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理疗治疗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9537296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频理疗治疗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高频理疗治疗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高频理疗治疗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高频理疗治疗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高频理疗治疗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频理疗治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频理疗治疗(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超短波疗法 一、概述 应用波长为10-1米的超高频交流电作用人体,以达治疗目的措施,称为超短波疗法。由于治疗时采用电容式电极,而电容场中重要是超高频电场的作用,故又名超高频电场疗法。 二、物理学特性 超短波波长为101米,频率为3-30兆赫。国产治疗机波长有米、.2米、7.34米、7.米等几种,频率为0兆赫左右。 由于超短波波长短,频率高,超短波电流很容易通过电介质,故治疗时电极不直接接触皮肤。 超短波之电流曲线一般为持续式,电流振荡是持续的;另一种为脉冲式超短波电流,是在持续超短波电流基本上加以低频脉冲调制和放大,形成一种间断的一般为矩形的超短波电流。其脉冲频率一般为100赫,持续时间为1-

2、100微秒,间断时间为1-10秒,脉冲最大功率为120千瓦,即相称于一般持续式超短波电流的数十倍。持续式超短波所产生的热能要比脉冲式的大得多。许多学者觉得脉冲式超短波对人体的作用重要基于脉冲群的振荡效应。治疗时一般无热感。持续式(a)和脉冲式(b)超短波 此外,近年来尚有大功率(输出功率1000瓦以上)超短波治癌机浮现,用以治疗恶性肿瘤。三、生物物理学特性 超短波作用人体产生多种生理反映的基本因素是热效应和非热效应。 (一)热效应 由于人体是一种具有导电体和电介质的复合组织,在超短波作用下,体内同步形成了传导电流和位移电流。由于其频率更高,电介质的阻力越来越小,就形成了超短波治疗时,位移电流成

3、分占优势,以介质损耗产热为主。但当频率极高时,偶极子就来不及转动或转动幅度极小,使介质损耗下降以至产热减少。这就阐明产热随频率增长而增长的正比关系,只合用于一定范畴之内的振荡频率。这种位移电流为克服介质阻力而产热,而介质损耗的大小与组织的介电常数密切有关,由于人体内多种组织的介电常数差别较小,故在超短波作用下产生的热分布比较均匀。这种产热状况比较复杂,可按公式分析 单位体积组织中产热量 -电流密度g-导电率,等于/ f频率介电常数 t-通电时间 但在超短波电容电场治疗中,由于脂肪层中血管少,热量不易为血流带走,因此,其温度比供血丰富的肌肉还要高,据测定,波长73米超短波作用时,脂肪升温与肌肉升

4、温之比达8:,仍存在脂肪过热的缺陷,实际治疗时可运用调节皮肤与极板间距使深部组织温度升高,皮及皮下脂肪温度减少(如图.4)。图5.4.2电容电场治疗时皮肤极板不同间隙时作用深浅及均匀限度A电极近皮肤,-电极远离皮肤,电极近凹凸面不均匀,D-电极远凹凸面作用均匀 (二)非热效应高频电作用机体时形成的非热效应机理和多种反映已于本章第一节中论述,在超高频电容电场中之生物体,受电位差电压作用,超高频电振荡波引起细胞内物质共振,引起液体表面张力的变化,对某些物质的表面张力增高,对另某些物质的表面张力减少。高速交变的高频电磁波作用时,当电场强度最大瞬间,使细胞向电场方向伸展,而场强最小瞬间又恢复原状。合适

5、频率的电场可使细胞充足伸缩,对细胞和组织产生特殊刺激,引起特殊生物学作用。 超短波特别在用低强度作用,且用目前一切措施均不能测出温度升高时,其生物学效应仍非常明显,而同样条件的外源热作用则无类似效应。如:当应用短时间无热量超短波作用人体时,对急性炎症的消退比长时间温热量作用时的效果更明显,此外还可以引起其她组织器官的反映,统称为非热效应。发现这种非热效应在低场强(40mw/cm2如下)作用时体现特别明显,高强度作用时这种特殊作用就被热效应所掩盖。 四、生理作用和治疗作用(一)对神经系统的作用神经系统对超短波电场十分敏感,由于神经组织接近于电介质,特别对大脑细胞,植物神经及内脏之末梢神经反映更敏

