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0017460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共8页,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试室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

2、,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在上古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已经意识到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国语周语记载,周灵王二十二年,灵王之子晋劝阻其父雍塞谷水,按照周太子晋的理解,不毁高山,不填沼泽,不堵江河,不决湖泊,这是古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最高准则。先秦儒家思想非常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处处强调“仁民爱物”。要想与天地万物和谐共处,首先要节制人类的欲望,按照大自然的节奏、万物生长的节律来安排人类行为。论语记载孔子“弋不射宿,钓而不纲”,不捕射归巢的鸟,不用网将大小鱼捞尽,而是

3、只钓鱼,意思是说要有节制地合理利用资源,维护生存环境的可持续性。孟子梁惠王上记载了孟子说的一段话,“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礼记月令则明确要求要根据动植物的自然生长规律进行适时的砍伐和田猎。由此可见,传统儒家认为自然界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有机整体,人类作为有机整体中的重要一分子,应遵循自然规律,“以时禁发”,唯有如此,方能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儒家的这种生态伦理思想也广泛存在于传统乡规民约中。各地乡村纷纷成立了封山会、禁山会、青苗会等民间组织,普遍制定和实施了严禁砍伐林木的制度。以文堂乡约家法产生地徽州的文堂村为例,该村山

4、林资源丰富,规定:“本都远近山场栽植松杉竹木,毋许盗砍盗卖。诸凡樵采人止取杂木。如违,鸣众惩治。”传统乡约不仅充分认识到了山地林木的重要作用,还看到了破坏林木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如明末清初源头李氏族人于1828年订立“输山碑”规约指出:“募修岭路,挨路上下之山,必先禁止开种,庶免沙土泻流壅塞。斯为尽善乐助,有功兹幸。众山主矢志好善,自岭头至岭脚,凡崎岖之处,不论公私,永远抛荒;平坦处,挨路,上输三丈、下输二丈,永禁开挖。”这些材料证明,传统乡民们已经注意到森林植被对于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分、保护环境的重要作用。清咸丰元年(1851年),今贵阳市乌当区金花镇下铺村的村民在回龙寺前共同竖立了一块“禁

5、止碑”,规定,“凉亭内不准挖泥;小山坡不准开石,挖泥,割柴叶、茨草;贵州坡不准开石、挖泥;大石板及敲邦候不准开山、挖泥、看牛、割柴叶、茨草;官塘不准担水,外面骑马与抬轿,不准进堡过道。以上五条如若不遵,罚银四两六钱是实。”这五条,有四条与保护环境有关,涉及植被、水资源等方面保护。正是由于传统乡规民约的禁规严密、惩治苛刻,在客观上培养了乡民种植和保护林木的习俗,提升了乡民们守住绿水青山的意识。(摘编自中华书局出版的好规矩共遵守乡规民约代代传)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我们的祖先在上古时代就已经意识到了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B传统儒家认为自

6、然界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人类只要遵循自然规律,“以时禁发”,就能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C儒家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伦理思想在中国古代传统的乡规民约之中广泛存在,代代相传。D乡民种植和保护林木的习俗得到了传统乡规民约的保护,在客观上也提升了乡民们守住绿水青山的意识。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主要从儒家言论和乡规民约这两个视角,阐述了中国古代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地方民间的举措。B文章用大量乡规民约的原文,证明了自古以来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落实到了行动之中。C文章用论语孟子礼记中的原文,来证明人类如果要与天地万物和谐共处,就首先要节制自己的欲望。D文章主

7、要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的手法,其中的引用既有直接引用,也有间接引用,以直接引用为主。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古人认为,不毁高山,不填沼泽,不堵江河,不决湖泊,这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最高准则。B传统乡约充分认识到了保护山地林木的重要作用,也注意到了破坏森林植被对水土流失、涵养水分等产生的严重后果。C徽州的文堂村山林资源丰富,其乡约规定,所有林木禁止盗砍盗卖,对违犯者将进行严惩。D下铺村村民在回龙寺前竖立的“禁止碑”是一部完整的乡规民约,每一条款都涉及环境保护。(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橘子 老马把那个橘子捧在手上,橘子

8、不是特别好看,有些渐斑点,但熟透了,黄澄澄的。不一会儿,老马的心里又发起怵来,他又把橘子放到面前的桌子上,点燃了第八根烟。 老马是个四十一岁的老实男人,有一个上初中的女儿。家里条件不是很富裕,但也过得去,三口之家住着一个七十几平米的老式住房。 今天下午老马他们单位要装修,所以中午提前下班,几个同事中午一起去下馆子,其实只是在一家很小的大排档点了几个小菜。老马平时不爱喝酒,可在哥们儿面前,谁愿意做那个“不喝酒的男人”?于是他们闹闹哄哄的,干了好几杯,啤的。 回家的路上,几个人半醒半醉,走到了离老马家很近的一条小路上。路上吵吵闹闹的,老马他们凑到人群中看,原来有一个老奶奶摔在了地上,旁边是她的自行

9、车,自行车上有一根挑了两个布袋的扁担,一个个橘子不停地从袋子里滚出来,她应该是个卖橘子的。这条路中间有一个小桥,弧度不大,但桥和路相连,所以自行车上了桥如果不踩稳,很容易滑下桥,再摔在路上。这个老人肯定也是从桥上摔下来的,她躺在地上痛苦不堪,可能是哪里摔骨折了。 周围围观的人很多,但没有上去扶的。老马想,如果有其他人先去帮忙,那我也去吧,现在社会太危险了,还是不要做那个倒霉鬼吧,再说刚才不是听旁边的人说有人已经打120了吗。 这时,老马的一个同事凑到他耳旁说:“看,那边有人在捡橘子唉,反正等会儿会有人来救这个老太大,要不咱也捡两个橘子醒醒酒?”“这不好吧,”老马皱皱眉,“有点对不起老大太吧。”

