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通用版 :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 1917—1945年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8911881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通用版 :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 1917—1945年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精品]通用版 :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 1917—1945年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精品]通用版 :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 1917—1945年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精品]通用版 :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 1917—1945年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精品]通用版 :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 1917—1945年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通用版 :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 1917—1945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通用版 :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 1917—1945年(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学年精品历史备考资料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19171945年)【理脉络】20世纪上半期(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至l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是世界现代史的第一阶段,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现代化模式创新与调整是该时期典型的特征。十月革命打破了帝国主义国家统一世界的局面,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深刻地震撼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为两种社会制度的长期对立斗争拉开了序幕。一战后到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前,资本主义世界的基本特点是暂时的调整和相对稳定的发展。1929-1933年,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造成了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不平衡性发展,出现了大危机、大动荡、大调

2、整。面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模式,对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在思想文化科技上,资本主义经济思想由自由主义到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主义为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奠定了理论基础;相对论和量子论奠定了20世纪物理学理论的基础;现代主义文学和艺术兴起,突出表现了生产力高度发达背景下人类的精神空虚和迷茫,着力描述人类非理性的一面。【高考解读】高考主要侧重考查苏联社会主义革命的意义,特别是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影响,以及两种现代化模式的差异和对中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的借鉴意义。复习备考时侧重于两种不同现代化模式的分析比较,并结合现代中国

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与不足进行分析吸取教训。【主干知识】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十月革命1、背景:(1)经济:资本主义经济有一定发展,但是远远落后于其它资本主义国家。(2)政治:20世纪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各种社会矛盾十分尖锐,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革命力量的强大;1903布尔什维克政党的形成。国际因素:一战加剧了俄国的社会矛盾2、经过:(1)二月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结果: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出现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2)四月提纲: 指出俄国革命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为俄国社会主义革命指明了方向。(3)七月流血

4、事件:1917.7,两个政权并存结束,政权完全转到资产阶级手中。(4)武装起义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5)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诞生政治上:选举产生第一届工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经济上:土地法令宣布立即无偿没收地主土地,把土地及生产工具分给劳动者使用。外交上:和平法令宣布退出帝国主义战争。1918春,苏维埃政权(即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在苏俄初步确立; 1922年,苏联成立。3、意义(1)对世界: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2)对俄国:使俄国摆脱了封建残余的束缚和剥削阶级的统治,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3)对各国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展示了一条崭新的寻

5、求解放的道路,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模式。二、两种现代化模式的探索(一)苏俄(联)社会主义建设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方案。(2)内容农业工业商业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大中小企业实行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3)特点:用强制性经济统制手段来管理经济,违背经济发展规律,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特点。(4)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在战争逼迫的特定环境下采取的军事性非常措施;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集中了全国财力、物力、人力,战胜了敌人,巩固了苏维埃政权;它作为应战解危的非常措施是成功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一

6、项发展生产力的政策,作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尝试是失败的。2、新经济政策(1)背景: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2)内容农业工业商业新经济政策以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政府以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一些企业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3)特点:利用资本主义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4)评价:3、“斯大林模式”1、内容(1)工业政策:优先发展重工业(2)经济体制,实行单一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作用,限制商品货币关系,用行政命令甚至暴力手段管理经济)(3)农业政策,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建立集体农

7、庄。(4)政治方面:全力高度集中于党的最高领导机构,党政不分,个人专权,民主法制被忽视,缺少群众监督,个人崇拜之风盛行,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极不正常。2、评价(1)功绩:开辟了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工业化模式;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2)弊端:片面发展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3、教训:改革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注意保持国民经济比例协调发展;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经济政策制定时,一定要使生产关系的调整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背

