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资料(2021-2022年收藏)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创新与完善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10400182 上传时间:2023-09-3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资料(2021-2022年收藏)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创新与完善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精品资料(2021-2022年收藏)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创新与完善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精品资料(2021-2022年收藏)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创新与完善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精品资料(2021-2022年收藏)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创新与完善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精品资料(2021-2022年收藏)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创新与完善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资料(2021-2022年收藏)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创新与完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资料(2021-2022年收藏)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创新与完善(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创新与完善【摘要】农村金融是一个特定的历史概念,是一国处于二元经济时期所特有的金融现象。金融服务体系改革既是整个金融体系的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村金融机构摆脱困境和加快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加快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不到满足。本文在对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新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和原则,并对新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进行了构建,提出了具体的构建措施和政策建议。【关键词】农村金融体系;农村金融服务;农村信用社ABSTRACT:The rural finance is a specific historical concep

2、t;it is a peculiar financial phenomenon of dual economy period in one country.The reform of rural financial system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whole financial system reform,but also objective choice of extricating oneself from a predicament in the rural financial institution,especially bein

3、g key point of fasting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 of our country,and building the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condition and reasons of rural financial system, this article proposes the target and principles of rebuilding a new rural financial system,

4、also reconstructs the new rural financial system and gives political suggestions on it。Key words:Rural financial system Rural financial resources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我国是农业大国,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时隔十几年,全国又开始再次关注“三农”问题,这表明当前“三农”问题十分严峻,解决“三农”问题已成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归根结底表现为资

5、金的优化配置,聚集资本的能力、速度和数量客观上决定了一个地区经济发达程度和经济发展速度。在我国农村金融发展过程中,大量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适度的集约化经营、以及农业产业化组织的发展都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仅仅依靠农村各经济主体自身蜗牛爬行式的内部积累无法满足其对资金的需求,需要完善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作为后盾。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既是整个金融体系改革的目标和要求,也是加快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一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含义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主要是指在县域范围内的金融机构、金融产品、金融市场、金融服务手段与技术所组成的有机整体。因为金融机构不仅有

6、银行机构,而且有证券、保险、信托和租赁等非银行金融机构;金融产品不仅包括存贷款,而且包括证券、外汇买卖以及产权交易市场等;金融服务手段与技术不仅有人工、机械,而且包括电子技术手段等。农村金融市场不只是包括农村信用社和农民贷款,而且包括以上各项在内的庞大的金融系统。二、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改革变迁和目前现状(一)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发展历程第一阶段:19791993年。这一阶段主要是恢复和成立新的金融机构,形成农村金融市场组织的多元化和竞争状态。包括1979年恢复中国农业银行;重新恢复农村信用合作社名义上的合作金融组织地位;放开了对民间信用的管制,允许民间自由借贷,允许成立民间合作金融组织;允

7、许多种融资方式并存,包括存款、贷款、债券、股票、基金票据贴现、信托、租赁等多种信用手段。 第二阶段:1994-1996年。这一阶段明确了改革的目标和思路,提出了要建立一个能够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及时、有效服务的金融体系的口号。为此,于1994年成立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将政策性金融业务从中国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业务中剥离出来,加快中国农业银行商业化的步伐,继续鼓励农村信用社商业化改革,大量组建农村信用合作银行。 第三阶段:1997-2002年。这一阶段是清理整顿阶段。在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和 1997 年开始的通货紧缩后,在强调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同时,对金融风险的控制也开始受到重视,客观

8、上强化了农村信用合作社对农村金融市场的垄断。主要体现在:1.开始在国有专业银行中推行贷款责任制。2.收缩国有专业银行战线。1997 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确定了“各国有商业银行收缩县(及以下)机构,发展中小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基本策略,包括农业银行在内的国有商业银行开始日渐收缩县及县以下机构。3.打击各种非正规金融活动,对民间金融行为进行压抑。1999 年在全国范围内撤消农村信用合作基金会,并对其进行清算。 第四阶段:2003年至今。这是进一步改革阶段。将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重点确定到对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改革上,进入2003年以来这一政策趋势日益明显且力度不断加大。包括:1.放宽对农村信用合

9、作社贷款利率浮动范围的限制。2.加大国家财政投入以解决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不良资产问题。3.推动并深化信用合作社改革试点工作等。2003年11月底8省(市)(浙江、山东、江西、贵州、吉林、重庆、陕西和江苏)农村信用社改革实施方案已经国务院批准,这标志着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在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同时,对农村金融组织多元化的探讨也开始成为主流。(二)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现状经济运行中的金融活动可以分为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以此为基础,我们可以将我国的农村金融具体分为正规金融机构和非正规金融机构两类。1979年以来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一直沿着使农村正规金融商业化的目标前进,并在9