6、感,中小剂量超短波作用头部时除有温热感外常浮现嗜睡等中枢神经系统克制现象。人体长期的大功率电场作用下,有嗜睡、困倦、易兴奋等现象,这些症状在停止接触或采用避免措施后迅速消失,在临床工作中因剂量小一般不浮现不良反映。超短波作用延脑时,直肠和口腔温度升高。研究测定大脑组织和脊髓深部温度比表浅的高。小剂量超短波作用家兔头部后,EE.G波幅度增高频率减低。使用强剂量(热量)作用时,有是时呼吸加快,唾液增多,EEG波幅减低,同步纺锤状波数目增多,这表白超短波能直接作用于脑组织。 有人研究证明用微热量超短波作用健康人植物神经无明显反映,但对伴有明显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时,则对大多数患者有调节其功能趋于正常化的

7、作用。一般常有克制交感神经、兴奋迷走神经的作用,小剂量作用于高血压病人的交感神经节时,能使血压下降,心率减慢。临床研究用合适剂量超短波作用于腰骶神经节及病灶区以治疗下肢神经血管疾病,有减少交感神经紧张度,减轻血管痉挛,建立侧枝循环,改善组织营养和功能的作用。 超短波对感觉神经有克制作用,故临床上有镇痛效果。小剂量能加速不全断离的神经纤维再生,大剂量则克制之。 (二)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超短波用治疗剂量作用于健康人心区、颈部或下肢远端未发现心脏功能有明显变化。但动物实验发现,过大剂量长时间作用后则使心律由减慢直至停止。动物实验证明超短波有兴奋迷走神经作用,对交感神经有克制作用。有人用小剂量超短波作

8、用对部分血循环代偿不全级患者有改善心脏功能和症状作用。对代偿功能严重紊乱者无治疗作用。剂量过强时可浮现不良反映,故胸部超短波治疗应注意心脏状况,一般尽量使电场不直接通过心脏,如治疗必须通过心脏时,宜用小剂量短时间,操作时须渐增渐减,并注意脉搏、心律和血压的变化,如遇不良反映及时停止。 超短波对血管的作用,除通过神经反射及体液作用影响心血管系统功能外,并对血管受纳器和血管平滑肌有直接作用。超短波作用于蛙的足蹼上,开始血管收缩,其后扩张,同步发现诸多“储藏”毛细血管及较大的动静脉均有轻度扩张,较大剂量时可保持2周之久。更强作用则引起毛细血管中的血流减慢而停止,这些血管比先前扩大3-10倍,此乃交感

9、神经麻痹,副交感神经强烈兴奋所致,它比用同样温度的生理盐水加热时扩张更明显。人体用无热量和微热量超短波作用时,即可引起毛细血管扩张,在一定范畴增长强度可使深部内脏血管扩张增强,并可保持数小时甚至数日之久,比其她疗法扩张血管作用更深更久。血管扩张,血流加速,组织器官血液循环改善,血管壁通透性增高,对某些血管病和炎症有好的疗效。超短波作用颈动脉窦或颈部交感神经节能使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减少。作用头部或脊髓区能提高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增强某些药物的免疫物质进入脑和脊髓组织,可提高对脑炎和脊髓炎等的治疗效果。 (三)对血液和免疫系统的作用动物实验:用级剂量超短波作用于家兔后,使血细胞总数增长,级剂量作用后,

10、红细胞数血红蛋白明显减少,这三种剂量都能使网红细胞数增长。中小剂量电场使骨髓充血,增强其造血机能,促使骨髓细胞及骨髓母细胞分裂,但大剂量长时间超短波全身照射使周边血细胞明显减少。近来国内动物实验报导:小剂量超短波1分钟作用有明显的克制手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也许对小血管手术有减少血管内血栓形成的作用。 对细菌、毒素及血清免疫成分的影响:实验证明,葡萄球菌及结核杆菌在超短波(.米)作用下,比在同样温度水浴中死得更快,电场的杀菌作用还与波长有关系。家兔实验发现超短波作用后,血清总蛋白量稍高,白蛋白减少,、球蛋白均增高,特别-球蛋白增高明显。体内抗体和协同抗体杀灭病毒或溶解细菌的补体均增长,凝集素

