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吴兵考简介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9713646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62.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国吴兵考简介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三国吴兵考简介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三国吴兵考简介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三国吴兵考简介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三国吴兵考简介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国吴兵考简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国吴兵考简介(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绪引陈寿三国志,惟著纪传,未立表志,学者病之。后儒辑补者:仅洪亮吉之三国疆域志,侯康之三国艺文志,洪啮孙之三国职官表,其兵志仍付阙如。夫魏蜀之兵,上符两汉,可无具论;若乃东吴之兵,性质制度,最为特异,固不可以无纪。诸书涉及吴兵者:惟宋陈傅良历代兵制(卷三)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兵考三) ,所述较 详。顾陈氏於吴兵特点如兵多异族,为长江下游开化之基础;诸将多得私有其兵,为封建制之变形,皆属茫然,甚至叙列兵种,仅及解烦,敢死,车下虎士,丹阳青 巾,交州义士,健儿,武射吏,及诸王兵,而遗羽林,无难,绕帐,帐下,武卫,五校,虎骑,马闲,外部,中军,营下,太子,子弟,诸将,地方诸兵,以及介於 兵与农工之

2、间之屯田,作士。马氏徒袭取陈说,略加疏证。陈实管窥,马殊因陋矣。余窃不自揆,搜罗比次,成三国吴兵考。匪欲载笔立言,远追承祚;聊复补苴罅漏,近跻北 江云。本论内容纲要I .兵数1 .兵数之消长A. 初仅募兵数百B.极盛时不下三十万C.降晋时仅见兵二十三万2 .异族兵之众多A. 先后所得异族兵不下十六万人B. 内山越不下十三万人n.兵种1 .吴兵分五类:A. 中央兵a.主备都下宿卫b.解烦,敢死,皆中央兵。B.地方兵a.罕与远征b.分二种:甲 . 郡兵乙 . 县兵C.诸将兵a.分隶诸将b.屯戍江浒,镇摄内地。D.诸王兵a.护卫诸王b.王给三千兵E推兵a.介於兵与农工之间b.分二种:甲 . 屯田乙

3、. 作士2 .吴兵种类表出.聚集1 .聚兵之方式A. 胁诱B.俘获C.招募D.征集2 .世兵制N统督1 .平时统督2 .战时统督V.授袭1 .诸将兵之授给A. 多由主授B.人数由数百至数千不等2 .诸将兵之传袭A. 以长子袭领为原则B.诸将既经授兵,至少能终身将之。3.吴诸将兵传袭表. 屯戍1 .沿江要镇A. 镇名B.镇将及戍兵2 .内地要区之镇摄. 奉邑1 .奉邑之性质2 .奉邑表I、兵数孙策初起,仅募兵数百。证一三国志吴志孙策传:策舅吴景时为丹阳太守,策乃载母徙曲阿,与吕范,孙河俱就景,因缘召募,得数百人。”证二孙策传注引江表传:策遂诣丹阳,依舅得数百人。 ”后得父坚部曲千馀人。证一孙策传

4、:“(袁)术甚奇之,以坚部曲还策。”证二孙策传注引江表传:术以坚馀兵千余人还策。”及攻刘繇,未渡江,众五六千,证孙策传: 术表策为折冲校尉行殄寇将军,兵财千余,骑数十匹,宾客愿从者数百人,比 至历阳,众五六千。”既渡江破走刘繇,众至数万,证一孙策传注引江表传:刘繇既走,策入曲阿,劳赐将士,发恩布令,告诸县:其刘繇,举融等故乡部曲来降首者, 一无所问,乐从军者,一身行,复除门户,不乐者,勿强也。旬日之间,四面云集,得见兵二万余人,马千余匹,威震江东,形势转盛。”证二吴志周瑜传: 策乃渡江,刘繇奔走,而策之众已数万矣。”刘繇死,策复得繇余众万余人。证吴志太史慈传: 后刘繇亡於豫章,士众万余人未有所

5、附,策命慈往抚安焉。”会袁术部曲为庐江太守刘勋所得,证一孙策传: 后术死,长史杨弘,大将张勋等,将其众欲就策,庐江太守刘勋要击悉虏之,收其珍宝以归。”证二孙策传注引江表传:术死,术从弟胤,女婿黄猗等,畏惧曹公(曹操),不敢守寿春,乃共舁术棺柩,扶其妻子及部曲男女,就刘勋於皖城。”策阴袭拔庐江,尽得术部曲三万余人。证一孙策传: 策闻之,伪与勋好盟,勋新得术众,时豫章,上缭宗民万余家在江东,策劝勋攻取之,勋既行,策轻军晨夜袭拔庐江。”证二孙策传注引江表传:策西讨黄祖,行及石城,闻勋轻身诣海昏,便分遣从兄贲、辅率八千人於彭泽待勋,自与周瑜率二万人步袭皖城,即克之,得术百工及鼓吹,部曲三万余人,皆徙所

