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论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8955096 上传时间:2023-10-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论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论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论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论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论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论(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论王雅文实体论是亚里士多德哲学中十分有争议的部分,有的学者认为,这一学说体现了逻辑学与形而上学的初步统一,对西方哲学的发展起着奠基性的作用;也有学者认为,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学说是完全错误的,如罗素在西方哲学史写道:“实体一言以蔽之,就是把主词和谓语所构成的语句结构转用到世界结构上面来,而形成的一种形而上学的错误。”1但后来者无论站在肯定立场还是否定立场上评价这一学说的历史意义,都首先承认了实体论在亚里士多德哲学中的重要地位。从亚里士多德的整个哲学体系的结构来看,形而上学是其整个哲学体系的核心,存在学说又是其形而上学的核心,而实体论又是其存在学说的核心,因此,实体论作为所有核心的核

2、心,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但通览亚里士多德在范畴篇和形而上学中对实体的所有论述,我们发现,这一学说有着明显的前后矛盾。对此,学者们已有相当精深的研究与论述,本文也是在参考这些资料的基础之上,重新梳理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论,以增进理解。一何谓实体?在范畴篇里,亚里士多德对实体有着明确的定义:“实体,就其真正的、第一性的、最确切的意义而言,乃是那既不可以用来述说一个主体又不存在于一个主体里面的东西,例如某一个个别的人或某匹马。”2对这个定义进行分析,发现它有两方面的涵义:实体是不可以用来表述别的主词的,而只能处于主语的位置上被别的词语述说;实体不存在于任何别的东西中,相反,“任何其他的东西存在于第一性实

3、体里面”3亚里士多德对“某物存在于主体中”的解释是,虽然某物不是一个主体的组成部分,但却在这一主体身上得到体现,并且“离开了所说的主体,便不能存在”,这说明,“存在于主体中”的东西是不具有独立性的,必须依附于某个主体才能存在,相反,“不存在于主体中”的东西则具有独1西方哲学史罗素著第二十二章商务印书馆;2范畴篇解释篇亚里士多德著第12页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3范畴篇解释篇亚里士多德著第13页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立性,并且是别的东西能够存在基体。除了这一定义外,亚里士多德指同了实体的两个突出标志,一方面,他说:“所有的实体看起来都表示某一个东西”,1这也就是个别性,个别性的程度越高,就越具

4、有实体性,如此时他将一个具体的东西称为第一实体,而将一些属和种则称为第二实体;另一方面,他又指出:“在保持数量上的同一性的同时,实体却能够容许有相反的性质。”2亚里士多德指出,随着时间和空间的不同,一个具体事物可以具有正相反对的性质,但事物性质的改变并不改变事物本身,正如一个人,无论是有病的,还是健康的;无论是感到热的,还是感到冷的;无论是高兴的,还是悲伤的等等,他都还是这同一个人,并不因为他此时有病而不是他,也不因他此时感到热彼时又感到冷而变成另一个人。在范畴篇中,亚里士多德主要从以上四个方面对实体进行规定,陈康先生将之规定为实体的四个特性:最后主词性、最后基体性、此性和离存性,分析这四个性

5、质,我们发现,首先,它们或直接、或间接地与逻辑学有关,都是在被划定的逻辑范畴的前提下,分析并对比所有范畴后得出的结果。逻辑学的方法是亚里士多德从事一切学术研究的工具,因此,他的哲学体系的建构首先是从逻辑学开始的。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是对“存在本身”,即“作为存在的存在”的探求,从逻辑学的角度来看,“存在本身”是最普遍的共相和最高的范畴,无法用“属加种差”的方法为它下定义,因此,在对它进行表述时,直接下定义的方法就失去了效用,然而,哲学又必须寻找一种方法言说“存在本身”,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亚里士多德改变了探究问题的切入点,他在逻辑学的层面上分析了“存在本身”的本然意义即存在的在语言中的存在方式,并

6、将之归纳为十个范畴,即实体、数量、性质、关系、地点、时间、姿态、状况、活动和遭受,这些范畴从不同的角度表述了“存在本身”,正是在对它们的分析与描述中,存在本身得到了言说,在此,亚里士多德用逻辑的方法织就一张密密的存在之网,而实体则是这张网的中心点。在希腊文中,实体是“ousia”,是“是什么”的意思,从逻辑的层面上,实体首先意谓那些指代具体事物的特有名词,如苏格拉底、法兰西、小狗kelly等等,这些词语只能作为主语被别的词语陈述,而不能作为谓语去陈述别的词语,然而,也有一些句子以这种词语作为谓语,但是,在这样的句子中,1范畴篇解释篇亚里士多德著第16页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2范畴篇解释篇亚里

