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经济学一个新兴的研究范式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0373063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织经济学一个新兴的研究范式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组织经济学一个新兴的研究范式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组织经济学一个新兴的研究范式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组织经济学一个新兴的研究范式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组织经济学一个新兴的研究范式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组织经济学一个新兴的研究范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经济学一个新兴的研究范式(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组织经济学:一个新兴的研究范式秦剑【专题名称】企业管理研究【专 题 号】F31【复印期号】2008年07期【原文出处】广东商学院学报(广州)2008年2期第913页【英文标题】Organizational Economics: A New Research Paradigm【作者简介】秦剑,南开大学商学院2006级博士生。(天津 300071)【内容提要】组织经济学以新古典经济学中的个人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结合信息、不确定性、交易成本与合约等要素,对组织现象和组织行为做出了新的、系统的解释,使组织理论提高到新的层次,成为新的学科。而提供一个整合性的框架介绍与比较组织经济学领域内出现的交易费用经

2、济学、代理理论、合约理论等组织分析的经济途径与实证结论,有助于增进学者对本领域的理解。【关 键 词】组织经济学/交易费用经济学/代理理论/合约理论一、引言长期以来,有关组织领域的研究大多集中于社会学、心理学、行为科学以及人类学的研究途径,他们倾向于忽视组织和管理雇佣关系的基本经济特征。因此,绝大多数组织和管理理论偏离了经济考虑。例如,组织理论建构了一整套理论和技术用于最大化员工满意度,但是,员工满意度并不是直接相关于工作激励。近年来经济学研究途径在组织领域日渐受到重视,不少经济学家对组织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希望对“组织是什么、组织为什么存在、影响组织运行的因素有哪些?”等问题做出令人信服的解

3、释,这种economicbased的研究视角不仅给组织研究者提供了新的视野,其应用性和影响力也不断扩大。一部分经济学家开始研究组织内的激励问题,以及在价格机制之外如何配置资源。组织经济学(Organizational Economics)逐渐兴起,并日益成为当今管理经济学研究的热点和主流。组织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为组织,包括企业与非营利组织等,其研究方法以博弈论和合同理论为主。研究的问题主要包括组织中的决策与资源分配、组织合约与激励、组织结构、风险与不确定性、所有权与组织边界、组织文化与领导力、内部资本市场、公司治理与控制等等。并已经在公司控制权配置、工资绩效、组织决策模式以及合约激励等理论和

4、应用领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组织经济学以新古典经济学中的个人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结合信息、不确定性、交易成本与合约等要素,对组织现象和组织行为做出新的、比较系统的解释,使组织理论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成为新的经济学科。它包括了在组织研究中广泛应用的制度经济学、博弈论、产权理论、交易费用经济学、代理理论、合约理论、企业能力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公司财务、社会资本和社会网络等。因此,组织经济学是许多学科在组织领域中的交叉、综合和融合,是一个崭新的更加系统化的经济学科,它解释了许多经济理论,也回答了许多现实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说,组织经济学已经突破了经济学帝国主义的公理化,在管理学与经济学之间搭建了一座坚实

5、的桥梁。二、理论综述近年来,从经济学视角对企业组织进行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1986年,巴尼和大内在Organizational Economics: Toward a New Paradigm for Studying and Understanding Organizations1 一书中明确提出了组织经济学的概念,用来说明经济学对组织理论的贡献。这些贡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科斯和威廉姆森的交易费用经济学;二是詹森和麦克林的代理理论;三是Grossman、Hart以及Moore等人提出的合约理论。这些学科其根源都在经济学,不同之处在于它们拓展了经济学分析的视角,将企业内部的组织管理活动纳入

