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历史与社会背诵资料1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8644043 上传时间:2022-08-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历史与社会背诵资料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三历史与社会背诵资料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三历史与社会背诵资料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三历史与社会背诵资料1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三历史与社会背诵资料1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三历史与社会背诵资料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历史与社会背诵资料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三历史与社会背诵资料第一单元 20世纪初的世界和中国第一课 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一、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1、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一些后期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走上了对外扩张道路,参与对世界的瓜分(即列强重新瓜分殖民地的图景)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2、 形成这种格局的根本原因: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帝国主义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3、 德国走上扩张之路的具体原因: 在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德国渴望重新瓜分世界的愿望最为强烈,20世纪初德国仅 次于英国的第二号资本主义强国; 20世纪初,德国比英国、法国抢占的殖民地少得多。4、 世界殖民体系确立时间:20世纪初。5、 欧洲列强军备赛目的

2、: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6、 两大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德(核心)、奥、意;三国协约-英(核心)、法、俄。二、第一次世界大战(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2、具体原因:(1)由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尖锐,欧洲出现了两大对峙的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和三国协约(英国、法国、俄国);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相互敌对和竞争,频频引发国际危机。(2)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使两大军事集团相互仇视,推动了战争的爆发;3、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4、列强争夺的焦点:巴尔干地区(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1、大战的爆发:1914年7月2

3、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德、俄、法、英迅即卷入战争。2、主战场及主要战线:大战以欧洲为主战场,形成东线、南线和西线三条战线,西线和东线是大战的主要战场。3、具体过程:(1)欧洲战场三个阶段战局的演变时间战役或重大事件影响(结果)第一阶段(1914年)马恩河战役德军速战速决计划破产第二阶段(1915 1916年)凡尔登战役(德军首次使用毒气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也是一战的转折点)、索姆河战役、俄军夏季攻势、日德兰海战战略主攻权转移到协约国第三阶段(19171918年)美国对德作战、俄国退出大战、中国等参加协约国作战;1918年,奥匈帝国土崩瓦解,德国国内发生起义;11月,德国投降。第

4、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失败告终(2)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的原因及历史影响:原因:美国与英法存在着传统历史文化联系;美国与协约国之间巨大的经济联系;为了捞取战利品,争夺世界霸权。历史影响:大大加强了协约国一方的经济、军事实力。(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及后果1、一战的性质:是列强的掠夺和侵略战争,是非正义的战争。2、一战的后果: (1)规模空前:这次大战在欧洲爆发,迅速扩展到亚洲、非洲和太平洋地区。战争规模空前,牵涉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亿人口。(2)损失惨重:战争双方竞相使用新式武器,共有3000多万人双亡,经济损失达到3000多亿美元。(四)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科学技术1、关系:第二次工业革命的

5、许多先进技术被运用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来,一些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如坦克、飞机、毒气弹)陆续在战场上使用,造成了前所未有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启示: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只有将科学技术真正用于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人类生活,才能促进人们对世界、对未来的探索,推动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我们应该把科技应用于造福人类、推动社会发展上,而不是应用于战争。三、凡尔赛体系下的“和平”1、对凡尔赛体系的形成起重要作用的会议?巴黎和会2、巴黎和会召开的背景、目的分别是什么?(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如何建立世界新秩序成为亟待解决问题。各国人民都热切盼望签署一项真正的和平协定。(2)目的:重新瓜分世界,建立国际关

6、系新秩序。3、巴黎和会召开的时间、地点、与会国家、主要特点、实质。(1)时间:1919年1月-6月。(2)地点:法国巴黎的凡尔赛宫。(3)与会国家:以美、英、法、意、日五国为主导的战胜国,德、奥等战败国和新生的苏俄被排斥在外。(4)主要特点:巴黎和会是历史上第一次具有世界规模的缔和会议,但与会各国的地位是不平等的。(5)实质:是一次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分赃会议。4、巴黎和会的主要操纵国有哪些?实际操纵者是?主要操纵者:美、英、法、意、日;实际操纵者者:美、英、法三巨头。5、巴黎和会列强讨论的焦点问题与重点问题分别是什么,最终的结果?(1)焦点问题:如何处理德国,结果签订了凡尔赛和约;(2)重点问

7、题:中国的山东问题,结果中国拒绝在和约上签字。6、回顾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你认为巴黎和会能够达成和平协议吗?为什么?不能。原因:巴黎和会是一次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各国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针锋相对,尔虞我诈,同时对战败国的掠夺也会激起战败国的复仇情绪。7、中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但是凡尔赛和约却规定把德国在中国山东攫取的权益转让给日本。中国代表团成为唯一一个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的国家。想一想,中国为什么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其收回德国在山东权益的合理要求遭到巴黎和会的无理拒绝,凡尔赛和约还把德国在山东攫取的权益转让给日本。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利益。8、什么是凡尔赛体

