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工程施工品质管理制度之理念与导入】(DOC-74页)(DOC 65页)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9856820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 页数:65 大小:1.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工程施工品质管理制度之理念与导入】(DOC-74页)(DOC 65页)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公共工程施工品质管理制度之理念与导入】(DOC-74页)(DOC 65页)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公共工程施工品质管理制度之理念与导入】(DOC-74页)(DOC 65页)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公共工程施工品质管理制度之理念与导入】(DOC-74页)(DOC 65页)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公共工程施工品质管理制度之理念与导入】(DOC-74页)(DOC 65页)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共工程施工品质管理制度之理念与导入】(DOC-74页)(DOC 65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工程施工品质管理制度之理念与导入】(DOC-74页)(DOC 65页)(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共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制度之理念与导入5-1目录一、前言1.1品质定义1-11.2质量管理演进发展1-11.3戴明管理循环(PDCA)1-3二、公共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制度之理念1-42.1施工质量管理系统1-52.2施工质量保证系统1-52.3施工质量查核机制1-6三、公共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制度之导入3.1工程施工查核小组组织准则1-63.2工程施工查核小组作业办法1-103.3工程施工查核小组绩效考核作业要点1-153.4公共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作业要点1-173.5全民督工机制1-22四、质量查核、三级品管、文件档案管理之意义4.1施工质量查核之意义1-224.2三级品管制度之意义1-234.3文件

2、档案管理之意义1-244.4质量自我管理1-24五、结语1-24六、附录:公共工程权责划分及相关表格1-26一、 前言1.1品质定义:1. 国际标准组织(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forStandardization)所制订国际标准ISO9000:2000年版(CNS12680)对品质的定义:一组固有的特性满足要求之程度。2. 中国国家标准CNS12889(93年已废止,并入CNS12680)对质量的定义:一个实体的特性总和,此种特性具有满足明订与潜在的需求之能力。3. 在有合约情形下,各项需求均需规定及说明,且必须对其隐含之需求予以说明及规定。需求会因时间而改变,必须

3、于适当时间定期检讨及修正。4. 部分专家认为质量为适合使用、满足顾客或符合要求,才是符合质量真义。5. 工程质量不仅要坚固耐用,材料质量合乎契约规范,更要考虑尺寸、强度、功能、美观、整齐,更应注重结构体线条平直、完成面平顺、机械设备设置位置适当好维护、磁砖黏贴对缝整砖,在在都显示质量良窳。1.2质量管理演进发展一般人常认为质量管理就是在谈论质量技术及方法,从1900年作业员质量管理时代,进步到今天全面质量保证时代,这历程不仅是技术手法的进步,亦将质量管理的观念推展到管理制度及经营理念层面上。提升质量已成为企业生存、改善企业体质、寻求企业持续成长最优先考虑。费根堡博士认为质量管理的演进是历经下列

4、五个阶段:第一阶段:质量是检查出来的十九世纪初期所有的产品均由作业员自己检查,并对自己所制造的东西负责,故称为作业员的质量管理。随着工业革命的发生,开始有了制造工厂,大量生产的型态也随之出现,制造工厂开始追求产量的提升,作业员仅注意到产量,却忽略了产品质量,质量便逐渐地由作业员之领班所负责。此时为领班的质量管理。接着第一次世界大战,工厂规模愈形庞大,所生产之产品种类愈形复杂,领班的管理工作陆续增加,无法应付质量问题。于是,有了由专业的检验员来负责质量的做法,这段期间称为检验员的质量管理。以上的三个时期,都藉检查来维持产品的质量。因此,对质量的观念是仅止于质量是检查出来的;质量制度,也只建立在依

5、靠检查的质量检验。第二阶段:质量是制造出来的统计质量管理最大贡献,是利用抽样检验取代前一阶段所实施全数检验,节省大量检验成本,也提高检验效果,利用统计了解质量的状况,找出问题的原因和对策,使得作业人员对质量的认知也随之改善,品管学者就将这种在产品制造时,就必须采取回馈与预防措施的想法的改变,称做质量是制造出来的观念。品管制度也随之发展成以回馈改善为主的品管制度。第三阶段:质量是设计出来的为了保证产品是可靠的,所以需在产品的企划与设计阶段就先行管制好,也就是加入了设计时就先把客户的需求考虑进去以及设计审查的想法。并透过模拟实况测试与统计分析,可精确评估未来使用情况,以致生产者可确保产品的质量,因