6、经济学分析框架之中。组织经济学更大程度上扬弃了新古典经济学的本源,例如,代理理论和交易费用经济学对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激励机制设计、合约理论在考虑交易费用和风险及不确定性存在条件下对阿罗德布鲁模型的改进等,重新将自由主义传统回归到对外部性领域的分析之中,正是对新古典经济学核心架构的一种修正。本文因此基于组织经济学的视角对这些理论进行综述,希冀对组织经济学的学科体系进行界定和阐释,并对经济学方法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做出探索。(一)交易费用经济学交易费用经济学以交易为基本分析单元,着重研究经济组织节约交易成本的问题。罗纳德科斯的经典文献企业的性质(Coase, 1937)2 突破了新古典经济学把企业视

7、为生产函数“黑箱”的樊篱,打开了现代企业理论把企业视为内部组织的“大门”。他认为市场和企业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可相互替代的手段,二者的不同在于:市场上的资源配置通过非人格化的价格机制来实现,企业内的资源配置则通过权威关系来完成。对企业和市场的选择依赖于对市场交易的成本和企业内部组织运营成本的权衡。在科斯理论的基础上,威廉姆森(1985)3 进一步发展了交易费用理论,他沿用阿罗的交易费用定义,即“利用经济制度的成本”,并把交易成本进一步细分为事先的交易成本和事后的交易成本两种。通过用资产专用性、交易频率和不确定性三个维度刻画交易成本并建立了一种对市场混合形式和科层官僚组织分立的结构选择分析法,将交易

8、成本作为制度安排,特别是产权合约安排的量化尺度,对资源配置进行经济学分析,使得交易成本经济学日渐成为一门可以检验的实证科学,极大地深化了我们对组织的理解。(二)代理理论代理理论是随着信息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而出现的一个新的经济理论,它运用契约来描述代理关系,基于自利人、信息不对称与风险规避假设集中解决代理关系中存在的委托代理问题和风险分担问题,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组织经济学的实证分析之中。组织经济学分析中考虑的代理问题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由阿尔钦和德姆塞茨(1972)4 及詹森和麦克林(1976)5 所提出的代理成本问题。认为由委托人的监督支出、代理人的保证金支出以及剩余损失所构成的代理成本是企业

9、所有权结构的决定因素,侧重于分析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及企业成员间的代理关系,研究每个当事人面临的激励以及均衡性的契约形式。另一类是委托代理问题,基本上以正规的数学模型来表达,其推演中包含严谨的假设、可以推论的逻辑及应用证明等较为抽象及模型化的过程,以普通的委托代理关系作为研究对象,试图解决因信息不对称和有限理性所引起的信号传递、信息甄别、隐藏知识和隐藏行动等问题。目前组织经济学家对委托代理问题的研究,主要是解决在利益冲突和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委托人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使得代理人在实现自己的效用最大化的同时也能实现委托人的效用最大化,即所谓的激励相容问题。(三)合约理论合约理论是组织经济学主要的研究

10、方法,它是伴随着信息理论、博弈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的不断发展而逐渐进入主流经济学研究视野的。合约理论来源于新古典经济学完全理性和信息充分的假定,就其内容来看,合约理论沿袭了新制度经济学和信息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但组织经济学分析则更多地强调利用信息假定和博弈论作为分析工具。两种视角的根本差异在于对不完全合约的基础及其导致的合约功能的不同认识,完全合约和不完全合约从不同角度对它们进行了扩展。由于完全合约理论假定缔约双方能够完全预见合约期内可能发生的所有情况,并自觉遵守双方签订的合约条款,这种完全无视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存在性的局限性假设,使得目前对合约理论的前沿研究均集中在不完全合约方面。不完全合约理论

11、主要基于个体的有限理性、环境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等外界因素的存在前提,认为合约双方不可能详尽准确地将与交易有关的所有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及相应情况下的职责和权利写进合约。签订完全合约只是一种理想的状况,真实世界的合约在绝对意义上都是不完全的。当合约中没有规定的情况发生时,对权力配置的要求就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Grossman and Hart, 1986)6。不完全合约理论认为,这种情况下产权的作用非常重要,只有资产的所有者才拥有资产的支配权。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合约方可以通过设计相应的机制来揭示不确定性事件、非对称信息等(Hart and Moore, 1990)7。如果事后双方能达到信息披露的纳

