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浮力教学设计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0359344 上传时间:2023-11-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浮力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1浮力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1浮力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1浮力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1浮力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浮力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浮力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 浮力科目: 物 理教学对象: 初二学生 课时: 1 课时提供者:王 彩霞单位: 山西省阳泉市实验中学一、教学内容分析这是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是在综合应用液体的压强、压力、二力平衡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由“浮力”和“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两部分 组成,教学重点是探究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学好本节既有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浮力” 的概念,又能为学习阿基米德原理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一切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浮力的作用。2、知道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3、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4、通过探究知道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

2、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初步掌握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 基本的物理学探究方法。2、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在液体中所受到的浮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浓厚兴趣。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三、学习者特征分析本节对学生的质疑能力、设计实验与动手操作的能力、分析与概括能力等都有较高 的要求。但学生通过前期的学习已经具备了相关的知识储备,也掌握了控制变量法等基 本的物理学研究方法。只要老师合理引导,大部分学生可以完成学习目标。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教师要组织和引导学生 依据生活经验和已学知识进行大胆质疑、合理猜想,

3、并通过 实验探究、理论分析等方法进行论证。本课题的教学设计力求做到以下几点:1、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引导学生做一些直观、有趣、新颖、生动 的小实验,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2、为了在课堂上很好的落实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教师一定要做必要的、恰到 好处的指导与点拨,引导帮助学生对本节课的新知进行探求、归纳、解析、应用。但是 与此同时,一定要留下足够的实践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学习、讨论交流,让他们真正成 为学习的主体。3、要注重课堂总结与反思,既得让学生在失败中学会自我调整与改进,又得让学生 体会到探求的乐趣与成功的愉悦。五、教学重点及难点【学习重点】1 、感知浮力的存在,学

4、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的大小。2 、通过实验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习难点】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忆知激趣,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复习相(一)知识链接:1、引导学生回忆关知识,为学习新1、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式 ;密度、体积、质量的关系相关知识,为学课做好准备。式。习新知作必要的2、液体内部存在 ,它的大小与 、有关,计算公式是 。3、二力平衡的条件是: 作用在 上的两个力, 相等, 相反,并且作用在 铺垫和准备(二)感知浮力的存在:1、思考生活中有哪些物体可以漂浮在水面上,对这些物体作2、提问:生活中受力分析,结合运动与力的关系、二力平衡等

5、相关知识理解2、充分调动学生有哪些物体可以漂它们为什么能漂浮在水面上?通过分析得到的结论是:相关的生活经验浮在水面上,它们 。和知识储备,让为什么可以漂浮在学生感知浮力的水面上?由此说明2、联系生活实际, 思考并回答问题。 比如体育、 娱乐活动用存在,并且让学浮力的方向怎样?的热气球,携带气象仪器的高空探测气球等。这些气球之所生知道浮力的方以上升,就是因为竖直向上的浮力大于竖直向下的重力的原向是竖直向上因。的。3、提问:浸在气体 中的物体受浮力作3、所有的物体在水中都会漂浮吗?显然不是,有的物体在水3、引导学生进一用吗?你是怎么想中会下沉,直至沉底,这些物体受浮力作用吗?请你设计实步感知浮力的

6、存到的?生活中哪些 现象可以证明你的 想法是正确的?验证明你的猜想是否正确。在。4、演示并指导学生 观察分析:让两个4、总结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受到的浮力的具体方法。4、纠正学生由于完全相同的密度稍生活的负面影响大于水的物体分别而形成的的错误在水中和空气中下认识,让学生认落。指导观察会有识到沉底的物体什么不同现象发同样要受到浮力生,为什么会有不 同现象产生?作用。5、演示并指导学生 观察分析:用细线 拴好一小金属块, 挂在弹簧测力的挂 钩出,记下此时测 力计的示数,然后 让该金属块浸入水 中,观察测力计的 示数是否有变化, 有什么变化,为什 么有这样的变化?5、教会学生使用 弹簧测力计测量 金

