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net和web-service的远程信息共享系统实现本科毕设论文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9817577 上传时间:2022-08-23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7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net和web-service的远程信息共享系统实现本科毕设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基于.net和web-service的远程信息共享系统实现本科毕设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基于.net和web-service的远程信息共享系统实现本科毕设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基于.net和web-service的远程信息共享系统实现本科毕设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基于.net和web-service的远程信息共享系统实现本科毕设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net和web-service的远程信息共享系统实现本科毕设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net和web-service的远程信息共享系统实现本科毕设论文(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 题目: 基于.net和web service的远程信息共享系统实现专 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基于.net和web service的远程信息共享系统实现摘要信息共享平台的应用领域范围非常广,随着Internet的迅猛发展,基于Web的信息共享与协作成为了很多程序工作者多年来一直研究的主要课题。.NET平台能够创建 Web services,允许程序通过 Internet 进行数据通讯和数据共享,而无论所采用的是哪种操作系统、设备或编程语言。本设计主要利用.NET平台以及C+编程语言来实现信息共享平台的构建,在小型局域网中使用Internet和web服务来进行Ftp信息共享

2、。该共享系统的设计需要预先了解.NET开发工具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5和熟悉编程语言C+。然后建立系统运行环境,并对系统进行需求分析。之后由需求分析导出系统的一系列主要模块,做出各个模块的程序流程图,最后完成所有模块的编程代码。本次共享系统的设计能够基本完成预设功能,然而在软件界面及操作自由度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加以改进。关键词:信息共享;.NET;Web Service;Ftp;C+The Realization of remote information sharing system Based on .NET and Web servic

3、eABSTRACTInformation sharing platform have very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Web-based information sharing and coordination procedures for workers as many of the key issues for many years .NET platform can create Web services, allow a program through Internet f

4、or data communication and data sharing, regardless of what kind of adopted operating system, device or programming language.The design mainly use. NET platform and C + + programming language to build information sharing platform and carry Internet and web services to share information inthe Ftp in s

5、mall local area networks. First sharing system design requires to learn about knowledge of .NET development tools and 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5 C + + programming language. Then I need create a system operating environment and analyze the system requirements. Get a series of major modules derived

6、from the needs analysis system and make the program flow chart of the various modules. Complete the programming code for all modules Finally. The sharing system is designed to basically complete the default function, however, the software interface and degrees of freedom in the software operation sh

7、ould be improved, hope to improve from learning in the future.Key words: Information Sharing;.NET;Web Service;Ftp;C+目录1引言1语言及开发工具简介22.1+语言简介22.2选用的工具简介32.2.1Visual Studio 2005简介32.2.2SQL Server 2000简介43需求分析及控件功能设定53.1共享系统需求分析53.2共享系统各控件功能设定5模块详细设计64.1系统开发环境64.2IIS简介64.3连接控件设计64.4下一层控件设计114.5上一层控件设计1

8、44.6 upload控件设计164.7 download控件设计19系统运行环境及测试235.1系统运行所需环境235.1.1Internet信息服务(IIS)的安装235.1.用CesarFTP软件建立FTP服务器245.系统测试26结论27参考文献28致谢29IV1引言当前知识经济时代,信息交换的作用更加的重要,随着Internet的迅猛发展,信息的数字化程度与日俱增,对网络信息的开发和利用成为了信息相关工作者所要研究的新课题。本文所指信息共享,专指网络信息资源共享,即以数字化形式所记录,以多媒体形式所表达,储存在计算机网络磁性介质,光介质及其他各种通信介质上,通过网络通信传递的信息的集

9、合。与传统信息资源相比,网络信息资源有可共享性和边际成本趋零的特点3。信息共享的使用的广泛性,决定了其在人类如今生产生活中所占的重要位置。政府部门、行政机关、教育机构、甚至到个体公司及用户,都在不同程度且各取所需的完成各自的信息共享。随着计算机网络科学技术的普及,很多公司机构内部各部门都以适合的工具软件储存并传输相关的电子数据。但是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升, 为了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部门间的信息共享需求越来越强烈,通常能够通过开发网络信息共享系统来满足用户的需求。网络信息共享是以计算机及网络为依托,选择适合的管理系统,采用软件开发技术以实现对各种电子信息资源网络化发布和管理的开放平台。开发过程中需

