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华阴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经验材料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10334545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华阴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经验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1年华阴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经验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1年华阴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经验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1年华阴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经验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1年华阴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经验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年华阴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经验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华阴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经验材料(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强示范 破陋习 惠农民 树新风给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陕西省华阴市文明办近年来,华阴市围绕构建山水绿色华阴、打造中国西部旅游休闲之都的奋斗目标,按照“一项要求”即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抓好“五项工作”即一抓“创评”强示范,二抓“教育”破陋习,三抓“服务”惠农民,四抓“卫生”树新风,五抓“活动”促和谐,着力提高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有效推动了农民文明新风的形成,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严格标准抓创评,树标立杆强示范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推动各项工作的综合载体,通过各

2、项创评活动的开展,树立先进典型,倡扬社会正气,更好的促进民风的教化和公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在创评过程中,我们重点做到“四个创新”。(1)创新思路。2008年初,围绕构建山水绿色华阴、打造中国西部旅游休闲之都的宏伟目标,我们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经过认真分析,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提出了深化、细化“我是华山人”主题教育活动的设想,决定在全市以农村为重点深入开展“十创十评”活动,并在以后每年突出一个创建主题,开展一项“创评”活动,在全市各个层面树立一批先进典型,经过大力宣传先进典型事迹,教育身边人,影响身边人。(2)创新方法。我们把过去由创评单位和部门申报创建的方法改变为在申报的基础上,由市文明委根据全市

3、中心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总体部署,提出创评任务和要求,作为硬性工作进行下达和落实。以市委、市政府名义每年下发关于创评活动的安排意见,召开动员大会,进行专题安排部署,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还与各创评责任单位签订年度精神文明创建目标任务书,进一步把“创评”活动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市文明办还根据市委、市政府文件及渭南市文明单位建设管理办法,编印了华阴市精神文明创建文件汇编、华阴市各类精神文明创建规划(方案)汇编,对精神文明创建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基本要求、考核分值及工作方案等作了进一步细化、量化,使各创建单位做到了有章可循,有册可依。(3)创新载体。围绕“创评”活动,我们每年突出一个创建主题,开展一项活

4、动,以活动为载体,强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2009年我们在全市开展了“十佳医生”、“十佳教师”、“十佳公务员”和“十佳诚信工商户”的评选活动,并在年末岁首进行大张旗鼓的表彰。2010年我们又结合实际开展了“文明市民”和“文明市民标兵”的评选活动,以广大农村为重点把所有候选人分为农民类、村干部类、教师类、党政干部类、企业类五类共评选出了10名文明市民标兵和100名文明市民,分别由市委市政府和市文明委隆重表彰,树立了一大批先进典型,倡扬了社会正气。今年,我们还将重点组织开展“道德模范人物”的评选活动,要在全市范围内评选出敬业奉献勤奋人、助人为乐热心人、遵纪守法规矩人、孝老爱亲贤惠人、诚实守信实在

5、人五类道德模范人物。我们还在市电视台设立专题栏目,集中报道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并组成先进人物代表巡回报告团,下基层、进机关,宣讲好人好事,让文明之风吹到社会的各个角落。(4)创新内容。我们除了开展创建主题活动外,还大力开展各项基础性创评活动,在全市开展了以“文明用语”万人讲、“文明礼仪”万人学、“文明行为”万人行为主题的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在全市各镇(办)、各单位大力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在农村广泛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和谐家庭”、“巾帼文明示范岗”、“好媳妇、好婆婆”、“十星级文明户”等多种形式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促进新农村建设,并充分发挥“家长学校”、“妇女之家”职能,广泛宣

6、传和弘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美德,在全市普及礼仪知识,着力塑造华阴人讲文明、重礼仪;讲礼貌,重行为;讲知识,重素质;讲团结,重奉献的良好形象,为我市构建山水绿色华阴、打造中国西部旅游休闲之都创造良好了的人文环境。活化形式抓教育,美德滋养新农村公民道德是农村精神风貌的一面旗帜。在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我市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主线,始终坚持政府引导教育与村民自我教育相结合,全面加强农民的思想道德建设,让美德滋养农村、美化风尚。一是编印了华阴市民文明手册,附以插图、照片,形式活泼,内容丰富,通俗易懂,在全市范围内免费发放,达到全市每户一册,让群众加强文明礼

7、仪学习,增强了广大群众的文明意识;二是在全市镇(办)挂牌设立“文明市民学校”,以“文明市民学校”为主阵地,组建文明礼仪教师队伍,开设礼仪讲座,通过集中学习与入户谈心等方式,对农民进行集中教育,增强道德观念;三是充分发挥“妇女之家”、“家长学校”、关工委作用,在全市农村组织开展家庭礼仪教育实践活动,对农村家庭成员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提高家庭成员文明素质;四是成立“四会”民间组织,切实加强村民的自我教育和管理。即成立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赌理事会、治安维护民事调解会,让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促进村风、民风进一步好转。广开渠道抓服务,阳光政策惠农民近年来,我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

8、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个根本,大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健全服务机制,创新服务体系,广开服务渠道,丰富服务品类,有力的促进了农民群众幸福指数的提高。一是科技致富服务。充分发挥科协作用,带领各成员单位广泛开展活动,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同时,在每年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中,以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提供咨询服务、发放物品、实地指导、发放宣传资料、开办科普栏目等多种形式为农民群众培训,提高农民的致富能力、非农就业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二是公共卫生服务。我市共建有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197个,其中:乡镇卫生院8个

