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化组集体备课记录(1--14)[骄阳教育]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9601891 上传时间:2023-12-13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1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化组集体备课记录(1--14)[骄阳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理化组集体备课记录(1--14)[骄阳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理化组集体备课记录(1--14)[骄阳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理化组集体备课记录(1--14)[骄阳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理化组集体备课记录(1--14)[骄阳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理化组集体备课记录(1--14)[骄阳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化组集体备课记录(1--14)[骄阳教育](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时 间2014.3.7地 点办公室内容(主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中心发言人杨忠志集体备课纪实一。主题: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理化学科的学习兴趣二。组员:刘伟:1.重视实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物理概念的建立与物理规律的发现都是以实验为基础,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只有重视实验,物理教学才能获得成功。学生只有通过实验观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物理知识。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趣味新奇的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他们思索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2. 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知识在运用中得到发展,在发展中升华为能

2、力,不能灵活应用知识,只能是死知识,随着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和技能的逐渐增多,教师有意识引导学生观察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教会他们应用物理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使他们觉得“物理就在我身边,物理知识和技能是很有用的。”3. 掌握学生心理特点,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初中学生的年龄大都在1315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外界的事物比较敏感,好奇心强,急于了解一切未知的东西,要充分地利用这一点。集体备课纪实史英娜:1. 借助各类实验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乐学, 充分挖掘实验的趣味性做好每一个实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通过学生实验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实验

3、方案,即使是在对学生提出的不全面、不完善甚至错误的实验方案,也要以表扬鼓励为主,充分肯定学生在提出实验方过程中的主动参与精神和创新意识。2. 优化课堂教学,提升学习兴趣 ,丰富多彩的化学课外活动,对于学习紧张的初三学生来讲,是极具诱惑力的,让学生在紧张的初三学习之余,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许多化学知识。可以利用一些课余时间进行一系列的化学课外活动,比如 “化学知识讲座”、“化学知识竞赛”、“化学猜谜”等等,也可以讲讲“道尔顿”、“拉瓦锡”、“侯德榜”等著名化学家的成才之路,使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端正学习态度。三。组长: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兴趣是学习的基础,是获取知识的

4、开端,是学习的动力。一个人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将会充分发挥他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初中学生的心理状态看,他们的学习活动最易从兴趣出发,被兴趣所左右。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良好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提高学习成绩的有效途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任务。理化组集体备课记录(二)时 间2014.3.14地 点办公室内容(主题)演示实验中心发言人刘伟集体备课纪实一。主题:演示实验在物理和化学教学中的作用的探讨二。组员:刘伟:教给学生演示实验的观察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掌握方法永远比记住结果要好得多。在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中,有两种常

5、用的观察法应使学生掌握。一是系统观察法。它包括顺序观察法、分步观察法和角度观察法。如对九年级欧姆定律实验的观察就是这样。第一步,先定性观察电阻变化或电压变化都能引起的电流变化;第二步,用控制变量法先固定电阻,定量观察电压变化对电流的影响;第三步,同样用控制变量法固定电压,定量观察电阻变化对电流的影响。二是对比观察法。包括异部对比、异物对比、前后对比及分类对比等。这是判断哪一种因素对现象或过程起支配作用的有效方法。例如在进行马德堡半球演示时,先让两个“大力士”同学上来拉,不能将两个半球拉开,在同学们大笑过程后,提醒学生现在打开马德堡半球的活塞,让空气进入半球中,再让两个力气最小的学生来拉,却很轻

6、松地将两个半球分开了,在同学们惊异的眼神中,引导学生两相对比,说明大气压强不仅存在,而且还不小,全体学生对此都会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另外,归纳观察法、验证观察法和综合观察法也是常用的观察方法。集体备课纪实史英娜:1.演示实验的操作要规范,忌随心所欲 ,演示实验中,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学生独立操作的依据和榜样,对学生的实验技能起着示范作用。教师操作应按规定进行,有条不紊,因此每个实验都要精心备课。(1)备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明确实验目的,考虑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观察什么,如何观察。(2)试做实验,演示实验中哪怕是最简单的实验,教师在课前都应该试做一遍,对于反应温度、溶液浓度、药品用量都要做

7、到心中有数,以保证演示万无一失。2.演示实验要师生配合,忌孤军作战 ,演示实验不同于一般科学实验,特点是做给学生看,通过教师实验学生观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化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三。组长:演示实验具有形象真实 生动有趣的特点,能为学生在形成概念 得出规律前营造出活生生的物理情景,使学生感受更深。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动作记忆效率比语言文学记忆效率要高几倍。“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做”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作为一名教师,首要任务就是:尽一切可能,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现出丰富多彩的现象和活生生的情景,进行演示时不能仅仅是“教师演,学生看”,还可以使“教师导,学生演”,即边学边实验。理化组

