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湘教版必修2优化训练:第四章 第四节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10119043 上传时间:2024-03-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湘教版必修2优化训练:第四章 第四节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地理湘教版必修2优化训练:第四章 第四节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地理湘教版必修2优化训练:第四章 第四节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地理湘教版必修2优化训练:第四章 第四节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地理湘教版必修2优化训练:第四章 第四节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湘教版必修2优化训练:第四章 第四节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湘教版必修2优化训练:第四章 第四节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Word版含解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节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当前,世界各国协调人地关系,大多是从_这项基本措施着手,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_限定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在此基础上,通过实施_战略,实现自然资源的_利用,以达到协调人地关系和全球_的目的。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本节的基础知识,仔细阅读教材不难找出正确答案。答案:控制人口规模人口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可持续发展2.为什么我国把计划生育政策定为基本国策?解析: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如我国是一个资源大国,资源总量排在世界前列,但许多重要的自然资源,如淡水、耕地、森林、矿产等的人均量不到世界的1/3。而且人口过多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答案:庞大的人口

2、数量和过快的人口增长速度给我国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发展绿色食品,增强环境意识,是保护环境、提高人类生存质量的重要措施。据此完成12题。1.绿色食品是指()A.绿颜色的营养食品B.有叶绿素的营养食品C.经济附加值高的营养食品D.安全、无公害的营养食品解析:“绿色食品”这个词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对其科学的界定是:“安全、营养、无公害食品”,最大的特点是有益于人体健康长寿。答案:D2.倡导“免赠贺卡”“免用一次性木筷”的出发点是()A.减少个人经济支出B.节约木材,保护森林C.减少固体垃圾D.移风易俗解析:贺卡和木筷都是一次性消费品,价格低,用量大,只

3、用一次,浪费严重,由此导致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因此,贺卡和一次性木筷虽使用方便,但带来严重的生态问题,得不偿失。答案:B3.臭氧层的破坏给人类造成了怎样的影响()A.使肺癌的发病率升高B.使皮肤癌的发病率升高C.导致树木大量地死亡D.导致洋流发生异常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臭氧层破坏带来的影响。臭氧层的破坏、太阳辐射的紫外线到达地面的增强,严重影响到人类的皮肤健康。答案:B4.你认为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才能有效地保护臭氧层()A.严禁使用各种制冷剂B.加大科研力度研制新型有效的制冷剂作为现有制冷剂的替代品C.采取一定的措施回收大气中的氟利昂D.采取一定的措施控制材料中的化学反应过程解析:严禁使用各种

4、制冷剂显然是不可取的。释放到大气中的氟利昂气体一般会扩散到高空,再回收非常困难。采取措施控制材料中的化学反应显然也是不可取的。答案:B5.读“武汉市宝丰林场的生产结构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该林场的农、工、商联合生产系统,是一个生态工程,它包括了_业、_业和_业及花卉、渔业、副业等农业生产部门。(2)该生态工程的优点是:(最少答出三点)_;_;_。解析:根据农业按生产对象的分类,农(种植业)、林、牧、副、渔业,来回答第(1)题,需注意牧业又包括大牧场放牧业和新兴的农村家禽、家畜饲养业。第(2)题则从农业污染的产生入手,如农药、化肥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高经济、生态、社会三效益入手,

5、合情合理即可。答案:(1)林种植家禽、家畜饲养(2)充分利用了当地的自然条件促进林业发展,减轻水土流失减少化肥施用量,减轻水和土壤的污染解决了能源问题,改良了土壤提高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增加收入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1.根据“一个地球,一个家庭”的口号,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关系的主要途径是()A.控制人口增长,解决贫困问题B.加强法制教育,严格法制管理C.进行国土规划,加快国土开发D.参加国际协作,保护全球环境解析:地球的大气、土壤、海洋、生物圈是全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其中不论是哪一个层次遭到污染、哪一个环节受到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就要恶化,所以保护好我们全人类共同的家园

6、地球,往往不是一个国家的能力所及,需要国际间的协作。答案:D北京市市长刘淇在“2002年首都绿化建设总结动员大会”上提出,在五六年内把北京建设成为“环境友好型城市”,实现绿色奥运的目标。根据以上材料完成24题。2.以上材料中“环境友好型城市”中的“环境友好”是重在强调()A.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对立B.人类与环境之间和谐统一C.城市环境的绿化程度D.在北京市的规划过程中充分采用各国建筑师的建议和方案,以达到中西合璧,让各国的运动员都能接受北京解析:本题主要是考查在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机制和各种环境问题的表现的基础上,实际应用的问题。根据题意,其目的是有效实现“绿色奥运”的追求目标,所以建设环境友

7、好型城市,主要是为了协调人类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实现人类和环境之间的协调统一发展。答案:B3.按照北京市的城市规划,在2007年以前,北京市的林木覆盖率将达到50%,人均绿地面积50平方米。下列措施中你认为能有效提高北京市林木覆盖率和人均绿地面积的是()A.善待树木,防止人为水土流失B.在北京风沙源地的河北、内蒙古等地区植树造林C.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力度D.加强奥林匹克公园、比赛场所及通往各个场馆道路两侧的绿化工程解析:本题主要是考查在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机制和各种环境问题的表现的基础上,实际应用的问题。在做题时要注意题干中“有效提高林木覆盖率和人均绿地”这几个字眼。其中前三个选项只能是在一

