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码产生电路设计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9411392 上传时间:2023-09-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86.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循环码产生电路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循环码产生电路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循环码产生电路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循环码产生电路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循环码产生电路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循环码产生电路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循环码产生电路设计(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循环码产生电路1 引言在线性分组码中,有一种重要的码称为循环码。循环码是线性分组码中最重要的一种 子 类,是目前研究的比较成熟的一类码。循环码具有许多特殊的代数性质,这些性质有助 于按照 要求的纠错能力系统地构造这类码,并且简化译码算法,并且目前发现的大部分线 性码与循环 码有密切关系。循环码还有易于实现的特点,很容易用带反馈的移位寄存器实 现其硬件。循环 码是在严密的代数学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种编码和解码设备都不太 复杂,而且纠错的能 力较强。循环码除了具有线性码的一般性质外,还具有循环性。循环 性是指任一码组循环一位 以后,认为该码中的一个码组。正是由于循环码具有码的代数结构清晰、性能

2、较好、编译码简单和易于实现的特点, 因此 在目前的计算机纠错系统中所使用的线性分组码几乎都是循环码。它不但可以纠正独 立的随机 错误,也可用于检错突发错误并且非常有效。(n,k)循环码能够检测长为n-k或更短的任何突发错误,包括首尾相接突发错误。n-k+1位长的突发错误不能被检出所占的概率最 大是2 (nAJ),如果ln-k+l,则不能检测长为I的突发错误所占据的比值最大为2AnJk。2 循环码2.1循环码多项式为了利用代数理论研究循环码,可以将码组用代数多项是来表示,这个多项式被称为码多项式,对于许用循环码A=(ana/ga。),可以将它的码多项式表示为:T(x)=a xn4 a d八ax八

3、a x a对于二进制码组,多项式的每个系数不是0n4 ni10就是1, x仅是码元位置的标志。因此,这里并不关心x的取值。2.2循环码的生成多项式和生成矩阵(全0码字除外)称为生成多项式,用g(x)表示。可以证明生成多项式g(x)具有以下 特性:1) g(x)是一个常数项为1的r二n-k次多项式;2) g(x)是Xn, 1的一个因式;3)该循环码中其它码多项式都是g(x)的倍式。为了保证构成的生成矩阵G的各行线性不相关,通常用g(x)来构造生成矩阵,这时,生成矩阵G可以表示为: xk I a DrLit r&lavLogi 同UnitC-la.Leg* calOpe*Op esto 1Korm

4、l 二Repestinfl SequerroeStsrr图 l.simulink 模型方框假设输入码为ioo,码多项式为g(X)二X X+ i,设置参数如下:曾BlodTParaitigters: Repeating Sequence StairStauenct Stair 八ask- linkDiscrete tine aeQuence cutput, then repeated.Maiii |(1泌& typesVec10-:Ltput vzL Liei :Sa=;Le t:=)*h图二仿真模型图3.2 循环码的应用循环码是一种无权码,循环码编排的特点是相邻两个数码之间符合卡诺图中的邻接条

5、 件, 即相邻两个数码之间只有一位码元不同,码元就是组成数码的单元。符合这个特点的 有多种方 案,但循环码只能是表中的那种。循环码的优点是没有瞬时错误,因为在数码变 换过程中,在 速度上会有快有慢,中间经过其它一些数码形式,称它们为瞬时错误。这在 某些数字系统中是 不允许的,为此希望相邻两个数码之间仅有一位码元不同,即满足邻接 条件,这样就不会产生 瞬时错误。循环码就是这样一种编码,它可以在卡诺图中依次循环 得到。循环码又称格雷码。通过对循环码的编译码技术的了解 ,并对分析其信道误码率。 随着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 循环码纠错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中。解码技术采用微处理器或数字信号处理 器

6、, 实现简单,纠错能力强 ,可以降低误码率 ,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大大提高通信质量。循环码是线性分组码的一个重要子集,是目前研究最成熟的一类码。循环码计数器是 汉 明码距离为 1 的计数器,因而必然是偶数进制计数器。用它构成的计数电路由于不会出 现毛 刺干扰,具有可靠性高等优点而受到重视,同时,它还有许多特殊的代数性质,这些 性质有助 于按所要求的纠错能力系统地构造这类码,且易于实现;同时循环码的性能也较 好,具有较强 的检错能力和纠错能力。由于此类编码的重要性,所以对循环码编码器的研 究始终没有停止 过。4. 个人总结回顾起此次循环码设计电路课程设计,我仍感慨颇多。的确,在整整一星期的日

7、子 里, 可以说得是苦多于甜,但是可以学到很多很多的的东西。不仅可以巩固了以前所学过 的知识, 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 论与实际相结 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 相结合起来,从理 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 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设 计的过程中遇到一些专业性的问题,毕竟第一次做的,难免会遇到 过各种各样的问题。通过和 老师同学的交流和沟通,并且在自己的理解上加以实践才得以 解决。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发现 了自己的不足之处, 对以前所学过的知识理解得不够深刻, 掌握得不够牢固,比如说循环码 怎样生成和构成矩阵。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之后,我以后一 定要把所学过的知识重新温故,才能 真正贯彻教学知识,深刻掌握并应用于实践。参考文献1 樊昌信,曹丽娜 .循环码 .通信原理 .2009,5(10):340346.2 达新宇 .simulink 系统建模与仿真 .通信原理实验与课程设计 .2005,1: 26429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