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十里长街送总理教学设计之四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9311039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十里长街送总理教学设计之四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十里长街送总理教学设计之四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十里长街送总理教学设计之四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十里长街送总理教学设计之四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十里长街送总理教学设计之四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十里长街送总理教学设计之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十里长街送总理教学设计之四(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十里长街送总理教学设计之四教学要求:1了解首都人民送别周恩来总理灵车的感人场面,激发学生热爱周总理的思想感情,加深对周总理的爱戴和怀念。学习从课文的内容中体会表达的思想。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慈祥、不约而同造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重点词句;从课文内容中体会思想。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首都人民对总理的怀念之情。(使学生的情感与首都人民当时的情感同渠而流,达到以情悟文的境界。)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准备: .总理遗像及装饰物。 2.自制十里长街送总理电脑软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 .揭示课题。(抓长、送两个字眼)

2、2师生共同交流对周总理的认识。3联系课题简介背景。(教师诵读长、送的有关句子) 读懂课文。(自学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5概括主要内容。(借助课题)6.默读全文,理清思路。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深入理会课文内容,体会人民对总理的爱戴、崇敬、怀念之情。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前准备:黑板中上部张贴总理遗像,佩上黑纱,缀上松枝白花,贴上挽联。(据内容创设深切悼念周总理的教学环境。)板书: 等灵车 望灵车送灵车 教学过程:一渲染气氛,引入情境。 语言描述,音响渲染。 播放阵阵狂风的录音。 师述:同学们,请听,狂风在呼啸,在长吟,它扫过大地,卷过长空,摇撼着树木,抖动着电线,为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

3、了跳动而发出一阵阵悲戚的呜咽声。现在就让我们随着刺骨的寒风,走进长安街,看看首都人民是怎样送别敬爱的周总理的。 2.播放录像,再现情境。(有画面,有哀乐,有朗诵) 引导表达观后之情,进行语言训练。 看了这场_的送别,我的心_。 二.导读等灵车片段。1师:对,这是一场感人肺腑的送别,来到长安街,我们首先 看到的是:(出句子) 长安街两旁挤满了男女老少,路那样长,人那样多,向东( ),向西( )。 ()口头填空、诵读。 ()这句话是围绕哪两个字写的?(人多) (3)哪些词说明人多?划一划,说一说。 (两旁、挤满、男女老少、望不到头、望不到尾)(两旁挤满说明队伍密。望不到头,望不到尾说明队伍长。)(

4、)想象着长达十里的长安街上挤满了数百万群众的情境,诵读这句话。 2图画再现情境,观察思考结合。 过渡语:人如此密,队伍如此长,可见悼念总理的人是很多的。让我们再把镜头向前推近。(出图)在悼念的人群中,我们看到的是一张张什么样的脸?(帮助移情并积累词汇。) 再仔细观察:(图下出句子。) 人们臂上都_,胸前都_,眼睛都_。 去掉三个都读一读,比一比,说说三个都强调了什么?(所有的人装束一样,动作一样,怀念总理的沉痛心情一样。) 以沉痛怀念之情来读这句。 理解词语,利用图画,想象情境,发展语言。 师:人群中有这样一位老奶奶。(出示老奶奶特写图和相关句子。)读句子。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

5、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等待着。 想象情境,在语言环境中理解焦急。 师:在刺骨的寒风中,在拥挤的人群中,老奶奶焦急地等待着,我们仿佛听见老奶奶在说什么? 想象情境,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耐心。身旁的人见老奶奶年迈体弱,劝她回去休息,奶奶会坚决地说什么呢? 师:对,这就叫做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板书:焦急,耐心) 自读品味。 过渡语: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的不仅仅有老人,还有青年和儿童,他们都像老奶奶那样盼望早点看到周总理的灵车。 出句子,指名读。 一对青年夫妇,丈夫抱着小女儿,妻子领着六七岁的儿子,他们挤下了人行道,探着身子张望着。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 从哪些词可看出大家都在

6、焦急而耐心地等待? 为什么连用两个望着呢?(等候时间长)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老师相机指导。 .设疑悟情。 (看课题)在长长的街道上,长长的队伍为什么能长长地等候,不辞劳苦地来送总理呢?(对总理情长)想象这个情境,有感情地再齐读一次课题。注意突出长、送两个字。三. 导读望灵车片段。 1.过渡语:人们等啊,盼啊,终于在夜幕降临的时刻,迎来了灵车。请同学们一边听一边想象当时的情境。(播放第二自然段的配乐朗诵)以问促读:灵车到来时人们是怎样相送的呢? (学生以读代答) 抓词语品语感,反复读,激发情感。 (1)没有约定,没有商量而动作一致叫什么?(板书:不约而同。) (2)导读,增强气势,加深印象。师:

