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参的养殖技术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9816987 上传时间:2023-12-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刺参的养殖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刺参的养殖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刺参的养殖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刺参的养殖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刺参的养殖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刺参的养殖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刺参的养殖技术(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55刺参的养殖技术(上、下)一、刺参的生物学特性刺参喜欢生活在岩礁底的浅海中,在海底匍匐,行动缓慢,10 分钟可运动 1 米。喜欢在海藻丰富的地方。摄食:摄时将有机碎片,藻类及原生动物等,连同 泥沙一起带入。摄食最高值出现在23 月份,最低为8 月份。生长温度:幼参 生长的最适温度为19 20度,适温范围为15 23度,5 15cm的海参生长温度 为 1015度。繁殖:海参在水温1517度时开始产卵,产卵盛期水温1720 度。二、刺参的养殖技术(一)苗种的中间育成技术为提供放流与养成用的大规格参苗,将刚出池体长约1厘米的参苗经过海上 中间育成,使其体长达到3厘米,然后用于放流与养殖。场所的选

2、择及设施:以 不投饵为条件的刺参中间育成,其场所必须设在有机物和浮泥能够较容易进入并 沉积于育成笼内的泥底内湾。该处必须是风浪较小,有机悬浮物较多。所用设施 为改良的中间育成笼,金属框架规格为60*60*30厘米,外包网目为1. 4 毫米的网衣,笼内铺设黑色的波纹板.由于我国北方中间育成正值冬季,因此育 成笼应在水面下34米以下,或沉于海底,不要设在表层,以免因刺参受冻害 而造成死亡。此时可增加投饵次数,但每次的投饵量则应适当加大,因在低温下 饵料即使剩余也不会腐败。在育成期间要依水温及风浪情况调节水层,在春季到 来之后要加强管理,要及时清洗网笼,避免网眼堵塞,同时要及时清除杂物。经 中间育成

3、后,一般应在个体长到3厘米左右后进行分笼,并转入海上养殖。(二)池塘养殖(虾池养参)技术1、虾池环境改造底质是刺参生长的重要条件,也是刺参夏眠的重要场所。北方虾池大多数是 泥质和烂泥底质,达不到刺参的生活条件,在水质无污染的情况下,虾池底质改 造显得尤为重要。1)在底质不太软烂的条件下,可采用以下改造方法:(1)投石法:一种是条状投石,即长度不限,宽0. 3-0. 3m,条石间宽1. 5m 左右;二种采用堆状投石法,即每隔 05-1m 投石一堆,每堆 05m 左右;第 三种是满天星投石法,即随意往虾池中投石。( 2)人工参礁:一般用水泥制作,参礁制造原则是多孔、多层次,便于刺参 藏匿与栖息,大

4、小重量以搬运方便为宜。有孔的参礁,孔径 10cm 左右,便于刺 参栖息与采捕。( 3)其它材料:虾池内亦可投掷一些树枝、树权、树桩、筐篓等,有利于刺 参的栖息,木质腐蚀后亦可做刺参饵料。旧轮胎、砖瓦、碎石、水泥管、陶瓷碎 片、碎陶管等都是很好的底质材料,灰绿岩及养贻贝的胶胎也是较好的材料。旧 轮胎初次使用效果不好,可以先用水浸泡一段时间再用。2)稀软底质改造方法:稀软底质的虾池必须人为的创造悬空底质以适宜于刺参的生长,其方法有二:(1) 因为底质稀软,投物极易淤陷,刺参根本不能存活,故必须采用水泥 柱、石柱、木柱、竹筒等物,打立排桩,然后用铁丝和尼龙绳连接,再把筐篓、 轮胎、瓷管、瓦片、树枝、

5、竹制品、人工礁、石槐、石板等物吊在绳索上,吊物 接近地面即可,要密集成片。2)用接近地面的矮桩,将绳索和旧网片架起一个层面,投放 上述所提及 的材料即可。2、虾池养殖刺参方法(1)苗种与投放:刺参养殖苗种的来源有三种,第一种为秋苗,即人工培 育的当年苗种,体长 2-4cm 左右,每亩投放 05 万头-1 万头,根据换水量的大 小、水的肥瘦及池塘的水域生产力加以增减,成活率一般在1040%, 1.5-2年 可以收获。第二种为春苗,即上年人工培育的苗种经室内人工越冬,个体大小在 6cm左右,每亩放苗40008000头,当年秋冬可收1/4l / 3,翌年夏眠前即 可全部收获,成活率在70%以上。第三

