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成功有道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9271440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曾国藩成功有道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曾国藩成功有道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曾国藩成功有道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曾国藩成功有道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曾国藩成功有道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曾国藩成功有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曾国藩成功有道(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曾国藩成功有 10 道 有这样一个笑话,说是曾国藩在家读书,一篇短短的文章,朗读了多少篇还背不下来。一小偷本想等他入睡之后偷窃。 可是左等右等,就是不见他睡。小偷忍无可忍,跳出来大叫: “这种笨脑袋,读什么书 ?!”说 完小偷把曾国藩背的一段流利地背诵了一遍,就扬长而去。曾氏一族的天资并不出色。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一生考了十 七次秀才,一直到四十三岁,才勉强过关。笨拙的人没有智 力资本,因此比别人更虚心;笨拙的人从小接受挫折教育, 因此抗击打能力特别强;笨拙的人不懂取巧,遇到问题只知 硬钻过去,因此不留死角。正是这与众不同的 “笨拙 ”,成就了 曾国藩非同一般的精明和高明。今天我们来看看 “笨人

2、 ”曾国藩的成功之道。“勤之道曾国藩说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 “惰”字致败。 ”以勤治惰, 以勤治庸,不管是修身自律,还是为人处世,一勤天下无难 事。笨人,普通人,最需要的就是下笨功夫,要勤不要懒惰。据 说,曾国藩考秀才考了 9 次。曾国藩能够打通科举这条路, 靠的完全是 “笨劲 ”。父亲要求他,不读懂上一句,不读下一句。 不读完这本书,不摸下一本书。不完成一天的学习任务,绝 不睡觉。他不懂什么 “技巧”,什么 “捷径”,只知道一条路走到 黑,不撞南墙不回头。这种 “笨拙 ”的学习方式,在他身上培养 起超乎常人的勤奋、吃苦、踏实精神。虽然曾国藩考秀才考了九年,但是一旦开窍之后,后面的路 就

3、越来越顺。中了秀才的第二年,他就中了举人,又四年, 又高中进士。而那些早早进了学的同学,后来却连举人也没 出来一个。他总结自身经验,多次说这得益于自己基础打得 好,所以 “读书立志,须以困勉之功 ”。“恒”之道所谓 “恒”指的是有恒心,生活有规律,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曾国藩给自己规定,必须做到自订的十二条功课,即:敬、 静坐、早起、读书不贰、读史、谨言、养气、保身、日知所 亡、月无忘所能、作字、夜不出门。他把自己制定的一系列 必须遵循的规矩严格施行,一坚持就是一辈子。敬之道曾国藩在给儿子的遗训中说,主敬则身强。他说,庄重宁静 则一天比一天强,安闲散纵则越来越懒惰。如果不论人多人 少,事大事小

4、,都以恭敬之心相待,不敢懈怠,那么身体的 强健,还有什么令人怀疑的呢 ?当无事时,敬以自持;而有事时,即敬之以应事物。一个人 如果能做到 “敬以存心 ”,身心都会湛然澄澈。就好像一位精明 的主人,能够将自己家中管理整饬得井井有条。而心如果不 敬,就像一个家没有了主人,各种混乱就会随着而来。敬就 是谨慎的状态度、敬就是不懈怠的状态,人只有保持这种状 态,才能不断进取,似有天助。“静”之道曾国藩每天都要静坐一会儿,许多为人处世、治学从政的体 会和方法都从静中来。尤其在遇到重大问题时,他更是不轻 易作出决定,总要通过几番静思、反复权衡之后,才拿出一 个主意来。为让气氛更宁馨些,还往往点上一支香。每见

5、到 这种情况,家人有再大的事也不打扰他。曾国藩说, 凡遇事须安祥和缓以处之, 若一慌忙,便恐有错。 盖天下何事不从忙中错了。故从容安祥,为处事第一法。整 天慌里慌张的人,难成大事,就是因为缺了 “静”和“安详 ”的智 慧。曾国藩研究专家唐浩明曾经对此有精辟的论述。他说人到中 年,见闻增多,阅历渐丰,人脉繁富,办事有方,这是好事。 但同时人也变得思虑过重, 欲望太多, 精力分散,神志纷披, 则又不是好事。如何让复杂变得简单,让纷披变得清澈,让 分散变得集中?这需要静以修心, “静”是 去“躁”的 良方。 “诚”之道曾国藩一生待人接物更是以诚为本,以拙为用。他一生要求 自己 “不说大话,不求虚名

6、”,做事 “情愿人占我的便益(宜) 断不肯我占人的便益(宜) ”。别人以巧似伪欺骗他,他却仍 然以诚以拙相待。曾国藩说到做到。左宗棠在 “瑜亮情绪 ”的促使下,一生不服曾 国藩,始则挖苦打击,终则以怨报德,曾国藩却终生未还一 手。李鸿章作为他的弟子,也时常和他耍心眼、逞私心。曾 国藩却因为爱李之才,始终不改对李鸿章的关心、爱护、包 容、提携。李鸿章因此终生感激涕零,到晚年更开口不离 “我 老师”三个字。因为这种质朴的为人处世方式,曾国藩一生朋友极多,麾下 谋士如云,猛将如雨,指挥如意,得道多助,成就了 “洪杨一 役”的最终胜利。曾国藩的精神核心可用一个 “诚”字予以概括, 不投机取巧,不做苟且

