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9689688 上传时间:2022-08-2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2.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乘法分配律的应用(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乘法分配律的应用乘法分配律的应用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9页例6,练习十四的第310题。教学目的:使学生学会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具准备:将复习中的题目写在小黑板上。教学过程:一、复习。教师出示式题:1.(35+65)為72.35X37+65X373.85X174+26)4.85X74+85X265.(80+8)X256.80X25+8X257.32X(200+3)8.32X300+32X3“根据乘法分配律,都有哪些算式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为什么?”教师:根据乘法分配律,第1个算式和第2个算式的得数应该一样,第3个算式和第4个算式的得数也应该一样。下面大家一起来计算

2、。第1组、3组的同学算第1题和第3题,第2、4组的同学算第2题和第4题。大家抓紧时间做,比一比看哪几个组的同学算得快。“哪几组的同学做得快?想一想,为什么第l、3组的大部分同学都那么快就算出了得数?”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教师:第1题和第3题中,两个数的和都是整百数;整百数乘以一个数当然是很方便的。而第2题和第4题都要先算出两个乘积再相加,比较麻烦。教师:下面还有两组等式,大家再来计算一下,第1、3组做第5、7题,第2、4组做第6、8题。“这次哪几组的同学做得快?想一想,这次为什么第2、4组的大部分同学都做得快了?”教师:第6题和第8题分别乘得的两个积,都有整百数,计算比较方便。从上面的计算可以

3、看出,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二、新课1教学例6。(1)教师出示例题,计算9X37+963。教师:这道题是要计算两个乘积的和。“仔细看一看这道题里的两个乘法计算中的因数有什么特点?”八、(两个乘法计算有相同的因数9,另外两个因数是37和63,它们的和正好是100)“联系上面的复习题,想一想这道题怎样做才能使计算简便呢?”先(把37和63加起来,是100,再同9相乘,得900。)“这是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教师:这道道告诉我们,有些题可以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再来看一看怎样的计算才能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呢?先让学生说一说。教师概括:首先要计算的是是两个乘积的和;两个乘法计算要有

4、一个相同的因数,另外两个因数的和又是整百或是整十数,这样的计算我们就可以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教师出示例题:10243。教师:这道题是一个三位数乘以一个两位数,我们可以用笔算进行计算,但是比较麻烦。“想一想,这道题怎样计算比较简便,使我们能够用口算就能算出得数呢?”给(学生留出思考时间。)教师:从上面的复习题我们可以看出,如果两个加数分别要乘以一个数,而这两个加数中有一个整十数或整百数,就先把这两个加数分别乘以那个因数再相加比较简便,现在的题目是102乘以43,想一想:能不能把其中一个因数拆成两个数的和,并且使其中一个加数是整百、整十数?多让几个学生发言。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后,板书:102

5、43=(100+2)43=100X43+243=4386上面计算中的第二步根据是什么?”乘(法分配律。)教师概括:两个数相乘,如果其中一个因数可以拆成两个数的和,并且其中一个加数是整百、整十数,这时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三、课堂练习做练习十四的题目。“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

6、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1第3题,让学生口算。“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7、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2第4题,先让学生自己计算。核对时让学生回答一“如果按运算顺序计算,应该先算什么?”“怎样计算简便?根据是什么?”3第7题,先让学生独立做,然后集体核对,核对时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做的。4第9题和第lo题。先让学生独立做,核对时要让学生说出每个算式的意义。5提前做完的学生做第19*题。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