6、而质量保证的时代正式到来。由质量是设计出来的质量观念,所衍生出来的质量制度就进入了要考虑到顾客需求、产品设计为主的质量保证制度。第四阶段:质量是管理出来的品管大师戴明博士(Dr.Deming)指出:质量的问题的产生有百分之八十导因于管理不善,费根堡博士(Dr.Feingenbaum)提出了全面品管的观念后,企业界逐渐发现,产品质量不只是品管单位的责任,而是企业所有部门全体员工的工作,需要大家一同参与的。基于这样的想法,企业内各单位组成质量改善小组运用质量的手法来解决自己的问题,渐渐地,质量不再只存在于产品面上,已扩展到工作面及提供服务的层面上。这一时期质量的观念进展成为质量是管理出来的,而质量

7、制度也演进到全面质量管理(TQC)制度。第五阶段:质量是习惯出来的1980年以后是全面品管组织及全面质量经营的阶段,企业员工应该在工作上重视顾客需求,塑造企业文化,从教育训练而产生个人态度的改变,再到个人行为的改变,进而影响质量。我们称这个时期为全面质量保证,质量的观念进展到质量是习惯出来的,而随同发展的质量制度是为全面质量保证(TQA)制度及全面质量管理(TQM)制度。1.3戴明管理循环(PDCA)全面质量管理的运作主要是利用计划、实施、查核及改善的管理循环模式加以落实。大体而言,PDCA是不断循环使质量不断改善进步,以达到不断改善的目的,从而达到零缺点的要求,其实质量管理计划书亦符合质量管

8、理持续循环(PDCA)的精神。1.计划(Plan)计划是由目标之决定而开始,目标之决定有时是依据公司之方针而定,目标绝非无故产生。根据公司的方针决定出目标后,随即决定目标达成所需采用方法,并拟定实施计划,此时最重要的是考虑质量与公司技术能力。因此,项目质量计划基本上就是根据设计图说及施工规范的要求,先做施工规划,拟定施工方法、施工流程,再依据公司订定的质量管理制度,参照业主的要求,来规划管理项目、管理标准、检查时机、检查方法、检查频率和不合格时之处置方式的整合性质量计划,使得施工人员得以充分了解各项作业之质量需求及施工方法,并能掌握工作要点。2.实施(Do)按所拟订计划确实执行,质量规划完成后

9、,就应该去进行质量管理的工作,经由事前的质量规划有计划性、系统性的施工管制,并经由检、试验的验证,才能真正的确保工程质量。3.查核(Check)根据计划所订之评估标准,查核实施结果,分析目标值与实施结果之差距性,若差距是在合格范围内,则继续下一个工作;若差距是在合格范围以外,则应探讨缺失发生原因,并研拟改善措施。在制程(施工)管制中,为确保质量符合要求,并找出潜在的质量问题以做为改善施工中或成品的依据,因此从施工中到完工前之质量检验均订有检查表,由相关部门之权责人员进行自主检查。4.改善行动(Action)调查目标与实施结果之差距性,若属于不合格范围,探取原因,采取适当对策,确认其改善成效,并

10、加以标准化,同时预防缺失再发生。改善步骤如下:(1)采取改善措施因现阶段制程发生异常状态,应立即使其回复正常状态。此种回复正常之行为即为改善处理,惟仅能改善目前缺失,没有探究根本问题发生原因,日后再发生之可能性很大,故改善回复正常后,应谋求防止缺失再发生之措施。(2)防止缺失再发生深入追究发生现象之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发生原因,在追究原因时,应对本身工作方法、制程加以检讨,利用特性要因图寻找出隐藏性问题之原因。因此,应制订包含质量异常之矫正及预防措施之相关程序及规定,俾对缺失之成因进行调查,确认应实行之矫正措施,并追踪其成效,俾便减少质量缺失再发生。二、公共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制度之理念依据行