7、在液体中的物 体所受到的浮 力,为探究浮力 的大小与哪些因 素有关做好准 备。二、师生互动,认识浮力产生的原因。1、演示:用一个无 底小矿泉水瓶,瓶 口朝下,不加瓶盖, 把乒乓球放进去, 向瓶中加水,水面 超过乒乓球,迅速 拧上瓶盖。2、演示:用两端开 口的玻璃管,并且 用橡皮膜把口扎 住,分别平放和竖 放在水中。3、引导学生从理论 分析浮力产生的原 因:(一)观察拧上瓶盖前后各有什么现象产生?(二)观察两次橡皮膜的凹陷程度有什么不同?(三)浮力产生的 原因是比较抽象 的,学生不太好 理解。首先通过 现象对比十分明 显的实验引起学 生思考,接着通 过对实验现象的 分析,并结合压 强知识进行理论

8、 研究,使学生理 解浮力产生的原 因位置深 度压强压力图示前后两 个面水中左右两 个面上下两 个面结论:浮力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或气体内部存在 。浮力就等于 的压力差。即: F 浮 。三、合作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引导同学们依 据自 己的 生活 经 验、知识经验猜想 浮力的大小可能会 受哪些因素影响; 并且把自己的想法1、浮力的大小是否与液体的密度有关?2、浮力的大小是否与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3、浮力的大小是否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探究浮力 大小的影响因 素”是本节的难 点,对学生的能 力要求较高。一 定要引导学生合说给同学们听,一 起探讨是否有足够 的理论依据证明浮

9、力的大小与此因素 有关,或者从理论 上可以完全排除浮 力的大小与此因素 的关系,总之要避 免实验的盲目性。 然后再进行实验探 究,进一步证明自 己的猜想是否正 确。此外,在设计 实验时,要采用控 制变量法,要注意 实验方案的可操作 性、直观性和严谨 性。4、浮力的大小是否与物体的密度有关?5、你认为浮力的大小还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理猜想,并且组 织学生通过交流 讨论进行合并归 类,避免实验的 盲目性。此外, 在学生设计与进 行实验的过程 中,教师一定要 做好组织和引导 工作。 最后一个环节是 全开放的,鼓励 学生大胆质疑, 科学探究四、归纳总结,自我反思1、通过这节课,你1、学到的知识有:2、

10、掌握的方法有:培养学生善 于总结与反思的 习惯,使他们既 能在失败中学会 自我调整与改 进,又能体验到 探求的乐趣与成 功的愉悦。学到了哪些知识?2、你掌握了哪些物 理学的研究方法?3、你哪些方面的能 力得到了提高?4、你还有哪些不足 的地方需要改进和 提高五、课堂练习,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运用本节 课所学知识和方法 解答 5 个课堂练习 题。1、一个重 1 N 的钩码,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当钩码浸 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0.87 N, 这时钩码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2、一个长方体物块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是10 N, 它下表面受到的压力是 15 N, 那么它上表面受到的压力是多少? 3

11、、如图所示,浸没在水中的小球所受浮力的方向应为图中 (填 序号) 的方向 ,这 是因 为浮 力的方向 总是 。精选课堂练 习题,帮助学生 进一步理解本节 课所学知识,同 时根据学生的反 馈信息,制定课 后辅导措施。4、如图所示, A、B是能自由移动的物体, C、 D是容器自身 凸起的一部分,现往容器里注入一些水,则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 、 A物体一定受到浮力作用。B 、 B物体一定受到浮力作用。C、C 部分和 D部分都不受到浮力作用。D、D 部分受浮力作用, C 部分不受浮力作用。4 小题5、如图所示是“探究同一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 关”的实验过程图。实验中保持物体处于静止状

12、态,图甲和图乙中物体露出液面 的体积相等, 弹簧测力计测得的拉力大小的关系是:F1 F3 4. 则:(1) 由 图 甲 和 图 乙 的 探 究 可 以 得 出 的 结 论:(2) 由图乙和图丙的探究可以得出的结论:(3) 由图丙和图丁的探究可以得出的结论:七、教学评价设计被评人姓名:评价方式评价等级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评价标准:3、展示时,声音是否洪亮,是否面向全体学生,陈述是否准确、到位、全面。4、学生能否大胆质疑,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5、对于小组活动学生是否有很高的参与度,与组内其他成员的合作是否融洽,学生 的协作探究能力如何。6、以及课堂测验小组总成绩两方面考虑。 评价等级分为:优 良 中 差八、板书设计浮力的定义:浮力浮力的测量:浮力 =物体的重力 物体浸入液体时测力计的示数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浮力 浮力产生的原因: 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物体排开液体体积 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液体密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