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混结构建筑墙体设计毕业论文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9860351 上传时间:2023-12-31 格式:DOC 页数:75 大小:1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砖混结构建筑墙体设计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砖混结构建筑墙体设计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砖混结构建筑墙体设计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砖混结构建筑墙体设计毕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砖混结构建筑墙体设计毕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砖混结构建筑墙体设计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砖混结构建筑墙体设计毕业论文(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砖混结构建筑墙体设计毕业论文2.2地基不均匀沉降裂缝防治措施 在进行建筑基础设计前,应对工程地质进行详细勘察,查明地基土质情况,分布情况,承载力大小,地下水位等水文地质条件,对周边环境进行地质差异考察,然后进行全面分析,确定合理的建筑布局和结构类型,并正确选用基础形式,以使上部结构与地基相互影响,共同作用。 减轻建筑结构自重。 合理布置建筑体型。建筑平面形状应力求简单、合理,纵墙拉通避免转折多变,凹凸复杂;建筑方面应尽量避免高低参差,荷载差异大。 增强建筑物的整体刚变;控制建筑物的长高比,设置沉降缝;在基础和楼盖下的墙顶上设置平面闭合的钢筋混凝土圈梁。 合理调整荷载分布,选用较小的基底反力。

2、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对立面高低悬殊,荷载变化较大的房屋,应分期分阶段组织施工。一般先建荷载大的高层,后建荷载较小的低层;先建深基础,后建浅基础,避免增加新的附加应力。 2.3结构裂缝防治措施 正确进行结构计算和设计,设计资料要经过层层把关核算。 卸载。对由于荷载过大,砌体强度低,已经产生裂缝的墙体,可采用减轻上层结构自重与使用荷载的方法,或在其顶部砌体内增设钢筋混凝土过梁,承担上部荷载。 结构加固补强。对由于荷载较大,砌体截面尺寸较小,承载力不足,并已产生裂缝的墙体,可在不影响主体立面美观的情况下适当加大截面尺寸。 1砖混结构建筑墙体裂缝的特点及类型砖混结构的温度裂缝一般是在房屋使用后1年-2年

3、内多发生于房屋的顶层,楼房的中间轻、两端重,具有对称性,房屋的西面比东面严重,南面比北面严重。从房屋顶层向下一层延伸,其裂缝比顶层少。但这种开裂很少引起破坏,因为收缩本身是个缓慢发展的过程,开始微细象发丝一样,而后逐渐增大。11房屋顶层纵向墙的斜裂缝包括:正八字形裂缝、倒八字形裂缝等。这类裂缝多数发生在屋面顶层两端内外墙门窗洞口的上下角上,对称发生,纵墙上的门窗洞越大,则裂缝也相应比较大。没有保温层或保温效果不好的墙体裂缝,要比有保温层或保温性能较好的屋面严重得多。双层屋面、上人屋面其墙体裂缝相对比较少,缝宽比较细。斜坡瓦屋面的墙体裂缝更轻微。12房屋顶层纵、横向墙的水平裂缝常发生在顶层圈梁下

4、的水平砖缝中,有的在两端间四周墙上有一圈水平裂缝。有时第二、三间也有裂缝,当纵墙门窗洞口多时。水平裂缝就发生在门窗洞口上的砖缝中。水平缝一旦产生,屋面钢筋砼等构件的热胀冷缩作用的约束得到解除。该房屋斜裂缝的产生便减少。13砖砌女儿墙的水平裂缝这类裂缝发生在女儿墙的根部,即沿顶层圈梁上1皮-2皮砖的水平灰缝上,裂缝沿房屋的纵向和横向分布。裂缝在纵墙中间轻、两端严重。平面错位凸出部位较严重,两山墙上的女儿墙裂缝比纵墙上严重。2砖混结构墙体裂缝的产生原因21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墙体裂缝由于地基原因、荷载原因等会引起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变形,地震、滑坡等原因也会引起地基的动态变形,地基的变形会引起上部结构

5、中内力的变化。由此在墙体的不同部位会产生弯距和剪力,当主拉应力超过墙体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墙体的裂缝。斜裂缝。斜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使墙体承受较大的剪应力。从而产生主拉应力破坏导致墙体开裂。一般情况下,地基受到上部荷载的压力而产生的沉降变形呈凹形,这种中部沉降大、端部沉降小的弯曲在结构中产生正弯距,使结构中下部受拉,同时端部受剪,当端部地基反压力梯度很大时,墙体的剪应力很高,形成主拉应力破坏,从而形成纵墙两端的正八字斜裂缝。由于地基中局部软硬不均或建筑物荷载相差悬殊引起地基局部沉降时。建筑物的端部沉降大于中部沉降,因此引起的主拉应力破坏形成局部的斜裂缝。水平裂缝。当地基差异沉降