8、系?它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1)含义:以凡尔赛条约为核心的一系列条约构成的战后欧洲国际关系的新体系,被称为凡尔赛体系。(2)影响:凡尔赛体系暂时确立了列强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在这个新体系下,欧洲获得了暂时的稳定,列强在欧洲的利益与矛盾基本上得到协调。根据民族自决原则,确认了波兰等国家的独立。第二课 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一、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1、政治上:控制清政府,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侵略中国的工具。2、经济上:加紧经济掠夺(1)目的: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把中国变成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最终完全控制中国。(2)方式:控制筑路大权、夺取铁路沿线开发土

9、地、开采矿藏等特权;控制中国水上运输、棉纺织业、钢铁等行业。(3)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的影响:一方面控制了中国的市场,获取高额利润,极大地压制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也带来了近代技术和创业精神,培养了中国本土人才。(二)中国人民的救亡图存1、民族资产阶级:实业救国为“回收利权”“振兴实业”,掀起筹建铁路公司、集股自修铁路热潮,促进民族工业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成长。典型人物:实业家张謇主张“实业救国”,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发动代表请愿,要求召开国会。2、革命知识分子:革命救国(1)宣传革命思想:以上海和东京为中心,出版大量报刊,宣传革命。邹容写成革命军,号召推翻清政府

10、,建立共和国。(2)建立革命团体:a、1894年11月,孙中山在美国夏威夷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性质: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口号:振兴中华。b、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孙中山被选为总理;性质:全国性的统一的革命组织;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进一步概括为“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推翻清政府,解除民族压迫。 民权主义:就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民生主义:就是“平均地权”,即通过平均地权使国民摆脱贫困,核心是解决土地问题。(3)发动武装起义:1911年4月,广州黄花岗起义3、清政府:试图改革,实行新

11、政和立宪由于未触及腐朽的制度本身,改革均遭失败,人们对清政府的失望、不满与愤怒越来越强烈。4、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描述20世纪初中国的局势(1)政治方面:帝国主义列强控制清政府,民族危机加重;革命知识分子建立革命团体,发动武装起义。(2)经济方面:列强加紧对中国的掠夺,民族工业的发展。(3)思想文化方面: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二、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创建(一)四川保路运动兴起:清政府实行“铁路国有”,侵吞股银、出卖主;口号:“路存与存,路亡与亡”;结果:武昌首义创造了条件。(二) 武昌起义1、 武昌起义成功原因:(1) 经济基础:武汉地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快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

12、大;(2) 群众基础:人民反抗不断高涨(3) 准备充分:文学社、共进会深入新军宣传组织;(4) 地理优势:武昌易于攻守,交通发达;(5) 有利时机:调军镇压四川保路运动, 武昌兵力空虚(6) 革命仓促爆发,群龙无首,新军主动出击(三) 中华民国的成立:1912年1月1日(以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南京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孙中山任临时总统;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临时约法;(四) 袁世凯窃取革命成功:背景:(1)袁世凯个人的权术和阴谋;(2)资产阶级的妥协软弱;结果:1912年2月,清帝退位(五) 辛亥革命1、爆发标志:1911.10.10武昌起义,领导者是孙中山;

13、结束标志:1912.3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成功。2、辛亥革命的主要成果:清王朝被推翻;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临时约法;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 3、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在半殖半封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4、辛亥革命的性质: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5、辛亥革命的意义: 政治上-辛亥革命是20世纪的中国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这次革命不仅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还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思想上-辛亥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进步探索了道路三、 北洋政

14、府与军阀混战(1912-1928)(一)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独揽大权的措施?(1)政治:临时政府从南京迁至北京;改组内阁,委任亲信;削弱革命派力量;胁迫国会选举其为正式大总统,全面控制国会;公布中华民国约法;恢复帝制。(2)军事:镇压革命党人,加强北洋军(3)对外关系:扩张武力(擅自签订合同,向列强借款),接受日本的“二十一条”(二)袁世凯复辟帝制(1)过程: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改国号中华帝国,定1916年为洪宪元年。(2)结果:1916年,袁世凯撤销帝制,郁郁而死。(3)失败原因:袁世凯复辟帝制违背历史潮流;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引起各阶层人士群起反对;“二十一条”出卖

15、了国家民族利益;护国运动的开展;欧美列强的不满。(三)军阀割据混战(1)分裂: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为奉系、直系、皖系三大派系。 民国初年,主要军阀派系有直系、皖系、奉系、滇系、山西军阀、桂系等。直系军阀主要控制直隶(今河北)、湖北、江苏、江西等省;皖系军阀主要控制安徽、浙江、山东、福建等省;奉系军阀控制东北三省;滇系控制云南、贵州等地;山西军阀控制山西;桂系军阀控制广东、广西。(2)影响:p19最后一段。第三课 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一、 生活中的变化1、 新的交通工具:如火车、轮船、汽车自行车;2、 新的通讯工具:电话、电报;3、 新式邮政的出现:中华邮政、大清邮政二、头脑的变化:1、精神生活的丰富:读报看电影任越来越多;2、思想观念的变化:体现在称呼的变化如“老爷”、“大人”改称为“先生”、“女士”;婚姻的变化:古代的“包办婚姻”逐渐改为婚姻自由;妇女地位的变化,如禁止缠小脚,许多妇女走出家庭,进入社会,在教育、新闻、工商、政治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3、教制度的改变:与过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