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言 - 南宁政务信息网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9455739 上传时间:2022-07-28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序 言 - 南宁政务信息网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序 言 - 南宁政务信息网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序 言 - 南宁政务信息网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序 言 - 南宁政务信息网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序 言 - 南宁政务信息网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序 言 - 南宁政务信息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序 言 - 南宁政务信息网(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武鸣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序 言“十一五时期,是我县抢抓战略机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武鸣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以下简称“十一五规划,是中央提出科学开展观之后编制的第一个总体规划,也是我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经济开展进入新一轮上升期背景下编制的规划,是中国东盟经济园区落户武鸣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十一五规划,对于紧紧抓住战略机遇期、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根据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自治区党委八届六次全会、南宁市委九届十二次全会精神及中共武鸣县委员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

2、开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制定本纲要。第一篇 形势与任务第一章 开展根底与开展环境 一、“十五时期经济社会开展成就 “十五期间,我县在区、市党委、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十五方案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以开展为主题,以调整结构为主线,以加速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进程为动力,团结拼搏,锐意进取,克服各种困难,全县经济社会保持持续稳步开展。1、经济持续稳步开展初步预测,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54.67亿元,比2000年增长43.57%,年均增长7.5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83亿元,比2000年增长32.07%,年均增长6.41%

3、;第二产业增加值16.25亿元,比2000年增长49.12%,年均增长9.41%;第三产业增加值13.59亿元,比2000年增长65.73%,年均增长7.55%。人均GDP到达1037美元,在全市6县中首先突破人均GDP1000美元大关。财政总收入3.35亿元,比2000年增长52.27%,年均增长8.7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62.29亿元,比“九五期增长82.29%,年均增长25.5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5亿元,比2000年增长57.65%,年均增长9.5%。2、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预计三次产业比重由2000年49.6:28.74:21.66调整为2005年的45.41:

4、29.72:24.87,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了4.1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0.9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高3.21个百分点。农业结构逐步优化,畜牧水产业得到较快开展,畜牧水产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从2000年的32.89%提高到2005年的42%。工业结构调整呈现积极变化,规模工业产值由2000年的7.22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17亿元,规模工业产值占全部工业产值比重由2000年的25.54%提高到2005年的49.6%;工业集中区成为经济开展的亮点,伊岭工业集中区建设步伐加快,根底设施逐步完善,到2005年,已有圣康药业等46家企业落户,完成工业产值1.85亿元。商贸、交通等传统效劳业继续

5、保持较快的开展势头,信息、房地产等新兴效劳业快速开展,2005年,邮电业务总量1.4亿元,比2000年增长225%,年均增长26.6%;全县 普及率到达42%,移动 普及率25%,分别是2000年7.27倍和13.5倍,互联网用户到达2.3万户,比上年增长26.9%。3、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全面推进以县城为中心、中心集镇为根底的城镇体系建设。新建了香山河公园、狮子山公园、县城文化中心广场、兴武大道、红岭大道、东鸣路、江滨路,拓宽了宁武叉路口、府城叉路口、太平叉路口等三个县城出城路段,完成了兴武大道、灵源路、东鸣路等街道的美化亮化工程,交通大厦、供水大厦、供电大厦、国土大厦、教师新村等一批标志性建

6、筑相继建成,县城道路面积由2000年的138.5万平方米扩大到2005年的148.5万平方米。县城建成区面积由2000年的7.5平方公里扩大到2005年的8.9平方公里,锣圩、马头、太平等集镇得到进一步拓宽和改善。县城供排水设施较大改善,日供水能力由2000年的7万立方米提高到2005年的7.7万立方米,排水管道总长达20公里。4、根底设施进一步改善以县城为中心的道路交通网络不断完善,建设了都南高速公路武鸣段、武鸣至里建一级公路,完成了罗波至宾阳思陇三级路及府城至仙湖、平良至板新、东江至邓吉等17条乡级道路的新建和改造,全县通车公路里程达1741公里。供电设施得到较大改善,投入3亿多元完成了农

7、村电网改造、雷村220千伏变电站等供电设施建设。农田水利根底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投入资金13425万元,建成工程1020处项,完成水库除险加固38座、防洪工程3处、渠道防渗416公里、小型治旱工程617处,为农业持续稳定开展,打下了良好的根底。5、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加快。10家国有工商企业完成了产权制度改革,2家根本完成改制。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推进,成立了行政审批办证大厅,审批程序逐步标准化、科学化。财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设立了国库支付中心、政府采购办,政府报帐及采购制度日趋完善,公共财政体制框架根本建立。农村税费改革稳步推进,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及附加的农业特产税。招商引资取得显

8、著成绩,“十五期间,全县累计利用外资2000万美元,实际利用县外资金10亿元,分别是“九五期的1.37倍和13倍。6、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5年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7410元,年平均增长5.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322元,年均增长8.03%。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累计新增就业岗位2.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的预期目标以内。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企业退休人员全部实现社会化管理。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新成效,共投入扶贫资金1307万元,解决8.6万人交通难问题,建设人畜饮水工程160多处,解决12.12万人饮水难问题,全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64%,比2000年提高22个百分点

