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环境管理与地质灾害防治.docx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10278048 上传时间:2023-09-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13.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质环境管理与地质灾害防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地质环境管理与地质灾害防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地质环境管理与地质灾害防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地质环境管理与地质灾害防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地质环境管理与地质灾害防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质环境管理与地质灾害防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环境管理与地质灾害防治.docx(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质环境管理与地质灾害防治第一节地质环境管理四个方面:一、地质环境的概念二、地质环境管理的主要内容三、地质环境保护四、地质环境管理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五、地质环境管理工作一、地质环境的概念地质环境是指与地质作用相关的自然环境,包括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岩体、土体、 地下水、矿藏等地质体及其活动的总和。地质环境是地球演化的产物。二、地质环境管理的主要内容(一)地质灾害防治(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三)地质遗迹保护和地质公园建设(四)地热矿泉水资源勘察评价、开发利用、监测(五)地下水资源勘察评价、开发利用、监测三、地质环境保护d)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开采矿产资源应按照“谁破坏、谁治理,谁投资、谁受益”

2、的原则,提取矿山环境治理 恢复保证金,制定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方案,开展矿山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治理工 作。开采矿产资源,应当节约用地,尽量少占用农田和耕地。对矿山建设产生的表土、底土 和岩石等分类堆放,分类管理和充分利用。对表土、底土和适于植物生长的地层物质均应进 行保护性堆存和利用,可优先用作废物地复垦时的土壤重构土。也可在复垦土地上种植庄稼、 发展森林和建立村庄。(二)地质遗迹保护地质遗迹是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由于内外力的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 留下来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如典型地层剖面,生物古化石,岩溶、火山等 奇特地质景观,具有科学研究意义的地质灾害遗迹等

3、。地质遗迹资源一旦被破坏,就难以恢 复,应加强对地质遗迹的保护。对具有国际、国内和区域性典型意义的地质遗迹,可建立国 家、省、县三级地质遗迹保护区或地质公园。(三)地下水、矿泉水和地热资源保护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具有依法监测、监督、防止地下水的过量开采与污染,保护地质 环境的职责。地下水是以各种形式赋存在地壳岩石中的水。地下水既是水资源又是特殊的矿产资源, 具有水资源和矿产资源双重属性。矿泉水是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的或经人工揭露的、未受污染的地下矿水;含有一定量的 矿物盐、微量元素或二氧化碳气体;在通常情况下,其水质、水量、水温、水位等动态变化 相对稳定。矿泉水是宝贵的液态矿产资源,属汽水矿产。

4、地热资源是指在我国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地壳内可供开发利用的地热能、地热流体及 其有用组分。地热资源按照温度分为高温、中温、低温三类;按地热田规模分大、中、小三(3)对各隐患点监测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掌握每个隐患点的基本特征,跟踪每 个点的监测工作动态,建立群测群防点档案。(4定期收集监测数据,对灾点动态进行月际变化的趋势分析,根据变化趋势预测结果, 指导监测人员及时调整监测工作。(5)填写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并发卡到位。(。定期向县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报送监测数据或资料。(7)向乡政府提出发布紧急疏散避灾命令的建议,协助政府开展疏散避灾工作。危急情 况下可以直接组织群众避灾自救。3

5、.村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职责(1)按照乡(镇)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方案的要求,组织开展本村地质灾害群测群防 作。(2)根据隐患点具体情况,安排、管理各隐患点的监测人员;落实临时避灾场地和撤离 路线,规定预警信号,准备预警器具;在上级群测群防管理机构指导下,填写防灾避险明白 卡向受威胁村民发放。(3)按要求做好隐患点的监测、记录和资料上报。对隐患点进行日或周际变化动态的趋 势分析,根据变化动态情况,及时调整监测工作,并将调整情况报告上级网络管理机构。(4)按照上级命令,及时组织群众疏散避难;经上级主管部门授权,在危机的情况下可 以直接组织群众避灾自救。(二)地质灾害灾情明白卡的发放根据已圈定的