6、种为自然苗,50头60头/kg,早春投苗, 入冬前可收获80%以上,亩放苗2000头3000头,成活率可达90%以上。采捕 规格在250g/头左右,个别较大个体可达到500g/头以上。(2)水深:水越深越好,一般 1 一 3m。(3)日常管理;主要加强水的管理,水体交换量越大,刺参生长速度越快, 出成率越高。有潮就进,有水就换,无自然纳潮条件,用水泵进行提水。有条件 的地方可用增氧机增氧、用水泵进行内循环,日增氧和内循环2次一3次,每次 2 小时-3 小时,以夜间为主。(4)投饵:大多数虾池养殖刺参很少投饵,主要依靠天然饵料,以单肥藻、 底栖硅藻、有机碎屑、腐蚀的小型动物尸体为食;刺参生长速度

7、慢,周期长,为 此,刺参虾池养殖人工投饵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刺参的饵料资源比较广泛,如发酵后的稻草及其它木本科植物、酒糟、酱糟、 虾糠、麦麸、小杂鱼粉、粗淀粉等都可投喂,投饵的原则是宁少勿多,以适量为 准。日投饵量是刺参体重的5%10%,快速生长的适温期多投,夏眠和5C以 下不投料,日投饵二次,时间在黄昏时进行。投饵量亦可用检查肠道和暂养的方 法确定,解剖 1-5 个海参,根据肠道的饱满度来确定投饵量;取 8-10 头海参放 水槽中,看排便的多少、粗细以确定投饵量,一般暂养 24 小时即可确认。利用人工配合饵料养殖刺参,其生长周期可缩短 13 以上,在相同的条件 下,相同时间内投饵和不投饵养殖

8、的刺参体重相差二倍。用人工配合饲料,具有 诱食性强,不易污染水质,虽然成本高,但养殖周期短,规格产量提高了,因而 经济效益更明显。(5)参苗的投放方法:采用逃逸法,根据刺参大小,采取不同网具,用沉 石压住,潜水把参苗投放到指定地点,让参苗自然爬出。(6)成参与参苗的质量标准成参与参苗的质量标准是成参养成或购置参苗的重要质量依据。成参标准: 个体粗壮,体长与直径比例小;肉刺尖而高,基部圆厚,肉刺行数4 行-6 行,行 与行比较整齐;刺参颜色多变,少数为紫色和白色是上品,以质灰褐色为多,带 有灰褐色斑点为好,皮厚出成率高,绿皮参质量较差,皮薄出成率低。参苗标准: 体态伸展粗状;肉刺尖而高,色泽艳;

9、头尾活动自如,运动快,伸展自然;排便 不粘而散,摄饵快,排便快。成参与参苗发现体态色暗而粘滑,肉刺秃而短,粪便粘,活动慢,管足无力, 必须进行药物治疗。三、疾病防治1烂皮病:为饵料污染、有机物污染、油污、无机污染、重金属及 pH 值 波动较大、水质淡化(盐度降低 17 以下)等原因引起。治疗方法:潜水员下 水,收集刺参,放于青霉素、链霉素各 50ppm 药液中药溶半小时左右投入池田 中即可。化学污染与有机污染则停止换水,加强内循环,污染解除方可换水。雨 季、淡水大量注入进水口处则加盐,使盐度在18%。以上。2赤潮、黑潮、黄潮:三潮必须提前预防,当透明度达 O.5m 以下,必须 进行防治。(1)

10、生石灰泼撒:水深1.5m左右,将40kg/亩的生石灰碾成粉末,均匀撒 落在池中,沉底变成白灰,对刺参无害。(2)加 2ppm 甲醛或次氯酸钠(浓度 10左右),均匀泼在池塘表面,水体 富营养化消失,对刺参无害。与生石灰结合分期使用效果更好,但不可混合使用。 刺参养殖技术(上)世界海参养殖以刺参 (温带种)和糙刺参(热带种)为主,中国、日本、韩国等 国主要养殖刺参。我国60年代刺参育苗成功, 70年代利用天然海域投放参苗人 工增殖, 80 年代大水体高密度刺参人工育苗。目前,国内刺参养殖规模不断扩 大,养殖方式多种多样,形成了池塘养殖、潮间带围塘养殖、浅海围网养殖、海 上筏式养殖、海底沉箱养殖、

11、工厂化养殖及参、鲍混养,虾、参混养等多种养殖 模式。1 池塘养殖1.1 养殖池规格养殖池一般0.332.67公顷,以长方形、南北走向为宜,坡比1 : 2.5,池底 以岩礁石、硬泥沙或硬沙泥较好。在池内开挖1条3050 cm深的环沟,环沟 面积占池塘面积的 20%25%;坡度不宜太大,以免有泥沙淤积。南北各设进、 排水闸门1个,以自然纳水为宜,池水深度1.52m,夏、冬季水位要纳至高位, 以利于刺参夏眠与越冬;水源应避免淡水注入,无工农业污染,特别注意不得有 油污污染(张维忠等, 2005)。1.2 建附着基1.2.1 在底质不太软烂的条件下,可采用投石法、建人工参礁、投掷一些其 它材料及池底爆

