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布局调整意义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9823296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布局调整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学校布局调整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校布局调整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布局调整意义(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校布局调整意义有利于整合,配置教育资源,有利于优化教育与教学环境,有利于提高教育与教学质量,有利于学校规范化的管理,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大势所趋,如生源的减少、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考虑、农村孩子到城镇上学有利于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等。 1、学校布局调整是实现教育公平、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需要。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前提与基础,没有教育公平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公平。从总体上来看,我县当前教育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城乡之间、乡镇之间、学校之间的发展水平还很不均衡。特别是城乡之间,由于历史的原因,在规模、师资、设施条件、教学质量等方面有较大差距,导致了新的社会不公。这次实施的新一轮学校布局调整,可以最大

2、限度地缩小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的办学差距,逐步推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尽可能使每一个少年儿童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 2、学校布局调整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投资效益的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小而全、小而散”的格局导致教育资源分散、成本投入过大、财政负担加重、办学效益降低,影响了全县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现代经济理论启示我们,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生产规模的扩大,资源的合理配置,可以使生产成本下降、效益提高。我们必须学习借鉴这一市场运作方式,通过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有效盘活存量资源、激活增量资源,最大限度发挥教育资源的集中优势,进一步提高我县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质量和

3、效益。具体来讲:学校布局调整,一方面可以使教学仪器设备等硬资源得到合理配置,教育资产得到充分利用,实现教育资源效益最大化;另一方面,可以有效节约师资等软资源,减轻财政负担。同时,布局调整又能使教育资源流向集中,形成一个相对聚集的教育资源群体,既有利于教育教学信息的传播辐射和科研活动的开展,又有利于改善办学条件,促进整体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3、学校布局调整是改善学校管理、创造良好教书育人环境的需要。学校规模小,师生人数少,学校管理粗放,教学质量低下。个别偏远的“麻雀校”,设施落后,办学效益极低,严重影响了学校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实施布局调整之后,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学校师资力量配置相对充足,教育

4、教学机构设置齐全,一些好的管理机制和制度具备了实施的条件,学校管理就会更加规范,更加精细到位。同时,学校布局调整后学生相对集中,班额设置更趋合理,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有利于在班与班、学生与学生之间开展各种竞赛和评比活动,激励学生奋发上进,改善教育氛围,增强育人功能。 4、学校布局调整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减轻农民家庭负担的需要。学校布局调整后,绝大部分学校都改办成寄宿制学校,学校代替家长照顾学生的“吃喝拉撒睡、学玩病痛伤”,家长也不用每天多次接送学生上下学,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较好地解决了家长们的后顾之忧,使其从烦琐的家庭事务中解脱出来,能够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5、学校布局调整是推进小城镇建设、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的需要。农村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需要,而学校布局调整一方面可以将大量学生归集到城镇,形成一个较大的学生群体和服务市场,扩大城镇规模,促进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有效拉动城镇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可以使更多的农村儿童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全面提高人口素质,为农村城镇化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从根本上提升城镇品位,促进小城镇建设。因此,学校布局调整也是城镇化建设的助推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