6、地质灾害危险点、隐患点,由政府部门填制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将 地质灾害的基本信息、诱发因素、危害人员及财产、预警和撤离方式等内容填入卡内,发放 到受灾害威胁的村民,并向村民解释。(三)地质灾害巡查在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内,乡(镇)人民政府、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应当加强地质灾害险 情的巡回检查,发现险情及时处理与报告。国家鼓励单位和个人提供地质灾害前兆信息。五、简易监测与应急躲避措施(一)滑坡裂缝简易监测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虽然突发性强,来势迅猛,但是这些灾害发生前都具有明显的 前兆。对滑坡、崩塌体和建筑的裂缝经常进行简易的测量,是避免人员伤亡的最有效的方法。1.埋桩法埋桩法适合对滑坡体上发生的

7、裂缝进行观测。在斜坡上横跨裂缝两侧埋桩,用钢卷尺测 量桩之间的距离,可以了解滑坡变形滑动过程。2埋埋钉 各钉一颗 两颗钉子钉法法在建筑物裂缝两侧 钉子,通过测量两侧 之间的距离变化来判埋桩法测量滑坡体后缘位移量断滑坡的变形滑动。这种方法对于临灾前兆的判断是非常有效的。在水泥砂3.在埋钉法(在建筑物裂缝两侧各钉一颗钉子,通过测量两侧两颗钉子之间的距离变化来判断滑坡的变形滑动)各理记否 漆原标是 油法侧缝上漆法建筑物裂缝的两侧用 画上一道标记,与埋钉 是相同的,通过测量两 之间的距离来判断裂 在扩大。4.贴片法横跨建筑物裂缝粘贴 浆片或纸片,如果纸被拉断,说明滑坡发生了明显变形,须严加防范。与上面

8、三种方法相比,这种方法是定性的, 但是,可以非常直接地判断滑坡的突然变化情况。(二) 骤(1)选 在主裂缝的 一组,最好纸被拉断,说明滑坡发生了明显变形,须严加防范简易监测的基本步定监测点。一般选 两侧,每两个点为 设3到5组。定测量工具和测 钢卷尺,或测绳进 测周期可以根据具确 期。可以用 行测量。观 体的变形滑动情况确定。一般每月应观测一次。变形滑动明显时,应增加观测次数,可以增 加到每周,或每天一次。在暴雨时,应加密观测次数,可以增加到数小时一次。记录、分析监测结成果。每次观测,需认真作好野外记录,并对获取的资料进行分析, 预测预报崩塌滑坡的发展趋势。建立简单易行的险情警报系统,当变形滑

9、动量比平常明显增高时,应及时撤离,并通 知附近群众和及时上报。(三)暴雨期间要对上游泥石流物源区进行巡查和看守对村庄、居民点、厂矿上游的滑坡崩塌堆积物、尾矿矿渣排放场、工程弃土,甚至土层(三)暴雨期间要对上游泥石流物源区进行巡查和看守对村庄、居民点、厂矿上游的滑坡崩塌堆积物、尾矿矿渣排放场、工程弃土,甚至土层比较厚而且 行巡查和看 质被洪水携 避灾措施。(四) 护了保护 安全,在地雨季晴天也应提防泥石流植被良好的陡坡进 守,发现有较多物 带时,要及时采取专业监测设施的保广大人民生命财产 质灾害多发区,经常布设了专业监测点,利用先进的仪器来精密地监测地质灾害的变形破坏。因此,保护好这 些监测设施

10、,不仅可以为地质灾害的预警提供连续不断的监测数据,也可以及时发现险情和 及早进行处置以确保当地群众生命安全。1.遵守国家法律,保护监测设施国家已颁布法律,将破坏或盗窃监测设施作为违法犯罪行为。保护并看护监测设施是公 民的光荣义务。2教育儿童不要敲打移动监测设施监测设施具有很高的科学技术含量,往往引起儿童们的强烈好奇心。个别儿童甚至利用 石头、榔头、小刀等硬器敲打设施,导致监测设施变形、破坏不能正常工作。因此,要经常 教育儿童保护好这些设施。3.不要让牲畜碰撞监测设施监测设施精密程度高,不得把它视作为树干一样用来拴系牲畜。在放养牲畜时,要避让 适当距离,避免牲畜碰撞或磨蹭。级。地热是宝贵的能源矿