10、解决四方面的问题: (1) 是一个相互连通的网络体系。(2) 是选择合适的软件设计工具和开发技术。 (3) 是选择易于维护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4) 是选择适合发布的源信息形式。本软件所选用的开发平台是Visual Studio 。Visual Studio是开发创建 Windows 平台下的 Windows 应用程序和网络应用程序中的佼佼者,Visual Studio是.NET平台下最强大的开发工具,无论是企业应用程序的部署和发布,还是软件服务商,Visual Studio都能够提供近乎完美的解决方案。再配合SQL Server所拥有的强大的数据库功能和优良的兼容可靠性,是实现软件设计功能的

11、黄金搭档。因此软件设计所选工具是正确的,软件的设计方案也可以说是切实可行的。当前, 网络信息共享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人们对网络信息共享的研究也在逐渐深化, 以网络及计算机为代表的先进现代信息技术为共享的实践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后盾支持, 共建的共享事业也在如火如荼得开展, 一切都似乎在暗示我们距离网络信息共享的理想越来越接近。在面对似乎触手可及的信息共享理想的同时, 也许我们更需要的是对信息共享实践的自省与审视。从现实情况看来, 网络信息共享的理论尚不成熟,机制尚未完善,关于共享的实践在技术、观念、管理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并尚未解决。因此,我们更加的需要研究信息共享的近期目标和远期战略,

12、使得信息共享向着更好、更广、更快的方向发展,并且需要做好面对更加困难局面的准备。尽管我们都努力地去描绘那通往理想的最平坦、最笔直的道路,但脚下的路注定崎岖而坎坷。然而, 朝着理想奋勇前行、永不放弃, 正是古代及现代人类不断追求文明的过程5。语言及开发工具简介2.1+语言简介C+是由AT&T贝尔实验室的Bjarne Stroustrup博士所创建的以C语言为基础的支持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程的设计语言。研发C+的目标之一是除去C语言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增加了很多新的功能,其二是支持面向对象,在其中引入了类的机制。C+语言发展大致可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80年代至1995年。这一阶段C+语言基本是传统

13、类型上的面向对象语言,并凭借着接近C的效率,在工业界所使用的开发语言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 第二阶段从1995年至2000年,这一阶段由于标准模板库(STL)和之后的Boost等程序库的出现,泛型程序设计在C+程序设计中占据了越来越大的比重。当然,同时由于Java、C#等其他语言的出现和硬件价格的大规模下调,C+也受到了一定的打击;第三阶段从2000年至今日,以Loki、MPL等程序库为代表的模板元编程和产生式编程的出现,C+出现了历史上又一个新的发展高峰,这些新技术的出现及与原有技术的融合,使C+成为了当今主流程序语言中最为复杂的一个。C+有两个主要特点:(1)全面支持C语言;(2)面向对象

14、。C+由C语言发展而来,不仅保持了C语言高效、简洁和某些汇编指令的特点。也对C语言进行了系统的扩充改革,去除了语言中的许多漏洞,C+编译功能提供了更加出色的类型检查和编译分析,能够检查出更多类型的错误。C+更提高了C语言的安全性。因为C+和C语言兼容,使的许多C语言代码无需修改便可在C+中编译通过,用C编写的许多库函数能够方便地移植到C+编程语言中。熟练C的程序员能够很快地学会C+,并用之进行编程。此外,C+程序具有更好的可读性和更为合理的代码结构。C+支持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使用C+进行编程,具有很高的编程效率;因为面向对象的过程更接近于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C+更加容易描述过程,程序更

15、加容易理解。C+程序开发包括编辑、预处理、编译、连接、运行与调试等5个阶段。编辑阶段的任务即编辑源程序,源程序是用C+语句所写的程序段落。C+源程序文件有.h、.c、.cpp等扩展名。.cpp是C+源程序的标准扩展名。在不同的编译器与操作系统环境下,源程序的编辑器不同。Linux系统环境中,使用的编辑器有emacs与vi两种。在Microsoft Windows系统环境中, Borland C+、Microsoft Visual C+集成了编辑器。除此之外,还可以用其他的文字处理软件编辑源程序。之后,用编译器对源程序进行编译过程。编译器会将源程序翻译成机器代码。编译过程3个步骤为:词法分析、语法分析、代码生成。编译器开始进行翻译工作之前,预处理器将会自动执行源程序的预处理命令。这些预处理命令是在编译前所执行的语句,该处理包括:把其他源程序文件包含到要编译的文件之中和执行各种文字间的替换等。虽然说目标程序可以由可执行机器语言组成,但并不能完全由计算机直接执行。因为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