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见蔡桓公》与企业管理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9817978 上传时间:2022-11-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扁鹊见蔡桓公》与企业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扁鹊见蔡桓公》与企业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扁鹊见蔡桓公》与企业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扁鹊见蔡桓公》与企业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扁鹊见蔡桓公》与企业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扁鹊见蔡桓公》与企业管理(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扁鹊见蔡桓公与企业管理原文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译文扁鹊进见桓公,站着看了一会儿,说道:“您有点小病在皮肤的

2、纹理间,不医治恐怕要加重。”桓侯说:“我没有病。”扁鹊离开后,桓侯说:“医生总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把治好他们的病作为自己的功劳!”过了十天,扁鹊又进见,他说:“您的病已到了皮肤和肌肉里了,再不医治,会更加严重的”。桓侯不理睬,扁鹊走了,桓侯又很不高兴。过了十天,扁鹊又进见,他说:“您的病已到了肠胃,再不医治,会更加严重的。”桓侯还是不理睬。扁鹊走了,桓侯又很不高兴。过了十天,扁鹊远远地看了桓侯一眼,转身就跑。桓侯特意派人去问他,扁鹊说:“在皮肤纹理间的病,是烫熨的力量所能达到的;在肌肤里的病,用针刺治病,就可以达到;在肠胃里的病,用火齐汤可以达到;在骨髓里的病,那是司命神的事情了,医药是没有办法

3、的。桓侯的病现在已深入到了骨髓,所以我不再过问了。”过了五天,桓侯身体疼痛,派人去寻找扁鹊,扁鹊已逃到秦国去了。桓侯于是就死了。相信大家对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已经耳熟能详。扁鹊见蔡桓公有病在身,遂数次做善意的提醒,结果蔡桓公均以各种方式对扁鹊表示了不悦和厌恶。讳疾忌医,使蔡桓公最后走向死亡。这是很深刻的教训 这让笔者想到了企业管理中的问题管理。问题管理是四大管理模式之一,它是是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以挖掘问题、表达问题、归结问题、处理问题为线索和切入点的一套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讲,必须重视问题管理在管理践中的应用,对问题的讳疾忌医的态度,会给企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管理者讳疾忌医的几

4、大表现 1.不能及时发现问题 1981年7月17日,两千来人正在美国堪萨斯城的凯悦酒店的大厅里参加舞会。当晚七点过后,两座空中行人桥突然发生断裂并坍塌下来,直接砸中大厅里的人群,造成140多人死亡,多人受伤。调查发现,酒店在施工期间就有问题出现,但是并未对问题进行彻底调查。1979年10月,酒店大厅的一大块天花板发生坍塌,这是因为吊顶的连接存在问题。当时人们对吊顶的设计与施工进行了检查,但是并未重新审查空中人行桥的设计;另一次问题的预兆出现在项目收尾阶段,当时工人们正在空中人行桥运送材料,有些工人抱怨说,空中人行桥时不时地摇晃和振动,但施工经理让工人们推着载货推车走另一条路线,并未检查支撑结构

5、是否存在问题。最后,惨剧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管理者因为缺乏发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和对问题的认识不到位,可能在当时来讲是小事,但隐患是无穷的。一旦问题积攒到一定时候,爆发出来,带来的将是无法想象的灾难。 2.掩盖问题的存在 曾经服务过一个企业,在2005年企业某类产品暴露出很大的缺陷,直接影响用户的使用和经济效益。但由于产品召回需要很大成本,甚至如果全部缺陷产品召回会使该企业当年出现亏损。于是管理层一致对问题采取默不作声的回避态度,对于销售人员的声嘶力竭的呼吁置之不理。最后经销商纷纷倒戈,使许多之前在该企业面前望尘莫及的二线企业迅速崛起。而该企业最终遭几大股东抽资撤股,直接走向破产境地。 这样的教

6、训是惨痛的,任何顾忌自身面子或短期利益的行为,试图将问题掩盖在无人知晓的角落,最后会发现“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等火烧到自己身上,可能一切都晚了。其实,医生给病人治病和咨询师给企业提供管理咨询的内在道理是比较一致的,如果我们把一个优秀的管理咨询师视为名医扁鹊,那企业老板就是上述谈到的蔡桓公,而且他们的实际心理路程往往和蔡桓公有相似之处,也要经历几个阶段。第一阶段,企业处于良好发展状态或取得一定成功,外部环境往往也适合企业经营,没有明显的经营难题,企业老板志得意满,象蔡桓公那样自我感觉良好。此时咨询顾问要向企业进言,无异于对牛弹琴。第二阶段,随着企业经营规模和业务的扩张、市场竞争的逐步激烈、外部

7、经营环境的变化,企业老板还是根据延续过去获得成功的经验来指导经营工作,开始逐步面临一些经营问题。但此时企业老板还比较自信,一般会硬挺,认为会出现奇迹,企业渡过难关。此时咨询顾问要向企业进言,企业老板还是会有蔡桓侯说:“医生就喜欢治没有病的人用来邀功”的心态。第三阶段,经营困难越来越大,越来越明显,企业里的明显人也都会发现不对劲。此时企业老板虽然也想到解决问题,但还要维护自己经营正确、企业运行的良好形象(实为面子)。虽然口头上不承认自己的经营失误和管理不善,此时企业老板还是会听听咨询顾问的建议,但潜意识里对咨询顾问并不服气,因为咨询顾问确实没能象他们那样办过成功的上规模的实业。所以将信将疑,难以

