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9399330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教案授课方式(请打V)理论课V 讨论课口 实践课丁习题课口 其他口课时安排2教学单元(教学章、节或主题):第九章高职学生健康的网络心理目的、要求(分了解、熟悉、掌握三个层次):1、了解高职学生网络心理特点2、理解网络心理障碍表现及成因;3、掌握网络心理障碍的调适方法;4、健康网络心理的培养知识要点:第一节高职学生网络心理特点;第二节网络心理障碍及调适;第三节咼职学生健康网络心理的培养;技能要点:掌握高职学生网络心理障碍的调适方法教学步骤:案例引入一理论讲解及案例分析一课堂互动练习及讨论一章节小结教具及教学手段:讲授、举例讲解、多媒体讲解、课堂互动练习、心理测试等作业和

2、思考题:1. 你认为网络文化对咼职学生的学习有何影响?2. 网络学习能力包括哪些,你具备哪些能力3. 如何评价网络活动的利和弊?4. 怎样保持正常的网络心理状态?教学内容(含时间分配)板书或旁注章节名称及学时分配第一节 高职学生网络心理特点;0.5课时第二节高职学生网络心理障碍及调适;1课时第三节 高职学生健康网络心理的培养;0.5课时教学过程的组织:1通过案例引入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 对学生进行简易心理测验,激发学生对自己网络心理状态的探 讨兴趣,教学过程采用师生互动的形式,让学生对本章的重难 点有较清晰的认识,并掌握调节网络心理的能力。2、讨论、练习、作业的布置与安排:讨论

3、:如何提咼网络学习能力?3、教学手段:心理测试、多媒体、教科书、教学规范、参 考书等的应用。教学内容:小调査:网络给我带来什么:请填写以下内容1.每周平均上网时间:2上网一般做什么:3每周平均花费多少钱:4、上网后(从网吧出来)心情 般是:案例导入:小徐是大二学生,性格沉稳内向,现在是某社团 的组织部部长,但在社团的活动中,不知什么原因他总觉得很多 人不听他的,甚至与他对着干,工作总是不能顺利开展。最近, 他迷上网络,网上形形色色的游戏对他有极大的吸引力,他觉得 在那个领地自己就是绝对的领导和英雄,但因为上网时间过多,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对社团活动也失去热情,他自己也感到无奈。这 天他从网吧上网

4、通宵回来,满眼通红的小徐碰到章辉, 章辉说:“你有3门考试不及格,去看看吧。”“不及格?这是上大 学后头一次,而且是3门”,小徐很懊恼,倒头就睡,心想:不去 管了,等我睡醒再去考虑。但是这时社团打来电话叫他去开会研 究纳新问题,一到会议室,另一个部的部长李明说:这个事情应该 小徐的组织部去做.小徐说:“凭把什么事情都推给组织部? ”李 明说:“本来就应该你管,组织部难道不该管?”小徐非常烦躁, 与李明吵起来,他觉得怎么谁都与他过不去。看来还是在网络上 受人尊重。嗨,现实生活很没意思!讨论:小徐和李明的矛盾根源是什么? 什么原因导致小徐目前的处境? 小徐为什么会迷上上网? 网络带给小徐什么? 小

5、徐的问题该如何解决?一、高职学生上网心理分析(一)、高职学生上网的情况分析(1)信息查询;(2)使用的网络服务;(3)网上聊天(4)网上游戏(二)咼职生上网的积极的心理需求1.强烈的求知欲与好奇求新心理。因特网上的信息量非常巨大,内容涉及面非常广泛,几乎无 所不包。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了解来自全世界的政治、经济、 文化、科技等信息,大大地提高了人们接受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极大地开拓了人们的眼界和视野。网上内容不同于书面内容,它 集文字、图像和声音于 体,上网者既可以看见文字图像,同时 也可以听见声音,非常生动。网上信息以光速向世界各地传播, 电子邮件更是比普通邮件快得多,并已经成为我国网络用