11、、调理素亦增长。 实验还证明:小剂量超短波作用后,巨噬细胞系统吞噬能力增长,48小时后更明显,把多形核白细胞放入生理盐水中用超短波作用后,其吞噬功能增长,放在超短波作用过的血清中,其吞噬功能也增长,但大剂量长时间全身作用下(45-60分钟以上),以上诸种免疫抗毒成分反而减少。 (四)对结缔组织的作用 临床与实验证明超短波作用下,能加速结缔组织再生,增进肉芽组织生长。但长期作用后可使上皮细胞增殖变厚,角质层增生,发生明显的脱屑,同步血管内皮细胞和结缔组织细胞分裂增殖加快,故超短波有加速伤口愈合和结痂作用,但如大剂量长时间作用则可使伤口及周边结缔组织过度脱水老化、坚硬影响伤口愈合。(五)对炎症过程

12、的影响大量临床观测和实验研究证明超短波对炎症,特别是急性化脓性炎症有良好作用。在治疗急性炎症时,证明小剂量有明显的消炎作用,大剂量有时反可使病情恶化。超短波对浅层组织急性炎症的治疗以小剂量为宜,治疗深部内脏感染时则剂量要相应增大些,这是由于超短波透过人体的电场分布和耗损有关。其消炎机理: 1一方面对神经系统产生良好影响,改善神经营养和神经功能状态,使炎症组织的兴奋性减少,阻断或减低了病理性冲动的恶性循环。 2.使局部组织血管扩张,血液淋巴循环增强,血管壁通透性增高,局部组织的营养和代谢过程改善。 3.免疫系统功能增强,对炎症组织中的细菌有明显克制作用。 4.促使炎症组织中的pH值向碱性方向逆转

13、,从而消除了组织的酸中毒,有助于组织的抗炎作用。 .炎症组织中钾离子减少,钙离子增长,加上血管扩张血循环加强,血管通透性增高,从而有利炎症消除,并增进渗出液和漏出液的吸取,即所谓脱水作用。 6加速结缔组织和肉芽组织的再生和生长。 (六)对肾脏的影响 超短波电场作用肾脏后有扩张肾血管,解除肾脏血管痉挛和增进利尿的作用。有人采用超短波作用健康人的肾脏时,能增强利尿作用,不仅增长排尿量,且尿的成分亦有变化。实验研究发现,弱剂量(微热量)作用肾区后,利尿作用增强,强剂量(显热量)作用时开始克制,而后利尿作用增强,且比微热量作用时之排尿量更多,并证明电场直接作用肾实质时利尿最强。国内外临床实验发现:微热

14、量超短波肾区作用,对急性肾炎有良好效果,发既有增强肾血循环,增强利尿,尿蛋白减少,血非蛋白氮含量减少,并有明显降压作用,有增进恢复,缩短痊愈日期和避免变成慢性肾炎等作用。 超短波肾区作用治疗少尿或无尿症有明显效果。我科总结3例因多种因素(磺胺、青、链霉素、汞剂等过敏或中毒、出血性休克、出血热、输血反映、妊娠中毒、败血症,严重烧伤、中毒性休克等)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在综合治疗中,经采用超短波肾区疗法后痊愈2例。电疗平均2.3天后尿量增长,.7天后尿量恢复正常,效果明显。另据我校二院理疗科报导,采用超短波肾区治疗出血热患者中发既有增进出血热病人免疫功能恢复的作用。国外有专家指出,觉得超短波治疗无

15、尿症比一般临床常用疗法如利尿剂,腹膜及肠道透析和肾包膜剥离术等效果明显。(七)对内分泌腺的作用 192年hliehke氏一方面以超短波照射免的头部发现血糖有变化。在照射人的垂体时亦可见血糖升高40,94年VanWent氏较全面地研究了超短波对脑下垂体的影响,她用超短波波长587米,电极直径8厘米,微热量,每次7分钟,一极置鼻根部,另一极置头后对置法,或两颞(垂体平面)对置法。作用后发现垂体前叶、后叶激素分泌均大为增长。对垂体激素系统功能起调节作用,促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多,增进肾上腺分泌考地松类物质增长。若肾上腺皮质功能良好者,则可见血液中嗜酸细胞减少50%以上。临床上可用以治疗多种疾病。对健康人的血压影响不大,高血压患者血压可见上升,但治疗结束后即见下降。国内有人报导,家兔实验,超短波照射脑下垂体,并不引起肾上腺皮质功能变化,而直接作用肾上腺区时,有增强皮质功能的作用,在一定范畴内超短波剂量增大可使皮质功能增强持续8小时以上。 超短波对性腺作用较敏感,小量有增进其功能作用,大量超克制作用。动物实验发现大剂量时可引起退行性变化,有报告大剂量作用怀孕动物可引起流产。dima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