8、景贫富差距拉大,社会财富集中到少数人手中,限制了社会消费能力的增长。分期付款和银行借贷造成了市场的虚假繁荣。盲目的股票投机,造成股票上市量猛增,股价大幅度提高。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2)概况:1929年10月24日,美国华尔街股市股票狂跌,经济危机由此爆发。(3)特点: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强。(4)影响:加深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说明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已无法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发展,推动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5)教训:繁荣与危机相互关联,注意防患于未然;随时注意内部机制和政策及时调整;发展经济与改善人民生活结合;注意国际关系的协调;规范股市和信贷防范金融投机

9、;经济危机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引发经济政治危机,同时迫使政府进行反危机调整机制,有可能形成新的运行机制。2、罗斯福新政(1)背景:经济危机爆发(2)内容整顿金融:恢复银行信用;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力等。调整工业:加强政府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调节农业:成立农业调整署,调整农产品结构等。社会保障:实行社会救济,加强社会保障措施;推行“以工代赈”;签署全国劳工关系法等。影响:(3)成功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美国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和雄厚经济实力;民主传统;30年代国家干预经济和运用财政政策调整经济成为美国经济学界的强大思潮;借鉴社会

10、主义苏联计划经济的成功经验;罗斯福的个人因素优秀品质。(4)作用经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的破坏,促进生产力恢复。政治: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统治。世界:促使资本主义国家调整经济政策,推行凯恩斯主义,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三、思想文化1、经济理论:凯恩斯主义以国家干预为基本特征的资本主义经济思想诞生和应用,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模式。2、科技:20世纪初,相对论和量子论提出,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3、现代主义(1)现代主义文学背景: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危机破坏了人们的生活,加剧了西方人精神上的悲观和焦虑。特点:集中表

11、现自我;创作手法怪诞;故事背景模糊,语言风格怪异。代表作:老人与海等待戈多。(2)现代主义特点:反传统和反理性,不规则,重视内心的“自我感受”。代表作:毕加索的格尔尼卡亚威农少女弹曼陀铃的少女有藤椅的静物等。(3)影视电影进入有声片时代。1935年,世界上第一部彩色电影浮华世家拍摄成功。1929年,英国首次播送了电视节目。【剖考点】一、正确理解战时共产主义与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尽管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但由于对农民的剥夺,工农联盟几乎破裂,在打退国内外敌对势力的同时,革命阵营内部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新经济政策一方面从根本上巩固了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另一方面又是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12、道路的理论创新,具有普遍的示范和指导意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而新经济政策是在商品经济不发达,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俄国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正确经济发展道路。二、用历史的眼光客观看待“斯大林模式”的历史功过及其对中国民主革命和国家建设的影响1、斯大林模式所建立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工业化道路,是苏联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和创新但它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不适合于其它社会主义国家对二战后的苏联的发展也是不利的。2、苏联(俄)对中国民主革命和国家建设的影响:(1)苏联(俄)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改变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国际环境,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得到其声援和帮助;(2)

13、苏共在中国推行以城市为中心的而革命道路,是造成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出现“左”倾和右倾错误的重要原因;(照抄苏联经验)(3)新中国建立初期,苏联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给予了无私的援助:外交上,首先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随后与中国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对于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巩固人民争取起了积极作用;在经济上,给予中国资金、物资、技术上的援助,对于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作用巨大,但是受苏联经济体制的影响,中国也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对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也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三、欧美、苏联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欧美国家苏联19世纪初19世纪70年代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20世纪30年代后191720

14、世纪40年代生产关系自由资本主义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国际政治格局西欧是世界政治舞台的中心,英国确立世界霸权美德崛起,欧洲仍为世界政治格局的中心美国崛起,二战后逐步形成美苏两极对峙的格局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抗衡国际经济格局以西欧为中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美、德两国经济发展迅速,但英国仍为世界经济大国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二战后,确立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优先发展重工业,苏联成为工业化国家,但国民经济发展不平衡,尚未形成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抗衡的能力经济思想自由主义思想兴起一定程度上放弃了自由竞争的思想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思想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思想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