6、户的主 要通讯方式之。网络可以使得相隔十万八千里的信息传播瞬时完成。网络信息传播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只要有电话线的地方, 就可以随时上网,整个地球形成了一个开放式的网络环境。网络 的这些特点开阔咼职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咼职学生新观念、新行 为的形成,并丰富高职学生的生活,拓展高职学生的求知手段和 父流时空,满足咼职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求知心理。2.自由平等的参与意识与自我实现欲望。网络资源是无限的,不会因过度使用而减少。在网络环境下 人人都是平等的,无高低贵贱之分,人人都可以共享网上信息资 源。网络社会是 个个性化的社会,每个上网者都处于 个相对 个人化的自主空间,多媒体技术使人网上互动成为可能,

7、网上交 往的对象可以同时是多个,并且可能这些人是来自语言、风俗习 惯和道德观念完全不同的地方。但在现实社会中,这种机会可能 是很少的。因此,网络可以实现学生自由平等的参与意识与自我 实现欲望。3追求开放性和多元性。即与传统社会的道德相比,网络社会的道德呈现出一种多元 化、多层次化的特点与发展趋势。在网络社会中,人们的需要和 个性有可能得到更充分的宣泄与满足。自主自愿形成的网络社会, 以其独特的方式建立起一个由具有不同信仰、不同习俗和不同个 性的人组成的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并互相促进的多元道德并存的 社会。这些能满足高职学生追求开放和多元的心理需求。(二)高职生上网的消极的心理需求1. 猎奇心理,

8、追求感官刺激2. 在内心封锁与寻求理解冲突下的发泄欲求心理。大学时代是个渴望温情却又常常处于孤独的时代。一方面, 随着心理的成熟和性发育,高职学生迫切希望在与他人的交往中 获得注意、关心、尊重、理解和爱护。另一方面,由于自我意识 的发展,高职学生常常把自己的内心世界与外界隔绝,希望自己 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自由空间。网络的广泛性、平等性与匿名性使 其可以不受空间与年龄的限制,随意地找到倾诉对象。有的学生 过分轻信网友,有的学生则抱着无所谓的心态,不考虑后果。这种盲目心理若渗透到现实生活中将极大的影响其人际交往和身心 的健康发展。3逃避现实的解脱心理高职学生进入校园后,希望拥有一个生机勃勃,积极向上

9、的好 集体,渴望建立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环境,渴望人们的理解与支 持。但因缺之经验,技巧而不善交往;因担心他人轻视而不愿交往; 因性格内向孤僻而不会父往;因个性自卑而害怕父往等现象,由此 造成与他人难以沟通,感到压抑孤独,就像有同学抱怨说,在大学 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总是隔着 层薄膜,大学每个人都戴着面具,徒 见其外表而不知其内心。在这种心理作用下,一旦学习,交往遇到 挫折,很容易产生逃避心理,我校学生上网部分属于这种心理。4. 虚拟的自我实现心理。部分高职学生将自我的标准定的过高,使“理想自我”与 实际的自我或别人的评价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一旦遇到目标无法 达到或现实不尽如人意时,就会产生十分强烈的

10、挫折感。网络具 有很大的可操作性,可以充分发挥高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满足 其控制欲,虚拟的网络为其实现“理想自我”提供了可能,例如 在网络游戏中获得成功,引来同学们羡慕的目光等。但当其离开 网络世界时一种自卑感又笼罩心头,心理依然无法接受现实,甚 至对比之下感到现实更加残酷,深层的心理逃避正慢慢向咼职学 生靠近。5. 在独立性与依赖性冲突下的迷失心理。高职学生独立意识不断增强,强烈要求社会承认其独立的成 人资格,但由于高职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其依然需要依赖家长或 学校帮助其做出正确的判断。在没有家长“约束”的宽松的大学 校园里,高职学生总有机会进行独立地思考与判断,但在做决定 时出现犹豫不决,难

11、以分辨是非的迷失心理也不足为奇。在网络 虚假信息泛滥的今天,范围广、自由度高的虚幻网络更加使高职 学生眼花缭乱,极大地增加了高职学生的心理困惑。二、高职学生网络心理障碍及其调适(一)高职学生网络心理障碍指因无节制地上网导致行为异常、人格障碍、交感神经功 能失调。症状:开始是精神上的依赖,渴望上网;随后发展为身体 上的依赖,不上网则情绪低落、疲乏无力、外表憔悴、茫然失 措,只有上网后精神才能恢复正常。类型:网络成瘾综合症、 网络人格失真、网络不道德行为、网恋、网络孤独、。(1) 互联网成瘾综合症简称“网瘾”,它是由于互联网络引发的机能失调症 (IAD)病,高职高职学生网迷由于长时间沉迷于网络游戏