8、集体备课记录(三)时 间2014.3.21地 点办公室内容(主题)学生分组实验中心发言人史英娜集体备课纪实一。主题:探讨物理化学教学中学生分组实验的教学二。组员:刘伟: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认真、细致、深入是观察能力的重要品质之一,也是科学工作者的基本素养和要求。许多自然现象和实验中的物理现象,有时是稍纵即逝。只有认真、仔细地观察,才能捕捉到所要观察的现象;只有深入地观察,才能发现细微的变化和隐蔽的特征。物理实验的观察来不得半点马虎。如电磁感应实验中,若不去认真仔细观察,就没法总结磁与电的规律。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发现新的问题,促进进一步的观察。对观察材料的思维加工,辨别本质现象和非本质现象,去

9、伪存真,得出正确的观察结果。2.促进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要适当引导,不使他们过多地碰壁。但是,教师也不可包办代替,要让学生经受挫折,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实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从而获得成功,这样将会增加学生学习的乐趣,并得到更多锻炼,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增强学生思维的独创性。让学生对同一问题,善于全方位、广角度、多途径地去分析思考,从而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能力,撞击学生的创造灵感,促进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史英娜: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的灵魂,是学生认识化学的窗口,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学生分组实验课作为实验课的重要组

10、成部分,是学生参与科学探究和实践的重要途径。学生在充分参与实验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分组实验课作为实践课,学生有很高的参与积极性,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亲自实验,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技巧;而后巩固验证,加深和扩大他们所学得的理论知识。因此,搞好分组实验课教学在某种意义上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从而提高化学成绩。教师应加强学生分组实验课的管理,提高课堂效益,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学生实验规则和安全要求,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学生实验规则和安全要求是为了保证实验的安全性和取得良好的实验效果,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确保实验成功的前提下,尽量减

11、少实验时排出的废气、废物对周围环境的污染而制定的。三。组长:教师在实验中的严谨作风和科学态度也会对学生的实验素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除实验前的准备和实验中的操作外,必须做到实验后的反思和总结,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对进一步理解实验、深化实验、完善实验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通过反思可总结实验规律,优化实验方案,创新实验设计,揭示实验本质,增强实验效果。因此在学生实验时,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反思。理化组集体备课记录(四)时 间2014.3.28地 点办公室内容(主题)新课导入方法的研究中心发言人杨忠志集体备课纪实一。主题:新课教学中导入方法的研究二。组员:刘伟:由生活中熟悉的现象导入新课

12、,采用学生所熟悉的现象也可以用来导入新课。例如讲“压强”一课时,首先让学生想一个问题,人在烂泥地上走和在烂泥地上垫一块木板后再走,两种情况下,陷入泥里的深浅是否一样?为什么?从而提出本课要讨论的问题压强。又如讲“惯性”的时候,可以举出钢笔出水不畅时,甩一下,墨水就出来了;汽车起动、制动、拐弯时乘客有倾倒现象等事例,来导入新课。利用学生生活中所熟悉的现象来导入新课的好处,不但能唤起学生对有关感性现象的回忆,使他们进入积极思维状况,从而有助于理解所讨论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从客观事物的感性认识基础上来理解物理知识”的习惯。史英娜: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在

13、导入新课环节要帮助学生整理、复习、明却已经学会的知识,要重视新旧知识的衔接,要做到抓联系促衔接,更要以点带面以局部辐射整体,使学生在头脑中对课的内容形成大概网络,在学习过程中自然也就将知识横向联系并向纵深发展,有利于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领会知识。同时教师应该抓住一切机会,向学生渗透科学方法和观念,本节课的内容学习就能很好地引导学生明确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学习性质是为在生产生活中更好地应用服务的。三。组长:1.现代教学论认为:学习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内在心理状态,即情感心理状态,这是由于情感对于人的认识和行为具有巨大的调节和推动作用。在学习活动中,这种积极的情绪如果能得以保持,就会形

14、成“情感动力”,从而推动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高尔基在谈创作经验时说过:“最难的是开始,就是第一句话。如同在音乐上一样,全曲的音调,都是它给予的,平常得好好去寻找它。”2.在讲授新课之前,教师就应该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其一开始就有一个明确的探索目标和正确的思维方向,这是一堂成功课的前提。理化组集体备课记录(五)时 间2014.4.11地 点办公室内容(主题)作业的布置与批改中心发言人刘伟集体备课纪实一。主题:初中物理和化学课后作业的布置与批改二。组员:刘伟:1. 、精选题型,精选的作业要有助于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巩固与加深理解,并形成相应的技能技巧,符合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

15、;作业要精心设计,形式要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力求少而精。凡是布置学生完成的作业,教师必须先做一遍,体会每道题目的目的性和解答关键,精心选择并准确把握作业的难易程度及完成时间。作业练习要从紧扣上课所教知识,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课后作业密切联系课堂的教学内容,不是随便的拿现成的书布置课后的作业,而是根据班级情况、学生的实际能力,在题目的难度、数量等方面进行精选。教学中,改善基础性训练,强化作业题目的典型性和示范性,拓展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功效,做到训练一道题,让学生掌握一类题型的解题技巧,能举一反三,以一推十。布置作业要贴近学生的年龄,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2. 分层次布置作业,学生存在个体差异,为满足不同学生学习的需要,作业应因人而异,让作业成为学生自己的作业,即以人为本的作业。集体备课纪实史英娜:作业是教学常规的重要环节之一。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化学作业一直以来被视为“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