11、政院于82年10月7日以台八十二内字第三五三七号函颁布公共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制度,建立承包商施工质量管理系统、主办工程单位施工质量保证系统及主管机关工程施工质量评鉴制度三个层级的质量管理架构。91年2月依政府采购法第70条规定将第三层级修改为施工质量查核机制。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员会(以下简称工程会)为落实公共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制度,于85年订定公共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作业要点(以下简称作业要点),对于公共工程三级品管制度的实施方式加以规范,最新修正日期为96年9月20日。工程会为强化主管机关督导功能,于91年2月修正政府采购法第70条规定,91年8月发布工程施工查核小组组织准则及作业办法两子法,92年9

12、月修正工程施工查核小组作业办法,92年9月函颁工程施工查核小组绩效考核作业要点,并定期依实际执行情形予以检讨修正。三层级质量管理架构图,如图一。主办工程单位施工品质保证系统承包商施工品质管制系统工程品质主管机关及工程会施工品质查核机制图一公共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制度架构图公共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制度分为施工质量管理系统、施工质量保证系统及施工质量查核机制三层级品管,兹分别说明如下:2.1施工质量管理系统为达成工程质量目标,应由承包商建立施工质量管理系统。工程开工前,承包商应依工程之特性与合约要求拟定施工计划并提出质量计划,设立品管组织,订定各项工程质量管理标准、材料及施工检验程序、自主检查表、缺失改善

13、纪录,以及建立文件纪录管理系统等,俾便施工人员熟习图说规范与各项品管作业规定,以落实质量管理。2.2施工质量保证系统为确保工程的施工成果能符合设计及规范,监造单位应建立施工质量保证系统,成立监造组织,订定监造计划,办理施工及材料设备之抽(查)验作业,并对抽(查)验结果留存纪录,检讨成效与缺失,达成提升工程质量之目标。2.3施工质量查核机制为确认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执行之成效,主管机关实行工程施工质量查核,以客观超然的方式,评定工程质量优劣等级。督导结果可供作为主办工程单位考评之依据,并可作为改进承包商品管作业及评选优良厂商之参考,藉以督促监造单位落实质量保证及承包商落实质量管理,达成提升工程质量的

14、目标。三层级质量管理之主要工作项目,详如下表:承包商(一级)主办机关(监造单位)(二级)工程主管机关(三级)1.订定质量计划并据以推动实施2.成立内部品管组织并订定管理责任3.订定施工要领4.订定质量管理标准5.订定材料及施工检验程序并据以执行6.订定自主检查表并执行检查7.订定不合格品之管制程序8.执行矫正与预防措施9.执行内部质量稽核10.建立文件纪录管理系统1.订定监造计划并据以推动实施2.成立监造组织3.审查质量计划并监督执行4.审查施工计划并监督执行5.抽验材料设备质量6.抽查施工质量7.执行质量稽核8.建立文件纪录管理系统1.设置查核小组2.实施查核3.追踪改善4.办理奖惩三、公共

15、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制度之导入3.1工程施工查核小组组织准则工程会为强化查核机制功能,于92年9月10日修正工程施工查核小组作业办法;另为使行政院所属部会行处局署院及直辖市、县(市)政府工程施工查核小组,确实依政府采购法定期查核所属(辖)机关工程质量及进度等事宜,有效发挥查核功能,依工程施工查核小组作业办法第11条第2项规定,于92年9月26日订定工程施工查核小组绩效考核作业要点,并自93年元月开始实施。相关查核小组组织如图二,重点项目如下:1. 工程施工查核小组(以下简称查核小组)设立机关:(1)中央政府查核小组:A.中央查核小组:政府采购法主管机关。B.部会行处局署院查核小组:行政院所属部会行处局署院。(2)直辖市政府查核小组:各直辖市政府。(3)县(市)政府查核小组:各县(市)政府。2. 工程施工查核小组查核之范围及任务。(1)查核小组查核工程之范围如下:A.中央查核小组:l 中央各机关办理之工程。l 中央各机关补助或委托其它机关、法人或团体办理之工程,而适用本法之规定者。l 地方机关办理之工程。B.部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