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一第四章测试(附答案)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9836492 上传时间:2023-12-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必修一第四章测试(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生物必修一第四章测试(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生物必修一第四章测试(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生物必修一第四章测试(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生物必修一第四章测试(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必修一第四章测试(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必修一第四章测试(附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4章测试根底过关卷时间:60分钟,总分值:100分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1原创以下图字母分别表示扩散、渗透作用和水分子的转运。对a、b、c的判断正确的选项是Aa、b、c依次表示扩散、渗透作用和水分子的转运Ba、b、c依次表示渗透作用、扩散和水分子的转运Ca、b、c依次表示水分子的转运、渗透作用和扩散Da、b、c依次表示扩散、水分子的转运和渗透作用2原创比拟酒精分子和氧气的跨膜运输,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都属于自由扩散B都属于渗透作用C前者只属于自由扩散、后者只属于渗透作用D前者只属于渗透作用、后者只属于自由扩散3如果把成熟的植物细胞看成渗透系统,那么相当于半透膜的结构是

2、A细胞膜 B液泡膜 C叶绿体膜 D原生质层4人体中,K很容易穿过细胞膜,但许多细胞内部K的浓度比外部K的浓度要高,如人的红细胞中K的浓度比血浆中K的浓度高30倍。这种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属于A自由扩散 B协助扩散 C被动运输 D主动运输5把数条5 cm长的马铃薯条分别浸在蒸馏水和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每隔一段时间测量马铃薯条的长度。以下图显示马铃薯条在不同浓度溶液中长度改变的百分率。以下相关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马铃薯条通过渗透吸失水改变其长度B在0.10 gmL1蔗糖溶液中马铃薯细胞质壁别离C马铃薯细胞液浓度相当于0.30 gmL1的蔗糖溶液D在0.40 gmL1蔗糖溶液中马铃薯细胞失水皱缩6将紫

3、色洋葱在完全营养液中浸泡一段时间,撕取外表皮,先用浓度为0.3 gmL1的蔗糖溶液处理。细胞发生质壁别离后,立即将外表皮放入蒸馏水中,直到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在该实验中,蔗糖溶液处理前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为甲,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时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为乙,那么甲、乙的关系,以及实验过程中水分进出细胞的方式为A甲乙,被动运输C甲乙,主动运输 D甲乙,主动运输7一位科学家发现,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细胞膜的厚度变小而面积增大,这是由于细胞膜的什么特性所决定的?A不稳定性 B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具有专一性 D具有运输物质的功能8以下有关生物膜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细胞膜与细胞内的膜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

4、是细胞内的膜中糖类含量高B线粒体内膜与外膜在成分上的区别是内膜含有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比外膜多C生物膜的流动性专指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处于不断运动的状态D流动镶嵌模型是最完美的生物膜模型,其地位将不可替代9以下图表示磷脂分子的几种排列方式,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A表示细胞膜,B、C、D表示细胞器膜B细胞膜和细胞器膜都不会出现B、C、D所示排列方式CC表示细胞膜,A、C、D表示细胞器膜D细胞膜和细胞器膜均为C排列方式10类囊体膜也属于生物膜,其结构特点和功能特性分别是A有色素分子、进行光反响 B有多种酶、进行暗反响C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具有选择透过性 D具有半透性、具有一定的流动性11不属于核膜成分

5、的是A磷脂分子 B载体蛋白 C酶 DDNA12在处理污水时,人们设计出一种膜结构,有选择地将重金属离子阻挡在膜的一侧,以降低重金属离子对水的污染。这是试图模拟细胞膜的A自由扩散功能 B流动性 C主动运输功能 D选择透过性13以下图表示某种离子跨膜运输的过程,以下表达不确切的是A图中膜结构表示细胞膜B该离子跨膜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C该离子与膜上的载体蛋白结合具有专一性D膜上载体蛋白结合离子后其空间结构发生改变14核孔是大分子物质出入细胞核的通道,大分子物质穿过核孔属于A协助扩散 B主动运输 C胞吞或胞吐 D以上都不对15用磷脂双分子层将某种不容易进入细胞的药物包裹成小球,通过小球膜与细胞膜的融合将

6、药物送入细胞,从而到达治疗疾病的目的。该药物的化学成分和进入细胞的方式最可能是A固醇,自由扩散 B性激素,协助扩散C蛋白质,主动运输 D蛋白质,胞吞16将某活组织放入适宜的完全营养液中,置于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培养液中甲、乙两种离子的浓度保持相等且恒定,定期测定细胞中两种离子的含量,得到如以下图所示曲线。据图分析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该组织的细胞吸收甲、乙两种离子的方式分别是自由扩散和主动运输B该组织细胞运输离子甲的载体数量比运输离子乙的载体数量多C两种离子均只能从低浓度的一侧运输到高浓度的一侧D曲线MN段和AB段说明两种离子浓度的升高抑制了细胞对水的吸收17以下图表示植物细胞渗透作用图解,以下

7、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A成熟的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主要原因是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B不成熟的植物细胞,如根尖分生区细胞,不能发生渗透吸水或失水C当溶液浓度甲乙时,成熟的植物细胞会因渗透失水而发生质壁别离现象D当溶液浓度甲乙时,细胞处于渗透平衡状态,但仍有水分子由甲乙18以下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葡萄糖进入红细胞需要载体,不消耗ATPB甘油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需要消耗ATPC细胞膜对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透过性D温度会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19葡萄糖在进入红细胞之前必须先与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结合,这种结合的速率会影响葡萄糖进入细胞的快慢。以下图中a、b、c分别代表甲、乙、丙三种不同细

8、胞的葡萄糖与载体蛋白结合速率曲线。那么,在葡萄糖浓度很低的情况下,这三种细胞对葡萄糖吸收快慢的程度是A甲细胞的吸收最快、乙细胞次之 B乙细胞的吸收最快、丙细胞次之C丙细胞的吸收最快、甲细胞次之 D三种细胞的吸收速率相似20以下图表示多种植物成熟细胞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内质壁别离的百分比,图中曲线说明这些植物细胞A细胞液浓度蔗糖溶液浓度 B细胞液浓度乙。水分通过渗透作用进出细胞,渗透作用属于被动运输。答案:B7. 答案:B8. 解析:细胞膜与细胞内的膜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细胞内的膜中蛋白质的种类和含量较高,A项错误。线粒体内膜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等生理过程,需要大量酶的催化,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

9、是蛋白质,B项正确。生物膜有流动性的原因是构成膜的磷脂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C项错误。随着生物学的开展,可能会出现更完美的生物膜模型,D项错误。答案:B9. 解析:磷脂分子由一个亲水性的头部和两条疏水性的尾部构成。磷脂分子构成生物膜时,其头部均暴露在膜的外表,两条疏水性的尾部均伸向膜的内部。答案:B10. 答案:C11. 解析:核膜属于生物膜,磷脂分子和蛋白质是其根本组成成分,生物膜中的蛋白质包括载体蛋白、酶和信息分子的受体等,遗传物质DNA不会存在于生物膜中。答案:D12. 解析:物质不能自由通过膜结构,反映了膜结构的选择透过性功能。答案:D13. 解析:图中物质运输有载体协助,消耗ATP,因此为主动运输。能够进行主动运输的膜除了细胞膜外,还有细胞器膜,如溶酶体膜、液泡膜等。从图示看出离子与膜上的载体蛋白结合具有专一性,膜上载体蛋白结合离子后其空间结构发生改变。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