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选修3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一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9131976 上传时间:2023-10-0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选修3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一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二历史选修3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一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二历史选修3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一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二历史选修3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一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二历史选修3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一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选修3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一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选修3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一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历史选修(3)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一)人教实验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 高二历史选修(3)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一)二. 重点、难点:1. 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 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第一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为什么到20世纪初会发生世界性的大战。(1)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 19世纪下半期,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在科学技术的推动和企业组织化程度提高等背景下,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经济飞速发展。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美、德、日三国跳跃式发展,实力直逼或超过老牌的殖民帝国。这些国家在殖民争夺中起步晚,所得份额有限,由此引发了重新瓜

2、分殖民地的战争。(2)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欧洲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地区,列强矛盾错综复杂。1879年德、奥签订同盟条约,1882年,德、意、奥缔结了针对法、俄的三国同盟条约。这标志着以德国为首的第一个欧洲大陆军事同盟集团的形成。 1892年,法、俄签订了法俄军事协定草案,1904年,英、法签订了英法协定,1907年英、俄签订了英俄协约,标志着英、法、俄三国军事同盟的最终成立。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的对峙,使整个欧洲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之下。(3)科技进步成果被运用于军事领域。 科技进步首先使传统的武器得到改进,提高了武器的性能,大大增强了武器的杀伤力。科技发明运用到武器研制上,使得潜艇、飞机、坦克等

3、新式武器相继问世,战争突破了以往以陆地为主的限制,扩展到海底和空中。新的交通手段的出现,提高了军队的战略机动能力,使得战争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电报、电话和无线电等新的通讯工具的出现,实现了远距离的信息传输,促进了军队通讯技术的现代化,使战争突破地域条件的限制,能够在世界范围内有效地指挥战争。(4)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在进入20世纪后的激烈竞争中,西方列强相信战争是最后解决问题的办法,纷纷扩军备战,展开军备竞赛。在统治阶级的煽动下,极端民族主义成为一股潮流,许多人陷入民族主义战争狂热之中,使得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争夺和斗争愈发激烈。1914年7月28日第一次大战全面爆发。(一)动荡不安

4、的世界1. 瓜分世界让看下列表格,思考从中能够发现什么现象?根本原因是什么?19131914年列强的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的情况国别占世界工业产量(%)殖民地面积(万平方米)殖民地人口(万人)英国14335039350沙俄2.617403320法国610605550德国162901230日本1301920美国3830970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性加剧,列强力量对比出现显著的新变化。到19世纪末,新起的美国超过了英国,德国超过了法国,接着又超过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根本原因。2. 扩军备战帝国主义国家矛盾斗争的实质是争夺殖民地。列宁说

5、:“帝国主义的重要特点,是几个大国争夺霸权,即争夺领土”(列宁选集第二卷第653页),后起的帝国主义强国不能容忍实力与所占殖民地不平衡的倒挂状况,新老帝国主义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尖锐起来。在世界没有被瓜分完毕时,它们之间的矛盾和争夺往往通过宰割和分配新的“自由”土地而暂时得到缓和。但是,当世界已被瓜分完毕时,必然要出现重新瓜分世界领土的斗争,甚至战争。为了世界霸权和殖民地,欧洲列强积极扩军备战。一战爆发前,欧洲列强的陆海军总数大大增加了。德国海军实力仅次于英国海军。随着列强的争夺,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二)两大军事集团1. 三对基本矛盾在一战前欧洲列强之间主要存在三对基本矛盾。法

6、德矛盾。法德矛盾源于普法战争。普法战争中,战败的法国割地赔款,失去了原来西欧和中欧的霸主地位。法国力图“复仇”,收回被德国夺取的阿尔萨斯和洛林,进而吞并德国的萨尔矿区。德国要继续削弱和遏制法国,不让它东山再起,为此,除了实行孤立法国的外交政策外,还扩军备战,并制定了在新的战争中打败法国及其盟国的作战计划。普法战争后,法德矛盾一时成为欧洲大陆的主要矛盾。 英德矛盾。英国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19世纪中期建立了海上霸权、殖民霸权、工业霸权。德国是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济发展迅速,赶上并超过了英国。德国统治集团因此从争取称霸欧洲的“大陆政策”,转向夺取全球霸权的“世界政策”。

7、德国成为英国的主要竞争对手。德国不仅在欧洲商品市场上同英国竞争,而且主要在殖民地问题上同英国的矛盾日益加深。在亚洲,德国修建“三B铁路”的计划,直接威胁到英国以印度为基地的势力范围。在非洲,德国“赤道非洲帝国”的计划与英国的“开罗开普敦”计划尖锐对立。在制海权方面,20世纪初,德国海军力量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英国。英德之间的矛盾成为了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俄奥矛盾。主要表现在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上。巴尔干半岛位于欧、亚、非三洲交汇之处,战略地位显赫。该半岛长期处于土耳其帝国的统治之下。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俄国和奥匈帝国在巴尔干的争夺尤为激烈。俄国打着大斯拉夫主义(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白俄罗

8、斯人属于东部斯拉夫人)的旗号,向该地区扩张。俄国与奥匈帝国的争夺,使巴尔干半岛的矛盾更为激烈和复杂。随着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的不断加剧,欧洲出现了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2. 三国同盟 三国同盟的建立。在俄奥争夺巴尔干的斗争中,德国支持奥匈帝国。1879年,在俾斯麦推动下,缔结了旨在共同反对俄国的德奥同盟条约。这是两大军事集团形成中最先缔结的条约,是列强对当时最敏感地区争夺的必然结果。后来,俾斯麦拉拢意大利共同对付法国,1882年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签订,侵略性的军事集团三国同盟正式建立。三国同盟的核心是德国,其矛头指向俄国和法国。3. 三国协约三国同盟形成后,法俄都感到不安,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