10、0年代中期后大大加快了商业化改革的速度和步伐,而对我国的非正规金融采取抑制政策。目前中国农村金融体系基本格局如下(见表一):表一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基本格局农村金融体系正规金融机构中国农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农业发展银行 其它 农村商业银行邮政储蓄 非(准)正规金融机构农村合作基金会 小部分当铺其它 合会私人钱庄私人借贷高利贷 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现在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主要由国有商业银行的农村分支机构、农信社、农村商业银行、邮政储蓄、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地区的非正规金融组成。国有商业银行在农村地区有大量的分支机构,尤其是农业银行,自1979年恢复中国农业银行后,农业银行一度成为农村金融市

11、场的主要资金提供者。但农业银行进行商业化改革以后,农业银行的机构设置和职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首先在 1990 年代初以来“减员增效”的呼声中,农业银行设置在乡镇及其乡镇以下的分支机构,被大量撤并。仅2002年,中国农业银行就减少支行及其以下机构5043 个,减少12.43%。其次,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按照集约化经营的原则,不断调整经营策略,信贷资金向大中城市、大行业、大企业和优质客户集中,农业银行支农力度减弱。目前,农业贷款仅占农业银行各项贷款余额的10%。而且农业银行的这部分贷款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的“黄金”客户上,一般农户和中小企业很难得到农业银行的贷款。信用社是农村金融市场中的主力军。农信

12、社按行政区划设置,基本上每个乡都有农信社,县成立了县联社,一些地区还成立了市联社和省联社。可以说,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中举足轻重。仅1997-2001年,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从10555.8亿元增加到17263亿元,分别占金融机构存款总额的近 13%和 12%;各项贷款余额从7273.2亿元增加到 11971亿元,分别占金融机构贷款总额的近10%和11%,其中农业贷款余额从1776.8亿元增加到4417亿元,分别占金融机构农业贷款总额的近54%和77%。但由于农信社的改革未取得实质性进展,目前农信社产权关系模糊,行政干预和“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经营管理机制混乱,资产质量低下,严重影

13、响了其支农作用的发挥。农业发展银行成立于1994年,其主要承担国家粮、棉、油储备和农副产品收购,农业开发等业务中的政策性贷款和代理财政支农资金的拨付及监督作用。其在省、市和部分产粮大县设立了分支机构,目前共有分支机构2000余家。但在现行政策性金融体制下,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实际上仅是单纯的粮棉收购贷款银行,业务仅限于支持粮棉流通,根本无法充分发挥支农作用。即使在支持粮棉流通方面,也同样存在突出问题。棉花购销已经市场化,随着粮食购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种植业结构的调整、粮棉购销主体的多元化,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收购量明显下降,以购销信贷为主的农业发展银行的贷款资产业务也出现规律性明显下降。我国 1986

14、 年恢复开办了邮政储蓄,截至2006年底,全国邮政储蓄存款余额达到1.6万亿元,存款规模列全国第五位。邮政储蓄经营依靠的是吸收存款转存中央银行获得转存利率的方式。邮政储蓄机构的性质决定了它只吸收存款,资金转给人民银行,自己不发放贷款。非正规金融广泛存在于全国各地农村,一般具有高利贷性质,主要有私人借贷、钱庄、和会、摇会、私募基金等形式,以其信息充分、手续简便、运作灵活等优势,在农村金融市场上占据了重要地位。在一些地方非正规金融实际上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要资金供给者。据估计,仅温州的民间借贷涉及金额就达3000亿至3500亿,而浙江、福建、广东三省地下金融市场的“盘子”则高达5000亿元以上。

15、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和引导,非正规金融在发展过程中风险积累、问题丛生,给金融运行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诸多负面影响。三、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一)农村政策性金融机构功能不健全。1.农业发展银行资金来源不稳定。农业发展银行资金应主要来源于财政无偿拨款和有偿贷款。但由于财政历年收支不平衡的压力巨大,拨补资金常常不能按时到位,农业发展银行实际上不得不主要通过向商业银行发行金融债券和向中央银行借款来筹集资金,使筹资成本上升,与农业发展银行的优惠贷款形成了巨大的利差缺口。2.农业发展银行业务范围狭窄,功能单一。农业发展银行在剥离了对农业的综合开发、扶贫、技改、粮棉加工贷款等职能后,政策性金融机构对农村经济的投入明显减少,农业发展银行的贷款余额逐年下降,其信贷支农的作用明显弱化。(二)国有商业金融机构在农村金融领域内的功能趋于弱化。1.县级金融机构大量撤并,导致县域金融体系萎缩。1998年以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按照集中化管理的要求和规模效益原则,业务重点逐步向大中城市转移,相应撤并了大多数县及县以下的分支机构,目前这一撤并过程还在继续。2.银行信贷资金投放不足,农村资金大量外流。(三)农村信用社在“支农”方面力不从心。1.农信社至今依然不能摆脱来自地方政府的各种干预。2.农信社所有权主体缺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