6、比较集中时,由于窗间墙受垂直压力。灰缝沉降大,而窗台部分上部为自由面,会在相交的窗角处产生应力集中引起裂缝。而在较大窗台上又可能受弯曲,中部开裂。该裂缝属于纯剪力破坏。竖向裂缝。由于地基冻胀变形、诸如膨胀土等引起的地基膨胀变形或者窗间墙承受荷载等因素,窗台墙起反梁作用特别是较大的门窗洞口,窗台墙因反向变形过大而开裂。严重时还会挤坏窗口。影响窗扇开启。3砖混结构墙体裂缝的防治措施32地基不均匀沉降裂缝的防治措施在基础设计前应对工程地质进行详细勘察,查明地基土质分布情况、承载力大小、地下水位等地质条件,对周边环境进行地质差异考察,然后进行全面分析,确定合理的建筑布局和结构类型,并正确选用基础型式以

7、使上部结构与地基相互协调,共同作用。合理确定建筑体型,建筑平面形状应力求简单规整、合理,纵墙拉通避免转折多变、凹凸复杂,建筑方面应避免高低差异、荷载差异大,必要时设置沉降缝。增强建筑物的整体刚度,控制建筑物的长高比,合理设置沉降缝,在基础和楼盖下的墙顶上设置平面闭合的钢筋混凝土圈梁,严格按规范要求设置构造柱。合理调整荷载分布,选用较小的基底反力。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对立面高差悬殊、荷载变化较大的房屋,应分期分阶段组织施工。一般先建荷载大的高层,后建荷载较小的低层;先施工深基础,后施工浅基础,避免增加新的附加应力和开挖深基坑而扰动浅基坑的地基持力层。避免在新建基础、新建建筑物侧边堆放大量土方、建筑

8、材料等地面荷载,以防止地基基础产生过大的附加沉降。33由结构引发裂缝的防治措施正确进行结构计算和设计并落实严格的复核校对制度;对由于荷载过大,砌体强度低,已经产生裂缝的墙体,可采用减轻上层结构自重与使用荷载的方法;不断提高砌体施工质量和施工技术水平。34使用特殊砌体材料引发裂缝的防治措施确保使用前的稳定期;严格控制含水率;严格按灰砂砖的操作规程和构造要求施工;改善砖面造型。结束语由于裂缝的出现与房屋体形、结构类型、设计标准和材料性能都有关系,与场地条件、气温变化和设计、施工、使用都有因果关系,因此要根据具体情况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预防裂缝的产生并对已产生的裂缝及时修补加固,以免影响建筑物的正

9、常使用。最近做砖混结构 找了不少资料传上共享摘要:文章分析了墙体裂缝的产生原因,阐述了裂缝宽度的标准问题,并提出了在设计、施工中相应采取的防治方法和措施,供参考。关键词:砖混结构;墙体裂缝;分析;防治1.前言近年来,砖混结构多层住宅工程屡屡发生墙体裂缝。裂缝位置走向不一。有的裂缝由小变大,发展很快;有的裂缝,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就不再增大,给住户心理造成很大压力。因此分析产生裂缝的原因并做好预防措施,是工程技术人员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几年来通过对一些住宅楼的裂缝进行考察、分析、研究,对如何防止墙体裂缝,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论述,并采取相应措施。2.产生裂缝的原因分析1由于基础不均匀沉降造成墙体裂缝对于不

10、均匀的地基,设计中没有把刚度不同的地基进行调整,造成基础不均匀沉降,墙身受较大的剪力作用,主拉应力大于墙体抗拉应力,造成了砌体受主拉应力而破坏。这种裂缝往往是由沉降较小的一边向沉降较大的一边逐渐向上发展。2由于温度的变化因屋面长时间受阳光幅射,其温度较墙体高出许多,在炎热的夏季,屋面温度是墙体温度的2倍左右,且在相同温度条件下,钢筋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是砖砌体线膨胀系数的2倍,它使屋面变形比墙体变形大得多。在屋面变形过程中,产生了很大的推力,作用在墙体顶端的水平推力使墙体与屋面的接触面受剪,剪力与屋盖、挑檐或女儿墙的垂直压力,构成墙体双向应力,当主拉应力大于墙体的抗拉强度时,墙体就会出现裂缝。在

