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寓言哲理小故事范文5篇.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9286627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时候寓言哲理小故事范文5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古时候寓言哲理小故事范文5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古时候寓言哲理小故事范文5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古时候寓言哲理小故事范文5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古时候寓言哲理小故事范文5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时候寓言哲理小故事范文5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时候寓言哲理小故事范文5篇.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时候寓言哲理小故事范文5篇古时候寓言哲理小故事1有个北方人,到南方去做官,刚到南方,肯定有许多事情弄不明白,假设虚心请教别人,也许并不难懂。可这位先生可不想去问别人,那样显得自己太无知,岂不是太没面子了。他宁肯不懂装懂,结果惹出许多笑话来。有一次,地方上一个乡绅请他去做客,大家聊得很开心,这时,仆人送上一盘菱角。这位没吃过菱角,又不好意思问,主人家又一再请他先尝,无奈,他只好拿起一只菱角,放到嘴里去嚼。主人看他连壳也没有剥就吃了,心里很惊讶,问他:“这菱角是要剥了皮才好吃的,你怎么整个丢到嘴里去嚼呢?”他明知自己弄错了,却一本正经地说:“刚刚到南方来,有些水土不服,连壳都吃掉了,为的就是清热

2、解火。”主人摇摇头,说:“我们怎么没听说过呢?你们那儿这东西很多吗?”那人答道:“多得很呐!山前山后到处都有的长呢。”主人不禁哑然失笑。还有一次,他和一位朋友逛街,在菜市场上,他们看到一个人在卖姜。这人没见过姜是怎么生长的,就问道:“一棵树上一年能结多少姜?”卖姜的人和周围的人都笑了,他们说:“姜是地里长的,怎么能是树上结的呢?”他却硬是和别人争辩个没完:“你们真是笨呀,姜是树上结的,我会不知道?我们邻居家就有一棵姜树,不信,我们问问去?”他虽然这样说,但心里也发虚,因为他知道他的邻居家根本没有姜树,他不过是为自己解围罢了。他的朋友心里明白他是不懂硬要装懂,于是,便成心对大家说:“他这么有学问

3、的人会不知道姜是地里长的吗?他不过是考考你们,看你们能不能敢于坚持自己的见解。对的,就要敢于坚持,错的,也要敢于改正,这样才能进步啊!”那人听了朋友的话,脸红了。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不明白的问题时,不会就是不会,要多擅长向别人学习,不要装懂,反而会遭到别人的嘲笑。在学习的路上,我们不知道、不明白的知识很多,不懂就是不懂,大胆说出来。然后问题解决了,而你也学到了新的知识,这样不是很好吗?古时候寓言哲理小故事2苏味道是初唐的政治家、文学家,赵州栾城(今属河北栾城)人。九岁能诗文,少有才华,与李峤以文辞齐名,号“苏李”。20岁中进士,早年为咸阳尉,因吏部侍郎裴行俭赏识,随裴行俭两征突厥,为书

4、记。圣历初官居相位,先后三度为相,深得武那么天赏识。当狄仁杰垂垂老矣之际,武那么天向他咨询谁能接班,狄仁杰答道:“文学蕴藉,那么苏味道、李峤固其宜矣。”苏味道可以获得一代名相狄仁杰的赏识,自可说明他必非平庸之辈。可是,苏味道任宰相的时候,最大的缺点是“尸位素餐”,用如今的话说就是“不作为”,凡事明哲保身,一味地和稀泥,处事非常圆滑。有一次,一个人向苏味道请教当官的窍门,他得意地说:“要想当好官,必须记住一点:处理任何事情,都不要决断得清楚明白。否那么一有错误,就必定受罚。应该像用手摸棱角那样,这一面可以,那一面也过得去,就不会出事了。”这番话传扬开来以后,大家私底下都称他为“苏模棱”。史料记载