6、得人东诣吴。”又大破勋於沂,收得勋兵二千余人,证孙策传注引江表传:费辅又於彭泽破勋,勋走 至沂筑垒自守,策动复就攻,大破勋,勋北归曹公策收得勋兵二千馀人。”迄策之没,东吴之众当达十万矣。孙权嗣立,先后得山越兵不下十三万人。计:贺齐所得,不下二万余人,证一吴志贺齐传:贼洪明,洪进,苑御,吴免,华当等五人,率各万户,连屯汉兴;吴五六千户,别屯大潭;邹临六千户,别屯盖竹; 齐连大破之,料出兵万人。”证二贺齐传: 建安十八年,豫章东部民彭材,李玉,王海等起为贼乱,众万余人。齐讨平之,诛其首恶,余皆降服,拣其精健为兵,次为县户。”案拣得之兵不下数千人。证三贺齐传: 建安二十一年,鄱阳民尤突受曹公印绶,化

7、民为贼,陵阳,始安, (梁章 银三国志旁证: 始安疑为安吴之误。)泾县皆与突相应。齐与陆逊讨破突,斩首数千,余党震服,丹阳三县皆降,料得精兵八千人。”陆逊所得,不下四万人,证一吴志陆逊传:含丹阳贼帅费栈,受曹公印绶,扇动山越,为作内应,权遣逊讨栈。栈支党多而往兵少,逊乃益施牙幢,分布鼓角,夜潜山谷间,鼓噪而前,应时破散。遂部伍东 三郡,强者为兵,羸者补户,得精卒数万人,宿恶荡除,所过肃清。”(所得精卒,当不下 三万人)证二陆逊传: 嘉禾六年,中郎将周祗乞於鄱阳召募,事下问逊。逊以为 不可与召, 恐致贼寇,而祗固陈取之。郡民吴遽等果作贼杀祗,攻没诸县,豫章,庐陵宿恶民应遽为寇。逊自闻,辄讨即破,

8、遽等相率降,逊料得精兵八千余人,三郡平。” 凌统所得约万余人,证吴志凌统传: 统以山中人尚多壮悍,可以威恩诱也,权令东占且讨之。统素爱士,士亦慕焉,得精兵万余人。”全琮所得,当达三万人,证一吴志全琮传:后权以(琮)为奋威校尉,授兵数千人使讨山越,因开募召,得精兵万余人,出屯牛渚。”证二全琮传: 丹阳吴会山民复为寇贼,攻没属县。权分三郡险地为东安郡,琮领太守。至,明赏罚,招诱降附,数年中得万余人。权召琮还牛渚,罢东安郡。”诸葛恪所得约四万人。证吴志诸葛恪传:恪以丹阳山险,民多果劲,虽前发兵,徒得外县平民而已,其馀深远,莫能禽尽。屡自求为官出之,三年可得甲士四万。众议 皆以为难。 各盛陈其必捷,权

9、 拜恪抚越将军领丹阳太守。 各到府岁期人数,皆如本规。恪自领万人,余分给诸将。又得南蛮兵二万馀人。张承得长沙山寇万五千人,证吴志张昭传: 承(昭子)出为长沙西部都尉,讨平山寇,得精兵万五千人。”陆胤得交州夷八千余人。证吴志陆凯传: 胤字敬宗,凯弟也。 赤乌十一年,交趾、九真夷贼攻没城邑,交部搔 动。以胤为交州刺史安南校尉。胤入南界,喻以恩信,务崇招纳。高凉渠帅黄吴等支党三千余家皆出降。引军而南,重宣至诚,遗以财币。贼帅百余人,民五万余家,幽深不羁,莫 不稽颗,交域清泰。就加安南将军。复讨苍梧建陵贼破之。前后出兵八千余人以充军用。东吴先后所得异族兵,不下十六万人。唬亭之役,俘蜀兵不下万人。证吴志

10、孙权传: 黄武元年春正月,陆逊部将宋谦等攻蜀五屯皆破之,斩其将。 蜀军分据险地,前后五十余营,逊随轻重以兵应拒,自正月至闰月,大破之,临阵所斩及投兵降首数万人。”案投兵降首者,当不下万人。其诸将随时增募,不可胜计。例一吴志孙瑜传:建安九年,领丹阳太守,为众所附,至万余人。 ”例二吴志鲁肃传:肃初住江陵,后下屯陆口,威恩大行,众增万余人。”迨诸葛恪伐魏,用兵至二十万,合留守者计之,东吴之众,当不下三十万矣。证诸葛恪传: 於是违众出军,大发州郡二十万众,百姓骚动,始失人心。”然自兹以降,诸兵寝耗。恪之伐魏,即丧其士卒太半。证吴志孙亮传: 恪率军伐魏,夏四月,围新城,大疫,兵卒死者大半。 ”然后若文