12、、上网聊天、下载文件、制作网页、醉心于网上信息,网上猎奇、 造成对网络的过度依赖,导致个人生理受损和正常学习、生活 及社会交往受到严重影响,从而出现心理障碍。就目前高职高 职学生群体出现的网络成瘾情况来看,主要有:网络交际成瘾、 网络色情迷恋、网络游戏成瘾、网页浏览成瘾、虚拟社区成 瘾。(2) 网络人格心理失真网络人格心理失真,又称网络自我迷失。这种人表现为脱离现 实、退缩、孤僻、耽于幻想等行为特点。一些高职学生过分迷 恋网络上的“人机”式交往,出现“人机热,人际冷”现 象,导致会忽视真实的存在的人际关系、产生现实人际交往萎缩 和角色错位,这种网上的异常行为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会导致网 络人格心理

13、失真。网络人格变异的心理特征 智力正常,但情感冷漠.对一切都漠不关心或表现为情绪极不稳定例如:某咼校的一位大二男学生,在网吧里面对声泪俱下的 母亲,仍手拿鼠标,眼盯屏幕,无动于衷;而母亲对眼前这个已 连续七天呆在网巴里蓬头垢面,面黄肌瘦的儿子也毫无办 法。 把现实中所遇到的困难都咎于命运或别人的错误,不能正 确地对待,也不能对自己的行为有所检讨,缺乏责任心和道德感。精神依赖和身体依赖(3) 网络不道德行为网络不道德行为,是指网络主体出自非善和邪恶动机, 不利或危害他人和社会的网络行为。根据网络不道德行为对社 会造成的危害性程度的不同,可以把它们区分为不正当、较恶和 极恶行为。(4) 网恋这种通

14、过上网结识同性或异性朋友,产生的恋情就是网络恋情 或称网恋。高职学生网络恋情般很容易上瘾,而旦上瘾就会 沉湎于网上不能自拔,把网上爱情视为生活的唯追求。迷恋 网络恋情会严重影响学习,而且容易使他们减少与老师、同学 之间的交流,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性格变得孤僻,甚至造成 人格分裂。(5) 网络孤独症网络孤独症是指过分关注人机对话,淡化了个人与社会及他 人的交往,远离周围伙伴,变得越来越孤僻。这些人在现实生 活中不愿意表露自己的情感,也不愿意接受他人情感的表露, 网络使他们对真实的现实产生某种疏远感、淡漠感,甚至不信 任感,使他们变得沉默寡言、不善言谈。网络使一些咼职学生 网民成了“孤独的电脑人”

15、、“孤独的上网人”。(二)高职学生网络心理障碍的原因1. 使用网络不当是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2. 网络自身的优势是高职学生网络成瘾的客观原因。丰富性,生动性,快捷性,时空性,公平性,自主性,交 互性,虚拟性,多元性3. 个性心理特征是心理障碍的主观原因。 幼稚心理因素 情感因素 人格因素 道德因素(三)网络心理障碍的调适1、淡化性的心理干预2、转移式心理干预3、温吞青蛙式的心理干预4、趋利避害的心理干预5、重构社会认知和网络世界的认知6、矫正不良的网络习惯7、应用多种心理疗法恒心战胜 切:某生戒除网瘾的方法是这样的::一是定下目标,写好决心书,多复印几张,贴在经常可以 看得到的地方,时刻提醒自己。二是每次网瘾来了,就拿张纸写下想上网的理由以及上网 会做些什么,这样就能发现自己的理由很不充分,甚至没有必 要。长此以往,就会改变心理依赖。:三是多参加运动,转移注意力。网瘾来时,就去踢足球或 打篮球,这样不仅可以淡化网瘾,还能强身健体。一定要持之以恒,不要半途而废,要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做 至U。三、高职学生网络心理健康(一)建立网络心理健康标准1、有健康的上网动机,合理满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