12、什均衡解,则合约是事后有效的。关键在于通过这种动态规划的思想以促使事前对合约关系的“投资”。三、实证研究综述近年来,组织经济学家们开始将理论应用于对经济组织现象的实证分析,例如组织决策与企业绩效、联盟网络与社会资本、治理结构与纵向一体化、组织镶嵌与内部劳动力市场等等,并取得了很多有意义的成果。Guedj和Scharfstein(2004)8 比较了大型成熟的生物制药企业与小型新创制药企业的临床实验战略与组织绩效(这些规模较小的制药公司尚未研制成功任何药物)。作者研究了1990年至2002年间235种进入临床实验的新药,发现小型新创企业更有可能将其研制的新药投入临床试验阶段,但是却很难得到美国食

13、品和药物管理局的批准。这说明,在单一业务组织中,处于药品开发早期阶段的企业即使临床实验已经证明前景并不美妙,但仍然不愿意放弃其药品申请计划。相比之下,大型制药企业的经理更愿意减少不利的候选药物投入实验,作者的研究结论与Stein(1997)对公司内部资本市场的实证结果相吻合9。政治寻租通常归咎于制度弊病,尤其是在欠发达经济体。基于巴基斯坦1996年至2002年间信贷数据库中超过9万个的企业数据,Khwaja和Mian(2005)10 调查了与银行建立关系网络的企业寻租行为以及寻租成本,他们发现政治型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一般都高达80以上,而提供信贷的无一例外均是由政府控股或参股的银行。Khwaja

14、和Mian的研究提出了选择性偏好的政治解释逻辑,比如社会成本激励制度下的政府银行信贷行为。作者还研究了巴基斯坦有政治关系的公司在贷款和还款拖欠率上的数据,结果发现政企关系可以帮助企业获取更多贷款,而经济寻租成本估计占GDP的0.3至1.9。Benabou和Tirole(2005)11 建立了一个集合个体利他主义与自利的社会声誉模型来研究亲社会(prosocial)行为。他们在内生偏好框架下分析了不同社群对“公正世界”的理解,并解释了它们对意识形态、再分配水平、劳动力供给和税率等经济要素的影响。研究者们在广泛吸收有关亲社会行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多种较为全面、深刻的亲社会行为动机理论,揭示出

15、亲社会行为发生发展的心理机制。Fehr, Klein和Schmidt(2004)12 从重复博弈的稳定性角度研究了进化的合作与竞争过程中公平规则和观念的形成诱因。他们发现在道德风险情境下,公平感知可能会对实际的最优选择合约造成决定性的影响。当任意代理商都可获得平均收益时,明确的激励合同将失去应有作用。这些结果与近来所提出的公平理论相一致,也对合约选择、公平和激励的互动研究提供了有趣的洞见。Klein(2004)13 在其关于费雪配件公司与通用汽车垂直一体化的案例研究结果表明,长期合同既是解决问题的方式,又是问题产生的原因。通过垂直整合,通用汽车公司拥有了在不同制造商中改变专用产品需求的剩余控制

16、权,而费雪配件公司则承担了剩余成本,这一成本就是专项投资的损失收益。这种剩余控制权与剩余成本的分离,使通用汽车和费雪公司建立短期合同的基础丧失了。因此,这两家公司之间必须建立长期合同,合同中必须明确期限和交易价格比率。显然,相互联系的剩余控制和剩余收益的垂直联合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些难题。一些最近的研究指出,广泛应用的IT技术已经对传统的组织运营方式和员工技能提出了新的挑战,比如团队生产和双元组织结构的出现。然而,很多现有的研究是基于对数据进行汇总,公司层次的研究则不太常见,而且分析往往是基于跨产业调查,这使得分析结果在特定的产业环境下可能会有不同的影响。Bartel, Ichniowski和Shaw(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