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金石启蒙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9895467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40.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甲骨金石启蒙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甲骨金石启蒙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甲骨金石启蒙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甲骨金石启蒙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甲骨金石启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甲骨金石启蒙(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甲骨金石文学启蒙刘奉光一、甲骨金石文学研究现状中国古代文学起自上古神话传说和诗经,兼及尚书、周易、春秋,其教学、科 研已近成熟,近代甲骨学的兴起却给古代文学教研者提出了新的使命。从1899年王懿荣(福山人,光绪进士)发现、研究甲骨文开始,许多甲骨学家,如罗振玉、 王国维、郭沫若等人,都从考古学、文字学的角度对甲骨文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他们也 曾认识到甲骨文的韵读特例和散文句式,但都没有提出甲骨文学这个课题。当代一些学者陆续 认识到甲骨文中的文学萌芽问题,但却始终未有专论、专著问世。实际上,甲骨文便是商周时代的记事文学。从体裁上分骨记事文学有诗歌和散文两种。I癸卯卜今日雨? 其自西来雨? R

2、其自东来雨?史其自北来雨?汨其自南来雨?曜卜辞通纂三七五片这是贞问来雨的卜辞。求雨而已,何必卜问来雨的方位!且一事五卜。这显然是借题发挥,刻写了一曲求雨的歌词。癸卯卜掇贞:“旬亡祸”?王占曰:“有祟!其有来奸1)?”乞至七日己巳亥),允有 来奸自西。长友角告曰:“工方出,侵我示寨2)田,七十人五摹片在后)。”这段卜辞有叙辞、贞辞、占辞、验辞,有时间、地点、人物,有情节、数量,是一篇较好 的记事散文。从内容上看,甲骨记事文学包含了天气、征战、外交、田猎、疾病、生育、政务、人事、 祭祀、乐舞、历史、谱系等人间万象,能隐隐约约地表现出商代上层社会的生活。甲骨学和考古学的研究带动了金文的研究。金文自宋

3、代就有了可观的研究成果,正如北宋 吕大临在考古图中说:“观其器,诵其言,形容彷佛,以追三代之遗风,如见其人矣”。但 是,由于文物资料有限,学术传播手段低下,迄至清末,吉金学也未能形成规模体系。近代甲 骨学、考古学的发展,需要吉金学配合、佐证,于是王国维、郭沫若、杨树达等人大力开拓吉 金学领域,使甲骨、吉金学成为历史学、文字学的重要组成。他们都认识到了金文的风彩,甚 至写了金文韵读的介绍性文章;但没有一个人把金文作为文学作品研究。实际上,金文的部分篇章完全可以和诗、书比美。虢季子白盘铭是一首美妙的四言诗:惟十又二年,6t 世I不$殷虚书契菁华2f Mlf郦II HU打丰说6 f ? K3 5檢H

4、 Oi和喩&冒安琴 It O徹歳笑工f正月初吉丁亥, 虢季子伯作宝盘。 丕显子伯, 用武于戎功, 经维四方。博伐厂狁,(xia n yu n) 于洛之阳。斩首五百, 执拘(4)五十, 是以先行(ha ng)。赫(5)赫子伯,献馘(6)于王。王肯(7)嘉(8)子伯义,王至周庙, 宣榭爰饷。王曰:“伯父, 鸿(9)显荣光。” 王赐乘马, 是以佐王。 赐以弓彤, 矢其央央(10)。 赐以戈钺(10)。 以征蛮方。 子子孙孙, 万年无疆。 这篇铭文颂扬了周宣王大将虢季子的功勋,除序文三行外,颂文大致为四言,格律整齐虢季子白盘铭韵调和谐与诗小雅出车的“赫赫南仲,*狁于夷”之诗如出一人。於三勺艮 pAi

5、十戌H十记事散文体的吉金铭文则数以万计,篇幅则由几个字到五百余字不等。其内容丰富、描写 生动详实则非甲骨文所能比拟。如颂壶铭:惟三年五月,即死霸,甲戌,王在周康邵宫。旦,王各大室,即位,宰弘佑颂,入门 立中庭。尹氏授王命书。王呼史虢生册命颂其细节描写栩栩如生,与尚书康诰惟三月哉生魄,周公初基作新大邑于东国洛”之文 何其相似!金文所提供的史料、文学资料应比尚书更丰富,更可靠。金、石学密不可分,石刻学由来已久,但学者多从书法学、文字学、经学方面研究,尚未实际上从先秦以来,长篇石刻文字无不以文学作品的面目出现,it有人作专门的石刻文学研究。如石鼓文车工御车既工,御马既同。御车既好,御马既骠(pido

6、)。君子员员,邋(ld )邋员游。(yo u)鹿速速,君子之求。其文与史记相合记秦文公27年狩南山遇大特牛之情状。此诗与诗小雅车攻“我 车既攻,我马既同”之文实为雷同。隋唐以后,石刻渐多;明清以降,则美不胜收。如能广泛收录,综合研究,则文学宝库将 面目一新。此外,竹简、木牍、帛书文字亦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但由于出土较晚,著录滞后, 作为文学研究则始终未能涉及,这都给我们的古代文学研究提出了新的使命。二、甲骨金石文学研究的方向甲骨金石文中的文学研究将不能与考古学、文字学走同一条道路。因为考古学、文字学范畴 的甲骨金石研究成果艰涩迷离,常常无法识读,根本不能为大众所接收,因而起不到文学的作用。 甲

