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的观察及护理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9717037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的观察及护理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的观察及护理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的观察及护理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的观察及护理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的观察及护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的观察及护理(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的观察及护理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方法 60 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 患者围手术期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 总结护理措施。 结果 60 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02.433.6) min,平均术后阴道出血(34.911.7) ml,平均术后排气时间(1.50.4) d,平均住院时间(3.50.6)d3例患者出现切口渗血,7例出现切口疼痛,12 例出现膈肌或肩背部疼痛, 3 0例有少量阴道出血。所有患者无其他严重并发症。 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

2、安全有效, 患者住院时间短, 恢复快, 且并发 症少, 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术后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是保证患者尽快 恢复的关键。关键词 腹腔镜;子宫肌瘤;护理子宫肌瘤是育龄妇女子宫常见的良性肿瘤, 它是由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产 生,最多见于4050岁的妇女,3050岁妇女患子宫肌瘤的几率高达70% 80%。治疗子宫肌瘤最普遍的方法是手术切除子宫或开腹对子宫肌瘤进行剔除1。近年来,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成熟并在妇科手术中的应用及人们对生理功能 和身体完整性的重视,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逐渐受到人们青睐。腹腔镜子宫 肌瘤剔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可使子宫的功能得到保留等优点 2。为了探 究腹腔镜下子

3、宫肌瘤剔除术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本研究选择 60 例子宫肌 瘤患者进行观察研究, 取得满意的结果, 研究报告如下。1 資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 2015 年1 月2017 年1 月收治的 60例子宫肌瘤患 者为研究对象, 年龄2054 岁, 平均年龄(35.26.9)岁, 已婚52 例, 未 婚8例;已生育者 51 例, 未生育者 9 例;单发肌瘤 37 例, 多发肌瘤 23 例; 病程115 年, 平均病程(3.14.0)年;11 例为肌壁间肌瘤, 40 例为浆膜下 肌瘤, 9 例阔韧带肌瘤;肌瘤大小:112 cm, 平均肌瘤大小(4.62.5) cm。 肌瘤个数15 个。

4、1. 2 纳入标准 患者入院后接受检查, 结合临床表现经B 超确诊为子宫肌瘤患者, 符合子宫肌瘤诊断标准, 对患者进行分段诊刮 排除恶性肿瘤;患者符合腹腔镜的使用标准,不存在腹腔镜使用的禁忌证; 患者具有一定的沟通协调能力,能配合医生接受治疗;所有患者均自愿参 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1. 3手术适应证 患者因子宫肌瘤导致腹痛、性交痛3,或因子宫肌瘤 蒂扭转导致急性腹痛;患者月经量过多,导致贫血,并且药物治疗后无效;因肌瘤导致不孕的患者;子宫肌瘤过大,压迫膀胱等腹腔脏器。1. 4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 手术前进行常规 检查, 确保手术能够顺利进行。对患者实施全身麻

5、醉并实施气管插管, 取平卧 位或头低足高位。手术过程中气腹气体为二氧化碳,气腹压力为1315 mm Hg (1 mm Hg=0.133 kPa )。手术位点分别为脐部、左麦氏点和右麦氏点。首先在脐部放置 10 mm Trocar,置入腹腔镜探查后于左麦氏点和有麦氏点分别放置10 mm Trocar 和5 mm Trocar。根据腹腔镜探查确定子宫肌瘤的位置及大小,选择合适的器械 进行剔除, 剔除后对创面进行止血缝合。手术过程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并严 格进行无菌操作。术后给予抗炎、补液等常规治疗。2 结果60 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02.433.6)min,平均术后阴道出

6、血(34.911.7)ml,平均术后排气时间(1.50.4) d, 平均住院时间(3.50.6) d。 3例患者出现切口渗血, 7例出现切口疼痛, 12 例出现膈肌或肩背部疼痛, 30例有少量阴道出血。所有患者无其他严重并发症。3 讨论3. 1 术后观察及护理3. 1. 1 术后病情观察 观察患者呕吐情况。麻醉患者术后会有呕吐的情况, 这与麻醉药的使用及气管插管有关4, 5。麻醉术后患者应采取去枕平卧位, 头 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堵塞气道引起窒息。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可取半卧位,半 卧位可以减小手术切口张力, 促进伤口愈合, 同时能使炎症局限, 有利于患 者恢复6。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 应用生命