5、:“尝谓人曰:处事不欲决断明白,假设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然而,苏味道并非遇事一律模棱,不置可否。在有些事情上,他的态度又鲜明得出奇。比方,长安元年(公元720_年)三月大雪,苏味道以为是祥瑞之兆,率领百官向武那么天进贺。殿中侍御史王求礼当即指出:“三月雪为瑞雪,腊月雷为瑞雷乎?”还说:“今阳和布气,草木发荣,而寒雪为灾,岂得诬以为瑞?”又一次,有人向朝廷呈献一头三条腿的牛,苏味道又带头上朝祝贺。苏味道如此不顾常识,昧于事理,必然招致“举朝嗤笑,以为口实”。但苏味道不管这些,笑骂由尔笑骂,照旧我行我素。难怪宋人孔平仲的续世说,将他的言行编入了“奸邪”一列。有人来向他请教做官之

6、道,他却告诉别人处理事情,不要决断得太清楚,太明白,要是这样处理错了,必会遭到追究和指责。只要模棱两可,让别人抓不到小辫子就行了。这故事只是用来说明成语的出处,可千万别学这种人的处事态度,而成为一个不负责任的人喔!古时候寓言哲理小故事3春秋时期,发生了两件骨肉相残的事情。这两件事情影响很坏,很多人都知道。一件事是晋献公与公子申生的事情。晋献公在晚年时非常昏庸,宠爱妃子骊姬,对她言听计从。骊姬想让儿子奚齐当太子,就与奸臣私通,一起商量着如何对付他们的眼中钉太子申生。一次,骊姬用蜂蜜擦头,引来不少蜜蜂,然后命申生用扇子驱赶蜜蜂。结果,晋献公在高台上看到,真的以为申生有戏母之心。晋献公勃然大怒,从此

7、断绝父子之情,再也不理睬申生了。申生失宠,只得自杀。骊姬还在献公面前,说公子重耳、公子夷吾的坏话。献公听信谗言,派人去杀重耳。重耳、夷吾见势不妙,只得逃出晋国,另寻出路。另一件事,是公子弃疾与楚灵王的事情。楚灵王曾经传下旨意,命他的弟弟公子弃疾去管理被灭的蔡国,而他统率军队出征,攻打东方的徐国。公子弃疾见国君不在国内,就带兵回国,杀死了楚灵王的两个儿子,拥立他哥哥的儿子子午为君,由子皙做令尹。楚灵王听说公子弃疾掌握了大权,自己又没有方法打回去,气得上吊自杀。公子弃疾见自己的权利越来越大,索性逼子午自杀,自己从后台走向前台,做了楚王,历史上称他为楚平王。这两件事,一件是父亲逼死儿子,一件是弟弟逼

8、死哥哥,说起来都令人连打冷战。兄弟姐妹是这个世界上除了父母以外,你最亲近的人。所以一定不要互相伤害,要团结友爱。如今比喻不合理的迁就凑合或不顾详细条件,生搬硬套。这就告诉我们要懂得变通,条条大路通罗马,即使一条路被堵住了,还可以试试另一条路。古时候寓言哲理小故事4北宋时,有个叫徐铉的人以博学多才知名于世。一次,江南选派徐铉_纳贡。按照惯例,朝廷要派一位陪同的押伴使。朝中众人都因没有徐铉的学问大,怕被他耻笑而不敢前往陪行,宰相也委实感到有些棘手,只得奏请宋太祖定夺。宋太祖深知徐铉的学问和为人,便传旨要求呈上一份不识字的殿侍。宋太祖看了一眼,用笔随意一点,说:“此人可以。”众大臣颇感惊讶,皇上怎么

9、会派一个如此愚笨的人去陪同满腹经纶的徐铉呢?被点名的殿侍还没弄清楚怎么回事,就被糊里糊涂地派到了江南。当这位殿侍陪伴徐铉上路后,从渡江开始,徐铉便妙语连珠、语惊四座,令同船的人叹服不已,惟独陪同他的这位殿侍默不作声,除了点头应是,其他的时候一言不发。徐铉好生奇怪,不知这人学问深浅,便饶有兴致地与他攀谈,卖弄自己的学问,满以为这样会使对方感到自惭形秽。谁知殿侍仍旧点头称是,既不发表意见,也不答复以下问题。这样一连几天,徐铉深感没趣,傲气渐失,只好乖乖地随殿侍来到京城。故事的哲理是指导都爱才。可如何驾驭那些恃才傲物的人?是呕心沥血找到一位比他更有才气的人去降服,然后恶性循环吗?其实,运用相生相克的

