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年妇女赡养问题的现状和背景分析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9416428 上传时间:2023-12-0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老年妇女赡养问题的现状和背景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农村老年妇女赡养问题的现状和背景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农村老年妇女赡养问题的现状和背景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农村老年妇女赡养问题的现状和背景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农村老年妇女赡养问题的现状和背景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老年妇女赡养问题的现状和背景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老年妇女赡养问题的现状和背景分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老年妇女经济状况及影响因素简析全国妇女研究所 贾云竹引言新中国建立以来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 1970年代后期国家全面推行的计 划生育政策,使中国成为世界上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同时也是老年 人口规模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男女两性人口预期寿命的日渐扩大, 使得中国老年 妇女的增长速度和规模也是各国中最快、最大的。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经历了剧烈的社会转型,特别是新中国建立以来的半个多世纪,妇女解放作为新中国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原则得以在 全国推行,这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了中国妇女的生存状况。随着人口群体的自然更替,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成长起来的女性逐步步入老年妇女的行列,逐渐成

2、 为当今中国老年妇女的主体。作为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全面转型和新中国妇女解放 运动的亲历者,当今中国老年妇女的生存状况究竟如何,这是中国社会老年学和妇女研究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的问题,也是我国老年社会政策的制定者们不应该 回避和忽视的重要议题。一、文献回顾及研究思路1、国外社会性别与老龄研究的概况Toni M. Calasanti 和Kathleen E.SIevin 在其合著的社会性别,社会不 平等和老龄化(Gen der, Social In equalities, and Agi ng) 书中提出,社会性别的三种研究方式奠定了绝大多数老龄研究学者的工作的基础,它们分别 是:1.1加入女性这是第

3、一种社会性别分析的方式,是对妇女呼吁在学术研究中更多地包含女 性的最初回应,在现存的研究模式中加入女性,而把男性当作暗含或明确的参照 群体。这一策略可以把研究的焦点集中到女性 ,但是这一研究模式把女性作为男 性的附属,或者将探讨女性作为分析研究社会性别差异的一个部分。例如,研究女性的退休经历提出的问题和假设都是建立在研究者对男性经历的理解的基础作者简介:贾云竹,女,全国妇女研究所政策法规研究室助理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在读 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社会性别与老龄化,社会性别的量化评估研究,女性与教育。 之上,而不是对女性生活的复杂性之上。 因为这些问题都是从男性经验中衍生出 来的假

4、设和模型中提出来的,他们仅仅是说明女性做或者不做是如何“符合” 这 个预设模式的。 我们对女性的经历或社会性别关系知之甚少, 事实上我们对女性 和男性生活的了解比我们应该知道的要少。 女性的经历没有成为探索的中心, 社 会性别也没有被当作一种内在于社会发展的、 影响男性和女性生活经历的社会结 构来探讨。通过“加上女性”的方式关注到了不平等的权力群体之间的差异,但 这一方式也忽略了权力的动态性, 而这是导致那些差异性的根源所在。 这些缺陷 削弱了我们改变有效干预政策的能力。1.2 社会性别作为一个变量 第二种方式,将社会性别纳入到传统老龄研究的通常策略是把它作为一个人 口学的或解释变量来处理。这

5、样的研究可以揭示出许多社会性别差异 ( 例如在收 入、退休、满意度、自尊或者职业等方面 ) ,并引发在这些方面的讨论。但是在 这种研究方式下, 社会性别是被概念化成一种结构的、而不是关联的工具; 换而 言之,社会性别不是以不断重塑造男性和女性的社会组织和身份认同的特征出现 (Glenn 1999) 。相反,社会性别是一个固定变量,可以用来解释那些有重要意义 的因素和过程。它的影响可以被控制并相对“排除”其他变量,如教育程度、收 入或者职业的影响。 这类研究忽略了社会性别结构的复杂影响, 比如男性和女性 在获得“不同的” 教育或者在同样的职位上有不同的经历的。此外 , 在社会性别 问题上的理论忽

6、略,导致了这类研究结论忽略了男女之间关系 的相似性和差异性。1.3 社会性别 : 仅仅涉及女性第三种方式, 是常常和前两种方式交叠在一起的, 把社会性别作为仅仅和女 性相关的问题。从而,他们的分析含示的是,只有女性才“有”性别问题,或者 只有女性的生活才受到社会性别的影响。 较早一些的时候, 我们提到在谈到家庭 问题的时候只问及女性而不问男性, 这使得社会性别关系被模糊化。 这是研究者 暗示只有女性受到社会性别影响的一个途径。 例如,如果我们探讨家庭劳动分工 对于退休满意状况的影响,只有着眼于女性, 只有通过女性的经历, 社会性别关 系似乎只是对女性的经历有影响似乎男性的退休满意状况和他们在生

7、活中 是否承担家庭劳动无关。在很大程度上,这些方式反映了近数十年来在社会科学研究者对社会性别看 法的改变。 与此同时,由于学者们自身对于社会性别关系理解的差异, 这些方式 不是呈现出一种线性的发展,同时他们之间也是相互排斥的。因此, 这三种方式 都可以在国外现在的研究中找到。尽管社会性别的研究对许多学科都产生了影响, 包括在社会学本身, 女性主 义的视角在老年学中的应用还是非常欠缺的, 即使是在那些专门针对老年妇女的 研究中也一样 (Hooyman 1999)。随着社会性别在理论和研究方法上的不断发展, 西方的社会性别研究者或者 女性主义的学者开始将社会性别与种族、 民族、阶级以及性取向等诸多

