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罗宏观课后习题答案(2-18章)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0377472 上传时间:2022-11-08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巴罗宏观课后习题答案(2-18章)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巴罗宏观课后习题答案(2-18章)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巴罗宏观课后习题答案(2-18章)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巴罗宏观课后习题答案(2-18章)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巴罗宏观课后习题答案(2-18章)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巴罗宏观课后习题答案(2-18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巴罗宏观课后习题答案(2-18章)(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二A 复习题1.隐含的价格平减指数是以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为基础确立的价格指数,基年的隐含的价格平减指数定为100,其表达式为名义GDP与实际GDP的比值乘以100。隐含的价格平减指数不同于消费者价格指数,后者是指一篮子消费品的价格指数。由于分配给各种商品的比重不同(他们在较长的时期内固定不变),消费者价格指数趋于表明比隐含的价格平减指数更高的通货膨胀率。2.本章中讨论的三种测量GDP的方法能得到同样的结果,因为他们是从不同的角度看相同的问题。支出法着眼于在最终商品和服务上的各类支出,但是这些支出包括了外国居民的消费,所以支出总额应等于收入扣除折旧和国外净要

2、素收入所得后的金额。产值法着眼于生产和销售的商品的价值。最终,生产的一切商品被出售并产生收入来提供生产要素。因此,三种方法估计的GDP总量没有区别。3.名义GDP是以现在的价格计量的在一个国家内一段时期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实际GDP是以基年价格计算的GDP,也称为“不变美元的GDP”。它们是流量的概念。名义GDP没有排除物价变化的影响,可能会掩盖生产层面上及其巨大的差别,实际GDP排除了物价变化的影响,各年指标更有可比性。B 讨论题 4.略5.虽然较高的GDP与广泛接受的衡量福利的指标高度相关,例如教育水平,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等等,但是官方估计的GDP并没有准确衡量福利。GDP低估福

3、利的真正变化的原因之一是没有考虑非市场商品,例如休闲。也没有考虑商品质量的变化,因为这些不能用隐含的价格平减指数准确计量。另外一方面,GDP可能高估福利的改变,因为它没有考虑生产对环境的影响。砍伐一片长成的森林可能将一个宝贵的非市场商品转变为低价值的市场商品,但是此活动可能提高GDP,要考虑这些因素的方法是将像休闲和环境因素这样的非市场但有隐含价值的商品,纳入到广泛的福利量度中。三2由于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正的储蓄率不能保证y、k长期增长。当资本存量增加时,资本的平均产品将继续下降并且折旧额会提高,最终资本存量将会达到用所有储蓄来代替资本存量的减少和维持劳动的增长而没有剩余来提高劳均资本这一状

4、态。即在这一点达到稳态。3.产出与技术及需要投入数量之间的关系叫做生产函数。产量的增长与技术水平的改变成比例。但由于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产量增长低于每种投入变化的比例。4.在模型中,我们假设劳动力是增长的(n0)。在这种情况下正的储蓄率是必要的,但并不足以提高劳均资本水平。储蓄率必须要大到可代替陈旧的资本并且能增加额外的资本来保持劳动力的增长速度。正如方程3.16总结的这样,对其运用一点代数知识表明Dk/k为正时,如果(y/k)- d是正的, s(y/k)-sd-n 0或 s n/(y/k)- d) ;如果(y/k)- d) 是负的,那么资本存量不论储蓄率是多少都将缩小。5.资本的边际产品指由

5、于增加一单位资本雇用所引起的产量的变化。资本的平均产品指用总产品除以总资本雇用量。因为平均产品包含所有先前使用资本量的作用所以与边际产品不一样。尽管理论上平均产品可能少于边际产品。在模型中通过资本的报酬递减假设消除了这一点。这一假设建立在每单位资本使用贡献。因此,边际产品总是小于平均产品。6.a.通过假设我们得到 Dk/k= sA-sd-n,k以一个稳定比率上升。s(y/k)表示的图形是一个垂直距离为sA的水平线。b.Dk/k= sA-sd-n因为 y=Ak, Dy=ADk and Dy/y=ADk/Ak或者Dk/k劳均产出将以一个恒定的比率增长(这个比率等于资本增长率)。c.在这题中没有报酬