11、产。四、地质环境管理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一)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二)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4号)(三)建设用地预审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7号)(四)云南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五)云南省地热水资源管理条例(六)云南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七)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国土资源部令第13号)(八)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九)云南省地质灾害处置规定(+)关于实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通知(十一)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意见的通知(十二)资质管理文件五、地质环境管理工作(一)地质灾害防治L防治的“三为主”方针2调查:县(市)调查与区划

12、,突发性应急调查、巡查、隐患调查3 .群测群防:群专结合的监测预警系统,四项制度和三项措施4 .防治规划:省地县三级5 .年度防治方案(防灾减灾预案):省地县三级6 .工程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7 .治理工程勘察及可行性研究&重大地质灾害的治理9 .预测预报:气象预警10 .宣传和培训(二)地质遗迹保护和地质公园建设1.地质遗迹保护:资源调查,保护规划2自然保护区建设:申报3.地质公园建设:申报(世界、国家、省)(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L矿山地质环境调查2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3.矿山地质环境恢复计划4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工程5.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6.矿山环境恢复保证金制度(四)地热水矿泉水勘察评

13、价开发利用1.勘察评价:探矿许可证2开发利用:采矿许可证3.矿产资源补偿费的征收4动态和污染监测(五)地下水勘察评价开发利用1.勘察评价2开发利用3 .动态和污染监测4 .岩溶石山找水示范第二节地质灾害防治四个方面一、地质灾害基本知识二、文山州地质灾害概况三、山区建房选址、建设中如何防范地质灾害四、简易监测与应急躲避措施一、地质灾害基本知识(一)什么是地质灾害通常指由于地质作用引起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的灾害。地质灾害可划分为12类、48种。 由降雨、融雪、地震等因素诱发的称为自然地质灾害,由工程开挖、堆载、爆破、弃土等引 发的称为人为地质灾害。根据2004年国务院颁发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常见

14、的地 质灾害主要指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 降等六种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二)地质灾害等级划分共划分为小型、中型、大型、特大型四级。L小型。因灾死亡3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 失100万元以下的;2中型。因灾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 500万元以下的;3.大型。因灾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 万元以下的;4.特大型。因灾死亡30人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三)常见的地质灾害L泥石流什么是泥石流和泥石流是怎样形成的?泥石流指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或库塘溃坝等水源激发,形

15、成的一种挟带大量 泥砂、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往往突然爆发,浑浊的流体沿着陡峻的山沟奔腾咆哮而 下,山谷犹如雷鸣,在很短时间内将大量泥沙石块冲出沟外,在宽阔的堆积区横冲直撞、漫 流堆积,常常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很大危害。按流域的沟谷地貌形态可分为沟谷型泥石流和 坡面型泥石流。泥石流形成一般必须具备3个条件:较陡峻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丰富的松散 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源。地形地貌条件:地形上,山高沟深、地势陡峻,沟床纵坡降大,流域形状便于水流汇集。 上游形成区地形多为三面环山,一面出口的瓢状或漏斗状,地形比较开阔,周围山高坡陡, 山体破碎,植被生长不良,有利于水和碎屑物质的集中;中游流通区,地形多为狭窄陡深的 峡谷,谷床纵坡降大,使泥石流能够迅猛直泻;下游堆积区地形为开阔平坦的山前平原或河 谷阶地,使碎屑物有堆积场所。松散物质来源条件:地表岩层破碎,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为泥石流提供了 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另外,岩层结构疏松软弱,易于风化,节理发育,或软硬相间成层地 区,因易受破坏,也能为泥石流提供丰富的碎屑物质来源;一些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如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