唤起孩子的秩序感,二来对孩子来说是最好的示,因为孩子是“偷学大师。2、多给孩子看一些带相关情节的绘本或碟片,引导孩子向故事里的小主人公学习。3、如果不管大人想什么方法孩子都不配合归位,

10、如此可以引入强制措施,比如孩子玩喜欢的玩具的时候,不与时归位就把这个玩具“没收,让他们体验不与时归位带来的负面结果,而且,给孩子制定的归位规如此就要执行到底,一旦破坏就果断地给孩子“惩罚,不破例,不让孩子心存幸运。另外,家里玩具太多有时候也会让孩子随便乱扔,可以把孩子不大用的玩具收起来,就留几个常用的在外面,这样孩子就知道珍惜了。五、说不知轻重的“狠话典型表现:喜欢说一些很厉害、很难听的话,比如,“我要把你从楼上踢下去、“你真是个大笨蛋、“我要掐死你之类的。成因:套用敏感期的理论,这种“狠话就是瑞雪教师所谓的“诅咒式语言,一般发生在语言敏感期的某个阶段,而且,由于孩子说这类话的初衷时体验语言的

11、力量,大人越是重视她这种表达,反响越剧烈,她用的越来劲。当然,狠话也可能是模仿来的。如果孩子的成长环境中经常出现这类语言,如此善于模仿的孩子便可能“偷学过来。对策建议:1、孩子说狠话时,家长不妨以冷处理为主,当做没听见,当他们发现这种语言其实没有产生什么力量时,就没有继续的动力了。2、为孩子提供健康的语言环境,让孩子无从模仿。六、顽皮淘气典型表现:喜欢捣鬼搞怪,且以成功引起他人注意为乐。成因:孩子喜欢调皮捣蛋可能有如下几个原因:1体验自己的力量。随着自我意识的开展,孩子渐渐意识到自己和别人是有关系的,自己的言行可能会引起别人不同的情绪反响,在这个过程中,她体验到自己的力量,进而喜欢上通过捣鬼左

12、右别人的情绪。2自我发泄。孩子的大动作技能已经有了一定的开展之后,喜欢到处探索,交往意识也日渐加强,但由于活动和交往空间的限制,这些意愿通常难以得到满足,在旺盛的精力还没有更理性的宣泄渠道之前,捣乱、搞鬼当然成为一种选择。3引起大人注意。有时候孩子淘气如此是因为情感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想借此引起大人注意,进而获得关爱。对策建议:1、认识到淘气是这个年龄段正常的行为表现,不给孩子乱贴“多动症、“皮的要死之类的标签,以免让孩子受到负面的心理暗示。2、耐心分析孩子淘气背后的原因,对症下药,比如,如果是因为情感需求的缺失,就给予更多的关爱,如果是因为旺盛精力无处发泄,就多带孩子出去走走,给孩子找个玩伴,

13、让孩子更妥当地释放自己的能量。3、当孩子通过淘气来试探我们的行为反响的时候,我们也要与时明确自己的态度,借机帮他们调整行为底线。比如,当孩子拿着插头玩耍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妥善制止,平静地把孩子抱开,告诉他们插头是用来通电的,不是用来玩的,并进展更安全的防护。4、淘气有时候也为密切亲子关系提供契机,所以有时候我们也不妨放下大人的架势,同正在淘气的孩子闹作一团,如此亲子之爱很可能在这种没有“年龄界限的打闹中得到提升。5、当孩子在淘气中表现出一定的创意时,我们还可以因势利导,将孩子淘气的能量导向更理性的轨道,比如,当孩子把布娃娃扔的到处都是时,我们不妨蹲下来抱起布娃娃,温柔地哄她睡觉,或许,受到感染

14、的孩子也会因此跑过来,跟我们玩起“过家家的游戏呢。七、执拗典型表现:喜欢想当然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尽管有时候这种意愿看起来是“不可理喻的胡闹,但一旦被拒绝,就会烦躁不安,奋力对抗,大哭大闹,难以平息。一般来说,孩子的执拗敏感最容易出现在3-4岁。成因:1、秩序感作怪。孩子喜欢尊重既定的习惯或程序做事,并期待世界按照这种秩序感运行,一旦秩序遭到挑战,他就会为了维护这种秩序而抗争。比如,捕捉孩子的敏感期中有一个案例,一个小男孩喜欢穿着外套睡觉,即使阿姨需要给他换衣的时候,他也认为不能把他的外套脱下来,但是还衣必须把外套脱下来,结果他就大哭大闹不已.2、两岁以后的孩子,随着生活围的扩大和探索能力的

15、提高,他们发现自己可以控制越来越多的东西,由此也变得喜欢挑战大人,并从中体会自己的力量。所以我们常说这个年龄的孩子已经进入了“第一个心理对抗期。对策建议:认识到执拗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难以逾越甚至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阶段,做好耐心陪孩子渡过这段时期的思想准备,不过多限制他们的淘气行为,因为我们缺乏耐心的简单处理,可能不利于孩子顺利走出这个敏感期,从儿对他们今后的心理发育产生负面影响。在这方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夫妻双方在孩子最好统一认识,否如此,就会出现孩子闹起来时两个人反差较大的处理方式,这样很容易让孩子“钻空子。八、占有欲强典型表现:自己的东西不让别人动,别人一动就大吵大叫地嚷着“这是我的!、“不让弟弟坐我的小凳子之类的,看到别人的好东西如此想占为己有。成因:一般来说,这种行为是孩子两岁左右之后才出现的,因为这个时候,孩子随着自我意识的开展,渐渐出现了对自身所有权的主,并尝试着努力维护这种所有权,而且,有时候这种所有权意识来还来的相当广泛,即使那些原本不属于他的,但看起来很好或者只是他先发现的好东西,也会去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