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为题学生的教育案例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9398335 上传时间:2022-08-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个为题学生的教育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个为题学生的教育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个为题学生的教育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一个为题学生的教育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一个为题学生的教育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个为题学生的教育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个为题学生的教育案例(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用爱播撒阳光 一个问题学生的教育案例一 个案介绍王某,是班里一个活泼好动的男孩。在老师和同学的眼里,他是一个“问题学生”:性格外向,脑瓜很灵,特长众多。但他胆子大,脾气倔,纪律散漫,常闹事,对人傲慢无礼,没有好朋友,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态度不端正,不肯踏实努力做事,故成绩平平。一面是见多识广的聪明表现,一面是平平无奇的学习成绩;一面是开朗外向的性格,一面是没有朋友的寂寞。长期的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使得小小年纪的李某出现了严重的心理失衡。一天到晚,他不是与人唇枪舌剑,便是幸灾乐祸。他认为与别人对抗得越激烈,他越能享受到快乐。为此,老师和家长给他找了一些有关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书,想让他看后能正确认识

2、自己的错误,不料,他自己的问题倒没发现,老师、同学的问题倒看出一大堆,时时以高标准要求他人,指出他人种种“不善待”自己的地方。他像一只刺猬,时时张开尖锐的硬刺,不断伤害别人,保护自己。二、案例分析造成李 某“心理失衡”以致难以合群的个性,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1、祖辈的无原则溺爱。平日里李 某一直由爷爷奶奶照管、教育。爷爷奶奶对孙子总是过于宠爱、放任的,凡事都依李某,于是李某在家一直处于以自我为中心的氛围中,所以他来到学校后,也认为凡事都要依他,谁都得听他的,稍有不如他意,就肆意指责对方,因此经常与同学发生冲突,差不多每天都有“投诉”,故同学们不敢与他交朋友。2、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当。李 某

3、的父母经常在外,没有尽教育的责任,偶尔回家听到班主任的“告状”,大多采用恐吓、打骂的方式。当孩子犯了错误,他们往往先大声训斥,接着就是一顿痛打,从来不和颜悦色地与孩子讲道理。李某的种种举止可以折射出其父母的教养行为。3、被攻击者的消极反应。当李 某攻击同伴时,大多数小朋友表现为哭、向老师“告状”等消极行为。根据帕特森等人的研究发现,当一个儿童猛冲过去,去抢另一个儿童的玩具时,若被攻击者做出哭、退缩或沉默的反应,那么这个儿童还会以同样的方式去对待别的儿童。也就是说,消极的反应强化了李某的攻击性行为。三、教育策略1、引导小朋友正确与人交往,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由于李 某太具有攻击性,导致班上的小朋友

4、不愿与他接近,久而久之,大家都对他避让三分,了解他的家长们也纷纷要求自己的孩子不要跟蒋某玩,让他们远离“灾难”。针对这种状况,我准备采取以下一些措施:(1)做家长的思想工作,取得他们的支持与谅解。首先,通过交谈我让家长了解到“受教育是每一个孩子的权力”,我们不能因为他是个“坏孩子”就剥夺他应有的权力;其次,通过介绍让家长了解到蒋某也有好的一面,如他很爱看书、画画很好等等,我们应该看到他好的地方;最后,我要求家长加强对自己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因为一个人不可能永远生活在真空而无暇的世界里,他总要经历人世间的风风雨雨,关键是看你怎样战胜不良的影响。(2)鼓励小朋友到李 某家串

5、门,充分发挥榜样作用。从李 某平日的一言一行中不难看出,他极其缺乏与人交往的经验,在他的意识中,他认为和小朋友拍拍打打,你拉我、我拉你,这就是一种交往。针对这种情况,我在班上物色几名口语表达能力很强又通情达理的小朋友,鼓励他们主动与李某交朋友,并相邀到李某家去做客,以自身的言行帮助他学会正确地与他人交往的方法,以期改善他与小朋友的关系。2、坚持正面教育,慎用惩罚手段孩子在生活中时常会受到一些挫折,这些挫折在成人看来不算什么,却会大大影响孩子的情绪。由于小朋友表达情感的能力有限,所以他们发泄心中不快的唯一手段就是攻击与侵犯。记得开学第一天,就有小朋友来向我报告:“老师,李某抢别人的玩具!”在劝说

