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程中政治教学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8639956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新课程中政治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谈新课程中政治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谈新课程中政治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谈新课程中政治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谈新课程中政治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新课程中政治教学(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新课程中政治教学课堂教学是中小学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部分,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教学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有局限性,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影响和束缚。造成这种局面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教学改革不够到位。二是授课程制约的因素。以致于素质教育成效不够明显,长期以来困扰着我们的教学方式单一、学生被动学习、个性受到压抑等问题未能从根本得到有效的医治。教学实践中,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本次教学改革,就是对以往存在的问题进行检讨和反思,有针对性解决以上的主要问题,全方位地推进素质教育。一、致力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伟大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

2、:“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在教学生学”。这就是说,教师教给学生东西,首先应该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学生如何去学。要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怀有浓厚的兴趣,其次还要充分认识所学知识的重要性。由于新教材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强调实践性,以活动为中心,要求学生在活动中认知、体验。要使学生更好地参与活动并能从活动中得到教育。第一、事前必须作好准备。要求学生做到“三动”,即动眼、动手、动脑,针对教学内容结合生和实际及时地搜索材料,仔细揣摩,认真设计活动。对于无法解决的问题要请教师给予指导、点拨,帮助完成。第二、行动实践。在学生完成了对新课文的准备基础上,日常的教学中课堂就是学生实践的场所。让学生来主导课堂,自

3、主完成教学要求。例如在教学初三“媒体的选择和参与”这个主题时,同学通过事前准备,较好地到达了教学目的。整个过程课堂完全属于学生。他们自己选出了主持人,每位同学根据主持人提出的问题,按照自己手中的资料展开活动。主持人根据同学们普遍存在的几种情况以不同的形式表现。(1)针对有的学生经常上网而影响学习的例子。(2)有的学生上网却没有影响学习,成绩反而越来越好。以上事例通过小品的形式展现出来。针对不同情况,让同学进行讨论,找出解决方法,并且提出新的问题,让同学们辩论,最后主持人对以上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点评,老师对活动作总结。这个活动的开展使同学们明白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因此要做出正确的选择

4、。这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便于学生积极思考与探求,从“有问题”通过实践到“没问题”再思考到“有问题”的过程,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达到把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结合起来的目的。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即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始终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位置。只有教师才能强有力地吸引学生并积极有效影响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随时观察把握学生的接受能力及反应情况,为学生释疑解难。语言神情上要对学生充满希望、鼓励。学生如果回答问题不正确,教师要循循善诱,耐心帮助他们把

5、问题弄通、弄懂,要尊重学生,让学生有话敢说,有疑敢问,做到真理面前人人平等,鼓励学生和教师讨论问题,力求课堂教学气氛民主、和谐,充满情趣。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多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结合教学内容,通过活动创设景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良好的课堂环境对促进师生关系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教师,要想得到学生的喜爱,除了丰富的知识外,还要有热情、对人真诚、宽容、豁达。孔子说得好“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用人格魅力的力量来感染学生。只有民主、平等、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在交流中赋以真诚和真情才能取得双方之间心灵的沟通,才能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三、师生相互探讨是促进新课程改革的有效手段

6、对于新教材师生相互切磋的主要途径就是讨论法。针对学生在预习时出现模糊或不理解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在讨论中仍不能得到解决或解决不够透彻的则由老师进行讲解启发。新的德育课本改革了以往教材的大、空的内容,将德育的教育内容融入实际的生活,让学生亲身去感受,提高了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并且在内容上具有针对性,从学生的行为入手,解决一些看得见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尊敬、孝敬父母、发展正常的男女同学友谊等。这些生活中的实际的问题,与学生一同进行讨论解决。实践证明,只有经过教师的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激发起学生脑海里思考的涟漪;进而激发起学生浓厚的求知欲,并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达到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目的。Power byYOZOSOF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