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电镜技术又称为免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8996444 上传时间:2023-02-1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免疫电镜技术又称为免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免疫电镜技术又称为免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免疫电镜技术又称为免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免疫电镜技术又称为免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免疫电镜技术又称为免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免疫电镜技术又称为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免疫电镜技术又称为免(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免疫电镜技术(immunoelectron microscopy, IEM)又称为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是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immunohistochemistry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利用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在超微结构水平 上定位、定性及半定量抗原的技术方法。该方法为精确定位各种抗原的存在部位、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的 关系及其在病理情况下所发生的变化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免疫电镜技术主要经历了铁蛋白标记技术、酶标 记技术以及胶体金标记技术三个主要发展阶段。铁蛋白标记技术适用于细胞膜表面抗原的定位,由于其分子量较大,不易穿透细胞膜,定位细胞内 抗原较为困难。铁蛋白对电镜包埋剂的非特异性

2、吸附很强,不适用于包埋后免疫标记,使其应用受到一定 限制。酶标记免疫电镜技术是将酶(主要是过氧化物酶)与抗体相交联,抗原抗体反应后,加底物显示酶 的活性部位,酶反应产物经OsO4处理变为具有一定电子密度的锇黑,可在电镜下观察。过氧化物酶的相 对分子量较小,与其交联的抗体较易穿透经处理的细胞膜,可用于细胞内抗原的定位。但是酶反应产物比 较弥散,因此分辨率不如颗粒性标记物高。胶体金标记免疫电镜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的免疫电镜标记物,该技术是将胶体金作为抗体的标记物,用于细胞表面和细胞内多种抗原的精确定位。胶体金主要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胶体金能稳定并迅 速地吸附蛋白,而且蛋白的生物活性不发生明显改变

3、,可制备抗体-胶体金、蛋白A-胶体金、卵白素-胶体 金、植物凝集素-胶体金等用于免疫电镜;(2)在电镜下金颗粒电子密度高、圆形且界线清晰,易于辨认, 定位比酶反应物更精确;(3)胶体金标记物易于制备,并可以根据需要制备大小不同(1150nm)的胶 体金,因此可进行免疫电镜的双重或多重标记;(4)金颗粒能发射强烈的二次电子,是扫描电镜的理想标 记物;(5)胶体金经过银显影增强后,金颗粒外周吸附大量银颗粒而呈现黑色或黑褐色,因此也能用于光 学显微镜观察。此外,胶体金还能用于冷冻蚀刻标本的 免疫标记。抗体的制备,标本的处理,免疫标记,对照实验、结果的观察和解析。抗体的制备特异性高、亲和力强的高效价抗

4、体是获得理想的免疫标记结果的首要条件要。抗体可购买或自己制 备。大分子完全抗原,可直接免疫动物如家兔、山羊、豚鼠、小鼠来获得抗体。半抗原,用偶联剂使半抗 原与大分子物质结合成复合物,再去免疫动物产生抗体,大分子物质称为载体蛋白,以甲状腺球蛋白、牛 血清白蛋白或血蓝蛋白最为常用。偶联剂为戊二醛或碳二酰亚胺等。目前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的单克隆抗 体最为理想。标本的处理为了既能将抗原准确定位甚至定量,又能观察到近似于生活状态下的细胞超微结构,必须选择合适 的固定剂,慎重处理样品。取材单细胞:培养细胞或血细胞应随用随取。悬浮培养细胞可先离心(800 rpm, 5 min),用磷酸缓冲 盐溶液(PBS)洗

5、1次后进行固定。贴壁细胞则可先将其培养在玻片上,用PBS轻轻冲洗后立即固定,也 可用胰酶将细胞消化下来,按悬浮培养细胞的制备方法制备。组织:取组织块时做到越快越好,最好在没有停止血流前就取材。若观察的对象为肺、大脑、脊髓或 内分泌器官等比较柔软的组织,应先做灌注固定,再用锐利的刀片将其切成约2 mmx2 mmxl mm大小的组 织块,切时要避免挤压与牵拉,然后投入到固定液中继续固定。固定固定剂常会对抗原的活性产生不同程度影响,为了保存细胞的超微结构和抗原的活性,应通过预试验, 确定固定剂的种类、浓度、温度、pH及固定时间和方式,可用已知效价的抗原进行试验,选择合适的固定 方法。常用的免疫电镜标