10、反向思维,懂得组合特质完全不同的人,往往是解决问题并且一举多得的窍门。古时候寓言哲理小故事5晏婴是春秋时著名政治家,可他在齐景公即位之初,并没有得到重用,只是派他去治理东阿。虽然来到的只是一个小地方,但晏婴很想证明自己的才能,所以工作起来非常卖力,起早贪黑,一干就是三年。没想到,有一天,齐景公突然召他入朝,拿出一大堆举报信,责备他说:“你看,我几乎天天接到反映你胡作非为的信,你说说看,这是怎么回事?”晏婴没有为自己辩白,上前谢罪说:“臣已经知道自己的过错了,请再给臣一次时机,让臣重新治理东阿,三年后臣保证让您听到赞誉的话。”晏婴的态度让齐景公很满意,于是同意给他一个将功补过的时机。三年之后,齐

11、景公再次召见了晏婴,这回他的脸上布满了笑容,快乐地说:“我如今耳朵里听到的,都是对你的赞扬之声,知错能改,不失良臣。”说完,下令重赏晏婴。然而,晏婴说什么也不肯承受奖赏。齐景公很奇怪,问他说:“有过那么罚,有功那么赏,奖赏是你应得的,为什么不肯承受呢?”晏婴答复说:“臣三年前治理东阿,尽心竭力,秉公办事,得罪了许多达官贵人。这些反对臣的人一齐分布臣的谣言,大王听后自然对臣不满意。而后三年,臣便反其道而行之,那些原来说臣坏话的人,自然开始夸奖臣了。臣以为,前三年治理东阿,大王本应奖励臣,反而要惩罚臣;后三年大王应惩罚臣,结果却要奖励臣,所以臣实在不敢承受。”齐景公一听,恍然大悟,知道是自己错怪了

12、晏婴。晏婴进谏的方式,更让齐景公感慨,于是他把晏婴留在身边,用之为相,齐国由此大治。北宋熙宁年间,名臣范仲淹的儿子范尧夫任职庆州(今甘肃庆阳)。有一天,范尧夫坐轿在街上行走时,突然几个遭押解的囚犯拦轿喊冤,他很奇怪,就把他们带到了衙门。细问之下才知道,这几个都是羌人,曾在环州(今甘肃庆阳环县)种古手下做事,种古有违法之事,他们几个是知情人,为了避罪,种古来了个先下手为强,将他们以匪徒罪名逮捕,判决后流放南方。照理说范尧夫犯不上蹚这浑水,一来环州并不在他的管辖范围内,二来种古是名将种世衡的儿子,种世衡是他父亲范仲淹的老部下,两家可谓世交。然而正直的他还是向朝廷检举了此事。种古闻讯大怒,立即也举报

13、范尧夫未经中央批准,私自开仓放粮,收买人心。果然,皇帝亲自下诏,派出御史坐镇宁州(今甘肃庆阳宁县),调查审理他们各自的问题。案子很快就审清,种古以诬陷罪流放远方,但范尧夫也遭到贬职,调往偏僻的地方。范尧夫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登上宰相之位。因为有过去的梁子,人们都以为种古倒霉的日子到了,可令人们想不到的是,范尧夫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推荐种古为永兴军路钤辖,并任隰州(今山西隰县)知州。面对人们质疑的目光,范纯仁解释说:“种古天性不错,当初他应当以他父亲的军功授官,他却推让给了弟弟,有小隐君之称。种古也很有军事才能,在抵御羌族入侵中立有战功。他虽然犯过错误,但不能一棍子打死,应该给他改正的时机。至于他与我个人的恩怨,我时常反省自己,先辈与种氏上世有很深的友谊,如今引起种氏子孙讼告,是因为我不肖,哪儿用去讨论其中的是非曲直啊!”后来,种古得知事情的原委,非常惭愧,写信向范纯仁抱歉,范、种两家和好如初。面对别人的误解,与其争辩,莫如抱歉。与人发生冲突或摩擦时,要有一种“怪我咯”的心态,凡事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是拿别人当借口。为别人的过错抱歉,不仅是一种精神境界,更是一种人生智慧。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