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有关的成语故事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9897955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70.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诚信有关的成语故事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诚信有关的成语故事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诚信有关的成语故事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诚信有关的成语故事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诚信有关的成语故事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诚信有关的成语故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诚信有关的成语故事(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诚信有关的成语故事】撰写人:时间:说明:欢迎您阅读【诚信有关的成语故事】,希望该资料能给您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帮助,文档可以直 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立木为信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 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 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 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 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

2、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季布“一诺千金”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 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 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 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缠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 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 “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 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 麻

3、,得不偿失的。曾子杀猪是讲古时一个叫曾子的人,有一天,曾子的妻子哄骗孩子说在妈妈集市回来后杀 猪给儿子吃,曾子得知后真的将猪杀了。故事告诉我们为人要诚信,答应的事一定要 做到。一诺千金释义 诺:许诺。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出处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示例 夫人而诚一诺千金,更无食言也者。(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 金圣叹批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

4、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 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立木为信50金。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 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 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 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

5、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 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 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季布“一诺千金”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 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 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 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缠使他免遭祸殃。一个 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 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 “实惠

6、”。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 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 麻,得不偿失的。曾子杀猪是讲古时一个叫曾子的人,有一天,曾子的妻子哄骗孩子说在妈妈集市回来后杀 猪给儿子吃,曾子得知后真的将猪杀了。故事告诉我们为人要诚信,答应的事一定要做至上立木为信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 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 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 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

7、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 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 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季布“一诺千金”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 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 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 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缠使他免遭祸殃。一个 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 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

8、是得到了 “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 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 麻,得不偿失的。立木为信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 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 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 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

9、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季布“一诺千金”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 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 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 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缠使他免遭祸殃。一个 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 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 “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 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 麻,得不偿失的。一诺千金释义 诺:许诺。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出处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示例 夫人而诚一诺千金,更无食言也者。(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金圣叹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