6、本固定液多聚甲醛-戊二醛固定液(简称PG): 1%多聚甲醛对组织细胞的抗原性影响不大,若加入超过0.1% 戊二醛,抗原性就会迅速减弱;当戊二醛的浓度低到0.01%0.05%时,对抗原性的影响便不显著,而细 胞超微结构的保存也可获得很大改善。所以推荐用1 %多聚甲醛加0.01 %0.05%戊二醛作为免疫电镜标本 的固定剂,固定时间为45 h。对有些抗原性较强的标本,也可采用4%多聚甲醛加0.05%0.5%戊二醛 进行固定。某些抗原对戊二醛极其敏感,固定液只能用24%多聚甲醛,而不能加戊二醛。不充分的固定 会造成抗原提取或移位,同时醛类等交联固定剂会改变蛋白质分子的结构而影响其抗原性,所以在不明显

7、 影响抗原性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固定浓度和时间,尽可能强一些为好。这里我们特别推荐使用美国EMS 公司的多聚甲醛溶液和戊二醛溶液,常用货号为157-8和16220。过碘酸盐-赖氨酸-多聚甲醛混合固定液(简称PLP): PLP液含0.01 mol/L过碘酸钠、0.075mol/L 赖氨酸、2%多聚甲醛及0.037mol/L磷酸缓冲液。其机制是借助过碘酸盐氧化抗原,一般为糖蛋白的糖类 部分,使其羟基变为醛基,这样赖氨酸的双价氨基就能与醛基结合从而把抗原交联起来。由于大多数组织 抗原含蛋白质与糖类,抗原决定簇位于蛋白部分,该固定剂有选择性地固定糖类,这样既稳定了抗原,又 不影响抗原决定簇与抗体的结合

8、。加入低浓度的多聚甲醛则能稳定蛋白与脂类。因为赖氨酸价格较贵,此 固定液不如PG固定液经济。苦味酸-多聚甲醛-戊二醛固定液(简称PAPG): PAPG液含4%多聚甲醛、15%(V/V)苦味酸、 0.5%戊二醛、pH为7.3。苦味酸穿透迅速,可在不影响抗原活性的前提下固定蛋白质,改善对膜和胞质的 保存。特别是不能采用高浓度的戊二醛与锇酸做后固定时(如包埋后的免疫标记),在前固定液中加入苦 味酸对超微结构的保存有很大帮助。固定方法与时间灌注固定:这是固定效果最好的方式,能使超微结构得到很好的保存。以大鼠为例,麻醉后,用注射 针头经左心室向主动脉灌注固定液,静脉压为120mm Hg柱,在515 mi

9、n内每200g体重灌注150 ml固定 液。浸没固定:将手术或灌注后切成的标本块浸没在固定液中固定,浸没固定时间常为25h,游离细 胞固定0.51h。包埋包埋剂类型:环氧树脂包埋剂和低温包埋剂。包埋前免疫标记:即对已固定的样品先进行免疫标记,然后进行包埋、超薄切片并观察结果,一般 选用环氧树脂包埋剂。环氧树脂本质是疏水性的,在包埋前样品必须先进行完全脱水,然后在温箱中进行 热聚合。热聚合会使大多数抗原变性,因此该包埋剂不适用于包埋后免疫标记。包埋后免疫标记:指组织标本经固定及树脂包埋,制作成超薄切片后再进行免疫化学标记的方法, 此方法多用低温包埋剂,如Lowicryl系列包埋剂、LR Whit

10、e包埋剂和LRGold包埋剂。这三种包埋剂均能 在低温下(-35C-80C )用紫外光(波长315360nm)进行聚合,避免了高温对抗原性的负面影响,提 高了阳性标记率,而且对胶体金的非特异性吸附少,对温度敏感的抗原应选择使用低温包埋剂。免疫标记根据免疫标记与标本包埋之间的不同关系,可分为包埋前免疫标记、包埋后免疫标记和不用包埋的 冷冻超薄切片免疫标记。根据具体的标本、抗原的部位及性质并结合实验室的具体条件选择恰当的方法。 这三种免疫标记方法,都包括非特异性位点的封闭、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反应、反应部位的示踪 显示等基本步骤。包埋前免疫标记优点一是切片在免疫标记前不经锇酸固定、脱水、树脂

11、包埋及高温聚合的过程,抗原活性不会受到 上述过程的影响,而且抗原暴露充分,标记的阳性率高,非特异性反应少。二是免疫标记后还可进行半薄 切片,在免疫反应阳性部位做定位超薄切片,进一步提高电镜的检出率。三是免疫标记完毕后,用戊二醛 与锇酸再次固定组织,可使抗原抗体的结合更加牢固,并有利于膜结构的保存。包埋前免疫标记主要用于细胞膜表面抗原的免疫定位,以及用于某些易被脱水剂和树脂成分溶解和 变性的抗原的检测。包埋前免疫标记细胞内抗原受到标记抗体的穿透性限制,为了提高对细胞内抗原的标 记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厚切片厚切片进行包埋前免疫标记,需将固定后的组织厚切片(单细胞团不需厚切片),以利于标记抗体 的穿