9、。7、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开展科技进步工作成效显著,实施科技示范工程75项,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98%,农业先进适用技术覆盖率到达97%。教育事业稳步开展,五年共投入建设资金8000多万元,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新建校舍10万平方米,全县初中毕业升学率达64%。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开展,修建了县城文化中心广场、316个乡村文化站和社区文化活动场所,举办了“三月三歌圩、九月新创民歌大赛和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武鸣歌台演出活动,创立了131个文明村镇、8个文明社区、406个文明单位。卫生事业进一步开展,修建和改建了疾病控制中心、县人民医院、中医院、更昌医院门诊楼及16个乡镇卫生院的病房;稳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10、制度试点工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到达73.38%。人口和方案生育工作成效显著,人口保持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的预期目标以内。进一步推进政务、村务公开,完善村民自治及社区民主管理制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得到加强,建立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积极做好调处和信访工作,全县社会稳定。二、“十一五时期的开展环境和形势今后一段时期,是我县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综合各种因素来看,这一阶段是我县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重要阶段,经济社会将进入快速开展期。从宏观环境来看,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国家宏观环境总体趋好,全国经济进入新一轮上升期;国家深

11、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每年在南宁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经济园落户武鸣;推进泛珠三角区域合作;首府南宁市加快推进区域性国际化城市建设步伐,实施“退二进三战略等为武鸣加快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新的开展机遇。从我县来看,中央、自治区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将有力地推动我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增长;我国与东盟经济合作的进一步加深,将为武鸣县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推进区域合作,提供良好的平台;行政区划调整,武鸣作为毗邻首府南宁市最近的县份,将进一步增强南宁市对我县的经济辐射,为武鸣承接南宁市和兴旺地区产业转移提供了机遇,拓宽了开展空间;特别是几年来,

12、我们坚持不断解放思想,不断探索符合武鸣开展的新路子、新方法,提出了建设环境优美的新兴的现代化工业城市的开展战略,坚持把扩大投资和工程建设作为加快开展的重要举措,投资环境逐步优化,产业开展后劲不断增强,我县已具备加快开展的实力和潜力。未来一段时期也是我县经济社会开展的矛盾凸显期。我县作为后开展地区,经济根底较差,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工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小;工业工程规模小,工业化水平较低;财源开展缺乏,财政收支困难;城镇化水平提高不快,仍处于较低水平;利用外资规模小,对外开放没有重大突破;“三农问题仍然突出,农产品加工水平提升不快;各项社会事业开展水平不平衡。这些矛盾和问题都将增加我县经济保持持

13、续快速健康开展的难度。今后一段时期是我县经济社会开展的重大机遇期,只要我们坚持科学开展观,抓住机遇,开拓创新,克难攻坚,就能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第二章 指导思想及战略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开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开展全局,以开展为第一要务,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促进人的全面开展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以改革为动力,以科技进步促进结构调整,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全面推进富裕武鸣、文化武鸣、生态武鸣、平安武鸣建设,促进经济跨越式开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努力把武鸣建设成为环

14、境优美的新兴的现代化工业城市和具有壮族人文特色的南宁市副中心城市。二、战略目标经过“十一五时期的努力,全县经济开展登上新台阶;经济结构调整取得实质性进展,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科技教育文化事业有较大开展;根底设施建设实现新跨越,可持续开展能力明显增强;社会文明跃上新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改善。经济总量及结构。到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到达101亿元,年均增长12%,人均GDP到达1870美元,比2000年翻1.37番;财政收入到达6.8亿元其中县本级4.8亿元,年均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70亿元其中县本级100亿元,年均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到达33亿元,年

15、均增长15%;三次产业比重调整到32:39:29。 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化水平提高,城市功能完善,城市综合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增强。2010年城镇人口到达28万人 ,城镇化率40%以上。根底设施进一步完善。形成以国道、省道、县道为主骨架的公路网络,农村道路硬化率到达80%以上;建立完善稳定可靠的能源保障体系,供电质量不断改善。建立平安有效的供水保障体系,水利骨干渠道硬化100公里以上,输水能力和水资源利用率明显提高。生态环境保持良好。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建设与经济开展相协调,可持续开展能力进一步增强。2010年森林覆盖率44%,城市绿化覆盖率42.5%,重点工业污染源排放达标率95%。生

16、态文明村到达50%以上,生态家园户达5万户以上。对外开放实现新突破。投资环境明显改善,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十一五累计利用外资6000万美元,累计引进国内资金100亿元。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就业岗位不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到达1.13万元,年均增长8.8%,农民人均纯收入到达4500元,年均增长6.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各项社会事业更加进步。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健全,科技与经济得到有效结合,“十一五期间,申报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企业23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20%以上,农业先进适用技术覆盖率98%以上,农作物新品种良种覆盖率98%以上。教育事业全面开展,2010年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到达100%,小学毕业升学率到达99.9%,初中毕业升学率80%以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 财务表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