9、,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个,村卫生室186个,共有各类卫生专业技术人员925名,其中乡村医生340名。近年来,我们争取建设资金660余万元,先后对全市乡镇卫生院门诊楼和住院楼进行了新建,新建业务用房近7000余平方米;投资300余万元,给乡镇卫生院配置了X光机、B超、生化分析仪等基本医疗设备和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300余台(件),争取到救护车4辆。我们还给每个村卫生室按照7000元标准,配备了制氧机、病床、药品柜等基本设备,全面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服务能力,基本满足了群众“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的需求。2007年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来,全市参合率巩固在93以上,筹资标准由每人50

10、元提高到现在的每人230元,补偿最高支付由最初的1万元提高到现在的5万元,基本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三是公共文化服务。近年来,我市共建成华西镇、罗敷镇、华山镇五方管区、孟塬镇、太华办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均已安装了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卫星信号接收系统,健全和完善了文化站服务功能;建成基本达标的村级文化活动室28个;建成文体活动广场18个,正在筹建的文体活动广场5个,2010年,我们还给兴乐坊村、岳东村、红丰村等12个村,发放了锣鼓、乐器、服装等文化活动器材,为丰富和活跃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奠定了物质基础;在太华办红丰村、南营村、红星村,罗敷镇托西村、夫北村等40个村建起了农家书屋,对农家书屋

11、管理员进行了专职培训,建立健全了相关管理制度,并给每个村配发了价值2.4万元的图书及书柜;建成了覆盖全市60个农村的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电子阅览室,每年给群众免费送电影2000多场,文化体育活动实现了大众化、经常化,满足了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了农民文化素质,有力推动了我市新农村建设。四是教育惠民服务。目前,我市共有学校101所,其中公办学校96所,民办、厂矿学校5所。在公办学校中,岳庙中学、华山中学均为省级示范学校,我市初中、小学示范学校达19所。近年来,我市投入7967万元用于农村中小学校校舍改建,改建面积约60544,受益学生达9909人,大力改善了教育教学环境,教育教学效果年

12、年攀升。标本兼治抓卫生,美化环境树新风我市坚持把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作为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和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提高城市品味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我们一是加强领导,夯实责任。领导小组由市委分管领导任组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农工部、卫生局、考核办、财政局、华阴公路段、各镇(办)等33个单位为成员,下设国省县道及主干线环境整治组、村镇环境整治组、环境绿化组、整治宣传组、协调督查组5个组,明确工作职责,夯实工作责任;二是精心组织,扎实安排。我市专门出台了华阴市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实施意见,并将意见及时下发到各镇(办)及相关部门,召开动员大会,进行专题安排部署,并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将农村环境卫生情况

13、纳入各镇(办)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与各镇(办)签订目标任务书,各镇(办)还与各村、社区负责人签订了卫生整治责任书,实行领导包片、干部包村组、保洁员包巷道的工作机制,层层落实责任,确保工作成效;三是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利用横幅、标语、板报、宣传单等形式宣传卫生知识。累计发放卫生知识宣传手册万余册;在出租车、公交车、大客车上粘贴卫生公益广告1000余条;在城乡结合部、社区、乡镇设立卫生宣传牌1400余块;散发卫生宣传资料60000余份,悬挂横幅200余条,出动宣传车150余台次,全市形成上下互动、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营造出了“华阴是我家、创卫靠大家”的浓厚氛围;四是突破难点,

14、集中整治。2010年,集中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百日集中整治活动,确定把沿国省道的9个乡镇(办)54个村作为活动的示范点和重点,先后两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大力推进改路、改水、改厕、改圈、改灶,根除柴草乱垛、粪土乱堆、污水乱泼、垃圾乱倒、禽畜乱跑的“五乱”现象。据统计,整治活动开展以来,累计动用垃圾清理车辆及大型机械2000余台次,清理建筑、生活垃圾6千余吨,拆除乱搭乱建230处;五是抓点示范,典型带动。在抓好整治活动的同时,深入开展卫生示范村、卫生示范巷道的创建工作,树立了华西镇冯东村、演家村、夫水镇托西村等一批示范村,并组织各镇(办)互相交流、相互学习,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

15、工作全面开展;六是定期督查,力求实效。我们不定期组织整治办、创卫办、两办督查室多次对农村环境卫生,特别是国省道沿线环境卫生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对有问题的单位下发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通知单和督办单,做到“工作有标准,督查有依据,管理无漏洞”,达到“不留死角、不留尾巴、干净、彻底”的效果。积极引导抓活动,丰富生活促和谐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结合上级部门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的总体安排和部署,市委宣传部、市文体局精心组织,各单位、各部门大力配合,开展了一系列比较大型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一是开展了送文化下乡活动。每年春节前后,组织电影公司、剧团等

16、文化单位深入各镇(办)开展送戏剧、送歌舞、送图书、送电影、送春联下乡的“五送”活动,并利用传统节庆组织书法、美术协会与村级书画协会进行交流辅导,深受农民群众的喜爱;二是开展了重大节庆活动。每年在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各镇(办)都积极组织举办锣鼓、焰火、秧歌、灯展、戏曲、社火表演等民俗文化活动,并在政府广场等公众场合进行集中展示,内容丰富、场面宏大、影响广泛,给节日增添欢乐、祥和、喜庆的气氛,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三是开展了社团文化活动。近年来,全市90的村成立了锣鼓队、秧歌队,70的村成立了戏剧社和民间自乐班,并成立村级书画协会3个。我市“夕阳红”、音协等一批社团组织,还积极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文化活动,包括中老年舞蹈大赛、健身操大赛、才艺展示、合唱比赛、书画展览等活动。据了解,近两年来,全市各类群众文艺演出300余场(次),参演人员达约万余人,观众人数达2万余人次,充分展示了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陶冶了情操,增强了体质,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丰富了人们的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