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课是这样磨成的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9112916 上传时间:2023-10-2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好课是这样磨成的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好课是这样磨成的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好课是这样磨成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好课是这样磨成的(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好课是这样磨成的最近,我读了好课是这样磨成的(数学卷)一书,在打开这本书之前,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到底怎样一堂课才算得上一堂好课呢?对于刚走上教学之路的我来说前面的路就像笼罩着一场大雾,我摸索着往前,可眼前总是一片朦胧,真的很希望温暖的太阳能驱散这场大雾,让我把眼前的事物看个真切。整本书共分为三篇,第一篇品味细节的精彩,第二篇教法的完美与遗憾,第三篇经典课堂反思与升华。读着那一节节经典课堂实录,一则则精辟点评,一篇篇精彩反思,好似在饱尝美味佳肴,受益匪浅。其实,归根结底,上好一堂课,还是取决于备课,更在于磨课,越磨越精彩。磨课能磨出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细想一下,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谁能

2、打保票说自己的每节课中的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一句教学语言我们斟酌再三了呢?只有在磨课中,我们才会对每一个细节再三思量、反复权衡,在不断的试教评教再试教的磨课过程中,自己的体悟点滴积累,对教学内在的感受逐渐加深,对教学中蕴涵的规律逐步有了“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的体验。正是这种磨课中经验的积累,促使我们经历了“初上讲台不知所措,听课磨课逐步成熟”的成长过程;也正是基于磨课对教师成长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在我们青年教师的成长中,我们不约而同地选择磨课这一有效途径;事实也最终证明,只要我们的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全身心地去磨出一节课,其前后的差别与提高是显而易见的。我记得第二次上校级教研课分类统计,这节课磨

3、了整整1个月,从第一次的试上到后面的磨课,一次一次地修改,一次一次地添加。在第一次试上中,我过低地估计了学生的现有水平,对简单的知识一而再,再而三的进行重复讲解,学生没有任何的兴趣。同时,整节课太过平淡,接受式学习,教师一直讲,学生一直听。我想这样的课堂,学生投入的激情、参与程度绝对不高。 试上结束后,师父直接指出几个要点:第一,导入的契合性不够,上课铃声一响起,学生还处于无意注意中,如果在这个时候教师仅凭着几句语音就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吗?效果应该不高,所以对于情境的导入,要真正的切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既然要从动物运动会开始导入,那之前就应该从我们学校的运动会进行过渡。因为我们学校不久之前刚刚开

4、展了运动会,学生对其还留有印象。第二,对于分类统计这个课题,并没有做过多的解释,何为分类?何为统计?我没有做其他阐述,顺势而过。第三,对于数数、单位的强调过多,只觉得啰嗦、不利落。其实这些内容学生懂的,只需要简单点一下即可。第四,“合计”这个词语没有重视,忽略了这个重点。在这节课中,我们要着重利用“合计”,根据两次的合计数是否相同,来判定我们统计结果是否正确。这点是最重要的,也是这节课的目的。第五,在练习过程中,缺少对练习的设计,简单地针对题目进行提问,一问一答,毫无特色,没有亮点。 根据师父所说,我也针对其修改。但是我发现,改来改去,仍然平淡。学生也只是听着我讲,整节课堂中,学生的主体性根本

5、没有得到体现,传统式课堂,一味地灌输,太过失败。等到第二次试上,教研组长来听课。这下,我就有点慌了,开始紧张。没想到一开口提出,学生的回答让我措手不及,我就更慌了,不停地在擦汗,因为很热。当然,试上的结果可想而知,效果真差。不仅学生不爱听,我也不愿意再讲下去了。我自己反思,一来对课本教材还没有真正的进入深究,到底这节课的重点是什么?到底这节课让学生学到又是什么?惭愧自己的行为。二来,对于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上还没有真正的体现出来。为此,组长给我出了个主意,在整节课的后半部分加入一个“实践活动”,给一个安静的课堂注入活力,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让课堂变得有生气。这样一来,既符合新课标

6、的要求,又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能让学习不拘泥于听讲,将难以活跃的教学内容输入新的思想,新的起点,新的理念。 在组长和师父的建议下,我对教案再次进行了修改。这一次,我深深地进行了反思,进行了研究,到底要以什么样的形式体现,学生才能更加容易地接受?分类统计这节课,难度不是很大,教师稍微加以引导大部分学生还是可以理解的,或许会出现小错误,比如说计算错误,又或者数错了,这些都有可能。那么我的责任,就是要帮助学生减少并纠正这些错误。同时结合例题,向学生阐述何为分类统计,但是要注意揭示与阐述的时间,顺势而为之。这样时间与例题相互结合,学生对分类统计的本质掌握得也更加扎实。在这样的情况下,实践活动的目的

7、就是起到巩固提升的作用。在一节课的后半段中,根据学生注意力的分配,这个时候学生处于无意注意中,所以通过设计数学活动,既能吸引学生更多的有意注意,也能在动手过程中更进一步的理解新知识。 那么本节课的数学实践活动该如何设计呢?在与组长、师父的讨论、交流下,得出:以小组活动形式为主,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上,更加体现出教育对每个学生的平等性。活动设计大概如下:第一,四人一组共同参与;第二,组长负责摆放图形卡片,可以摆成一场长排,也可以摆成两排,强调摆放后图形卡片位置不移动;第三,对摆放后的图形卡片进行分类统计,按照不同的分类的标准填写统计表。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相应的能力,促进其提高。在活动进行中,我发现有些学生摆完之后又变化图形卡片的位置,导致最后的统计数据出错。这个时候,我就融入学生的活动中,一边巡视一边指导,转变角色,从引导者变成合作者。紧接着,通过统计表的校对,我们可以更加明显发现,根据两个合计数是否相同,从而检验我们统计结果是否正确。这样一来,实践活动与同时产生的问题相呼应,使得新知识在活动中不知不觉地记住,潜移默化。正因为如此,平淡的课堂加入了实践活动,变得更加丰富与精彩,学生学习的情况和最后的效果也达到了预定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