12、破等方法建附着基。1.2.1.1投石法 其一是条状投石,即长度不限,宽0.3m,条石间宽1.5m 左右。其二是堆石,礁堆长2.5m,顶宽0.8m,底宽1.2m,高0.8m,每个礁堆 用石块0.81.0立方米,东西向放置,堆放时石块间尽可能多地留出孔隙;礁堆 间距3m,行距4m。其三是满天星投石,即随意往池塘中投石,投放量视放苗 数量而定,一般每667平方米不少于510立方米。1.2.1.2 建人工参礁 一般用水泥制作,参礁制造原则是多孔、多层次、便 于刺参藏匿与栖息,大小重量以搬运方便为宜;有孔的参礁,孔径一般10 cm 左右,便于刺参栖息与采捕;人工礁的走向顺着进排水的方向排列,排与排的间

13、距为3050 cm,人工礁的高度为30 cm左右。1.2.1.3 投掷一些其它材料 包括有树枝、树桩、筐篓、旧轮胎、砖瓦、碎 石、水泥管、陶瓷碎片、碎陶管等(旧轮胎初次使用效果不好,可以先用水浸泡 一段时间再用)。用瓦片造礁,所用瓦片是盖房用的红色长方形瓦片,每 3 片为1组,3个瓦片长边依次对接,形成一个三角棱体,用细绳将棱体捆扎牢固;用 棱体在池底堆成若干个礁堆,棱体南北方向放置,礁堆之间的距离为 35m, 一般每 667 平方米用瓦 2500 片左右;礁堆由上下 2 层棱体组成,每层又分南北2 排,下层每排包含 59 个棱体,上层每排包含 48 个棱体(交错堆摞,上层比 下层少 1 个棱

14、体),上边棱体上再盖上瓦片;这样,从南北方向看,整个棱堆由 若干个三角空间构成。用果筐造礁,每个礁堆由3 个水果筐组成,下面2 个,上 面 1 个,用细绳捆牢;筐口向北,筐内压上石块,防止果筐移动。空心砖造礁方 法同瓦片棱体造礁类似。1.2.1.4 池底爆破 有条件的海区,为了充分利用海底的礁石资源,采用该 方法以改变礁石形状,形成乱石堆状,以利于刺参栖息,并有利于海藻的繁衍生 长。1.2.2 稀软底质的池塘必须人为创造悬空底质以适宜于刺参的生长。对于底 质稀软,投物极易淤陷的池塘,必须采用水泥柱、石柱、木桩、竹筒等物,打立 排桩,然后用铁丝和尼龙绳连接,再把筐篓、轮胎、瓷管、瓦片、树枝、石板

15、等 物吊在绳索上,吊物接近地面即可,要密集成片;或用接近地面的矮桩,将绳索 和旧网片架起一个层面,投放上述所提及的材料即可。投放附着基的作用有两点, 一是能附着大量的底栖硅藻;二是刺参的栖息场地,可保证其安全度夏和越冬。 数量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投石过少,刺参的附着密度小,影响增殖效益;投石过 多,达不到最佳增殖效果,也造成人、财、物的浪费。1.3 清池与肥水将附着基设置后,进水淹没参礁,每667平方米施漂白粉10 kg或生石灰 50 kg进行消毒,浸泡1周。2d后将水排掉,将发酵的畜禽粪便在浅水处挖坑 埋入池中,粪层35 cm,覆盖泥沙1015 cm,然后用60目进水网纳水50 60 cm ;

16、或施磷酸二氢氨、尿素、硝酸铵、磷酸氢氨等,每667平方米施2.55 kg,3d后水深0.81m再施肥1次,每667平方米施22.5 kg ;也可从别 的海区移植藻类,以便改善底质,增加刺参的天然饵料;可移植的藻类主要有松 节藻、马尾藻、鼠尾藻、大叶草、海带和裙带等。严禁向池塘中施放化学消毒物 质、油污等以防参体自溶;另外注意池水的温度、盐度,纳水时密切注意池塘周 围的水环境,保证日换水量为 20%30%。1.4 苗种的投放参苗的质量标准为体态伸展粗壮,肉刺尖而高,头尾活动自如,运动活跃, 排便不粘而散,消化速度快。投放时间为每年的4、 5月和9、 10月份,水温在 710C左右投放比较适宜,苗种的来源有3种:一是秋苗,即人工培育的当年苗 种,体长24cm,在10月中、下旬开始放苗,放苗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