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皖南八校“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9092116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皖南八校“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安徽省”皖南八校“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安徽省”皖南八校“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安徽省”皖南八校“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安徽省”皖南八校“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皖南八校“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皖南八校“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皖南八校“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3.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习近平同志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只有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才能保持旺盛生命活力。”这阐明了文

2、明之所以成为文明并不断发展的根本所在。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创造了多种多样、多姿多彩的文明。透过这些生动丰富的文明形态,抓住交流互鉴这一本质要求,顺应文明发展规律,才能破除人类在文明发展道路上的诸多困惑,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交流互鉴是文明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人类文明有机体的基本特征。人类在不同地区耕耘灌溉、铸器造皿、建设家园,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出不同文明形态。人们不仅要从自然界获取各种物质资源,还要在个体生命活动基础上构建起种族、氏族、民族文化。历史上,受技术条件、交通工具等限制,文明之间的交流是一个长时段的缓慢过程,但这种交流客观存在。文明往往是内聚力和外引力的统一体。一方面,

3、它通过内聚力来维系自身的特质,使自身得以传承和延续。另一方面,它通过外引力将外部资源转化成自身养分,使自身得以开放发展。随着时间推移,原来分散在不同地区的文明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多。在这个过程中,不同文明的差异性逐渐表现出来,其互补性也会越来越强。在这种背景下,一种文明的开放程度和借鉴能力就成为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一切生命有机体都需要新陈代谢,否则生命就会停止。文明也是一样,如果长期自我封闭,就会走向衰落。只有保持开放,通过交流对话,积极同其他文明进行交流互鉴,才能更好获得外部参照,在互鉴中清楚认知彼此优长、探寻互补空间、促进自身发展,从而保持旺盛生命活力。交流互鉴是不同文明寻求合作共赢的必然途

4、径。不同文明承载着不同的价值,文明共同体也是价值共同体。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智慧和精神追求。不同文明既有各自特殊的价值,也有共同的追求。比如,在当今世界,虽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复杂交织,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共同心愿。我们应秉持平等和相互尊重,加深对自身发展道路和其他国家发展道路差异性的认知,以团结、智慧、勇气促进交流互鉴,推动不同国家、不同文明走合作共赢之路。文明交流互鉴应是平等的,而不应是强制的、强迫的,不应是单一的、单向的。强调自己的人种和文明高人一等,执意

5、改造甚至取代其他文明,在认识上是愚蠢的,在做法上是灾难性的。多年来,世界格局不断变化,人们对不同文明共生共存规律的认识逐渐深化。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每一种文明都是美的结晶,都彰显着创造之美。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相通的,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我们既要让本国文明充满勃勃生机,又要为其他国家文明发展创造条件,让世界文明百花园群芳竞艳。今天,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应把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思考与世界力量对比变化、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等联系起来,推动不同文明开展平等对话、交流互鉴、相互启迪,携手应对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摘编自欧阳康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

6、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习近平在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是文明之所以成为文明并不断发展的根本所在。B.抓住了交流互鉴这一本质要求,就能破除人类在文明发展道路上的各种困惑。C.人类文明有机体包含不同文明形态,他们存在差异,所以其特征是交流互鉴。D.历史上,文明之间的交流缓慢,一定程度上是受到技木条件、交通工具等限制。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整体上采用的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在逻辑上也是逐层递进的。B.文章第段中“一切生命有机体都需要新陈代谢文明也是一样”,这是类比论证。C.第段运用对比法,令人信服地论证交流互鉴是不同文明寻求合作共赢的必然途径。

7、D.文章末段论证文明交流互鉴应是平等的观点,含蓄地批评当下某些错误的有害的观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明,不能自我封闭,要在互鉴中清楚认知彼此优长、探寻互补空间、促进自身发展。B.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共同心愿。C.我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互连互通,这符合交流互鉴思想。D.强调自己的人种和文明高人一等,执意改造其他文明,将给其他文明带来灾难.(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记者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获悉,2019年,46个重点城市将继续加大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8、设施建设投入,满足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需求。到2020年底,先行先试的46个重点城市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2025年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副司长张乐群介绍,2016年年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截至目前,134家中央单位、27家驻京部队和各省直机关已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46个重点城市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系统正在逐步建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重点城市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入户宣传已超过1900万次,参与的志愿者累计超过70万。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民生调查”课题组2018年时46个重点城市的入户调查

9、结果,进行生活垃圾分类的家庭占38.3%,较2017年增长11.4%。“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任务艰巨,不可能一蹴而就。”张乐群表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加快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建设,完善垃圾分类技术设施标准;加强法制建设,通过推动立法加强源头减量,提升生活垃圾全过程管理水平。(摘编自中国网2019年6月28日)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苏州在垃圾分类工作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早在2000年就开始在市民中推广垃圾分类理念,2017年被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确定为全国首批46个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之一。今年年初,我市起草了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同时制订了2019年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工作行动方案,提出至