11、钦,唐咨,全端,全释等以三万人救诸葛诞於寿春,鲜得归者;证一吴志孙琳传:魏大将军诸葛诞举寿春叛,保城请降。吴遣文钦,唐咨,全端,全释等 帅兵三万人救之。魏镇南将军王基围诞,钦等突围入城,魏悉中外军二十余万增诞之围。证二通鉴七十七魏高贵乡公纪下:“(全)辉等帅其众数千人开门出降。(文)钦素与(诸葛)诞有隙,徒以计合,事急愈相疑,钦见诞计事,诞遂杀钦。 司马昭身自临围, 四面进军,同时鼓噪登城,克之。吴将于诠冒陈而死,唐咨,王祚等皆降,吴兵万众,器仗山积。 昭一无所杀,分布三 河近郡以安处之。” 孙壹,孙楷,孙秀之出奔,以其部曲或亲兵俱去;证一吴志孙奂传:“(孙)琳遣朱异潜袭壹,(奂子)壹率部曲千

12、余口奔魏。证二吴志孙韶传:楷(韶子)将妻子亲兵数百人归晋。”证三吴志孙匡传:秀(匡孙)夜将妻子亲兵数百人奔晋。”步阐乱后,西兵益减;证陆逊传:抗(逊子)上疏曰:臣往在西陵,得涉逊迹,前乞精兵三万,而至者循常,未肯差赴,自步阐以后,益更损耗, ”孙皓发兵以营宫室,宜多死叛。证一陆凯传:先帝战士,不给他役,今之战士,供给众役,縻赐不赡。”证二吴志华覆传:皓更营新宫,上疏谏曰:江南精兵,北土所难,欲以十卒,当东一人。如此宫成,死叛五千,则北军之众更增五万。”故值吴之亡,仅见兵二十三万云。证吴志孙皓传注引晋阳秋: “(王)浚收其图籍:领州四,郡四十二 四十三 ,县三百一十三,户五十二万三千,吏三万二千

13、,兵二十三万, ”n、兵种东吴之兵,可分五类:A.中央兵,B.地方兵,C.诸将兵,D.诸王兵,E.准兵是也。中央兵可分十八种:1.羽林兵,证一吴志顾雍传:承(雍孙)拜骑都尉,领羽林兵。”证二张昭传: 休(昭子)后为侍中,拜羽林都督。”案:羽林兵,汉武帝太初元年初置, (汉书百官公卿表)吴盖因汉制置。无无难兵左右部, 证一吴志陈武传: “时有盗官物者,疑无难士施明。 ”证二孙权传注引吴历: “无难督虞钦”证三吴志孙和传: “无难督陈正 ”证四晋书周处传: “孙皓末,为无难督。 ”证五孙琳传注引江表传: “孤当自出临桥,帅宿卫虎骑,左右无难一时围之。 ” (孙亮与全纪密谋之语)证六陈武传: “迁表

14、(武子)为无难右部督。 ”案:无难兵,吴置。名无难者,当云其兵精锐,战无所难也。3 .解烦兵左右部, 证一吴志胡综传: “刘备下白帝,权以见兵少,使综料诸县得六千人。立解烦两部, (徐)详领左部,综领右部督。 ”证二陈武传:子修为解烦督。”案:兵名解烦者,当谓善战足以解除烦难也。4 .绕帐兵,证一吴志孙贲传:邻(贲子)在(豫章)郡垂二十年 召还武昌为绕帐督。”证二吴志步鹭传:阐(鹭子)继业为西陵督, 凤皇元年,召为绕帐督。”案:绕帐兵,吴置。名绕帐者,疑初置於出征时,后遂长备宿卫也。5 .帐下兵左右部,证一陆逊传: “权纳其策,以为帐下右部督。 ”证二吴志张温传: “特以绕帐,帐下,解烦兵五千人付之。 ”案: 帐下兵, 吴置。 既有右部, 推知必有左部, 名帐下者, 疑亦初置於出征时, 后遂常设也。6 .武卫兵,证一孙,琳传:武卫士施朔,又告欲反有徵。”证二吴志孙峻传: “孙权末,徙武卫都尉,为侍中。权临薨,受遗辅政,领武卫将军,故典宿卫。 ”案:两汉置卫士, (汉书百官公卿表,续汉书百官志)吴盖仿汉制置武卫士。7 .五校兵,证一陈武传: “及权统事,转督五校。 ”证二吴志潘璋传:智肥之役,权甚壮之,拜偏将军,遂领百校,屯半州。”(潘眉三国志考证: “百校当为五校” 。 )案:西汉时有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八校尉兵。 (汉书百官公卿表)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