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教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9289674 上传时间:2022-08-20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2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数学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三年级数学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三年级数学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三年级数学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三年级数学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数学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数学教案(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段目标第一学段(13年级)知识技能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理解常见的量;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在具体情境中,能进行简单的估算。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3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数学思考1在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以及对运算结果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在从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想象图形的运动和位置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2、。2能对调查过程中获得的简单数据进行归类,体验数据中蕴涵着信息。3. 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能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4会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问题解决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2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4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情感态度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2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4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知道应该尊重客观

3、事实。 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笔算乘、除法的基础.例如,两位数的乘法中要把两个部分积加起来,实际是计算二、四位数的加法,两位数除法中每次试商后通常要做三位数

4、减法.同样,多位数乘一位数也是学习两、三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不论因数是几位数,在计算过程中都要分解成用几个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学习的继续,也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数概念教学的一次扩展,学生理解掌握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册出现的内容是最初步的,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具体实例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学习小数和进一步学习分数做好铺垫.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四边形一单元,这是教材的另一个重点内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

5、征,了解周长的含义,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等.同时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安排的是认识长度单位千米、质量单位吨以及时间单位分、秒.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质量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可能性.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感受和体验以及实际活动,使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激发学生探索生活中的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本册教材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继续引导学生

6、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三、教学目标: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1 、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2 、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3 、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 10 ),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

7、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4 、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5 、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 1 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 千米 =1000 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 1 吨的质量观念,知道 1 吨=1000 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 1 分=60 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6 、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

8、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7 、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8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9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10 、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口算的分阶段要求初步拟订如下:单元结束时期末平均错误率速度平均错误率速度有余数除法 6% 以内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 8 题4% 以内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 10 题四、教学措施:1 、 以学生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

9、激发学习兴趣.2 、 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进行直观教学.3 、 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4 、 多设计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动,培养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此外,由于三年级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直观教学,因此应制作和收集一些教具和学具,如计数器、方木块、小棒、钉子板、卷尺和测绳、七巧板、钟面、转盘.五、教学进度: 一、测量( 7 课时)千米的认识4 课时左右吨的认识 3 课时 3 课时左右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9 课时)加法3 课时左右减法3 课时左右加法和减法的验算2 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 课时三、四边形( 6 课时)四、有余数的除法( 5 课时)五、时、分、

10、秒( 3 课时)填一填、说一说1 课时六、多位数乘一位数( 13 课时)口算乘法3 课时左右一位数乘二、三位数5 课时左右中间、末尾有 0 的乘法 4 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 课时七、分数的初步认识( 5 课时)八、可能性( 4 课时)九、数学广角( 3 课时)掷一掷1 课时十、总复习( 4 课时) 第一单元 测量 【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p2-14)。 【教材分析】 1、本单元的内容及作用 本单元的内容有:毫米、分米的认识、千米的认识和吨的认识 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及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这一单元中,将要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

11、千米”及质量单位“吨”,通过学习,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会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因此,本单元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教材编写特点 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提供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 (2)合理安排活动内容,为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提供便利。 (3)为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4)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

12、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 使学生联系对长度单位的已有认识以及自身的生活经验,学会根据物体的长度特点或解决问题的需要合理选择长度单位,并进行相应的测量和交流,发展实践能力与空间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让学生列举千米、吨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良好习惯,让学生意识到知识无处不在的道理。 2、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13、通过合作性质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并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知道毫米、分米和千米与米、厘米之间的进率及换算。知道吨和千克之间的进率和换算难点:初步建立毫米、分米、千米的长度观念以及吨的质量观念,应用毫米、分米和千米来正确表示物体的长度以及应用吨来正确表示物体的质量。 【教学建议】 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 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 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 重视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 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本单元内容可以用7课时进行教学【学情分析】 第 一 课 时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至第2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长度单

14、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过程与方法:在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教具:表格、尺子学具:学生尺教学过程:一、引言二、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师: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估计实际测量数 学 书 的 长:数 学 书 的 宽:数 学 书 的 厚:师:你是怎么想的?三、学生动手测量实际长度1、让学生用学具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2、让学

15、生先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四、揭示课题: 板出:毫米的认识五、建立1毫米的概念1、认识尺度上的1毫米有几长。2、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六、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 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然后汇报小结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七、巩固发展1、完成数学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一、第二题。八、全课小结。板书设计:第 二 课 时教学内容:教材第4页的内容。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知识与技能:2、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认识分米,建立1 分米的长度概念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