7、体征监护仪对患者监护 12 h, 术 后每小时测一次脉搏、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给予吸氧治疗, 加速二氧化 碳排出, 可缓解腹腔镜术后出现的高碳酸血症。观察患者排尿、尿液的量及颜 色,了解患者肾功能及排尿功能恢复情况。术后6 h拔除尿管,鼓励患者多饮 水并自主排尿。观察患者术后排气情况, 患者排气后方可给予流质饮食, 首次 应少量低糖, 患者无不适后可对饮食进行适当的改善安排。3. 1. 2 术后阴道出血观察及护理 患者术后阴道会有出血的情况, 护士应对 出血情况进行观察。术后阴道出血主要是由于肌瘤附近血管损伤所致 7。观察 患者出血量, 指导患者使用会阴垫, 并统计出血量。遵医嘱使用垂体后

8、叶素进 行止血。3. 1. 3并发症护理出血护理:本研究中有3例患者出现切口渗血的情况, 使用纱布块压迫止血后好转。护士应向患者解释出血的原因, 告诉患者不必过 于担心, 消除患者的紧张和顾虑, 并嘱患者不要按压、摩擦伤口等。出血的原 因为切口渗血、切口皮下渗血、手术切口处理不当。对有出血的患者要密切观察, 观察患者血压、面色、及切口情况, 如有不适立即通知医生, 进行紧急处理;疼痛护理:腹腔镜术后患者疼痛情况比传统手术方式轻,而且疼痛时间短,这 与手术切口小有关8,9。疼痛程度与年龄、性别、精神状态、社会背景等诸多因素有关, 护士应综合患者情况给予适当的处理10。在遵医嘱用药的同时 给予患者

9、心理疏导及人文关怀。本研究中有 12例出现膈肌或肩背部疼痛, 可能 与残留在腹腔内的二氧化碳刺激膈神经有关, 由膈神经放射至肩背部, 导致肩 膀疼痛。可对患者进行解释后, 给予低流量吸氧, 加速二氧化碳排出。适当的 分散患者注意力, 使患者疼痛情况减轻。3. 2 出院指导 患者出院后应进食高热 量、高蛋白、低脂饮食, 保证充足的营养;注意个人卫生, 保持会阴清洁, 1 个月内禁止性生活;同时保持乐观的心态, 适当的增加体育锻炼;注意保暖, 避 免受凉;如有不适随时到医院进行检查。总之,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 症少的优点, 而且能保持子宫的完整性及功能的完整

10、性,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 疗子宫肌瘤的手术方法,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术后 观察及针对性的护理也是患者尽快恢复的关键。参考文献1 余影. 58 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临床观察及护理. 临床合理用药杂 志, 2015(11):134-135.2 郭焕平 .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的观察及护理 . 基层医学论坛, 2015(23):3301-3302.3 李萍. 宫腔镜下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分析. 吉林醫学, 2014(30): 6754-6755.4 徐彩霞.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的观察及护理分析 . 世界最新医学 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5, 15

11、(4):243-244.5 高敏.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的观察及护理对策探讨 . 中国医药指 南, 2015(36):243-244.6 叶丹, 赖伟英.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临床观察及护理. 现代临床护理, 2012,11(6):58-59.7 吴丽清.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 45 例疗效观察及护理. 护理实践与研 究, 2010, 7(24):84-85.8 袁军,吴笑颜.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 22例疗效观察及护理. 局解手 术学杂志, 2006, 15(4):234-235.9 张军, 张广亮, 柯妍. 腹腔镜下复杂子宫肌瘤剔除术 114 例护理体会. 广东医学, 2007, 28(8):1363-1364.10 王朝松, 赵变歌. 护理干预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中的应 用研究. 中国当代医药, 2013, 20(26):142-14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