8、定程度上改善北京市的环境,但不会提高该市林木和绿地的覆盖率。答案:D4.下列叙述中,你认为与“绿色奥运”的理念相符的是()A.在硬件建设方面,要把保护古都风貌、突出北京特色放在规划建设的重要位置B.到2008年奥运会时,每平方千米的范围内都有天气预报C.在市民中提倡主人翁意识、学习意识、参与意识和自律意识D.到2008年,本市90%的公交车和全部出租车、环卫车、邮政车都将使用清洁燃料解析:本题主要是考查在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机制和各种环境问题的表现的基础上,实际应用的问题。“绿色奥运”旨在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环境质量。答案:D5.下列地区与其发生的生态破坏搭配正确的是()A.黄土高原荒漠化B.

9、内蒙古高原水土流失C.华北平原土壤盐碱化D.长江三角洲水源枯竭解析:生态破坏在不同的地区表现也不同,主要和当地的气候、土壤、植被覆盖及人类活动有关。黄土高原地区,由于冬春气候干旱,地表植被覆盖率低,在夏秋季节又多暴雨,容易发生水土流失,故A项错。内蒙古高原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多草原,加上人们的乱垦和过度放牧,使植被受到严重破坏,发生荒漠化现象,故B项错。在华北平原,农业灌溉用水较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水分蒸发后,使盐分在地表聚集,形成土壤盐碱化,故C项正确。而长江三角洲,有中国第一大江穿过,保证了水源供应,水源枯竭并不成立。在这一地区,主要由于人类生产、生活等活动,湿地受到破坏,环境污

10、染加剧,故D项也不正确。答案:C6.下列说法,属于合理利用资源的有()盲目扩大耕地面积干旱、半干旱区退耕还林山地缓坡修筑梯田围湖造田随意开挖矿产资源适度开采地下水A.B.C.D.解析:在人与环境构成的大系统中,自然资源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对于资源的开采利用,要符合可持续利用的观念,才不至于形成环境问题。对于耕地资源,应通过提高科技投入及合理的耕作提高单产,而不能盲目扩大,否则只能导致土地资源的减少,故错。在干旱、半干旱区,退耕还林,有利于保持水土,防止荒漠化,进而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故正确。在山地缓坡修筑梯田,既有效利用了土地资源,也可防止山坡发生水土流失,

11、故正确。但围湖造田,会导致湖泊水面缩小,引起湖区土壤盐碱化,破坏湖区动植物的生存环境,造成局部地区的干旱,进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发展,故不正确。对于矿产资源一类的非可再生资源,应有计划地开采,提高其利用效率,不能随意开采,故错。适度开采地下水,可使其更新的速度不慢于人类利用的速度,做到永续利用,故对。答案:D7.读“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生活质量图”,完成下列问题。(1)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趋势是_,生活质量指标的变化趋势是_。(2)图中两条曲线的关系说明()A.生活质量提高完全取决于经济高速发展B.经济高速发展必然带来生活质量下降C.财富和产品越多,生活质量越好D.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使环

12、境得到改善,这才是真正的发展解析:第(1)题,由图可直接读出。第(2)题,由图可以看出,英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一直呈上升趋势,但考虑了健康、安全、环境质量和经济因素在内的生活质量指标却是缓慢上升后呈下降趋势,并总体呈下降趋势。由此可以发现,生活质量并不仅指物质财富的增多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如果物质财富的增加和经济的高速发展是以破坏自然环境为代价的,则环境的破坏又会影响人的生活质量的提高,故A、C项错。如果经济发展能与社会、生态效益相协调,不但不会阻碍经济的发展,而且会使生活质量提高,改善环境。答案:(1)上升下降(2)D8.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空气污染物浓度、空气污染指数、空

13、气质量级别与空气质量状况对照表(总悬浮颗粒物中颗粒直径小于10微米的被称为可吸入颗粒,氮氧化合物主要指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污染物浓度(毫克/立方米)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状况总悬浮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0.1200.0500.050050优0.1210.3000.0510.1500.0510.10051100良0.3010.5000.1510.2500.1010.150101200轻度污染0.5010.6250.2511.6000.1510.565201300中度污染0.6251.6000.565300重度污染材料二:20012003年北京主要大气污染物各月污染指数变化图(1)上

14、图反映出影响北京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是_,该污染物的浓度高值期在_月份,此季节该污染物浓度大的主要原因是_。减少污染物的治理措施有_。(2)北京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浓度高值期出现在_(季节),其原因是_。下列各图能正确表示二氧化硫的排放与当地的能源消费构成情况的是()(3)为实施多元化、洁净化的能源发展战略,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石油消费需求,我国计划从俄罗斯输入石油。据下图判断(图中粗虚线L表示俄罗斯规划修建的石油管道干线),从L线建一条石油管道支线到中国,L1、L2、L3、L4四条布线方案中,经济合理的是哪一条?并说明理由。解析:由材料二中图可知,污染指数最高的是可吸入颗粒物,污染指数最高出现在34(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