11、建筑物的端部,垂直压应力很小,则此区域的主拉应力等于最大剪应力,一般砌体的抗拉强度最低,所以在端部容易出现斜裂缝,对于灰缝强度不良的砌体则出现水平裂缝。3由于块石基础施工质量差,造成墙体裂缝。对于块石基础,在施工过程中没有严格按施工规范施工,砌筑块石的砂浆不饱满,或采用堆砌的方法施工,造成块石基础工程质量低劣。楼房交付使用后由于竖向荷载的作用或水平振动荷载的作用,造成块石移位,使整个基础产生不均匀沉降,造成砌体受主拉应力作用而破坏。4对于寒冷地区,在设计基础埋置深度的过程中,只考虑了结构要求而忽视了基础的冰冻线要求。基础的埋置深度小于该地区的冰冻线,造成基底地基土受冻后膨胀,给基础施加了向上的

12、作用力,当这种作用产生的主拉应力大于墙体的抗拉应力时,导致了墙体裂缝,尤其经过多次冻融循环后,裂缝更加严重。5在结构设计上存在的问题建筑物顶层端部剪应力与温度成正比,与水平阻力系数、材料弹性模量、建筑物长度呈非线性关系,控制温度应力引起墙体裂缝的主要因素有多种,而不是建筑物长度单一因素,因此用伸缩缝作为控制裂缝的唯一方法是不全面的。砖混房屋长度过长,如有的住宅,5个单元连在一起,总长度超过温度变形允许长度,规范规定总长超过60m应设伸缩缝,有的房屋超过较多而未设,也未采取其他措施。构造柱是增强建筑物整体性,抵抗地震作用的重要构造措施,过去不少设计,构造柱的设置只考虑符合抗震规范,不考虑实际已存

13、在的温度应力,认为温度应力在规范上未明确规定计算的方法,不考虑不能算是设计错误。因此,设计人员对6层以下住宅,基本上是隔问布置构造柱,未对建筑物端部裂缝多发区予以重点加强。构造柱的布置有的较稀,每隔23道内横墙才设,靠近建筑物端部往往也是一视XX。不少砖混房屋热衷于采用屋顶钢筋混凝土大挑檐,有时为平衡悬挑荷重,在室内屋盖部分也要现浇一部分屋盖板,在二者之间紧密连结的是外纵墙圈梁,圈梁往往与墙同宽。这样桃檐、圈梁及现浇屋盖部分共同组成刚度较大的现浇连续板如遇温差变化,产生的温度应力较高,导致墙体不能承受而开裂。采用的砖、砂浆强度等级,越到顶层越低,有些建筑物底部几层采用mu1o级砖,m5级砂浆,

14、而到顶层则为mu7.5级砖,.5级砂浆。设计人员习惯于从强度上考虑,对温度应力引起的抗剪强度及变形则考虑较少。2.裂缝宽度的标准问题实际上建筑物的裂缝是不可避免的。此处提到的墙体裂缝宽度的标准限值是一个宏观的标准,即肉眼明显可见的裂缝,砌体结构尚无这种标准。但对钢筋砼结构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主要是考虑结构的耐久性,如裂缝宽度对钢筋腐蚀,以及外部构件在湿度和抗冻融方面的耐久性影响。我国到现在为止对外部构件墙体最危险的裂缝宽度尚未做过调查和评定。对砌体结构来说,墙体的裂缝宽度多大是无害呢?这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因为它还涉及到可接受的美学方面的问题。对钢筋砼结构,裂缝宽0-3mm,通常在美学上是不能接受的,这个概念也可用于配筋砌体。而对无筋砌体似乎应比配筋砌体的裂缝宽度标准放宽一些。但是对于客户来讲二者是完全一样的。这实际上是直观判别裂缝宽度的安全标准。3.防止墙体开裂的具体构造措施3.1防止混凝土屋盖的温度变化与砌体干缩变形引起的墙体开裂措施1屋盖上设置保温层或隔热层;2在屋盖的适当部位设置控制缝,控制缝的间距不大于30m;3当采用现浇混凝土挑檐的长度大于12m时,宜设置分隔缝,分隔缝的宽度不应小于20mm,缝内用弹性油膏嵌缝;4建筑物温度伸缩缝的间距除应满足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外,宜在建筑物墙体的适当部位设置控制缝,控制缝的间距不宜大于30m.3.2防止主要由墙体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