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读书乐全文解释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9091118 上传时间:2023-11-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时读书乐全文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四时读书乐全文解释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四时读书乐全文解释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四时读书乐全文解释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四时读书乐全文解释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时读书乐全文解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时读书乐全文解释(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时读书乐全文解释2009-4-13 20:45提问者:小龙虾|浏览次数:2273次全文解释,快!急用!我来帮他解答2009-4-13 22:12满意回答春 山光照槛水绕廊,舞雩归咏春风香。 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 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 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 译文:阳光照在堂外的栏杆,流水淙淙绕着长廊流过,乘凉归来的人们,沐浴着春风送来花香,一边走一边吟唱着诗歌。停在枝头的鸟儿,那是伴我读书的朋友;漂在水上的落花,可以启发我作出美妙的文章。不要蹉跎岁月,人生只有读书是最好的事。读书的乐趣是怎样的?好比绿草长到窗前而不剪除,放眼望去,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夏 新

2、竹压檐桑四围,小斋幽敞明朱曦。 昼长吟罢蝉鸣树,夜深烬落萤入帏。 北窗高卧羲皇侣,只因素稔读书趣。 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薰风。 译文:新长出来的竹子垂压着屋檐,屋子四周种满桑树。我的小书斋安静敞亮,射入灿烂的阳光。白天变长了,读完书以后,听听蝉儿在树上的鸣叫;夜晚读书时,灯花一节节落下,还有萤火虫飞入帷帐。只因为向来深知读书的乐趣,我在北面的窗户下闲适地躺着,就像远古时候羲皇时代的人一样逍遥自在。读书的乐趣是无穷的,好比沐浴着煦暖的南风,用瑶琴来弹奏一曲。 秋 昨夜庭前叶有声,篱豆花开蟋蟀鸣。 不觉商意满林薄,萧然万籁涵虚清。 近床赖有短檠在,对此读书功更倍。 整理为word格式读书之乐

3、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 译文:昨天夜里,我听到了庭前树叶落下的声音,篱笆上的紫豆花开了,蟋蟀在鸣叫。不知不觉,原野里已到处是秋天的气息,大自然的各种声音都含着冷清的意味,一片萧瑟的景象。床旁多亏有一盏矮灯,就着它读书的效果加倍地好。读书的乐趣很令人愉悦,好比在高远的秋夜里,起身来赏玩明月。 冬 木落水尽千崖枯,迥然吾亦见真吾。 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 地炉茶鼎烹活火,四壁图书中有我。 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译文:树木凋零,江河干涸,群山枯槁;在这辽阔的天地间,我正可以看清真我的本质。我坐在那儿,展开书卷而读,灯光摇曳,映射在墙上,墙壁好像也跟着在晃动;我高声朗读着图书,

4、外面雪得很大,半夜里,我的房顶全被积雪覆盖了。地上的火炉里,炭在燃烧,锅里正在煮着茶,我就在四壁放满了图书的空间里读书。读书之乐到哪里去寻找?就在这寒天雪地,且看那几朵盛开的梅花,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天地孕育万物之心。(不知道你要哪个,全发了。)四时读书乐求助编辑百科名片四时读书乐是一首歌咏读书情趣的旧诗,是很好的劝学诗。此诗被清代四库全书收录,民国初期曾被教育部部长叶楚伧编进国文教科书,为中学生所必读,可见其在旧时是很有影响的一首诗。待到笔者读书记事起,已不见此诗,只记得读小学时曾临摹过一本清代书法家黄自元的四时读书乐字帖,全文却记不清了。这首诗被湮没不传将有半个多世纪了,年在70左右的人,很有

5、一些是读过这首诗的,它委实是一首优美的情致高尚的劝学诗。作品名称:四时读书乐创作年代:元代文学体裁:诗作者:翁森目录作者介绍诗歌原文整理为word格式编辑本段作者介绍作者翁森,字秀卿,号一飘,宋末遗民。因不愿做元朝的官而隐居浙江仙居乡里,办了个书院授徒讲学,极盛时弟子达800人。古人很重视劝学,从幼童的蒙学三字经到四书、五经以至二十四史、诸子百家,无不充满谆谆劝学。当然,这种助学宣扬的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封建剥削阶级思想。而四时读书乐的主题虽然也是劝学,却没有那种世俗的读书做官、光宗耀祖的腐朽思想。它宣扬的是读书的高雅情趣,不以功名利禄为引诱。它把一年四季都视为读

6、书的好时光,勉励人们勤奋读书,其基调是积极的。编辑本段诗歌原文四时读书乐春山光拂(有的版本此处是“照”)槛水绕廊,舞雩归咏春风香。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夏修竹压檐桑四围,小斋幽敞明朱晖。昼长吟罢蝉鸣树,夜深烬落萤入帏。北窗高卧羲皇侣,只因素谂读书趣。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薰风。秋昨夜前庭叶有声,篱豆花开蟋蟀鸣。不觉商意满林薄,萧然万籁涵虚清。近床赖有短檠在,对此读书功更倍。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冬木落水尽千岩枯,迥然吾亦见真吾。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地炉茶鼎烹活火,四壁图书中有我。读书之乐何处寻?