8、的与社会 权利关系相关联的因素连接在一起, 来剖析老年群体的生存状况, 着眼于从社会 性别关系来理解男人和女人是如何成长的。 这无疑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理解 老年人口在生存状况方面存在的社会性别差异, 并为制定消除或改善其差异状况 的源头性干预措施提供政策支持。2、我国社会性别与老龄研究的概况1980 年代中后期中国人口老龄化研究起步之初,中国老龄研究的学者们便 开始关注到老年群体中所存在的显著性别差异, 但由于缺乏分性别统计数据, 有 关老年妇女的研究主要是简要的状况描述和粗浅的定性评述。进入 1990 年代以 来,老龄人口的调查数据逐步丰富, 社会性别开始被作为一个人口学的或解释变 量纳

9、入到老龄研究中, 这些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有关中国老年妇女社会 地位和角色的较为零散的定量研究分析成果; 1995 年第四界世界妇女大会在北 京的召开极大地推进了社会性别的分析研究方法在中国的普及, 上述两方面的发 展为此后开展专题性的、具有社会性别视角的老年妇女研究奠定了基础。目前国内较有影响的老年妇女研究项目和成果主要有: 2000 年中国老龄科 研中心实施的“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一次性抽样调查”专设了“老年妇女”研 究专题,人口研究在 2001年设立专题论坛对中国老年妇女问题进行多维度的 探讨,中国最高学术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以及中国妇女研究所也对老年妇女研究 进行了资助, 2004

10、 年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承担了联合国人口基金关于老 年妇女社会政策支持体系的理论研究课题, 2005 年上海市社科院在上海地区开 展了老年妇女社会支持政策的干预性研究项目, 2006 年社会性别与老龄化研究列入了中国国家社科基金的资助名录之中。 这些举措无疑将推动我们对老年妇女 研究的开展。 但相对如此庞大的老年妇女群体和她们所面临的丰富复杂社会问题而言, 我 国在老年妇女研究方面依然还十分薄弱和欠缺 , 有关老年妇女的研究在妇女研究 和老龄研究中依然还处于边缘的地位,这方面深入系统的研究还亟待加强。从 19792006年7月26日,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收录的文章中以“妇女”为主题的 论文有

11、8649篇,以“老年”为主题的研究论文共有 3014篇,而以“老年妇女” 为主题的仅有 82篇,并且这 82片中只有 50篇是真正以老年妇女为研究主体, 这些文章主要集中在人口学和社会学的研究期刊上,其他则散见于医学、宗教、 经济类的刊物上。4、对中国老年妇女经济地位状况分析的思路 获得良好的教育、 医疗保健和参与家庭之外的社会工作, 被视为维护和保障 女性社会地位的三个重要支点, 老年妇女生存状况是建立在自己整个生命周期中 累积起来的教育资本、 健康资本和经济资本基础之上的。 本文将主要通过近些年 来老年妇女群体在经济领域所占有和分享资源、 权利的实证数据, 来展示中国老 年妇女群体经济状况

12、的现状和变化。中国半个多世纪以来社会政治经济的剧烈变迁, 也加剧了老年人口内部的分 化,使得不同年龄组老年妇女的生存状况有很大的差异。 通过对不同时期老年群 体的调查数据的对比分析 , 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时代变迁对老年妇女群体生存状 况变迁的影响。中国社会的城乡二元社会的长期存在, 生活在城市和农村老年妇女的生存状 况有着非常显著的差异,实证数据表明, 在很多领域, 老年群体在城乡之间的差 异大大超越了性别之间的差异。 因此笔者将尽可能地利用分城乡、 分性别的数据, 从城乡和性别两个分层维度来确定老年妇女的经济地位状况。二、中国老年妇女经济状况 在衡量妇女经济地位时, 是否有稳定、独立的经济收

13、入是最核心的指标,对 于老年妇女也同样适用。以下我们将以分城乡、分性别老年人在经济收入来源、 收入水平、消费支出等几个方面来展示中国老年妇女的经济现状和变迁。1 主要经济来源已有的老年人经济来源的研究表明,家庭其他成员供给、自己的劳动收入、 退休金是中国老年人的主要生活来源。(杜鹏,武超,1998)总体而言,当前中 国女性老年人最主要的生活来源依然是家庭成员,占6成左右。但相比10年前,这一比例下降了 13.7个百分点;而其他收入来源的比例则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其中退休金的上升最多,增加了 9.4个百分点。(见表1)表1 1994、2004年中国分城乡、分性别老年人主要生活来源()全国市镇农

14、村2004 年男女男女男女男女劳动收入29.215.27.83.518.57.841.822.7退休金33.619.277.654.148.820.19.32.1家庭其他成员供养33.561.011.836.628.665.644.871.7保险2.12.01.62.92.23.02.31.3其他1.72.61.22.91.93.51.82.2合计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994 年劳动收入37.513.621.77.324.05.343.616.2退休金22.59.461.736.048.613.48.11.1家庭其他成员供养37.97

15、4.715.353.725.677.146.080.7保险1.41.10.81.11.02.11.61.0其他0.71.20.51.90.82.10.71.0合计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2004-1994劳动收入-8.31.6-13.9-3.8-5.52.5-1.86.5退休金11.19.815.918.10.26.71.21.0家庭其他成员供养-4.4-13.7-3.5-17.13.0-11.5-1.2-9.0保险0.70.90.81.81.20.90.70.3其他1.01.40.71.01.11.41.11.2资料来源:2004年全国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数据,中国人口统计年鉴(2005),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年;1994年全国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数据, 引自杜鹏,武超:中国老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