6、递减作用,有好些可行的解释。其中之一是“通过做来学习”这样就可使经济产业化知识迅速扩大并增大资本。也许社会机构随着资本的发展(如法律公司和合同法的发展)。即使对资本积累有更广泛的理解,似乎资本报酬将只能定在一些点研究。7. a.在稳态中,s(y/k)-sd-n=0, y/k=Aka/k = Aka-1.把两个表达式结合起来可得出sAka-1=sd+n; or ka-1=( sd+n)/sA。两边的指数乘以1/(a-1)得出k*=( sd+n)/sA1/(a-1).把上式代入生产函数方程得出y*=k*a=( sd+n)/sA a/(a-1). b. c*=(1-s)(y*-dk*),因为在稳态中

7、,储蓄足够替代资本,我们可得出s(y*-dk*)=nk*,因此c*= y*-dk*-nk*c. Dk/k= s(y/k)-sd-n= sAka-1-sd-n or sA/k1-a-sd-n. 因为k在第一个等式里以分母的形式出现,k值越大意味着增长率越小。由于收益递减,当向稳态过渡时y的增长必须更为缓慢,一是因为收益递减,二是因为k增长更缓慢。8. 规模报酬不变意味着我们的生产函数Y=A*F(K,L)有以下特性:xY=A*F(xK,xL)其中x为任意常数。现在如果我们令x=1/L,则Y/L=A*F(K/L,L/L) = A*F(K/L,1)=A*f(k)这里F(K/L,1)定义了一个变量为K/

8、L=k的新的方程,我们把新的方程表示为F(K/L,1)= f(k),于是A*F(K/L,1)=A*f(k)9. 变量增加: 对k*的影响:a. 储蓄 (s) 增加b. 技术水平 (A)增加c. 折旧率 (d) 减少d. 人口增长率 (n)减少10. a. A=技术水平, K是资本存量, L 是劳动力. b. A 是一个数量因素, 因此当A提高x%, Y也会增加x% c. 边际产品总是正的意味着每增加一单位的投入将提高一些正的产出 d. 意思是每增加一单位的投入,产出就会增加小于一单位的量。MPK=a(KaL1-a )/K. 因为 a小于1, K 值的 增加会使方程中分母的增加快于分子的增加 所

9、以当K增加时, MPK 减少. e. 是的. 规模报酬不变意味着如果我们将每个投入的生产要素按特定的数成倍增加,产出也将按同样的数目成倍增加,如果我们把投入乘以x,我们可以得到 :A(xK)a (xL)1-a =Axax1-a KaL1-a=xA KaL1-a=xY四1. 在索洛模型没有预测到所有国家都必须达到相同的稳定状态。否则图 4.9中就是有问题的。正因为如此,该模型 包括了稳态产出水平的各种决定因素,这种稳态产出水平因国而异。有条件的趋同理论认为,相对贫穷的国家将会“赶上”有相似的储蓄率、人口增长率和技术水平的国家。2. 在经济增长理论中用到的趋同,指的是欠发达经济体比发达的经济体增长

10、得更快。该理论是基于这样的观点,当一个经济体每个工人的资本接近稳态水平时,它的增长速度将会减缓。绝对趋同是指,不论其最终的稳态产出水平如何,贫困国家都将以更快的速度增长。有条件的趋同则是指,只有在国家有相似的稳态产出水平的前提下,趋同才成立,这就要求,国家要有相似的技术水平,储蓄率和人口增长率。3回想一下,在图4.4中,储蓄曲线取决于每个工人的资本的平均产品y/k,y只取决于每个工人的产出,而不是劳动和资本的绝对水平(见公式(3.2)y=A*f(k))。因此,储蓄水平只取决于资本劳动比例,资本存量K或劳动投入L的绝对水平的变化不会使曲线移动。规模报酬不变在这里是一个关键的假设,它被用来推导公式

11、(3.2)y=A*f(k)。给定等式Y=A*F(K,L)和规模报酬不变,将等式路边同时乘以 1/L 得出Y/L=A*F(K/L,L/L) 或 y=A*f(k) 。如果规模报酬不变不成立,每个工人的产量将取决于K和L的绝对规模,而不仅仅是它们之间的比例。4.人口增长率n的上升将导致每个工人的资本减少的速度上升。如图4.6所示,n的增加使水平线上移。对于任何给定的储蓄率,会得出每个工人更低的稳态资本和稳态产出。然而,产出的绝对(总体)水平会持续增加。人口增长速度更快的经济体在达到稳态后会更迅速地发展。5. a. 每个时期都有效,但是,对经济体能达到稳态人均收入的观点假定不成立。 b.人口增长率下降