10、2019年底,全市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80,基本建立分类垃圾收运及处置体系。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关键要做好以下工作:一要让新科技手段助力垃圾分类。借助科学技术的力量,市民参与垃圾分类就变得简单易行。二要让新管理制度促进垃圾分类知行合一。推广垃圾分类,必须采用带有一定强制性的管理措施。从国外推广经验来看,强制的处罚措施,也是确保垃圾分类高效完成的必须条件,因此我们必须奖惩结合,扭转市民知而不行的现状。三要让新生活理念养成垃圾分类习惯。要重视垃圾分类理念的宣传工作,具体到操作层面,必须做到线上线下结合。(摘编自王嘉言改善环境,从把垃圾分类当作习惯做起,苏州日报2019年6月5日)4.下列措施中

11、不属于文中提及的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一项是(3分)A.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入户宣传。 B.加大分类处理设施建设投入。C.创新科技手段助力垃圾分类。 D.要求相关企业回收废旧家电。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鉴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任重道远,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加快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建设,以满足居民的相关需求。B.闵行区进行生活垃圾分类的家庭大大超过全国46个重点城市的占比,但依然有两成多家庭“不作分类处理”。C.苏州垃圾分类工作名列全国前茅,全市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已达80%,基本建立了分类垃圾收运及处置体系。D.要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关键在于加强科

12、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6.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原因。(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推 磨高 军朱大爷老两口看到胡同志住进来后,见了面总是笑着打招呼。这些日子,和同志们接触多了,朱家人也早已没有了什么拘束。现在整个沂蒙山区正在春耕备播,老百姓都在忙农活儿。胡同志也是忙得脚不沾地,要么出去一天不着家,要么招来一些人商量事情。大家都各忙各的,相互见面的时候并不多。这里的风俗堂屋是主屋,胡同志被安排到家里,朱大爷老两口一直想把他让到堂屋里住。胡同志看到西屋虽然低矮,但里面东西不多,就坚持住了西屋。从西屋

13、门内就能看到左前方的堂屋西窗下那盘磨,磨眼圆筒状向天空敞开着,磨台周边凸起一层边沿儿,只有正南方留出了一个稍微向前伸出的石嘴儿,方便从这里向下刮煎饼糊子。沂蒙山区家家户户院子里都有一盘磨,用来磨糊子,再在鏊子上烙煎饼。其实,胡同志是来解决山东分局和115师一些关系问题的,所以非常忙。他经常忙到深夜还不休息,在灯下一会儿皱眉思索,一会儿奋笔疾书,实在太累了就站起来活动一下腰身,就又坐下了。第三天鸡还没叫,窗外漆黑一团,沉睡中的胡同志听到院子里有了动静。他抬头从窗棂里向外看去,影影绰绰看到朱大爷和朱大娘每人抱着一根磨棍已经开始推磨了。他睡眼蒙眬,连着打了几个哈欠,应该是自己刚睡着才不长的时间,但是

14、磨盘有规律转动的咕噜咕噜声和两个人杂沓的脚步声交织在一起,在黎明前的寂静里显得格外清晰。他知道自己想再休息一下已经不可能,于是也起床了。他小声制止随行同住的警卫人员起床,打开门走了出去。朱家老两口停下了脚步:“哦,把胡同志聒噪醒了吧?”他赶紧说道:“不是,我每天都是这个时候醒。怎么这么早就起来推磨啊?哦,是了,农活忙了,早干完家务好去忙地里的活儿哟。”“来,我推一会儿。”胡同志说着接过了朱大娘的磨棍推起来,“你来添磨吧。”朱大娘不一会儿就往磨眼里添上一勺地瓜干糁子,磨台上的糊子逐渐多起来。胡同志和朱家老两口继续说着话:“我们老家那里也有磨,只是形状不太一样。还有一个花鼓戏专门唱磨豆腐,怎么唱来

15、?哦,是这样我叫张古冬,做事好懵懂,老婆说我呷饭,要呷一水桶。时来铁树开花,运去生姜不辣,抓到朴鸽子飞上天,做一套豆腐五天还发芽”“哈哈哈。”老两口被逗得大笑起来。一边推着磨,胡同志一边了解村里的各种情况,并征求对根据地开展减租减息运动的意见,老两口异口同声地说:“这个事主要在东家,老百社哪能有不欢迎的?”太阳从东边露出红红的脸,一大瓦盆地瓜干糁子磨完了。白天,分局的同志知道这个情况后立即表态说:“我们马上安排有关干部和朱大爷老两口谈谈,让他们不要这么早就推磨。以免影响胡服同志休息”他使劲摆摆手,笑道:“千万不要小题大做,群众都忙于播种,起早贪黑干完家里的事,好去忙地里的活儿呢,何况也没有影响我休息,反而让我听到很多真心话,你们绝对不要去说这个事儿。”翌日一大早,胡服又在那个时辰醒来,可是院子里推磨的声音并没有响起来。他感到很奇怪,就悄悄起来走进院子,来到东屋厨房,只见泡好的地瓜干糁子还静静地放在那里。他回到西屋,轻轻叫起警卫员:“来,咱们推磨去。”他们一人抱起一根磨棍,咕噜咕噜推起来,走几圈胡服就往磨眼里添上一勺瓜干糁子,不一会儿就推下糊子来了。这时候,朱大爷老两口急火火走出堂屋门说:“这可使不得,胡同志!俺这不是想让你和同志们多眯一会儿,怎么唉”“你们都能起来,我们怎么还要多睡,真的不要见外哟。”他一边说着,一面继续推着磨,脚步显得更有劲儿了,“那个歌子怎么唱来?我叫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