7、士多德著第17页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主语与谓语指代的是同一个事物,如“这是小狗kelly.”,“这”和“小狗kelly”都是指面前的那只狗,这就说明,假如这种词语一定要作谓语,那么它除了表述它自身以外,不能表述任何别的东西。此即“最后主词性”,这种性质的得出纯粹是用逻辑方法分析句语的结果。最后基体性、此性和离存性虽然不像最后主词性那样是直接从语言分析中得出的实体特性,但它们都是把由逻辑划定的范畴表当作参照系和思维范围的前提下,对事物进行具体分析后得出的。其次,对实体这一规定中包含着本体层面的思考。从前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如果说逻辑是亚里士多德进行哲学探索的工具和出发点的话,那么,揭示在整个

8、世界中存在的真理就是他的目的和落脚点,对存在本身的思索是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内容,无论提出什么样的范畴,他的最终关注点都是世界存在之存在的根据,因此,实体就从纯粹的逻辑范畴转变为形而上学意义上的哲学范畴,并且,作为哲学范畴的意义远远大于其作为逻辑范畴。实体是其它一切事物的基础,别的一切事物都存在于它之中,实体可以容受相反的性质却始终保持着同一性,它指的就是“这一个”事物,实体所具有的这些性质已经使它走出了作为逻辑范畴的形式存在方式,走向对存在的具体关注,实际上,亚里士多德是在利用由纯粹的语言分析得出的结论来关照世界的真实存在,从而将逻辑的规则套用在对现实世界的认识上,这种做法包含着将逻辑学、认识

9、论和形而上学合一的倾向,从主观上给世界立法的努力方向。在范畴篇中,“实体”既是一个逻辑范畴,又是分析具体实物的哲学概念。亚里士多德有时用“实体”指称逻辑意义上的专有名词,有时又用以指称具体的物,如一匹马,这样,就使逻辑范畴与具体事物直接等同,从而造成无法避免的内在混乱,罗素正是在此意义批评亚里士多德,认为他把“纯属语言学上方便的东西转移到形而上学上面来了”。当实体指逻辑学意义上的专有名词时,我们很清楚地知道,指的就是那个作主语的词,但是当它从哲学层面上指具体事物时,却使我们陷入迷惑。具体事物是内涵最丰富、性质最全面的存在,“实体”是指包含一切的具体事物本身,还是指某些本质性东西。苏格拉底的一生

10、经历了婴儿、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等阶段,他的身高、体重、面容、文化修养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也经历了很多事情,但他是苏格拉底这一点却没有因为任何别的改变而改变,我们说,苏格拉底是一个实体,但这个实体到底指的是什么呢?很显然,不是他的身高、体重、面容、文化修养以及所经历的一系列事情,而是“苏格拉底”。“苏格拉底”到底是指集所有属性于一身的总体性存在呢,还是排除一切属性的某一未知存在?罗素倾向于将之看作为后者,认为“实体仅仅是把事件聚集成堆的一种方便的形式而已,是纯粹想象中的钩子罢了”1存在在那里,我们又不知道它是什么,但是它却将一切属性钩在自己身上,构成着具体事物,笔者认为,罗素虽对亚里士

11、多德持批评的态度,但他的这一理解是体贴到亚里士多德规定实体“特性”的原意的。亚里士多德说某具体事物是一“实体”,是因为具体事物全面地体现“实体”所有特性,但这并不代表他必须始终认为“实体”就是指具体事物,因为,具体事物是一复杂体,随着研究的细致化,可以将它分为不同的部分进行更为精细的研究,当它本身所包含的体现“实体”特性的那部分从具体事物中被析出后,“实体”就很可能用于指称新发现的体现特性的那部分,而非再是包含着部分的整体。据学者们的考察,范畴篇早于形而上学,这样,在范畴篇中被认为是合理的东西,随着思想的发展则会被认为是不确切的。在形而上学中,亚里士多德明确宣称,形式不仅比物质,而且比由二者结