9、,两国逐渐接近,并于1892年缔结了军事协定。法俄同盟形成,这标志着欧洲出现了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这是向三国协约方向推进的第一步。三国协约形成的决定性步骤是其核心英国放弃传统的外交政策与法国结盟。随着在殖民地问题上冲突的加剧,20世纪初,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英国不得不放弃维持欧洲大陆均衡的“光荣孤立”政策,首先与德国的宿敌法国接近。法德矛盾促使法国也向英国靠拢。1904年英法签订协约,调整了两国在瓜分非洲等殖民地问题上的矛盾。从此,英法事实上建立了同盟关系。为了共同对德,英国又主动协调了同俄国的利害冲突。1907年英俄签订协定,调整了双方在亚洲争夺殖民地的矛盾。英法、英俄协

10、定,都是背着有关国家签订的帝国主义的分赃协定。英法、英俄协定的签订,意味着英、法、俄三国协约的建立。这样,为重新瓜分世界,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了。(三)“巴尔干火药桶”1. 争夺巴尔干巴尔干半岛长期处于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之下。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期,巴尔干半岛的状况是:一方面,罗马尼亚等摆脱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取得了独立;另一方面,欧洲列强趁虚而入,在此扩大自己的势力。巴尔干半岛的民族关系复杂,其中斯拉夫人居多数。在巴尔干各国反对奥斯曼帝国统治的斗争中,俄国曾以援助斯拉夫人为由对奥斯曼帝国作战,不仅扩张了在巴尔干的势力,而且以本部斯拉夫人的解放者自居,不断插手巴尔干事务。奥匈帝国在德国的

11、支持下也积极向巴尔干扩张,1908年吞并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两地。20世纪初,巴尔干地区不断出现严重的政治危机、军事危机和局部战争,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争夺霸权最敏感的地区。2. 萨拉热窝事件关于“一战的爆发”,同学们在初中教材中已经学过,教师可让学生简要概括引起战争的导火线事件和大战爆发的情况。学生回答:萨拉热窝事件的发生是引起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夫妇在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开枪打死。这一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情景再现:1914年帝国主义矛盾空前激化,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一触即发。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直接导火线。受俄国支持的塞尔维亚,

12、一直被奥匈认为是在巴尔于扩张的主要障碍。为了对塞尔维亚进行军事恫吓,奥匈选定塞被土耳其征服的“国耻日”(1386年6月28日)在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举行军事演习,以示其侵略野心。这一消息,已于当年4月传出。塞尔维亚的秘密民族主义组织民卫社和黑手党,决定派人去暗杀指挥这次演习的好战分子奥匈皇储弗兰茨斐迪南。塞当局曾致函奥匈政府,劝其取消这次演习,但未被接受。5月,黑手党7名成员分头潜入萨拉热窝,为暗杀活动进行了周密的准备。6月28日上午10时,斐迪南夫妇在城郊检阅军事演习之后,乘敞篷汽车,进萨拉热窝市区巡视。埋伏在路旁人群中的黑手党成员查卜林诺维奇突然冲到车前,向斐迪南投掷一枚炸弹。司机见此情景

13、,加足马力,汽车冲向前方,炸弹落到后随汽车上,炸死一名军官和几名群众。查卜林诺维奇被捕。斐迪南故作镇静,挥手示意“继续前进”。到市政厅出席了欢迎仪式,稍作休息之后,又乘车上街,招摇过市。当汽车途经一拐角处时,17岁的中学生加普林西普冲上前去用枪打死斐迪南夫妇。 后人为悼念普林西普的爱国行为,在他行刺的十字路口铺上一块石板,上面刻着他的两只脚印,在路旁的墙上用塞尔维亚文写上:“1914年6月28日,加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与对自由的向往。”德奥集团在暗杀事件发生后欣喜若狂的叫嚣道:“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经过“七月危机”,由此而引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于8月初全面展开了

14、。3. 一战爆发萨拉热窝事件发生一月后,奥匈帝国在德国的支持下,以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接着,德、法、俄、英相继投入战争。交战的一方为同盟国的德国和奥匈帝国,以及支持它们的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另一方面为协约国的英国、法国和俄国,以及支持它们的塞尔维亚、比利时、意大利、日本等国。到大战结束时,双方共有31国参战,其中参加协约国作战的有27国,参加同盟国作战的有4国。战火从欧洲蔓延到亚洲、非洲、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世界规模的战争。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直接原因。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

15、成是大战爆发的具体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斗争的实质是争夺殖民地;在对殖民地的争夺与分赃过程中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两大军事集团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四)课后研讨:思考题:为什么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帝国主义国家对殖民地的争夺有密切的关系?此题主要培养史论结合,论证问题的能力。大战的爆发同帝国主义对殖民地的争夺有直接关系。德、英矛盾主要体现在对殖民地的争夺之上;大战的爆发同帝国主义间在殖民地问题上的妥协有关。如:英、法在非洲问题上的妥协、英俄在亚洲问题上的妥协。这种妥协是争夺的另一种方式。第二课 矿日持久的战争“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日光下的地盘。” 这是20世纪初德国首相毕洛夫的一番话。为了争夺日光下的地盘,第一次世界大战在1916年交战双方展开了最为惨烈的战争。(一)“施里芬计划”的破产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在欧洲,主要战线有西线、东线和南线三条战线,其中西线的战争具有决定性的作用。1914年是战争的第一阶段,马恩河战役致使德军速决战的计划破产、在第二阶段中,关键的1916年出现两次大型战役和一次海战,结果大战的主动权转移到了协约国一方。德国为了进行这场战争,早就做了周详的计划。它的军队是当时世界上组织最完善、装备最好的军队。还在1905年,德军的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