6、无效的情况下,我把他叫到了身边让他单独玩玩具,结果他象发疯一样大喊大叫,乘我不注意还跑去攻击告状的小朋友。后来,我吸取了这次的经验教训,对李 某的攻击性行为不再武断地予以制止,而是平静地分析他打人的缘由,看看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攻击别人的,如果没有外来刺激,他会不会有这种攻击行为。这样细心观察一段时间后,就可防患于未然,有效阻止李某的攻击行为。如果他在一天中打人次数有所减少,或能偶尔用其它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我就立即给予肯定、鼓励,逐步引导他学会正确表达情绪情感。与此同时,我设法引起蒋某对各种活动的兴趣,并通过游戏和交谈来满足他渴望被关注的心理需求。3、避免家庭教育方式的负面影响家长的情绪、言

7、行是影响孩子情绪的主要因素。为此,我和李某的家长联系,告诉家长恐吓、打骂不但对孩子的发展没有丝毫作用,而且会使父母与孩子之间产生隔阂。父母与孩子关系紧张导致孩子故意不听家长的话,借此表示对家长的反抗,而家长则常常以打骂胁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李某如果长期受这种教育方式的影响,言行必定会有父母的影子,动辄张口骂人、动手打人,最终形成暴躁的性格。我还与家长达成共识:改变李某的攻击性行为需要耐心和毅力,“不可救药”“无法挽回”等悲观想法是不可取的应有信心。此外,我还建议家长教会李某正确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攻击他人的原因。在摸清孩子情感状况的基础上,多进行一些游戏,多与孩子交谈

8、,以帮助孩子释放自己地不良情绪,获得心理上的满足。4、培养被攻击小朋友的自我保护能力有攻击性行为的小朋友采取的方式往往各不相同,有的小朋友不加选择地攻击任何一个小伙伴,有的小朋友则专门向弱小的孩子挑衅,这可能是他们认识到攻击强壮的小伙伴会遭到反击的缘故吧。根据帕特森的“消极反应会强化儿童攻击性行为”的观点,我有意识地教给被攻击者自我防御的能力。如:当李某盯着你看、想打你时,你可以提醒他不许打人,或者直接把他的手推开。如果没有察觉李某的攻击迹象,而冷不防遭受攻击时,可明确表达自己的愤怒之情,甚至予以适度的反击。我想,这既是引导小朋友进行自我保护,也是让李某遭受适度的“挫折”。同时,我故意冷淡李某

9、,重点关心被攻击者,用行动暗示李某这些使人不快的行为将使自己受到冷落。四、收获感悟现在李 某的脾气有明显好转,基本上能克制自己急躁的情绪,同学关系也相处得较好,学习成绩也进步了。本学期他与同学只打过一次架,事后他主动承认错误,自我检讨,平时还能主动与我讲心理话。面对李 某的转变,父母、老师、同学都很高兴。高兴之余,我得到了以下启示:1、转变“问题学生”需要有坚忍不拔的精神。“问题学生”的思想、心理、行为习惯已造成偏差定势,要转变并非易事;况且其转变是反反复复的。为此,教师在转变“问题学生”的过程中,要充满信心,咬定青山不放松;同时,教师在转变过程中要有“四个心”,即对学生要有爱心,生活上要多关心,处理矛盾要当心,做思想工作要细心。2、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必须紧密结合,形成合力。“问题学生”的出现与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对他们的转化必须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教师可及时通过家长收集和反馈信息,全面了解“问题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状况,全盘掌握其动态和变化;同时,要求家长努力改善家庭环境,改进教育方法,与教师通力协作,尽快促使“问题学生”的根本转变。3、教育学生要因人而异。学生品德过错行为的性质和程度不同,他们的年龄、性别、个性、喜好不同。因此,教师应根据其过错的程度和个性特点采取灵活的方式、方法进行教育,不能一概而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