12、合而成的具体事物更具有实体性,形式是第一实体,这与他前此宣称的“具体事物是第一实体”的结论不一致,但这并非是前后矛盾,而是一个人思想发展的合理结果。随着研究的深入,亚里士多德不再并具体事物看作一个最终的存在,而是对它的构成进行细致的分析。他认为,具体事物是由形式与质料复合而成,质料是不确定的、无意义的,正是凭着形式,质料者成为某种确定的东西,形式是实质,它独立于由它所体现的质料之外。以铜球的构成为例,“铜”是物质,“球”是形式,两者的结合是铜球这一完全的整体,正是“球”的形式使这一部分“铜”和曾与它浑然一体的物质性存在的别的铜分别开来,从而作为具体事物的底层而具有意义与确定性,但在某种意义上,

13、构成铜球的这部分“铜”与别的铜仍然是一样的,在实质上并没有变化,因此,我们可以说,它的确定性与意义并非是本身固有的,而是外在地被赋予的。这样,亚里士多德否定了物质的独立性,从而也就否定了物质作为其复合部分的具体事物,从而,认定形式为最具有实体性的存在,针对此,亚里士多德说:“所谓实体,与其认之为物质,毋宁是通式与通1西方哲学史罗素著第二十二章商务印书馆;式和物质的组合。而通式与物质的组合是可以暂予搁置的,它的本性分明后于通式。”1亚里士多德最终将形式确定为第一实体,还从实体的别的特性中予以确认,实体是剔除掉所有具体偶性仍然存在的东西,正如罗素所说的“钩子”,是所有变化中唯一的不变者,是使一事物

14、成为自己的根本。很明显,罗素更多地是从逻辑学角度来理解亚里士多德的实体的,与此不同,黑格尔则从绝对精神的角度来理解。在哲学史讲演录中,黑格尔对亚里士多德的实体作了层次的区分,认为主要可分为三种:感性的可感觉的实体(具体事物)、包含有活动性在其中的东西(理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的统一者(神),在这三种实体中,后面的比前面的更具有实体性,其中第三种是最高的实体。实体不是质料,一切存在的东西都包含着原料,但质料只是一种潜在性,形式才是把潜能实现的现实性,因此,那个绝对的、不动的、永恒的绝对推动者才是最终的实体。二思考“实体论”在其著作中,亚里士多德对实体虽有较多论述,但实体依然是一个非常模糊不定的概念

15、,它的具体所指仍然让人无法确切界定。陈康先生认为,实体是为了解决存在层面上的性质团结的问题而提出的哲学范畴,这种说法与罗素的“钩子说”在表达形式虽然不同,但二者实质上则是相同的,都针对的是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的实体论思想而说,均形象表达出实体的“离存性”与“此性”特征。在范畴篇中,亚里士多德指出,实体有四个特性:最后主词性、最后基体性、此性和离存性,与此不同,在形而上学中,亚里士多德更强调实体的“离存性”和“此性”,并将二者归为实体所必不可少的特性。根据学者们清理出的研究线索范畴篇的写作时间早于形而上学,结合实体概念在两篇著作中的不同,可以看出:“实体”概念在亚里士多德那里经过了一个从逻辑到

16、本体、从抽象到实在逐步发展并丰富的过程。范畴篇中的“实体”首先具有逻辑学意义,“最后主词性”是作为其首要特性被提出的,而且别的特性也被涂上浓厚的逻辑学色彩,此时,在判定一个东西是否实体时,亚里士多德总是先从语法意义出发的,但到了形而上学中,“最后主词性”和“最后基体性”合而为一,而且也不再是实体的首要特性,甚1形而上学亚里士多德著七卷三章尾商务印书馆至从实体的基本特性中被排除出去,相反,“离存性”和“此性”成为实体的基本特性,并且,这两个性质也是亚里士多德将形式最终确定为第一实体的主要根据,如亚里士多德将形式表述为实体时,曾首先说明原因,他说:“因为实体主要地是具有独立性和个别性”,1这里的“独立性和个别性”也即是“离存性”和“此性”。并且,他又从潜能与现实的角度来分析形式的性质,赋予形式以精神的能动性与创造力,在确定形式为实体的过程中就丰富了实体的内涵,不再从逻辑主词和物质基体的角度分析实体,实体也不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