8、下决心进行经营调整、管理完善,从而丧失企业以较低成本解决经营危机的最后机会。这就象此阶段的蔡桓公,即使有生病的感觉,考虑到国家安定祥和的气氛需要,也会讳疾忌医。第四阶段,企业经营管理已经出现明显的、很难挽救的、原则性问题;此时企业如履薄冰、危在旦夕,即使企业咨询师给企业下某些猛药,只能救一时也很难就得一世。山东某摩托车制造企业在渠道管理、应收账款、经营现金流等出现问题时,求助企业咨询师,咨询师所出方案仅使企业的运营得到初步的改善,但是,三年以后企业还是轰然倒下了。这时企业老板往往能够认识到企业问题,但苦于企业脱困之难,能否找到像扁鹊那样的医生更是难上加难,一个病入膏肓的病人,会重病乱求医的,这

9、时能找到对症的专家医生,确实难上加难。此时,即使企业生存没有问题,但是企业倒闭、被重组、被兼并以至于破产清算的可能性是极大的。反观扁鹊与蔡桓公,结合企业出现危机的四个阶段,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四个现象:病在腠理阶段,企业和病人无明显的不良反应,此时,由于企业处在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日益变化,且企业的竞争在不断加强,企业存在管理上问题和矛盾是一种常态。关键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成长和业务发展,在企业发展不同阶段,何种管理问题是主要矛盾、必须解决,是许多企业的老板需要首先考虑的,这是在腠理阶段的病或问题,往往不是企业主要矛盾,最易被病人(企业老板)疏忽。这是或许从病人从心理状态上,企业的发展阶段上,并不需要医

10、生,也就导致上述蔡桓侯说:“医生就喜欢治没有病的人用来邀功”的心态。病在肌肤阶段,企业和病人有轻微的不良反应,也许此时企业的领导人在忙于日常事务,对于日常管理经营暴露出的管理病灶共性的问题,还引不起企业老板的重视,关键此时企业大都处在企业快速成长期和规模膨胀期,企业发展掩盖企业管理上或运营上的许多矛盾。此时企业和病人在心理状态上,由于功绩、成长更多地掩盖矛盾,并不喜欢医生介入,吃药就医,也就导致上述蔡桓侯“不悦”的心态。病在肠胃里阶段,企业和病人有明显的不良反应,也许此时企业的领导人已发现明显的病灶,但是此时就医的费用和机会成本是相对比较高的。企业的老板也在权衡,治理和吃药可能打破身体肌体和企

11、业运营的平衡,加上对治病过程的不可知、不明确性,导致企业老板在企业生存没有问题的情况下,有意无意地拖延、转移、掩盖企业管理上或运营上关键矛盾。此时企业和病人在心理状态上,是得过且过、静观其变、被动地等待新的转机,且就医机会成本和直接成本很高,也就导致上述蔡桓侯“更不悦”的心态。病在骨髓里阶段,企业和病人有很明显的不良反应,也许此时企业的领导人已发现此时再不就医,企业可能面临倒闭、清算、并兼并的危险。病人也面临最后的生存期,企业的老板也在逐渐地下决心、日益权衡,一方面治病过程的不可知、不明确性,但是不治病的负面结果是日益明显。此时企业老板往往最终下定决心,在某日心态上有90度大转弯,急切需要医生

12、开药方、吃药、动手术。此时企业和病人在心理状态上,非常愿意配合,但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已经过去了,此时急需的药方往往是救急的药方,但往往治标不治本。分析上述扁鹊见蔡桓公的典故,从蔡桓公在生病各阶段的心理状态可以看出,医生和病人间存在一种比较微妙的矛盾。首先,是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医生看到病人的病理、病灶、病产生的危害与病人看到自身的病状、危害是不同的。其次,是双方出发点不同,医生以治病救人为首要,其他因素顾及得较少;而病人本人往往需要综合考虑工作、健康、家庭等各方面因素。最后,关键是双方利益点不同,医生重点关注的是医术水平、手到病除,名声、名誉等,病人是在关注机会成本的情况下,个人得到更好地发展

13、,健康生存是第一位的。综上所述,在不同的企业发展阶段,企业面对不同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时,企业变革和利用管理咨询机构进行管理提升的成本是不同的。而在管理咨询过程中,管理咨询师的水平是第一位的。医术越高,越能准确开出适合企业的药方。而最重要的是说服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在不同的企业发展阶段,按照不同的药方,吃不同的药,接受不同的治疗方式,使企业处在健康和谐的发展。所以良医对病的治疗,它在皮肤表面就攻克它,这个时候的争斗都是小规模的。解决的成本最低,条件适合是最好解决时机。凡是事情的祸福也有皮肤表面的所在,所以说:“圣人是在早期就解决事情(的问题)的。” 所谓“积重难返”“千里长坝,损于蝼蚁”是上述最好的写照。通过“望闻问切”对企业的诊断和调研,企业是需要保健治疗,变革治疗还是手术治疗?是阵痛式变革还是渐进式优化?是需要引进职业经理人,还是引进系统企业变革?是治理层面还是管理层面的问题?是战略层面变革、策略层面变革还是战术层面改进?是首先解决运营层面的问题还是运营支撑层面问题?是需要夯实基础还是组织架构再设计、流程再造?这一切都需要的认真拿捏和仔细推敲,拿出真正符合企业现状的需求和药方。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