12、透。厚切片的方法有以下几种:冰冻切片:用恒冷箱冰冻切片机将固定后的组织块切成8gm左右的厚片。将切下的厚片放入盛有 PBS的小玻璃瓶内备用。也有的将厚片直接贴在载玻片上进行免疫标记,这样做虽然操作比较方便,但因 抗体只能与厚片的一面接触,所以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标记的阳性率。震动切片:震动切片可以切出20gm30gm的厚片,免疫电镜用只需20gm80gm的切片。震动切 片的优点是可以避免冰冻对组织带来的损害,但它切出来的切片过厚,即使在使用穿透剂的条件下,免疫 试剂也仅能穿透切片表面8呻9呻,而更深层的组织就不易被标记。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用0.01 % Saponin或0.1 % Triton

13、X-100等活性剂处理58min,以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但这些化学 物质会对超微结构产生一定程度的破坏,所以应根据不同的组织或细胞,严格控制活性剂的应用浓度与时 间。也可用冻融的方法增加细胞膜通透性,标本先进行防冰晶处理(厚片在含15%甘油、20%蔗糖的PBS 中振摇沉底),在液氮中速冻0.51min后用PBS迅速回温。选用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标记物辣根过氧化物酶与IgG的Fab片段交联物,分子质量较小,约100kD,较易进入细胞内。也可用IgG Fab-lnm金作为标记物,标记后经银加强染色的纳金包埋前标记法。由于该标记物较易穿透到组织和细胞内, 且定位比酶标抗体精确,因此被广泛用于膜受体的精

14、确定位。包埋后免疫标记包埋后免疫标记具有超微结构保存较好、方法简便可靠、阳性结果重复性高的优点,可对同一组织块的 连续切片做各种对照免疫标记,能十分准确地解释免疫标记结果,而且还能在同一张切片上进行多重免疫 标记,尤其适合于颗粒性标记物(胶体金标记)的免疫化学定位标记,是目前应用最广的免疫电镜技术。 但是该方法也有明显的缺点,抗原在脱水、浸透及树脂包埋过程中可能被破坏,且抗原被树脂遮盖不易与 抗体接触,使免疫标记的阳性率下降。尤其是后固定剂锇酸对抗原的破坏较严重,因此常常避免使用。为 了得到精细的超微结构并提高阳性标记率,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通过预实验确定合适的固定液,在保存抗原活性的前提下

15、,也能得到较好的超微结构。固定液一般 不用四氧化锇,因其会使抗原活性明显降低。选用低温包埋剂。免疫电镜用载网要选用镍网或金网,而不用铜网,因铜网会与某些化学物质产生反应而影响标记结果。 冷冻超薄切片免疫标记冷冻超薄切片免疫电镜技术的特点是组织不经脱水包埋直接冷冻,在冷冻状态下进行超薄切片,然后进行免疫标记。该项技术克服了上述两种方法的缺点,能更理想地保存一些生物大分子的活性,极大地提高 了免疫标记的敏感性,但在冷冻过程中超微结构会受到冰晶的破坏。1996 年, LiouW等改良了冷冻超薄切 片技术,用甲基纤维素和醋酸铀混合液(含1.5%2%甲基纤维素,0.3%3%醋酸铀的水溶液)代替传 统的蔗

16、糖溶液作为将冷冻切片从冷冻槽中转移到镍网上的溶液,得到了保存良好的超微结构,使该项技术 更加完美,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该项技术必须有特殊的冷冻超薄切片机,且技术难度较高。对照实验为了证实免疫标记结果的特异性,必须同时进行对照实验。在抗体的特异性无问题的前提下,对照 实验有以下几种:用未经免疫的同种动物正常血清代替第一抗体,结果应为阴性。不加一抗,结果应为阴性。用不 含有靶抗原的标本进行免疫标记,结果应为阴性。对肯定含有靶抗原的标本进行免疫标记,结果应为阳性。结果的观察和解析在电镜下观察免疫标记的结果,通过标记物(胶体金、铁蛋白或酶底物)显示免疫反应部位以定位 抗原的存在位置,注意区分特异性标记和背景的非特异性标记,进行正确的结果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