7、骨金石文学研究必须打破常规,创造独特的研究方法。1 .基于隶定,大胆简化。上古语言在当时是很通俗的,甚至比现代汉语更简明,但由于方言不同,时间不同,便出 现了众多的文字符号记录同一声音、同一概念。这便是古汉语中的通假字问题、多字一义问题。 象我、予、余、吾、愚、阿、阿拉等都是指自己,这已经被古文献所固定,为广大群众所接受 但石鼓文中“御车既工”的御字,实即诗小雅车攻“我车既攻”的我字,但谁也不敢 释为我。我们认为 应大胆简化,一级方案简化为御,二级方案简化为吾。倘印作“吾车既工”, 大众便容易接受了。2. 反对疑古,大胆断代。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后代学者总爱对前人作品挑刺。到晚清、“五四”时

8、代,疑古主义、民 族虚无主义达到顶峰,结果是中外学术界不相信周召共和以前的中国古史,不相信尚书, 不相信孔子家语,把古籍断代无端拖后,使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得不到世界公认。幸而出土文物和考古学为古史昭雪。甲骨文的出土证实了古史对殷先王及事迹的记载。金 文的出土证实了西周在周召共和之前就有连续的干支纪年和科学的月历。河北定县汉简的出土 证实了孔子家语在魏王肃之前就早已存在。在文化竞争的当代,我们应当打破陈规陋俗,立足于科学,勇敢地为中国古文化史重新断 代。比如甲骨文,目前大家一致认定是盘庚迁殷以后的作品,即公元1前300年以后的产物, 因为有出土地点限定。但是有什么理由肯定其中没有盘庚先人留传下来

9、的简片呢!文学史重新断代亦应介入现有的古代文学研究。比如诗经,所有文学史课本都说它是 东周以后的作品,是追记云云,但我们已有可靠证据证实上述说法是不完全正确的,起码他 们无法证实其定论的唯一性。3. 依据文例声韵,续补残缺,释疑定义。壬U-“升疗夕王X大丰簋是周武王时器,字多有残缺郭沫若先生释为:文王在上,丕显王作相,丕轻 王作唐,丕克三衣王祀。我们认为.隶定为弋(jl),说文解为“目相及也”当释为即。1 乃之残文。,门$;乃显的同音通假。(克)乃显的同声通转字,古 音k、x有时相通,如,(ka n)以咸为声,;(kan)以行为声。古人属 文不喜重字,所以丕显又写为丕、丕克。董隶定为唐,于义难

10、通。此 拓片不清,与询簋番字迹相近,故释庸,且与周文王曾为纣王拘役的事实 相符。根据文例,我们释为:文王即作,丕显王作相,丕显王作庸,丕显三衣王祀。意思是说:文王践祚,光明正大地当过殷相, 光明正大地当了殷庸,再三接受王者衣祀。我们这样解释的依据便是文例常理“:即作”与“王作”逻辑相通。古今文学作品只有“丕 显”,没有“丕克”。相、庸乃文王故职。武王不讳微贱,实在地颂扬皇考,合情合理。相反,如果拘泥于字形,迷信于前辈大师,则无法使甲骨金石文学诞生。三、甲骨金石文学的社会意义甲骨金石文字是中国的硬档案,是中华古文明的实证。甲骨金石文学则能形象地再现中国 古代的社会生活。甲骨金石文学诞生能使中国诗

11、歌史上推600年,使殷周散文由尚书扩展 到甲骨金文。甲骨金石文学能验证现行的古代文学,使双方相得益彰。甲骨金石文学能为世界 文学宝库增添新的瑰宝。甲骨金石文学能使中国人民在古希腊文学面前自信、自强。甲骨金石 文学实施于教学,则要求中国文学史改写,中国文学教学变革。其结果是学生的文学视野焕然 一新!(1) 象人击鼓,诸家隶定烧,孙诒让疑嬉、款;罗振王释僖,谓即竖字;郭沫若释,读为戚或咎。 愚以为甲文未见奸字,显(鼓)、干同声,昱、奸一声之转,犹国家一声之转,类古居同意形声,古音通, 故甲文以典代奸。小尔雅广言奸,犯也。左传襄14:臣敢奸之。左传成16奸时以动。来奸 即来犯。(2) ,诸家隶定为榮

12、,愚以为甲骨文中已有反切字,此即取至的声母和来的韵母相拼读而成的寨字。(3) ,诸家释壮,但壮武于古籍少见,故从王国维释庸,音译为用。(4) 。霖,诸家释讯,愚揣字形,象丝绳系人于背,足部拖枷锁,令口目尚自由,宜楷定为拘。况子伯在斩首五 百之后,自然要报生俘之功,至于审讯是战后之事,由谁审讯尚属未知,故楷译执拘较合逻辑。(5) 支套,王国维隶定夢蓮,广韵:雨元切。音un。古音h、U有通,如惑、域均以或为声,霍以雨为声, 桓、垣均以亘为声。故此处应音译赫。(6) ,甲文为威,象以戈系敌之耳目,今为馘字。(7) ,诸家隶定为孔。愚以为孔嘉于古籍罕见,故音译为肯。(8) 兔,诸家隶定为加。愚音译为嘉。(9) 孔,音译为鸿。古音k、h有通,如咳以亥为声,犹航以亢为声。(又)音译为荣,古音y、r有通,如若以右为声,杳(ya o)以日为声。(10) 客,楷定央央;腋下多一点,以示双字。臥,楷定为戈戈;戈上多一点,以示双字。古戈钺同音,犹国、 域同以或为声符,后乃分音别器。故戈戈音译为戈钺。古人作诗力求整齐押韵,故知四言诗中不会轻易夹 三言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