10、同事笑了一声,说:“几个小橘子算什么啊?再说别人都捡了,就差咱们这几个?我可跟哥儿几个都说了,只要你也答应,咱就一人捡俩回家了。”老马扭头看看,果真,几个人围在袋子旁边捡橘子,里面有青年人,中年人,甚至还有几个“埋头苦干”的老年人。老马动摇了,那一个个橘子真的挺诱惑他的,橘子的酸甜可口和他心里的信念、原则做着斗争。一两个橘子确实算不上什么,老太太马上要被送去医院了,橘子也一定会被路人捡光,要不,自己也捡一个? 老马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回事,手上就莫名地出现了一个橘子,也许是同事递过来的,也许是自己夹在人群中捡的,总之,可能那段时间他想的太多,犹豫太多,以致究竟是怎么拿的橘子,就全记不清了。 握着橘

11、子回到家,老马赶紧把它放在桌上,女儿还没放学,妻子还没下班,家里特别安静,老马坐在桌子旁,点燃了一支又一支烟,酒似乎完全醒了,老马皱紧了眉头,想着,这事我做得真不道德,不去帮助人就算了,居然还乘人之危,趁火打劫地拿人家的橘子,这,这算不算是偷啊,不,都算是抢了吧,这样来的橘子,我怎么敢吃呢?那个老人看来已经年纪不小了,碰上这样的事已经很倒霉了,还损失了这么多的橘子,就不说财产的损失,老人的心里得有多难过啊,而我,也是那些无耻的、没有道德的害人者之一! 老马闭上了眼睛,想要摆脱那罪恶的橘子,可眼前还是一遍遍地浮现起老人摔倒时的场景,他居然看到,捡橘子的人群中,有一个熟悉的面孔是他的女儿,老马冲上

12、去,想要阻止她,可她无所谓地笑了笑,指了指老马的手,老马的手中,是那个黄澄澄的橘子,一旁的老奶奶,正在痛苦地求助。 “不!不!”老马捂着脑袋,他再也受不了了,他抓起橘子,跑到窗边,用尽全身力气将橘子扔下楼。扔罢,老马的心里好受多了。霎地,他听见了一声尖叫,不好,老马将头探出窗户,他看到,他看到有一个人倒在了血泊里。旁边,是那个已沾上鲜血的,黄澄澄的橘子。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橘子”是全文的线索,贯穿全文情节,故事从橘子开始展开描写,始终围绕“橘子”来叙述故事情节。B文章叙述故事独具匠心,采取倒叙的表现手法,设置悬念,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避免

13、了平铺直叙。C老马是一个老实男人,如果没有那天的同事聚会喝酒,没有同事撺掇他去拿橘子,他是不会将橘子拿回家的。D文章对老马的心理描写细腻生动,内心独白恰当深刻地刻画了人物性格思想,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5请结合小说情节,简要梳理老马拿橘子和扔橘子的心理变化过程。(5分)答:6有人认为结尾画线一段非常精彩,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答:(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 智慧医疗是一种以患者数据为中心,融合物联网、云计算与大数据处理技术的医疗服务模式。这一模式主要分为三个阶段:数据获取、知识发现和远程服务。数据获取由医疗物联网完成,知识发现依

14、靠大数据处理技术进行,远程服务则由云端服务与轻便的智能医疗终端共同提供。 以产检为例,孕妇怀孕期间需要进行数次产检,通常需要反复从家里到医院检查,实际上,孕妇的大部分常规检查,如宫缩、胎心、胎动等都可以借助仪器完成。如果采用智慧医疗模式,该孕妇只需要在第一次和最后一次快生产时去医院产检即可,其余可以在家里通过终端设备自助完成,并将信息传输到医院,再由医生给出检查报告。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对智慧医疗推进较为积极的并非医药企业,而是电信运营商。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市场,电信运营商多在积极向这一领域扩张,将其视为全新的盈利增长点。 中国的智慧医疗产业目前仍没有形成成熟的模式,政策及规范也有待完善。现行

15、政策按医院审批和监管模式进行,不利于智慧医疗的发展,同时目前还存在对个人电子健康档案信息保护的缺失。(摘编自中国证券报戴小河智慧医疗产业步入启动期,细分领域龙头初现)材料二 :材料三: 不久前,在孙逸仙纪念医院精准肿瘤外科治疗中心,医生利用三维可视化系统,为一个7岁小女孩成功切除了一个巨大的肝母细胞瘤。 因肿瘤与周围脏器紧密纠缠,手术的难度非常大。“切多了,孩子很可能大出血,下不了手术;切少了,短期内肿瘤就会复发。”中心副主任陈亚进说,现有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核磁共振(MR)扫描技术,都只能表达某一界面的解剖信息,医生们只能凭经验由多幅二维图像去“构想”病灶与其周围组织的三维几何关系。全息投影和虚拟现实技术有助于医生完整切除病灶,病人也从中获得更多信息。最后,陈亚进为这名女童切下了一个直径为15厘米、重达1.4公斤的肿瘤,出血少于200毫升,达到精准微创的效果。 (摘编自新华社未来大家会怎么看病?告诉你些医疗“黑科技”)材料四: 8月19日,在湖南某大学举办的第20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诊断学教学改革研讨会上,一款被称为“大超人”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医生”惊艳“亮相”:100份病历的导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