7、数点梅花天地心四时读书乐王稼句http:/2009-06-07 来源:博览群书字号:大中小“四时读书乐”实在是个迂阔的话题,既不合时宜,又有点酸溜溜。如今能以读书为乐的,还有几多人在,何况还要春夏秋冬各有其乐,也真是难矣哉。整理为word格式最早提出“四时读书乐”的,大概是宋末元初台州仙居人翁森,他以此为题,写了四首诗,在民间影响很大,传播也很广。但他只是一个隐居山中的教书先生,几乎默默无闻,让他作为这四首诗的作者,缺乏号召力,有人就将作者改为朱熹。如清初伍涵芬撰读书乐趣八卷,卷一起首就说“朱子著四时读书乐歌四首”,亏得万历仙居县志里记了一笔,并附原作,这著作权才复归翁森名下。由于四时皆宜读书

8、,而读书皆得其乐,故前人好用“四宜”命名斋馆厅堂,多不胜数。只举一例,海宁陈氏安澜园有四宜书屋,清高宗弘历南巡,屡次驻跸,凡题四宜书屋,都提到读书的主题。如诗曰:“夏凉冬暖总相宜,秋月春风更最斯。雅合四时读书乐,每来却坐不多时。”又一诗曰:“春夏秋冬无不宜,诗书礼乐亦如斯。一为难耳一为易,愿?其难易置之。”清世祖玄烨时已将安澜园的四宜书屋仿建于圆明园,为四十景之一。弘历亦题诗曰:“春夏秋冬无不宜,所宜乐总读书时。何须千里盐官忆,即景吾方勉近思。”虽然写得并不像诗,但“四宜”的意思还是说得明白。今拈出这个题目,想说说苏州的一处“四时读书乐”。苏州城中有一条大石头巷,东西走向,巷中有一处清代宅院,

9、大概最后一任主人姓吴,人们就称它吴宅。上世纪50年代,陈从周等来苏州作古建筑调查,吴宅就是一个点,他们编的苏州旧住宅参考图录,就收入了它的平面图和花厅立面图。吴宅占地约五亩,正路六进,前四进为大门、轿厅、花厅、楼厅,皆坐南朝北,后两进则坐北朝南,可从与大石头巷并行的仓米巷出入。宅中共有两座砖砌斗?门楼,一座对着花厅,一座对着楼厅。而对着楼厅的一座,堪称江南砖雕门楼的上乘之作,满施雕镂,精工细作,让人叹为观止,内容更有意思,图解了古人读书的两个不同境界。整理为word格式柳汁染衣这座门楼的制作年代,约在乾隆、嘉庆间,保留了这一种建筑形式全盛期的特点。它的枋板上有楷书阳文“麟翔凤游”四字,左右各有

10、一个兜肚。左兜肚里雕镂的是“柳汁染衣”故事:在蜿蜒的山道上,一书生右手执扇,顾盼前行,姿态飘逸,两个童子紧随其后,一个挑着箱笼琴囊,一个挟着绢帛,仿佛是赶考情景,而古柳下有一老者,笑脸相迎,并作弹指状,背后山峦绵延,景致深远。“柳汁染衣”典出李固言事。李固言是唐赵郡人,文宗时擢进士甲科,宣宗时拜太子太傅。冯贽云仙杂记卷一说:“李固言未第前,行古柳下,闻有弹指声,固言问之,应曰:吾柳神九烈君,已用柳汁染子衣矣,科第无疑,果得蓝袍,当以枣糕祠我。固言许之。未几,状元及第。”书生是李固言,老人就是柳神九烈君。前人每用这个典故来喻科考高中。如于谦观登科录感兴有“柳汁染衣新样绿,花枝映面醉颜红”;毛奇龄