7、之事。“谨”之道所谓 “谨”就是指谨慎,就是要时时提醒自己做人要低调、 收敛, 不要得意忘形、 贪得无厌。曾国藩常常讲, 人是不可能全的, 不要去求全。他说人生最好的状态应该是 “花未全开月未圆 ”。 正因为他时时秉持这样的理念,在打下南京城、剿灭太平天 国、手握三十万重兵、部下竭力劝说他面南背北时,他才能 抵御诱惑、不为所动,从容写出 “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 心自知 ”这样境界高远的诗句。“新”之道涤旧生新。 为了明确修身励志的理念,曾国藩把自己的号改为 “涤生 ”。所 谓“涤”就是涤去过去不好的东西, “生”就是重新获得新生。以 “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 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的决绝心态

8、昭示 他告别过去、追求崭新境界的决心。“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这句话出 自了凡四训这本书,意思是要我们于从前之恶习、恶业 决裂,斩断与过去不好的自己的联系, 从新开始, 修身立业。 周易、大学都强调 “日新其德 ”,意思更近一层,要求 我们每天都要斩断与过去恶习的联系,每天都要更新自己。 “耕”之道但问耕耘,莫问收获。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亩田,有心人却不懂耕种,只想着 收获,这注定要落空。人生应该首先学会耕耘,才能考虑收 获。“但问耕耘,莫问收获 ”,曾国藩最先说过这句话。很多人都以 为曾国藩只要耕耘,不要收获,其实不然。曾国藩的意思是 你耕耘就好了,不要去担心收获

9、。只要耕耘,自然有一天你 就会有收成。期待丰收,那你精神压力很重,会徒增苦恼。 把握当下,守一不移,只要去努力了,将来就会有希望。担 忧和等待,根本没有什么帮助,反而是障碍。你越在意它, 可能它越不会来,你要做的只是现在不断地去准备,最后它 就来了,所谓不期而至,不期然而来到。”宀、甘“善”之道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 做善事最快乐,因为不求别人知道。做善事最痛苦,因为十 分害怕别人知道。 中国有句古话: 若使人不知, 除非己莫为, 所以做了事情不被别人知道是很难的,也就是说想要隐瞒坏 事是很难的。行善可以带来心境的快乐,行善能生发人内心的阳气。中国 文化有一句名言: “行

10、善最乐。 ”我们做了任何一件不好的事, 心里都会不安、不快乐、慢慢脸色神气都会变坏,精神弄走 样了。 “假使你真正绝对无条件地行善,帮助别人,有利于别 人,做了一件好事,心境自然非常快乐,那个快乐不是道理 上讲得出来的 ”。曾国藩被很多人视为成就大事业的榜样,堪称近代圣贤。他 总结一生的经历, 得出一个结论, 那就是,你要成就大事业, 就必须志向远大、行善积德。所以,曾国藩时刻告诫家人, 多做善事、救助贫困等, 所以曾国藩整个家族得以旺盛发展。 行善积德,不仅让一个人家庭幸福、成就事业,而且会让一 个人开心快乐、 心想事成。 你要经常反思, 你做了多少善事? “交”之道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

11、贤否。周易上说,方以类聚,物以群分。一个人结交什么样的 朋友,很大程度上能反映这个人在道德、做人做事等方面的 品味。在交友方面,曾国藩总结了八交九不交的原则。八交:一要交胜己者。从其身上学习优点,互相切磋,提高自己, 结交这样的朋友,对人生大有益处。二要交德盛者。心态平和,总是称赞别人。三要交趣味者。心胸开阔,生活态度积极,和这样的人常来 常往,可增加无限人生乐趣。四要交每事吃亏者。凡是每事宁愿自己吃亏,牺牲自己利益 的人,必为君子。五要交直言者。 直友难得”,能直言不讳者,往往存诚务实, 患难时每每即是这样的人还在你身边。六要交志趣远大者。有宏大抱负之人,必能成就一番事业。 七要交惠在当厄”者。在别人困难的时侯,肯出援手,最为可 交。八要交体谅人者。能理解人、体谅人、体贴人,可称宜友。九不交:一不交志不同者。志不同者不必强合,勉强之事,必不能久 二不交善于奉承,奸得过分的人,应当远而避之。三不交恩怨颠倒,全无性情者。这种人没什么人情味,今天 仇人,明天知己,反复无常,交不得。四不交不孝敬长辈,不友爱兄弟的人。五不交迂人。迂腐之人顽固而不开化,一事不合则轻率决裂, 且引以为恨。六不交在别人伤心时,还去落井下石,责备别人的人。 七不交好占便宜的人,特别是不要发生经济往来。八不交孤傲刻薄,口含怨言,徳性轻薄的人 九不交忘恩负义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