7、(引读)送别总理,人们不约而同地mdash;mdah;mdh; 生:(接读)站直了身体。师:(引读)不约而同地mah;mdsh;mdash; 生:(接读)摘下帽子, 师:(引读)不约而同地mdsh;mah;dsh;生:(接读)眼睁睁地望着灵车,哭泣着,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师:(引读)就好像有人在mdsh;mds;mas; 生:(接读)无声的指挥。 (3)指挥人们行动的到底是什么?(提示:请注意带点的表示动作、神态的词。从这些词中,你体会到什么?) ()对,正是这种对总理的无比崇敬和失去总理无限悲痛及永别总理的无限眷恋之情在指挥着人们。人们就是以这样的情感来送总理的。()带着这种感情,我们再来

8、读读课题;再来读读这个句子。 .重现一组图片,拓宽意境,激发依恋之情。 过渡语:送行的长长车队缓缓地行进,按照人们的意愿,拉长了送别的时间。望着灵车,人们思念长长。(投影出一组图片) 此时,你们又想到了什么?(教师相机点睛,激发感情引起共鸣)生:我想到周总理常常日理万机,彻夜不眠。有一次,他工作了一夜走出大会堂,还与清洁工人亲切地握手。生:我想起周总理与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情景。 师:对,总理是那么平易近人,人们常常幸福地看到周总理,看到他dash;mdash;mdash;dsh; 生:(接)矫健的身躯,慈祥的面庞。 师:然而,今天,他mdah;mah;mdas;mdsh; 生:(接)静静地躺在

9、灵车里,越去越远。 师:我们再也看不到他那a;dash;慈祥的笑容,听不到他那mds;mdash;爽朗的笑声了。 生:我想到在飞机遇险的时候,总理把伞包让给小扬眉,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 师:这是多么博大的胸怀啊!这么好的总理,我们怎么舍得他离开?生:我想起总理一生艰苦朴素,衣服上打了不少补丁,甚至逝世了,也没换上一套新衣服。师:对,总理他一生一无所有,一无所求。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国家和人民。这样的好总理,我们怎么能不热爱,怎么能不留恋呢! 生:我想起总理留下的最后一句话:快去照顾其他生病的同志,他们那里更需要你们。总理真是太伟大了。 生: 师:(看课题)长安街上十里相送,

10、勾起人们长长的回忆,让我们想着总理所走的长长的革命之路,想着总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辉形象,想着总理的丰功伟绩,用崇敬的心情再读一次课题。 师:就是这样一位一心想着人民的好总理,在中国人民最需要他的时侯却去了,永远地去了。一想到他就要化为一缕香烟,一堆白灰时,我们的心就像刀绞一般疼痛。(师生情感与当年首都人民的情感产生强烈共鸣) 带着这种万分悲痛的感情读第3自然段。 四.导读送灵车片断。 .引读第四自然段。 2.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是因为mdash;mdash;mdsh;mdash;生:师:对,舍不得总理,不愿与总理分开,这就叫mdsh;mdash;das;mdash;(

11、板书:难舍难分。) 3.想象情景,抒发感情。 (1)这个难舍难分的场面深深地映在我们的脑海里。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学生表述。 .师:对,所以说灵车牵动着mdash;mdash;mash;mdash;生:(接)千万人的心。 5.读灵车渐渐远去,终于消失在苍茫的夜色中。再读课题,这个长字还说明什么呢?(送别时间长) .(指课题)为什么不说十里长街永别总理?从送字,你还体会到什么?7有感情地齐读第四自然段。 五(结合板书)小结。.人们焦急而耐心地等灵车,不约而同地望灵车,难舍难分地送灵车,说明了什么?(板书:崇敬,爱戴,怀念) 2.我们今天怀念总理,学习总理,就要像总理小时候那样mdh;mdas;mdas;mdash; (投影句子,齐读)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师:对,继承总理遗志,踏着总理的足迹,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富强。 六再现灵车渐去的画面,使课虽终意犹未尽。 师:让我们想着总理长长的革命之路,走进长长的送别队伍,一起怀着崇敬、爱戴、怀念之情再送总理一程吧。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