12、将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资本积累的报酬递减和资本折旧所产生的影响。资本积累率的增加可能会导致人均产出的增长速度的增加。这将减缓趋同趋势。 c.人口增长率增加将会产生与上面b的情况相反的效果。上升的人口增长将加强每个工人资本的报酬递减和资本折旧所产生的影响,这将增强趋同趋势。 d.马尔萨斯预计在工人平均收入增长的作用下,人口增长率将会上升。因为在他的模型里,人口过多才是导致人口停止增长的原因。根据他的观点,死亡率与贫困息息相关。贫困是由农地收益递减造成的,农地积累到一定程度便不再增加。然而,在马尔萨斯构想的稳定状态下,人均收入达到最低点,这正是由于人口增长下降而不是资本折旧,才能使得人们能够在这么低

13、的收入水平下维持生存。不管马尔萨斯的这一模型在人类历史上的某一时间是多么合理,它与现代社会却是完全矛盾的。如今,收入的主要来源是资本,而不是土地,我们发现随着人均收入增长,人口增长率却下降。这主要是因为出生率与人均收入是负相关的。因此,案例B在现代工业经济时代更加可信。6. a.是的,在任何特定的时期,资本的增长速度将取决于在同期间的储蓄率。然而,对经济体能达到稳态人均收入的观点假定不成立。 b.储蓄率的上升将在一定程度上抵消资本积累的报酬递减和资本折旧所产生的影响。储蓄率的上升可能导致经济增长速度随时间而增加。这将减缓趋同趋势。 c. 收入水平高而储蓄水平更低会加强每个工人资本的报酬递减和资

14、本折旧所产生的影响,这将增强趋同趋势。 d. 由于消费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穷人增加一个单位的消费所得到的边际效用比富人增加一个单位的消费所得到的边际效用要高。因此,但穷人和富人有相似的偏好时,穷人会有更少的储蓄。这就是众所周知的,当收入增加时,边际消费倾向会下降。然而,实际情况比较复杂,当资本相对稀缺时,储蓄收益率会更高,这使资本贫穷的国家有相对强大的投资动力。例如,还处于相对不发达的中国,它的储蓄率要比美国高很多。五pg. 1171. 增长率的差异可以由决定各地区稳态收入水平的各种不同因素来解释。正如在第四章中看到的,在储蓄率、人口增长率和技术方面的差异,对稳态收入水平有显著影响。我们发现东

15、亚国家通常在此期间的私人和公共储蓄率具有相关性。如果参数“A” 不仅仅代表技术,而代表整体的经济效率,那么其他因素也就得以确定了。特别是,法律和政治机构(包括腐败),贸易的开放程度,卫生和教育,以及作为经济效率潜在因素的公共部门的相对规模,这些因素是经济学家们所重点关注的。在这些因素中,大部分东亚国家相对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都具有优势。有条件趋同理论预测,如果各国一开始就拥有相同的人均资本水平,那么拥有相对较高的人均稳态产出水平的国家,其增长速度将快于其他国家。非洲和亚洲的情况似乎适应了这一理论。2. 技术的外源性增长会对总产量和人均产量增长率产生积极的影响。增长有两个来源:技术进步(A),人均资本的增长(K)。这些因素对人均产量增长率的影响在课文中方程5.8表现出来。人均资本的增长是由于较高的产出水平使额外储蓄成为可能。3 a 要理解高尔顿的谬论关键是要认识到,高度的一些变化是偶然的。为清楚起见,让我们看一个例子, 其中高度完全是由于偶然:父亲的高度并没有对儿子的 高度的预测能力。特别是,假设孩子的身高可以取三个值:高、矮、平均身高, 而且每个结果的可能性是完全1 / 3,不论父亲的高度。在这种情况下,矮小父亲的孩子将平均比自己高。高大父亲的孩子将平均比自己矮。这就可能出现“高度趋同”,但实际上是高度分布将维持不变: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