11、酬别钱中谐进士和韵有感有“书有藜吹传永夜,衣边柳汁想当时”。右兜肚雕镂的是“杏花簪帽”故事,一座单檐歇山厅堂,堂内有四人,三人戴纱帽、穿补服、围玉带,一老仆正捧杯盘趋前,庭前红杏一树,花茂叶繁。唐代科考放榜以后,新科进士有一系列庆贺活动,如闻喜宴、樱桃宴、曲江宴、月灯阁打球、大雁塔题名等。曲江宴设于江边的杏园,时正花时,烂熳一片,故又称红杏为整理为word格式“及第花”。郑谷曲江红杏就咏道:“女郎折得殷勤看,道是春风及第花。”新科进士都簪花于帽,游走街市,这是当时风气,至宋代依然。司马光训俭示康就说:“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二十忝科名,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年

12、曰君赐不可违也,乃簪一花。”张邦基墨庄漫录卷九记闽人徐?的事,说他累举不第,久困场屋,崇宁二年为特奏名魁时,年已老矣,闻喜宴后与同年一起逛妓院,其他人帽上的簪花都被妓女索去,惟他簪的那枝还在,因此就戏题一绝:“白马青衫老得官,琼林宴罢酒肠宽。平康过尽无人问,留得宫花醒后看。”这些都是“杏花簪帽”的故实。杏花簪帽十年寒窗,终于有成,自然喜不自胜,真所谓“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这是科举时代许多读书人梦寐以求的。两个兜肚里的故事,正寄托了这样的美好愿望。然而成功者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士子都在孙山之后,就有不同的选择,有的白首穷经,困踬以死;有的就将读书本身作为一桩快乐的事,以此消遣岁月,或有所得,

13、也就欣然了。这是读书的另一种境界。整理为word格式这座门楼的整个下枋,雕镂的就是“四时读书乐”,它既是两个兜肚故事的补充,更是展现了读书作为人生活动的不同场景。这春夏秋冬四组画面连缀一起,自左至右展开,宛若长卷一般。这四个场景,都是按翁森的四首诗来构思的。首先是春景,诗曰:“山光照槛水绕廊,舞雩归咏春风香。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那庭院里有一座舫形小轩,轩外蔓草铺地,高树茂密,似听得见鸟儿吱喳,树下玲珑剔透的湖石,几高屋檐,湖石上镌有“绿满窗前草不除”七字。轩内有两人,一坐一立,似在吟哦对句,轩后曲廊环绕,有小池一泓,

14、风吹过,一池春水涟漪。廊外花树下还有两个书僮,一个在侧耳倾听,一个似乎在指指点点,都向着另一个空间,那声音乃是从夏景里隐隐传来的。四时读书乐春其次是夏景,诗曰:“新竹压檐桑四围,小斋幽敞明朱曦。昼长吟罢蝉鸣树,夜深烬落萤入帏。北窗高卧羲皇侣,只因素稔读书趣。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薰风。”一带花墙与春景间隔,曲折至此,花墙上的漏窗纹饰各异,辟了一个圆洞门,似乎就是从这里走入夏景的。入洞门后是一座四面敞开的方亭,亭旁湖石上镌有“瑶琴一曲来薰风”七字,分明这里已是夏的世界了。从春景里流来涧水,至此汇成小池,池上有水榭一座,榭内长几横陈,上有书籍一函,弦琴一架,香炉一只,主人却无心抚琴,倚着阑干,

15、似乎在细数池中的游鱼,书僮则在给他打扇,而有人则踱到池上的板桥,正向水榭走来。整理为word格式四时读书乐夏再次是秋景,诗曰:“昨夜窗前叶有声,篱豆花开蟋蟀鸣。不觉商意满林薄,萧然万籁涵虚清。床头赖有短檠在,对此读书功更倍。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一道篱笆间隔着两个季节,一边是瓜蔓攀附,一边是篱下的秋色,庭院里一株梧桐,正有着 “梧桐雨冷晚秋愁”的意境。主人站着,正看着童子在篱下折菊,分明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景象,童子身后还有一位老妪,也正看着采菊。主人身后是一座卷棚式小轩,桌上放着书一函、灯一盏,侧面的墙上辟有花格小窗,窗边镌有“起弄明月霜天高”七字。四时读书乐秋最后是冬景,诗曰:“水静木落千崖枯,迥然吾亦见真吾。坐对遗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地炉茶鼎烹活火,心清足称读书子。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秋去冬来,一条小道蜿蜒至此,柴门虚掩着,一株寒梅,开得正盛,围墙边的小丘上,树木萧疏,似乎是在西风里颤抖。院落里有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